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电影

3850人阅读  7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3 21:50:02 来自: 中国上海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对电影的情结可能一辈子也是无法解开了。年幼,很多时候没有人带我,于是就被在电影院工作的舅舅带到放映室,用十分沉重的电影胶片收纳箱将我围在中间,如此围城,插翅难飞,无聊至极,只能趴在放映员观察窗(用于放映员观察电影放映情况和对焦准确的窗口)懵懂的看那一格格的画面和下面的观众,那时候的电影院绝非现在模样,每次开场散场人声鼎沸,烟雾缭绕,相对于西方的爆米花,中国的观众更热衷于瓜子,这种习俗大概由以前来一盏盖碗茶,一碟葵花籽坐于戏园听戏沿袭而来,倘若突然故障,许久不得恢复,那总有几个精力过剩的青年吹口哨,砸凳子,若是想要知道该电影故障时间有多少,只需散场后去数数砸坏几张翻板椅子,以致我当时认为这些人是不是从上海滩里跑出来的,长此以往,电影院领导为应付此类现象,特地雇佣了木匠和防止断电而建了一个地下柴油发电机组。那时候求一张紧俏电影票而不得的心情非现人所能体会,很多人甚至搬着条凳,凑个关系,抢入场内,坐在过道里自得其乐,拥挤情景堪比现在的春运,而电影拷贝亦不能发行足量,不得已雇人用摩托车把此处刚放映完的盘片立即送到彼处放映。此期间,就连电影院门口收停自行车老婆子也略发小财。80年代后,开始引进美国电影,代表作就是那部史泰隆的《第一滴血》,当时黄桥普通职工的工资只有区区几十块,而黄牛居然把这部电影的票价炒到5块一张。而浮躁青年则冲着诸多美国电影中亲嘴的镜头,一睹为奇,每逢散场,往往出现几个血脉喷张的青年玩特技,用脚踩着椅背,从前排如练梅花桩般踩到后排,跨拥挤的人群先一步跃到出口,好在现在不复有这样的观众了,倘若有,真正磕个头破血流,怕还要因没有警示牌而找商家的麻烦。
  相对于下面的观众,可能很少有几人知道放映室的情况,当时的放映厅没有空调,一到夏天,更叫人抓狂,电影放映机以卤素灯光聚焦投射到每秒以24格走动的胶片上,再经放大投到银幕上,卤素灯的高热常人无法想象,若是胶卷由于电压问题马达带慢不能每秒走24格画面,马上会烧断,造成电影故障,那么有在两部这样放映机的室内,夏天有多热可以设想。当然相对于早期以双镁条通电接触放出强光的高热,自不能相提并论。胶片侧面有一条很细的声线,通过照射这根声线将光能转为电信号,最后拆成多达5个声道的音响效果在影院回荡。可能有很多人还记得当时剧院奇怪的墙面,如同日本动画龙珠里悟空长出的头发形状,很多凸起,其实这是剧场为体现音响效果而特地铺设的反射墙。
  90年代初,电视开始普及,那时人家几乎个个杵个室外天线,遇到天气不好,还要出去转转杆子。电影院也从此是由于票价的不合时宜和片源的原因,开始走向没落。场内只有寥寥百人。而到90年代末期,有线电视开始抢滩,可怜的电影院,甚至有时到了单人独场的地步,而那个单人居然是我这个不需要付钱的看客,出场之时,看着经年失修的木门,真真叫人心酸。相信当时多数企业也是这个时候开始经营困难,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残酷和痛楚。
  后电影院拆迁,政府出资在另一处兴建了黄桥大剧院,可惜这个剧院如同当时很多事物一样,华而不实,图有其表,期间放映的《珍珠港》,我进去观看,失望无比,音响效果简直糟到让人昏倒,要知道真正建这样一个剧院,没有一个亿是不可想象的,光是音响调试费用(江苏好像东南大学有专门设备检测)就需要近千万,至少要求你坐在剧院每个位置听到的效果是一样的。音响效果不谈,就连墙面都没有做很好的漫反射处理,心中痛楚,不可与人语,如此大剧院,还不如老剧院。
  其间在外地也看了几场电影,基本上江苏各地电影院都是明日黄花般模样,更有那个南通的电影院,号称杜比音响,简直叫人呕吐。印象比较深的是南京一家剧院采用了数码放映,《英雄》一片,连演员的毛孔也可看得清清楚楚,还有印象的是徐州一家影院的海报,估计是影院的海报职员的旧习难弃,仍然采用手工做水彩画,惟妙惟俏,恐非领导绩效迫至而是个人爱好,黄桥愿做此事的人怕也只有电影院老职工张国才一人了吧(不知身体安康否)
  在上海,迫于时间和票价也只看了寥寥几场,其中到过解放前德国人设计的号称上海第一电影院的大光明电影院,看了变形金刚,我不知道之前的大光明是怎样,但传闻花了1千多万改造的大光明也一般般,其实连其连锁的所谓IMAX幕,一万瓦音响的和平影都,也只能以摇滚的感觉来对付。真正值得让我留恋的还是徐家汇的两家电影院,其中的柯达电影世界,一个完全按照美国电影院标准建设的剧场,真正让我感觉所谓大隐隐于市的韵味,一个处于商业区商业大厦楼上的电影院,走进去,居然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电影里每一个声音都那么真实,轰炸机仿佛就在你头上盘旋,地震如同你座下的地面真的裂开,相对于大光明廉价的票价(早场只需15-25圆)而经常客满,柯达的生意由于价高而和寡,有论坛网友曾保留一张得意的柯达影票,背面注明:个人包场。更有一次,从柯达出来,一对夫妇站着看散场的人问服务生:好像没有人看啊。服务生倒也客气和阿Q:很多啦,你看一个,两个,三个,哎呀反正很多啦。真叫人啼笑皆非。
  而更多时候我想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是在网上下载免费的电影,虽然是对电影工作者的赎渎,可又能怎样?据说现在HTPC开始流行,要把电视,电脑,电影,游戏机合为一体,我在想,其实电影从没有走向消亡,电视机也从没有夺走电影的市场,总有一天分久必合,而电影会在那时更加平易近人,触手可及!
本帖评分记录金币 收起 理由
dovebear + 45 原创内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5 06: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先生此文真实,仿如偶亲身经历,然现时之青年如同看童话尔~

谢谢先生原创作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5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hehe :hehe :hehe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20: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诚惶诚恐

[ 本帖最后由 bankand 于 2007-12-6 20:43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9 18: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也编辑好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15: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特别更正一下,文中“电影放映机以卤素灯光”是错的,这次回去打听了一下,黄桥影院一直是使用氙气灯泡,就是现在轿车上开始配备的那种氙气大灯,氙气大灯的好处是从一通电的时候就纯白,不像卤素灯要预热很长时间才变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14 11: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我的电影情结也非常深

这点要谢谢不兄老师,以前让我们看了很多电影,现在想想《红高粱》、《末代皇帝》这些好电影,可都是你带我们包场的。现在在南京,有时间我还会一个月找一个机会去影院看一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3-31 15: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看"第一滴血"是上学看的包场.好震撼!至今记得.
90年代电影已经不是那么火爆了.有好电影看的人还是很多.
很怀念那段时光.
楼主的文字很厉害,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