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大宋季三鞑子(张春山著)

6324人阅读  1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8: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最混乱的时期。
   唐末。这是一个混乱到极点的朝代。腐败盛行,朝纲无常,皇帝唐宣帝昏庸无能。朝外,一个个封疆大吏各守一方成为名符其实的霸主,从而形成了历史上唐末的“藩镇之乱”,也为日后的五代十国打下了基础。朝中,宦官当道,横行宫中,参与朝政,掌控着各方面的权力,正直的,有才的,有功的大臣一个一个弃之不用,从而造成了“宦官之乱”。而皇子、大臣、大监以及内宫宫妃之间的朋党之争已经白热化,把个好端端的大唐王朝搞得是乌烟瘴气,乱七八糟。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到了这种地步,必然是穷兵黩武,穷征暴敛,老百姓穷途末路,流离失所,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这个时候,有个叫黄巢的人振臂一呼,立刻,聚集起众多民众揭竿起义,造反了!
   宋州砀山有一个人叫朱温,此人出生在一个贫苦之家,从童年到少年及至长大都在饱一顿饿一顿中挨着,为了混口饭吃,他从小不务正业,整天和一帮小混混在一起,偷偷摸摸,盗鸡拿羊,反正什么事都干,成了一方有名的地痞流氓,横行霸道,横冲直撞。但是,老百姓实在是太穷了,朱温还是无法过上好日子。正在此时,黄巢揭竿起义的消息传来了,这让本来就不安分守己的朱温异常兴奋,忙召集自己的兄弟朱存以及他那一帮小混混一起商议。
   朱温说: “我们一帮兄弟老在乡里鬼混也不是事,黄巢已起事,不如大家投奔于他,也好混个好出身,说不定弟兄们在一起可以混出个名堂来,比现在这样也好上百倍,不知兄弟们意下如何?”
   大伙儿一起响应,于是,一同去了黄巢大营。黄巢一看这些人就知道是不怕死的货色,看到朱温谈吐之间颇有霸气,心中大喜,封了朱温一个小头目,手下就是他那一帮兄弟。说来也怪,朱温来后黄巢老打胜仗,而且朱温作战勇敢,颇有心计,所带队伍骁勇善战,确实是个将才,黄巢就格外看重朱温,一路提拔重用,封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同州防御使,成了黄巢的一员猛将。
   话说黄巢军帐中也有一员猛将叫王重荣,为河中节度使,在朱温的麾下。黄巢攻入长安后,毕竟农民的意识在黄巢心中根深蒂固,他贪图着享受起来。唐朝虽然气数要尽,但对于平民造反也是拼着残喘之命镇压,当时,朱温负责防守长安东线,因唐朝大兵压境,由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毕竟挡不住正规军,看王重荣节节退败,朱温急派人向黄巢求救,请求增兵救援,哪知道,沉浸在女人粉脂堆里的黄巢不予理睬,如此三番五次这般,朱温只得重新部署,拿出他的不要命的脾气,以自己的一帮兄弟为骨干,深夜摸入唐朝军营大杀一通。唐军本来就因朝廷腐败,军饷久欠而不想恋战,朱温就此一着击退了唐兵,但和黄巢的梁子也结下了。当唐朝倾出全部兵力包围长安,黄巢危危可及时,此时若朱温拼死保卫黄巢,说不是也会化险为夷,偏偏在这个时候,朱温倒戈了,他反而率部投向唐朝,黄巢只得率残部仓惶而去。那时的唐朝皇帝唐僖宗闻此大喜,封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朱温名朱全忠。那个唐僖宗并不知道,这个人会导致唐朝的彻底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8: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当时,唐朝还有一员大将名李克用,其父子骁勇异常,且十分忠于唐朝。当朱温又被封为宣武节度使后,皇上命李克用和朱温联合起来,把黄巢的部队全部镇压了。朱温因为镇压了黄巢起义,又升职了,升为校检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成为霸占河南为中心的藩镇割剧势力。他在不断混战、扩张势力中先后吞并了好几个藩镇,在唐末,他的势力最大了,还正应了他自己说的话,出人投地了。他在与李克用父子的争战中,为防止敌军进攻,竟三次决开黄河,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黄河一决口,那是尸横遍野,惨不忍睹。五代十国开始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朱温的野心并不于此,他继续着他的打杀事业,带兵进入关中,把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打得落花流水,夺得当时的皇帝唐昭宗,杀尽了宦官。这次大的战争,汉中地区一次收尸二十几万具,此情此景真是触目惊心。他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并胁迫官吏一并东迁,将长安的宫殿、民房、官衙拆除,将不听话的官吏于深夜杀死扔进黄河,不久,他又把唐昭宗杀死,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唐昭宣帝。时间不长,他又逼皇帝退位自己称帝,国号为梁。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了……
   当朱梁朝到了朱温四子朱友贞手上后,唐朝的李克用全力要灭梁,双方连年混战,由于梁帝朱友贞只信用几个人,大将出兵也派他们监视,这几个人仗势欺人,挑拨离间,卖官枉法,使得忠臣上下离心,前线将领自相残杀,被李克用养子李嗣原打得大败,梁灭。
   后唐皇帝李嗣源为唐明宗,是比较开明的,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那时的后唐确是小康、安定,但也只存在了十四年,经历了五个皇帝,最终却被石敬瑭所灭。此人是唐明宗的女婿,末帝即位时,他拒不受封,却和契丹人耶律德光挂上了钩,他自称儿子,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人的帮助下灭了后唐,耶律德光封他为皇帝,国号为晋。但是,儿皇帝的日子也不好过,年年进贡、送礼,花花的银子流入了契丹人的腰包,确实憋气。到石敬瑭养子石重贵继位后,他试图反抗,不甘如此,也击退过辽军的进攻,但终因内有叛徒出卖,寡不敌众,后晋也是短命鬼,共存十一年而亡。但是,契丹人入主中原却无法统治,只得仍旧回到北方,把中原交给李从益。而太原太守刘知远又把李从益杀死了,夺取了中原自立为帝为大汉帝国。传到儿子刘承佑手上时,麾下一员大将名郭威,屡有反意,刘承佑想杀掉他,结果反被郭威所杀,大汉帝国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周,就是郭威。这就是五代形成的历史。
  
   那个时候,五代在黄河流域,即中原打打杀杀,一个取代一个,乱到了极点,人民遭殃了。但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在五代之外还有十多个小国,也是你打我,我灭你,把个偌大的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这些封建割据势力包括吴、楚、闽、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南唐、荆南、北汉等十个王朝,前后七十多年,经历了政权更替,你杀我打,自相残杀等连续不断的过程,所以,都是短命的王国。这里,仍然要说周国,前面说到,大汉刘承佑本来想杀郭威的,反倒被郭威所杀,这个郭威就是后周的周太祖。郭威,邢州尧山人,年幼就十分贫苦,又是孤儿,及长,当兵去了,在后汉的军队里当个小兵,后屡立战功,从军吏一直当到枢密副使,后又当上什么节度使。因汉隐帝刘承佑老是猜疑他手握兵权要谋反,有一次竟派人去杀郭威,郭威只得起兵造反,灭了后汉,建国号为周。郭威是穷苦人家出身,又读书识字,知道民间疾苦,他生活节俭得很,也不向老百姓多征税。同时,他广纳群臣建议,听得见不同意见,任人为贤,革除旧弊,实施新政,使北方地区呈现小康景象,人民安居乐业,郭威,是五代时期的好皇帝。后周到了周世宗柴荣手上后,柴荣精明能干,志向远大,一心想统一中国。他先采取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增强了国力,后分别攻打契丹、南唐、后蜀等地,尽管,他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愿望,但却为北宋统一中国打了个基础。在征讨后蜀途中,柴荣病重,无法继续他的宏愿了,在安排后事时,因听信谣传,怀疑女婿殿前都检点张永德要当天子,便削去女婿兵权改任宰相,而将官级较低的赵匡胤提拔至殿前都检点,掌握了兵权,柴荣幼稚的认为,赵匡胤级别低,资历浅,绝不会对他的政权造成威胁。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日后灭后周的就是这个人,但柴荣根本想不到。柴荣死后,四子柴宗训即位,但他是一个七岁小孩,只得是太后垂帘听政。有一年,边境急报,说契丹和北汉将联合起来攻打后周,于是,皇上就派赵匡胤前去御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8: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赵匡胤他也不是一个胸无大志之人,谋反之心一直有,只是还没有到时候,所以,他平常规矩得很,对小皇帝那是尊敬啊,五体投地,对太后更是恭敬有加,没有丝毫怠慢,与大臣和和气气,和睦相处,谁也没有看出赵匡胤的反心。也是,中国的历史自古就是久合必分,久分必合,江山自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合着该是这个赵匡胤应了这句话,历史要求他必须承担起统一中国的大任,他在暗中培养的赵普等以及他的弟弟赵光义发挥了关键作用。赵匡胤领兵到达陈桥后,晚上,他故意把酒喝醉,佯装醉得不省人事呼呼大睡,实际上他清楚得很,赵光义、赵普等心腹正在密谋呢。第二天一大早,赵匡胤刚一升帐,众多将士一齐涌入他的帐中,他正要喝斥,当然,即便是喝斥了,可能也是假的……只见众多将士喧闹着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一个个全趴在地上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说来也简单,皇帝这么容易就当上了,殊不知,赵匡胤为了这一天,也是苦心经营的。于是,赵匡胤回师京都开封,废去后周,建立宋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