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央视纪录片《高考》第一集 毛坦厂的日与夜(上)

8120人阅读  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6-1-21 19:53:08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豆瓣里的一段评论:

纪录片的开始,是一段敲打着毛坦厂中学简介的黑幕。画外音一名班主任在班上宣读高三学期学生必须遵循的规矩。这声音在巨大的黑色中愈显得居高临下不可违抗。如同你会对毛坦厂中学对男女交往的严格规范惊叹一样,对于这个纪录片所呈现的这个“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的生活常态,你肯定会毫无保留地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
这里的学生每天学习到晚上十二点一点是再正常不过的,第二天早上六点起床。这里的人口是官方统计数据的四倍。家长可以辞去工作放下职业全身心陪伴孩子备考。有的是一个家长,有的是一家人。这个中国东部周围都是沟壑丛生的山峦的偏僻小镇,却拥有着与北京媲比的房价物价。这里老师对学生的管理细致入微得可怕。在老师眼里,学生都是善于伪装的孩子。学校的老师可以直接跟学生索取住所的钥匙进行屋子检查。老师可以在监控室里观看课堂上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的监管让你仿佛置身于上个世纪文革中的中国,奥威尔笔下的《1984》,一个在老大哥监视下的极权主义社会并没有成为英国贵族学校教育的预言,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内,它却成为了现实。教育在毛坦厂中学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它渗透到当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长在学校门口跳起广场舞,等待孩子散学。黑网吧引起公愤,成为政府打击对象。这里人们的养成学生休息时间不吵不闹的起居习惯。
然而,或许毛坦厂中学,衡水中学,不仅仅是个例。在这些极端的学校日常中,我们却能找到很多熟悉的习以为常的场景。
首先,老师的权威不可僭越。似乎不按照要求来做就被判成严重过错。影片中因为成绩下降情绪波动不按照老师要求写反思,于是班主任从办公室责骂到送孩子回家,再到请家长回头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波动的情绪只能在哭泣中得以宣泄,因为众人的言谈都集中在不写反思的严重性上。
其次,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高考真的需要一个人保持每天十七个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么?当看到一个学生在早读课上将一个单词重复朗读二十遍,我们不禁怀疑这投入的十七个小时的效率。激情会是一股力量,但盲目的激情就是一场荒诞。BBC拍了个纪录片,邀请五名中国教师在英国开展教学。记得其中一个场景,一个中国汉语老师,让学生不断重复念词语。讲台下的学生早已昏昏欲睡。枯燥无聊的机械记忆对英国学生来说可谓是水土不服,然而从自己重复背书的学习动作来看,显然,中国学生已经把这一套内在化了。有个场景班主任对学生说:“不要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我布置什么,授课老师要求什么,你就做什么。”显然在自己的学习方面,学生失去了主动权。
再者,学习成为一种道德绑架。到底学校有什么魄力让自控力低的学生面对自己不理想的成绩哭泣?那就是道德绑架。老师让学生机械被动学习,但有一点他们很清楚,用影片中班主任的话来说就是,要想提高成绩,学生要实现思想转变。学生必须要拥有要学习的自主意识。但老师家长绝对不允许同样也没有时间去等待学生自己的思想转变,他们必须干预,如何干预,那便是植入意识。将高考与家庭联系起来,考不好只会增加家庭负担。复读生被扣上“这个位置”含沙射影的讽刺,处于“这个位置”就只能无条件地学习,无条件地服从班主任的权威。考不好是一件丢脸的事情。成绩的重要性无疑被不断地强调与夸大,在关键时刻,不惜以牺牲真相为条件,班主任说了这么一句话“考个二本,你不用找工作,工作单位找你上门”,我等看客心中呵呵呵。
为何在我们的教育中需要如此强大的被迫式的驱动力,功利化的教育背后或许潜藏的是灌输式教育方式的危机。一个上了大学的女生回忆说:“在毛坦厂中学的日子是最充实的,大学生活实在无聊,每天就吃饭睡觉,睡醒了拿着饭盒去打饭”,当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回忆起自己的学习的经历,最充实的竟然是备受煎熬的备考过程,当高中课本知识成为她学习的终止点,这到底是教育的庆幸还是悲哀?
为什么毛坦厂中学的家长都如此疯狂地投入这场被称作高考的战役?从他们的神色中,看到的是对进入上层的渴望。因为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如果高考失败,将意味着重复上一辈打工做苦力的人生轨迹。高考作为一个神话深深扎根于他们心中。即使没上过大学的父母开店了,开厂了,为了孩子,他们宁愿放弃这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9: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第一、二集《毛坦厂的日与夜》(上下)

《毛坦厂的日与夜》讲述的是一座号称“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高中和一个依此而生的小镇的故事。
安徽省的大别山麓,运转着一座庞大的高中,高中的名字因所在的毛坦厂镇而得名---毛坦厂中学。毛中(以下简称)拥有24000多名学生,其中的三分之二是高考复读生,加上应届生,学校每年都会有万名学生参加高考。
学校周边常年居住着数千户陪读家庭,形成了一座独特的“高考镇”。
何飞是复读班的学生,这也许是她的最后一次高考了,何飞能否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复读的一年她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吴俊是毛中的保安队长,也是应届高三生吴世康的父亲。吴家从未出过大学生,吴世康会实现家族的零突破吗?
学校和小镇是中国高考的缩影,是每个学生的成人礼,也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考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