精彩推荐

《黄桥烧饼歌》与李增援

10713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4 00:05:4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黄桥烧饼歌》与李增援

      提起黄桥烧饼,人们定会想起它的香甜,定会想起传唱大江南北的《黄桥烧饼歌》。在这首歌的鼓舞感召下,无数抗日军民热血沸腾,前仆后继,为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扫清了障碍,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黄桥烧饼歌》那朴实无华,但又催人奋进的歌词是谁创作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岁月的长河,淹没了无数抗日志士的身影,却难掩李增援烈士的璀璨光华。

冉冉升起的文艺之星

  李增援,原名李增园,山东省莱芜市人,1913年6月出生在一个破落地主家庭。<BR>  李增援7岁接受启蒙教育,先后入太平街民办小学和陈家楼小学读书,成绩优秀,兴趣广泛,品德高尚,老师同学都非常喜欢他。完小毕业后,李增援考取泰安第三中学(当时山东省重点中学),因家境困难,转到学费较低的莱芜县立中学学习。初中毕业,李增援先后考入曲阜师范学校、华北大学学习。
  1933年春,20岁的李增援插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二年级学习。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著名画家刘海粟创办的,是一所进步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增援和同学们纷纷走上社会,投身于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李增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期间,很清贫,学费主要靠家乡祠堂的助学金供给。但他为人亲和,朝气蓬勃,英俊潇洒,且勤奋好学,学业优良。5个学期中,他的国文、美学、美术史、文学、西画、人体等各科成绩都很好,在“品行”一栏,每学期都是“优”。 他的毕业论文《艺术与文化建设之杂话》提出了“艺术大众化”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谓不同凡响,颇有见地。他写在毕业纪念册上的人生格言“生而无臭,死而无闻!如斯而已!”,使他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的形象跃然纸上。
  1935年10月,李增援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装置设计专业学习,还选修了导演专业。同时学习两个专业非常辛苦,但李增援认为,这样可以积累更多知识,有利以后的工作。他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掌握了戏剧方面全面的知识,成为戏剧工作的全才。

文艺奇葩为抗日而开

  在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李增援创作、表演了不少抗日救亡剧和脍炙人口的歌谣,这些戏剧上演后深受群众欢迎,抗日歌谣则传唱大江南北。
   1936年,李增援参加了南京学生界救国会,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演出活动。1937年,李增援从南京国立剧专毕业,奔赴武汉进行抗日爱国宣传,写下了《盲哑恨》等抗日剧本。同年底,他在武汉参加了正在筹建中的新四军,成为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最早成员之一。
  新四军军部在皖南期间,战地服务团经常保持着一百多人的规模,李增援是服务团成立初期戏剧组惟一懂戏剧的科班出身者,担任戏剧组的组长,后担任剧团副主任。由于李增援善于引导启发,亲自示范,演员们很快掌握了表演的技巧。服务团先后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阿Q正传》、《一年间》、《魔窟》等名剧。<BR>  李增援不但会导,而且会编、会演,并会舞台装置、道具设计,是戏剧方面的全才。服务团的第一个自编节目《一家人》,是李增援撰写的,也是他导演并亲自参加演出的,节目上演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服务团自编、自导、自演剧目的开端。以后,他又独创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了《母亲》、《人才两空》、《繁昌之战》、《红鼻子参军》、《勇敢队》、《黄桥烧饼歌》、《大红灯》等剧本与歌词。他写的剧本和歌词把革命的内容和民歌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鼓舞了苏中军民团结抗战、争取革命胜利的积极性。尤其是《黄桥烧饼歌》至今仍是一首令人回味无穷的优秀民歌。
  1940年,为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抗日路线,新四军在陈毅、粟裕的领导下进行了黄桥战役。战斗中,黄桥民众热爱新四军,奋起支援前线。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运子弹、抬伤员,纷纷推着小车,挑着担子,成群结队地把美味的黄桥烧饼送上前线,慰问新四军,情景十分动人。当时,战地服务团在黄桥近郊做宣传工作。目睹这一切后,李增援非常激动,挥笔写下了《黄桥烧饼歌》的歌词。这首歌的歌词从黄桥烧饼入手,巧妙地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关系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了我军取得胜利的根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达到了高度完美、炉火纯青的程度,受到了陈毅司令员的多次表扬。这首歌已被载入中国音乐史册,这是李增援对中国音乐事业的杰出贡献,是他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一座丰碑。

尘埃尽洗 光照千秋

  1941年2月,李增援因病住进新四军一师卫生部医院。2月20日,一师卫生部及其医院从东台城紧急转移到今大丰市西团镇。2月21日上午,日军3只汽艇从兴化开来偷袭西团。为掩护重伤员撤退,李增援及医院工作人员主动向敌人开枪,吸引敌人的火力。敌人听到枪声后,包围上来。战斗中,李增援等5人在乌家场英勇牺牲。当时,谁也不知道这5位烈士的名字,当地老百姓将烈士安葬在西团东郊。1958年,将烈士遗骨迁葬西团镇东团。
   1988年,原大丰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陈海云同志在北京访问当年新四军一师卫生部指导员宗瑛时得知,《黄桥烧饼歌》词作者李增援是在大丰西团牺牲的。当时李增援烈士已牺牲几十年,要查清烈士的生平事迹,非常艰难。大丰县委党史办公室的全体同志认为挖掘烈士的生平事迹是党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此,全办便开始了对李增援烈士资料的征集工作。陈海云同志共历时5年,奔波上万里,几经辗转,找寻数百人,终于查清了烈士的生平事迹。
  1994年12月31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李增援同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增援烈士虽然只活了28年,但他从少年到走完人生道路的最后历程,全部历史是绚烂而闪闪发光的,他的毕生追求及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所做的努力是光明磊落的,他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格言“生而无臭,死而无闻!如斯而已!”。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