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丁文江和他的《游记二种》

1283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2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1-6-7 14:46:3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丁文江和他的《游记二种》          蔡诚
    对酷爱旅游的人来说,最为苦恼的莫过于经济上、时间上的不自由了。我也时常为年过三十还不能过上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苦恼,有时竟会莫明其妙陷入到一种精神的焦虑中。对外面的世界,我素来有着强烈的好奇,曾经的理想是,长大了像徐霞客一样,不仅要周游世界,而且还要写上一部能够留传久远的书。然而,梦想依然还只是梦想,三十岁了,我能做的,只是盯着各色地图遐想,还有通过各种游记作一番纸上的精神旅行。
    我喜欢读游记,古今中外,自认为有些价值的,都搜罗起来。几年下来,竟然收集有名人游记不下一百种,很是以为骄傲。其实在纸上旅行,也别有趣味,虽然受制于他人的笔墨剪裁与事物喜好,但他们的人文视角,他们的表达方式,他们的思想见解,都各有独特的一面,好玩而充满价值。可以说,每一部名人游记,都是其性情与学识的另一种表达,同时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面对风景时的千姿百态。最近,我手头在读的丁文江撰著的《游记二种》,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惭愧得很,先前我并不知道有丁文江的大名,是2006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在北京潘家园旧书市场,我偶然和他相遇的。我和许多人一起,挤在一大堆杂乱的新书旧书中间,随意地翻拣。大约五分钟时间,我没有发现什么亮点,想离开。就在我站起身的瞬间,一本红色书皮的淡雅小书,跳了出来,是《游记二种》。由于有网罗游记作品的习惯,见到这样一个书名,我就又蹲了下去。拿到手上,并不知道作者的来历,但作为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的一种,还是吸引我打开了这本布满灰尘的书。我家书架上已经有几本“万有文库”,感觉都是值得珍藏的小书。于是,花了两块钱,我把《游记二种》揣到了怀中。
回家,我很有兴趣地上网查丁文江的有关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我很为自己见识的浅薄羞愧。人家丁文江可是一位大人物,作为现代地质学之父,他生前不仅和一代大家蔡元培、胡适等多有交往,而且身后还博得了胡适为其撰写传记的资格。如果丁文江仅仅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以为,他未必是胡适的志同道合者,不太可能会吸引胡适的关注,是那时代,他们共同的文化追求和文化自觉,让他们成为知音的。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是,不独是丁文江,“五四”前后那一代的科学工作者都普遍具有一种知识分子敢于责任,勇于担当的品质,而现在那样一个传统,基本上已经断裂。当代科学工作者和学人已经很罕见有“五四”精神气质,他们虽然都是一片忙碌的样子,可忙碌都是为了那点营营苟苟,根本没有兴趣、时间和能力去思考人生、时代与文化。
作为科学家的丁文江,显然不太可能有许多文学性作品留下来,他只所以有《游记二种》留存,完全是爱好写作,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性情的必然结果。专业之外,丁文江很有兴趣和朋友一起组织社团,出版报刊,写点文章,发表见解,共同参与学术与时代。1922年,丁文江与胡适等筹备“努力社”,出版《努力周报》,就是在这个杂志上,丁文江开始崭露头角,《玄学与科学》、《玄学与科学——答张君劢》、《玄学与科学的讨论的余兴》等有关科学对“玄学”的论战文章让他迅速得到社会广泛注意,为之叫好。“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丁文江又与朋友创办《独立评论》,发表一系列痛斥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的评论,为民族觉醒推波助澜。爱写文章的丁文江,后来有机会游历中国及世界各地,能写出《漫游散记》和《苏俄旅行记》(即《游记二种》)也就理所当然了。
笔者一直没有机会读到《游记二种》以外的丁文江的文字,但我想说,就凭这小小的一部《游记二种》,他就足够有资格和郭沫若的《苏联纪行》,瞿秋白的《饿乡纪程》等并列在一起,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特别在近现代游记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在文学界,丁文江的名字几近默默无闻,但透过一部《游记二种》,他所表现出来的别具一格的游记写作范式,和对社会学、风俗学、矿产学等的深切认识,注定他会成为一段历史的特别见证者。《游记二种》是游记文学作品,但又不全是,她处处透露着那个时代的文化,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丁文江的文学成就不容埋没。
纪录生活和时代,丁文江别有用心。多年国外的生活之后,要回到离开了整整9年的中国,丁文江首先想到的不是温暖的个人的小家,而是灾难深重的祖国。为了到处看一看亲爱的祖国,他没有在终点上海下船就近回家,而是乘滇越铁路火车进入云南,之后雇用车夫,和他们一起在祖国的大西南徒步旅行。丁文江是一个细致而敏感的生活观察者,小到旅馆的澡盆,土墙上的打油诗,大到各地的土著人种,地质矿产比较,他都一一有心纪录在案,文字朴素、凝练,充满感情。《漫游散记》片断式地记载了他一路上的旅行心得,读来有如置身那个时代,让人感慨系之。《苏俄旅行记》也是这样,虽然专业色彩稍稍浓了一些,却也从另一个侧面再现了那个时代的苏俄风情——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的时代是多么的让中国人激动啊!
《游记二种》虽然没有讲故事,却也十分好读好看,以至半个多世纪之后,我读到她,依然觉得没有隔膜,有些细节甚至和作者一样形同身受。胡适对这部小书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最有永久价值的文字。胡适大概喜欢以文字论英雄,他以为《游记二种》这样的文字鲁迅是写不出来的,所以他不喜欢鲁迅,不愿意与他为伍。胡适对《游记二种》欣赏,不应该是朋友之间的吹捧,有心的读者,认真去读《游记二种》,应该会有和胡适一样的感受。
丁文江能写出《游记二种》,足于说明他的文学才华达到的高度。我们不妨看一下丁文江的成长史。丁文江生在一个富绅之家、书香门第,从小就在贤淑的母亲下受训诲,5岁时他就已认得很多字,四五年之后,不但读完了“四书”、“五经”,还会吟诵诗词、作对,11岁时,他甚至作出了《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洋洋数千言的长文。15岁时,他去日本、英国留学,从此走上了风起云涌的世界的大舞台。学成后归国,做老师,做地质研究,同时也从事爱国活动。这不是一个天才的履历,完全得益于先天的性情和后天的不断努力。《游记二种》作为展示他性情和一种努力的硕果,当是一个极好的注解。
放下《游记二种》,我不由得要想起时下的游记文章和书籍。老实说,时下的游记文章和书籍作者,往往都是冲着游记文章和书籍是当下发表和出版的热门去写作的,大多没有写作的追求和抱负,写起来不是空洞无物、矫情造作,就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既不能给读者以卧游之乐,更不能引起读者旅游之外的人生思想。其实游记是最难写的一种文体,她需要作者丰富的感情和人生阅历,也需要广博的科学知识,她是真实的,可以是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描摹与赞叹,也可以是对风土人情、人生感悟的介绍与抒情,不要求面面俱到,却务求真实、自然,有独特的生命体验。《游记二种》无疑是好游记的一种绝佳范例,她告诉我们,最好的游记写作,至少要有景、有情,有时代、有人生。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6-8 17: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秦皇岛
楼主:能付扫描一份传上来让偶们看看呀?
     

签到天数: 172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08: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离乡不背井 发表于 2011-6-8 17:10
楼主:能付扫描一份传上来让偶们看看呀?

丁文江和他的《游记二种》 蔡诚
    对酷爱旅游的人来说,最为苦恼的莫过于经济上、时间上的不自由了。我也时常为年过三十还不能过上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苦恼,有时竟会莫明其妙陷入到一种精神的焦虑中。对外面的世界,我素来有着强烈的好奇,曾经的理想是,长大了像徐霞客一样,不仅要周游世界,而且还要写上一部能够留传久远的书。然而,梦想依然还只是梦想,三十岁了,我能做的,只是盯着各色地图遐想,还有通过各种游记作一番纸上的精神旅行。
    我喜欢读游记,古今中外,自认为有些价值的,都搜罗起来。几年下来,竟然收集有名人游记不下一百种,很是以为骄傲。其实在纸上旅行,也别有趣味,虽然受制于他人的笔墨剪裁与事物喜好,但他们的人文视角,他们的表达方式,他们的思想见解,都各有独特的一面,好玩而充满价值。可以说,每一部名人游记,都是其性情与学识的另一种表达,同时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面对风景时的千姿百态。最近,我手头在读的丁文江撰著的《游记二种》,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惭愧得很,先前我并不知道有丁文江的大名,是2006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在北京潘家园旧书市场,我偶然和他相遇的。我和许多人一起,挤在一大堆杂乱的新书旧书中间,随意地翻拣。大约五分钟时间,我没有发现什么亮点,想离开。就在我站起身的瞬间,一本红色书皮的淡雅小书,跳了出来,是《游记二种》。由于有网罗游记作品的习惯,见到这样一个书名,我就又蹲了下去。拿到手上,并不知道作者的来历,但作为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的一种,还是吸引我打开了这本布满灰尘的书。我家书架上已经有几本“万有文库”,感觉都是值得珍藏的小书。于是,花了两块钱,我把《游记二种》揣到了怀中。
回家,我很有兴趣地上网查丁文江的有关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我很为自己见识的浅薄羞愧。人家丁文江可是一位大人物,作为现代地质学之父,他生前不仅和一代大家蔡元培、胡适等多有交往,而且身后还博得了胡适为其撰写传记的资格。如果丁文江仅仅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以为,他未必是胡适的志同道合者,不太可能会吸引胡适的关注,是那时代,他们共同的文化追求和文化自觉,让他们成为知音的。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是,不独是丁文江,“五四”前后那一代的科学工作者都普遍具有一种知识分子敢于责任,勇于担当的品质,而现在那样一个传统,基本上已经断裂。当代科学工作者和学人已经很罕见有“五四”精神气质,他们虽然都是一片忙碌的样子,可忙碌都是为了那点营营苟苟,根本没有兴趣、时间和能力去思考人生、时代与文化。
作为科学家的丁文江,显然不太可能有许多文学性作品留下来,他只所以有《游记二种》留存,完全是爱好写作,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性情的必然结果。专业之外,丁文江很有兴趣和朋友一起组织社团,出版报刊,写点文章,发表见解,共同参与学术与时代。1922年,丁文江与胡适等筹备“努力社”,出版《努力周报》,就是在这个杂志上,丁文江开始崭露头角,《玄学与科学》、《玄学与科学——答张君劢》、《玄学与科学的讨论的余兴》等有关科学对“玄学”的论战文章让他迅速得到社会广泛注意,为之叫好。“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丁文江又与朋友创办《独立评论》,发表一系列痛斥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的评论,为民族觉醒推波助澜。爱写文章的丁文江,后来有机会游历中国及世界各地,能写出《漫游散记》和《苏俄旅行记》(即《游记二种》)也就理所当然了。
笔者一直没有机会读到《游记二种》以外的丁文江的文字,但我想说,就凭这小小的一部《游记二种》,他就足够有资格和郭沫若的《苏联纪行》,瞿秋白的《饿乡纪程》等并列在一起,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特别在近现代游记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在文学界,丁文江的名字几近默默无闻,但透过一部《游记二种》,他所表现出来的别具一格的游记写作范式,和对社会学、风俗学、矿产学等的深切认识,注定他会成为一段历史的特别见证者。《游记二种》是游记文学作品,但又不全是,她处处透露着那个时代的文化,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丁文江的文学成就不容埋没。
纪录生活和时代,丁文江别有用心。多年国外的生活之后,要回到离开了整整9年的中国,丁文江首先想到的不是温暖的个人的小家,而是灾难深重的祖国。为了到处看一看亲爱的祖国,他没有在终点上海下船就近回家,而是乘滇越铁路火车进入云南,之后雇用车夫,和他们一起在祖国的大西南徒步旅行。丁文江是一个细致而敏感的生活观察者,小到旅馆的澡盆,土墙上的打油诗,大到各地的土著人种,地质矿产比较,他都一一有心纪录在案,文字朴素、凝练,充满感情。《漫游散记》片断式地记载了他一路上的旅行心得,读来有如置身那个时代,让人感慨系之。《苏俄旅行记》也是这样,虽然专业色彩稍稍浓了一些,却也从另一个侧面再现了那个时代的苏俄风情——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的时代是多么的让中国人激动啊!
《游记二种》虽然没有讲故事,却也十分好读好看,以至半个多世纪之后,我读到她,依然觉得没有隔膜,有些细节甚至和作者一样形同身受。胡适对这部小书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最有永久价值的文字。胡适大概喜欢以文字论英雄,他以为《游记二种》这样的文字鲁迅是写不出来的,所以他不喜欢鲁迅,不愿意与他为伍。胡适对《游记二种》欣赏,不应该是朋友之间的吹捧,有心的读者,认真去读《游记二种》,应该会有和胡适一样的感受。
丁文江能写出《游记二种》,足于说明他的文学才华达到的高度。我们不妨看一下丁文江的成长史。丁文江生在一个富绅之家、书香门第,从小就在贤淑的母亲下受训诲,5岁时他就已认得很多字,四五年之后,不但读完了“四书”、“五经”,还会吟诵诗词、作对,11岁时,他甚至作出了《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洋洋数千言的长文。15岁时,他去日本、英国留学,从此走上了风起云涌的世界的大舞台。学成后归国,做老师,做地质研究,同时也从事爱国活动。这不是一个天才的履历,完全得益于先天的性情和后天的不断努力。《游记二种》作为展示他性情和一种努力的硕果,当是一个极好的注解。
放下《游记二种》,我不由得要想起时下的游记文章和书籍。老实说,时下的游记文章和书籍作者,往往都是冲着游记文章和书籍是当下发表和出版的热门去写作的,大多没有写作的追求和抱负,写起来不是空洞无物、矫情造作,就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既不能给读者以卧游之乐,更不能引起读者旅游之外的人生思想。其实游记是最难写的一种文体,她需要作者丰富的感情和人生阅历,也需要广博的科学知识,她是真实的,可以是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描摹与赞叹,也可以是对风土人情、人生感悟的介绍与抒情,不要求面面俱到,却务求真实、自然,有独特的生命体验。《游记二种》无疑是好游记的一种绝佳范例,她告诉我们,最好的游记写作,至少要有景、有情,有时代、有人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