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黄桥在线 返回首页

低估了想念的个人空间 https://www.hqol.cn/?6783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女书简介

已有 771 次阅读2011-8-24 11:37

  女书,作为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它起源于中国南部湖南省的江永县,所以又名江永女书。以前在中国湖南省江永县及其毗邻的道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和广西部分地区的妇女之间流行、传承的神秘文字。
  “女书”又名“女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字符号体系。所以又名江永女书。千百年来,只流传在湖南省江永县及其近邻一带瑶族妇女中,它靠母传女、老传少,一代代传下来。“女书”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植根甚古、牵涉面颇广、信息含量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女书的文字特点】
  女书文字的特点是书写呈长菱形,字体秀丽娟细,造型奇特,也被称为“蚊形字”。搜集到的有近2000个字符,所有字符只有点、竖、斜、弧四种笔划,可采用当地方言土语吟诵或咏唱。
  与汉字不同的地方是:女书是一种标音文字,每一个字所代表的都是一个音。现时文献搜集到的女书文字约有七百个。女书的字型虽然参考汉字,但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而且,由于女书除了日常用作书写以外,也可以当成花纹编在衣服或布带上,所以字型或多或少也有所迁就,变成弯弯的形状。
【女书的历史】
  关于“女书”文字的记载,至今最早能见到的是太平天国(清朝咸丰年间)发行的“雕母钱”。该钱背面用“女书”字符铸印有“天下妇女”、“姊妹一家”字样。
  ■ 女书的起源
  关于女书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有人根据当地妇女赛祠的花山庙兴起在清代中期,结合目前发现最早的“女书”实物,推测“女书”起源于明末清初。
  有人以“女书”中存在与壮、瑶等民族织锦上的编织符号类同的字符为据,认为“女字的构成源于百越记事符号”。
  有人根据“女书”中大量与出土刻划符号、彩陶图案相类似的字符,认为其起源的时间、空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形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之后。
  有人依据“女书”文字与原始古夷文的基本笔划,造字法类同,认为它是舜帝时代的官方文字。
  有人根据甲骨文和金文借字在“女书”字汇明显存在的特征。认为女书是一种与甲骨文有密切关系的商代古文字的变种。
  也有人认为现代“女书”是古越文字的孑遗和演变。这种观点认为:象形字、会意字是文字体系中最早产生的文化现象,是文字创造者所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直接反映。根据“女书”象形字、会意字构成中反映的文身习俗、“干栏”住宅建筑特色、稻作文化及鸟图腾文化现象。
  关于女书的起源,学者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也不是一种,在江永流传较为广泛的有四种:
  
第一种:
  
相传女书是瑶姬借用天书改编过来的
   瑶姬是谁?瑶姬是王母娘娘的幺女,名叫幺姬。后因下凡游览人间,迷恋上江圩普美村的秀丽风光,便偷偷地住了下来。因王母娘娘的仙境叫瑶池,因此她告诉凡人:她的名字叫瑶姬。
  瑶姬不仅花容月貌,而且聪明伶俐,深得王母宠爱。平时瑶姬的言行举止,活泼任性。她要做的事,谁也不敢阻拦,就是王母也得让她三分。一天清晨,宫女们都未曾起床,瑶姬却早已梳洗完毕。掀开霞帐,推窗启户,只见人间一派明山净水,鸟语花香,田园阡陌,泉美林秀,炊烟袅袅,人流熙熙攘攘,比起天宫要自由得多。瑶姬早想离开
  烦闷的天宫,寻一清静处逍遥自在。如今下界的美景展现在眼前,撩得她心神激荡。她决计到那里去探个新奇。于是瑶姬离开了天宫,足踏祥云,飘飘然下到一个地方,原来是一个地广人稀的都庞岭腹地、风光迤丽的水乡,这就是普美村。瑶姬与下界的人语言概不相通,可是凡人待客特别讲究礼仪。尤其是姑娘们人人心灵手巧,个个聪明能干。虽然语言不通,但都相处甚好。
  人间的姑娘们擅长描花乡朵,纺织花带、花被。她们织绣的绣鞋花、衣边花、头巾简直比天上的彩霞还要绚丽美妙。姑娘们穿上自己纺织的五彩衣裳,灿如明霞若天仙。瑶姬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拜她们为师。 瑶姬觉得这里的姐妹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文化,不识字,言不达意,意不能书。瑶姬想帮助她们提高言情记事的能力,便回到了天廷,把一套复杂的天书搬了下来。姐妹们虽然想学,但一个个目不识丁。瑶姬又把这深奥的天书一一简化,并与女红刺绣结合起来,用当地的土语读唱,使这些貌若天仙的姐妹们一个个能识善写,作诗绘画,读唱自如。自此,这个改变了的天书在女人中间传递,男人不屑一顾,也不识用,因此就定名为“女书”。
  
第二种
  传说很久以前,上江圩一农妇生下一个女婴,体重九斤,故取名为九斤姑娘。九斤姑娘自幼天资聪敏,纺纱绩麻,织布绣花,无所不会,无所不精。她还异想天开地造出了写土话的女字。所以义年华在回答来访者时说:“只听前人讲古话,九斤姑娘最聪明,女书本是姑娘做,做起女书传世间。”
  
第三种
  传说宋朝时荆田村出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名叫胡玉秀(有的说叫胡秀 英),后补选入宫为妃。进宫后不久,遭冷遇,苦闷异常。她想写信回家倾吐苦情,又怕太监发现。于是心生一计,根据女红编了一套文字,以歌咏体写在手绢上捎归,并嘱咐亲人:要斜着看,要用土话的音来读。于是这种文字就在妇女中传开了。
  
第四种
  传说是盘巧创造的。很久以前,桐口出了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名叫盘巧,她三岁会唱歌,七岁会绣花。她唱的歌令人陶醉,绣的花能以假乱真。后来她被官府劫往道州。为了向家人报信,她煞费苦心,根据女红图案造出字来,写了一封信让一条爱犬带归。同村的女友费了很长时间才把信解读出来,从此这种文字就代代相传下来了。
  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江永女书是女子创造的,反映了妇女们的心态。难怪义年华说:“男儿有志在千里,娇娘岂可让须眉?”
  江永女书作品一般书写在自制的手写本、扇面、布帕上,其作用为自娱自乐、歌堂对歌、书信往来、宗教祭祀、结拜姊妹、诉写苦情、记传等。江永女书作为妇女的贴身、隐私物品往往是人死书焚或随葬,所以至今无法找到流传三代以上或更早的作品,因而女书究竟产生于何时,其真正的渊源何在,女书与甲骨文的关系,女书与瑶族的关系等等,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成了不解之谜。
  据有关考证,“女书”起源于史前陶文,发源地应在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尤其陕西省的关中地区或商县一带可能性更大。“女书”可能是当年居住于陕西商县一带的苍梧族南迁带到湖南江永山区的古老文字。那么,我国文字史至少应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阶段算起,距今约有六七千年历史,比甲骨文还要早3000多年。可以这样说,中国史前陶文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古老文字。陶文考古学的年代证明“女书”的起源年代,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女书”也是目前世界上的古老文字,而且是活到今天的文字,这不能不说是文字史上的奇迹。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江永女书是女子创造的,反映了妇女们的心态。
  还有的说法是,女书是汉字和瑶族文字的变形体。由于大部分女书都因书写者死亡,被焚烧或陪葬,所以现在女书为及其稀有的文字。
  ■存在原因
  女书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中国过去的旧思想使当地女性不可以读书识字:即她们所谓的“男书”,所以当地的女性发明了女书,以作为姊妹妯娌之间的秘密通讯方式。女书严禁男子学习,而一般男子亦会把女书当成是普通的花纹。女书的存在已经超过数百年。
  ■ 作品形式和内容
  旧时当地不少才情女子采用这种男人不识的女书互通心迹,诉说衷肠,将其刺绣、刻划、戳印、书写于纸扇巾帕女红。目前搜集到的近20万字的“女书”作品,绝大部分为歌体,其载体分纸、书、扇、巾四大类。现在的形式包括女书书法、纂刻、激光微雕、石雕、木雕、竹雕、明信片、女巾、女扇、女书提包等。
  女书作品绝大部分为歌体,其载体分纸、书、扇、巾四大类,无论哪种承载方式都十分讲究形式美。如写在纸张上的四角多配花纹,写于纸扇上的多插绘花鸟图案,而织绣在巾帕花带和服饰上的,则是精美的女红工艺品。虽然载体不同,但字体秀丽娟细,造型奇特,古意盎然,有点、竖、斜、弧四种笔画,书写呈长菱形。
  其内容多是描写当地妇女的生活,还用来通信、记事、结交姊妹、新娘回门贺三朝等,文体多为七字韵文。每逢节日,女人便聚在一起,吟诵女书作品。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正规的教师和学校,全凭世代用手抄写,民间又有将之殉葬的习俗。
  女书作品主要内容是写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幽怨私情、乡里逸闻、歌谣谜语等。也有的编译成汉字的唱本。女书记载的叙事作品就内容而言,并非女性所独创,但通过口头传承进入女书后,便成了女性心灵世界的投影。作品完全用写实手法自叙自叹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美好意愿在黑暗中化作泡影的悲苦境遇,并请出民间传说中的神灵帮助逢凶化吉。这些作品的女主人公不仅都是个性张扬的“女强人”,强烈要求和男性地位平等,而且她们极端厌弃鄙视男性所热衷的功名富贵。
【女书的现状】
  ■出版物
  《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
描述:ns.jpg
  《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周冶陶、宫步坦编著,明华印书馆2009年2月版,开本889mm×1194mm(1/16)。
  本书详细记录了女书1982年被发现的经过,女书中的情感、信仰与艺术,女书的传承与保护,与女书有关的女性习俗等内容,并分篇介绍了著名的女书传人、著名的女书研究专家和著名的女书书法家,还对湖北新发现的几种未识别文字进行了介绍。全书图文并茂,收录了各个时期的珍贵图片共计120多张,其中有不少照片是第一次对外公布,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女书通《女书通——女性文字工具收》——女性文字工具书》,宫哲兵、唐功暐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版。
描述:nss.jpg
  女书是一种由民间妇女创造的文字,未经规范。《女书通——女性文字工具书》2007年出版,以女书标准字作为规范方案。《女书通》具有女书译汉字与汉字译女书两种字汇的功能:通过女书标准字音节索引可以查出:江永土话的每个音节、每个音调,有哪几个对应的女书文字,它们中间哪一个是标准字,这个女书标准字的标准书写方法是什么;通过女书标准字笔划索引,可以根据一个标准字查到它所能代表的多种汉字意义,也能够查到它的多种同音字,还能够查到它在其他7种女书字典或字汇中的写法;通过汉字译女书索引,可以查出与一个汉字相对应的女书标准字怎么写,怎么发音,与这个汉字对应的女书标准字有哪些同音字。《女书通》最大的优点是女书文字规范化,女书读音汉语拼音化。《女书通》不仅为女书研究者提供了研究工具,而且为女书初学者提供了学习工具,对于那些女书书法、刺绣等艺术爱好者及需要用女书题词的各类人,它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中国女书合集》赵丽明主编 中华书局 ,所收资料占目前所能见到的女书原始资料的90%以上。
  另外一本女书专著《中国女书集成——一种奇特的女性文字资料总汇》十集不分卷 赵丽明主编、周硕沂译注、陈其光译注校订。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3一版(印数:700),16开本。包括:
  贺三朝书八十二种
  自传诉苦歌三十六种
  结交老同书二十二种
  传说叙事歌三十二种
  祭祀歌七种
  婚嫁歌五十六种
  民歌八十七种
  谜语四十七种
  翻译作品二十九种
  书信三十种
  ■ 女书书籍的濒临灭亡
  文化大革(蟹)命之前,主人去世后,它们多作为殉葬品焚化或掩埋,只有很少的作为纪念品珍藏保留,因此民间遗存极少。 在文化大革(蟹)命期间,有大量女书作品被销毁:一方面,作者担心自己用女书书写的秘密会被识破;不少红卫兵基于“破四旧”的缘故,把这些神秘的文字当作“四旧”来破坏。文化大革(蟹)命之后,只有少量女书作品得以保留下来。另一方面,文化大革(蟹)命之后,由于女性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女性之间不需要使用女书亦可交流,很少有妇女学习女书,女书开始濒临灭亡。
  ■女书的发现
  1982年,由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县发现。宫哲兵随即在1983年3期《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全世界第一篇介绍女书的学术论文《关于一种特殊文字的调查报告》,并在1983年第16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美国)上发表了论文《湖南江永平地瑶文字辨析》,将女书介绍到国内外,1986年宫哲兵出版了全世界第一部女书研究著作《妇女文字与瑶族千家峒》。
  1983年,江永发现“女书”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后,引起轰动。 海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深入江永考察、学习、发掘。近年来,永州积极实施抢救和保护女书文化工程,通过兴建女书文化村,建立女书博物馆,组织开发女书工艺品,发展女书文化产业,使女书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女书的保护
  就在“女书”在最后只有少数老年妇女才能阅读和书写,从20世纪末开始,通过一批学者努力,这种罕见的女性字符才被世界所了解和认识,并引起了海内外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独特罕见的文化遗存,中国政(蟹)府也开始重视保护女书。集研究基地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国女书”村已于2003年底落户宜昌。
  2001年5月18日在中南民族大学召开的"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座谈会暨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提出“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
  2004年9月20日,阳焕宜——女书的最后一位自然传人谢世了。
【女书研究的意义 】
  “女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化石”,对研究人类文字和文明的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文明的发展历程等方面,在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价值。
  江永“女书”的流传,史书不载,方志不述,当地族谱碑文,可说无一蛛丝马迹,外界少有知晓。 关于女书文字的史料记载,至今最早见到的是太平天国发行的“雕母钱”。该钱背面用女书字符铸印有“天下妇女”、“姊妹一家”字样。史载太平天国曾过江永北上。1931年《湖南各县调查笔记》的《花山》条中,有“其歌扇所书蝇头细字,似蒙古文。全县男子,能识此种字者,余未之见”的说法。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瑶文歌》序文也记载道: “一九四五年,何君晓南持猺文一纸,云是猺女读物,系得自田广洞陈中兴,转以赠余,此固求之数年而不可得者。入手展玩,纸色红旧,纵横五百七十四字,字迹秀媚,行列端整,不知出自谁家女手,惜一字不可识,无以解其音义”。
  “女书”文字记录的是江永土话基础上的妇女群体语,一般人认为它属汉文异形字。但它是否属“汉字文化圈”,则有分歧。有人以“女书”有近半数字符是从汉字蜕变而来为据,认定它是借源于方块汉字的一种“变异”的系统再生文字。反对者则认为,笔画及其组合结构的异同,是判定不同文字之间有无源流关系的直接依据。“女书”与汉字楷书相比,基本笔画不同,笔画结构和语言功能都迥异有别,而且“女书”中遗存的象形字、会意字均与甲骨系文字大相径庭,因此“女书”文字的源头绝非普通汉字。
  “女书”究竟源于何时?何地?海内外众多学者的探索勾起人们久远的联想。有人根据当地妇女赛祠的花山庙兴起在清代中期,目前发现最早的女书实物在咸丰年间,推测女书起源于明未清初。有人以“女书”中存在与壮、瑶等民族织锦上的编织符号类同的字符为据,认定“女字的构成源于百越记事符号”。有人根据女书中大量与出土刻划符号、彩陶图案相类似的字符,认为其起源的时间、空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形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之后。有人依据女书文字与原始古夷文的基本笔划,造字法类同,认为它是舜帝时代的官方文字。根据甲骨文和金文借字在“女书”字汇明显存在的特征,还有人认为,它是一种与甲骨文有密切关系的商代古文字的变种。还有学者认为,象形字、会意字是文字体系中最早产生的文化现象,是文字创造者所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直接反映。根据“女书”象形字、会意字构成中反映的文身习俗、“干栏”住宅建筑特色、稻作文化及鸟图腾文化现象,他们认定现代“女书”是古越文字的孓遗和演变。
  此外,一些专家考察“女书”流行地区的地理,历史,人口民族成份和民风民俗状况,认为“女书”是受民族融和、移民文化影响的古老瑶族文字。瑶族曾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否曾有自己的文字,这正是学术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女书的传人】
  欧阳红艳
  阳焕宜
  高银仙
  何艳新
  义年华
==============================
《女训》
东汉·蔡邕《女训》
〔原文〕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大意〕心就像头和脸一样,需 要认真修饰。脸一天不修饰,就会让尘垢弄脏;心一天不修善,就会窜入邪恶的念头。人们都知道修饰自己的面孔,却不知道修养自己的善心。脸面不修饰,愚人说 他丑,心性不修炼,贤人说他恶。愚人说他丑,还可以接受;贤人说他恶,他哪里还有容身之地呢?所以你照镜子的时候,就要想到心是否圣洁;抹香脂时,就要想 想自己的心是否平和;搽粉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鲜洁干净;润泽头发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安顺;用梳子梳头发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有条有理;挽髻时, 就要想到心是否与髻一样端正;束鬓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与鬓发一样整齐。
〔简 介〕东汉学者蔡邕,字伯喈,东汉陈留(今河南杞县)人。蔡邕的女儿被历史记载的有两位,一是西晋名臣羊祜的母亲,有一次丈夫前妻的孩子羊发和自己生的孩子 羊承同时生病,好不能两全,为照顾羊发,不惜羊因照顾不周而死。另一位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文学家蔡,即蔡文姬,她曾写作《胡茄十八拍》,才华受到曹操的赞 赏。她们的德才兼备,是与乃父的教育分不开的。在这篇《女训》中,蔡邕告诫女儿,面容的美丽固然很重要,但当修饰面容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品德和学识的 修养对女人来说更为重要。
===========================
《烈女传》
作者:西汉·刘向 编《烈女传》。西汉刘向编,共七卷,记载了上古至西汉约一百位左右具有通才卓识,奇节异行的女子。
  描述:lv.jpg
 
  《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作者是西汉的儒家学者刘向,不过也有人认为该书不是刘向所做,因此,目前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处会标注佚名。也有人为认为,现在流传的版本是后人在刘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来的。
  
  《列女传》共分七卷,共记叙了105名妇女的故事。
  这七卷是: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
  西汉时期,外戚势力强大,宫廷动荡多有外戚影子。刘向认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即王教应当从皇帝周边的人开始教育,因此写成此书,以劝谏皇帝、嫔妃及外戚。《列女传》选取的故事体现了儒家对妇女的看法,其中有一些所赞扬的内容在现在的多数人看来是对妇女的不公平的待遇。
 
  汉刘向撰。刘向(约公元前77一前67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楚元王刘交的后代,经历了宣布、元帝、成帝三朝,曾任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官,是西汉著名学者,生平著书多种,其中有《洪菊五行传》、《新序》、《说苑》、《别录》、《世说》、《高士传》、《列女传》等。
  母仪传
  有虞二妃
  弃母姜嫄
  契母简狄
  启母涂山
  汤妃有新
  周室三母
  卫姑定姜
  齐女傅母
  鲁季敬姜
  楚子发母
  邹孟轲母
  鲁之母师
  魏芒慈母
  齐田稷母
  贤明传
  周宣姜后
  齐桓卫姬
  晋文齐姜
  秦穆公姬
  楚庄樊姬
  周南之妻
  宋鲍女宗
  晋赵衰妻
  陶答子妻
  柳下惠妻
  鲁黔娄妻
  齐相御妻
  楚接舆妻
  楚老莱妻
  楚于陵妻
  仁智传
  密康公母
  楚武邓曼
  许穆夫人
  曹僖氏妻
  孙叔敖母
  晋伯宗妻
  卫灵夫人
  齐灵仲子
  鲁臧孙母
  晋羊叔姬
  晋范氏母
  鲁公乘姒
  鲁漆室女
  魏曲沃负
  赵将括母
  贞顺传
  召南申女
  宋恭伯姬
  卫寡夫人
  蔡人之妻
  黎庄夫人
  齐孝孟姬
  息君夫人
  齐杞梁妻
  楚平伯嬴
  楚昭贞姜
  楚白贞姬
  卫宗二顺
  鲁寡陶妻
  梁寡高行
  陈寡孝妇
  节义传
  鲁孝保义
  楚成郑瞀
  晋圉怀嬴
  楚昭越姬
  盖将之妻
  鲁义姑姊
  代赵夫人
  齐义继母
  鲁秋洁妇
  周主忠妾
  魏节乳母
  梁节姑姊
  珠崖二义
  郃阳友娣
  京师节女
  辩通传
  齐管妾婧
  楚江乙母
  晋弓工妻
  齐伤槐女
  楚野辨女
  阿谷处女
  赵津女娟
  赵佛肸母
  齐威虞姬
  齐钟离春
  齐宿瘤女
  齐孤逐女
  楚处庄侄
  齐女徐吾
  齐太仓女
  孽嬖传
  夏桀末喜
  殷纣妲己
  周幽褒姒
  卫宣公姜(宣姜)
  鲁桓文姜
  鲁庄哀姜
  晋献骊姬
  鲁宣穆姜
  陈女夏姬
  齐灵声姬
  齐东郭姜
  卫二乱女
  赵灵吴女
  楚考李后
  赵悼倡后
  续列女传
  周郊妇人
  陈国辩女
  王孙氏母
  王陵之母
  张汤之母
  隽不疑母
  汉杨夫人
  汉霍夫人
  严延年母
  汉冯昭仪
  王章妻女
  班女婕妤
  赵飞燕姊娣(含赵合德)
  孝平王后
  更始夫人
  梁鸿之妻
  明德马后
  梁夫人婀
================================
读 《女四书》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进行教育所用的《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四本书汇集的总称。
描述:nsss.jpg

---------------------------------
《女诫》
《女诫》为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对其女儿进行“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教育所作。全书分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共计7篇。由於班昭行止庄正,文采飞扬,此文後来被争相传抄而风行当时。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对女子实施柔顺之道的教材,影响深远。
全文如下: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绌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吾今疾在沈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间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夫妇第二。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事,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 敬慎第三。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它,持久之谓也;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媟黩。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矣。
  妇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专心第五。《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曲从第六。夫“得意一人,是谓永华;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叔妹第七。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已也;舅姑之爱已,由叔妹之誉已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夫嫂妹者,体敌而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蠢愚之人,于嫂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其斯之谓也。
  【此书为《女四书》之首,是民国初期及以前几乎所有读书的女孩子的启蒙读物。比起其后明代仁孝文皇后所作的《内训》、唐代宋若昭所作的《女论语》及《女范捷录》,《女诫》虽然也称得上封建礼教的集大成者,但某些部分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内训》
《内训》是明成祖的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采辑“古圣先贤”关于女子封建品德的教诲,於永乐二年(1404)所编著。流传至今的版本共有德行、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节俭、警戒、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等20章。
以传统的《女诫》等过于简略,乃特别选辑了先人的女教典训,较多地从理论上阐扬妇道。如写修身之道:“夫目视恶色,则中眩焉。耳听淫声,则内褫焉。口出傲言,则骄心侈焉。是皆身之害也。故妇人居必以正,所以防慝也。行必无陂,所以成德也。”写慎言:“妇教有四,言居其一。心应万事,匪言曷宣。言而中节,可以免悔;言不当理,祸必从之……夫缄口内修,重诺无尤。宁其心,定其志,和其气,守之以仁厚,持之以庄敬,质之以信义。一语一默,从容中道,以合于坤静之体,则谗慝不作,而家道雍穆矣”等等。《内训》成书于永乐二年,共二十章:德性、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节俭、警戒、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

-----------------------------------
《女论语》
唐代女儒学才女宋若莘撰著,旨在教诲女子成为“贤妇”。体例仿效《论语》,以前秦设学授业的女经学家宣文君宋氏代替孔子,以曹大家(即班昭)等代颜渊、闵损,彼此问答,阐述封建的“九烈”、“三贞”妇道。其妹若昭对此书进行了申释。今存的《女论语》托名“曹大家撰”,共有十二章: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和柔、守节。其中特别讲了许多约束女子的具体的行为规范,如“行莫回头、语莫掀唇”、“男非眷属,莫与通名”、“父母有疾,身莫离床”、“敬事阿翁,形容不睹……姑坐则立,使令便去”、“夫刚妻柔,恩爱相因”、“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吞声”等等。语句均为四言韵文,亦非问答体
(有言:今存的《女论语》这不像宋若莘的原著。)
---------------------
(下面是详细些的)
女论语-宋若昭女论语
《女论语》又名《宋若昭女论语》,唐代宋若莘所著,宋若昭作解,是《女四书》之一种,为明朝王相编录。该刻本为清中期单册刻本,现收藏于清河县档案馆。该书高26厘米,宽16厘米,四周单边,单鱼尾,优质宣纸雕版印刷。字体端正,笔力遒劲。
宋若莘,唐贝州?今河北省清河县 人,擅长文辞诗文,志向高远,一生未嫁。唐德宗贞元中期,被召入宫中,封为“学士”,贞元七年?公元791年 ,诏宋若莘总领秘阁图藉,共著有《女论语》10篇。
宋若昭,若莘之妹,若莘著《女论语》,若昭申释之。若莘死后,唐穆宗召若昭入宫中,掌管六宫文学,封为“外尚书”。同时,还教导诸皇子公主,被称为“先生”。经历唐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五朝,唐宝历中期去世,封为“梁国夫人”。一生著有诗文若干卷,现存仅有诗一首和传奇文《牛应贞传》。
该刻本分为三部分。最前面有一篇《唐书列传》?即宋若昭传 ,记载“若莘、若昭文淡丽,性复贞素闲雅,不尚粉华之饰。尝白父母,誓不从人,愿以艺学扬名显亲。若莘著《女论语》十篇,其言模仿《论语》,以韦逞母宣文君宋氏代仲尼,以曹大家等代颜、闵,其间问答,悉以妇道所尚。若昭注解,皆有理致。”
刻本第二部分为《女论语序传》,说明作此书的目的和意义,“恐女教未修,乃编撰此书,名曰:《女论语》”。又“乃撰一书,名为论语。敬戒相承,教训子女。若依其信,是为贤妇。罔俾前人,独美千古。”
第三部分为刻本中心,占全书主要篇幅,分立身章、学作章、学礼章、早起章、事父母章、事舅姑章、事夫章、训男女章、管家章、待客章、和柔章、守节章共十二章,每一章都详细规定古代女子的言行举止和持家处世事理。
该刻本依古代《论语》思想和体制而作,在思想和行为上对古代女子提出了严格要求和应遵循的基本礼节,在当时看来,是淑女贤妇的一部行为规范和准则;在今天来说,有其可取之处,但更多是束缚女子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和桎梏。 
 
-------------------------------------------
《女范捷录》(简称《女范》)
明末儒者王相(事迹不详)之母刘氏所作。以儒学的纲常之理做为“正内之仪”,除一般地阐述女教原理外,特别大量地引述了历代的贞妇、孝女、贤妻、良母的封建典范,也列举了一些烈女和才女人物。如例举贞妇、烈女:“使君有妇,罗敷有夫,赵王之意止。”“杞良妻远访其夫,万里哭筑城之骨。”举贤妇、才女:“漆室处女不绩其麻而忧鲁国;巴家寡妇能捐己产而保乡民。”“宣文之授《周礼》,六官之钜典以明;大家之续《汉书》,一代之鸿章以备。”等等。《女范》全书列有统论、后德、母仪、孝行、贞烈、忠义、慈爱、秉礼、智慧、勤俭、才德十一篇。

=====------------------------------=============-------------------=========
上述四种女子教本,自东汉至晚明先后相继问世,各自传播。其中《女诫》至明末时,特为明神宗的母后所赞赏,认为该书“足为万世女则之规”,要求儒臣加以注解。至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明神宗为之作序,同时颁令刻印《内训》,“使庶民之家得以训诲女子”。此后,王相以传统的儒教思想对这四本书——加以笺注。迄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由当时的书坊多文堂合刻为《闺阁女四书集注》,成为一套对女子进行封建教育的教材。嗣后翻印此书,世间简称《女四书》。此书自明至清以及民国初年期间,各地广为刻印,版本繁多。它主要宣扬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歧视和压迫妇女,流毒很深。其中教人持家和睦、勤俭、慈幼等项,以及用道德榜样感染人的教育方法和运用便於诵读的韵语编写教材等,尚有一定的意义。

  《女四书》的撰注、汇编与流行。表明中国古代女子教育倡行于封建王朝的宫中后妃与名门大家的闺秀,遂之推广于庶民之家;女子教材则由无专书到有专著的单行本,以至于编成为整套的系列女教丛书。特别是这四本书在编写上表现着由约至详、由格言教义以至理论与具体典范并举的发展情况。这一方面反映中国古代女学的发展,同时也表现封建女子教育的传播广泛而其流毒亦深远。

《女四书》也流传到国外。明永乐六年(1408),中国政(蟹)府曾以《内训》等书赠给日本使者。以后,日本於明历二年(1656)传有一种《女四书》,其中无《女范捷录》而有《女孝经》(唐朝侯莫陈邈之妻郑氏撰)。后又流传一种有《女范捷录》而以《女孝经》代《内训》的版本。
------------------------------
从《女四书》中各部教材的许多篇章的课题看来,如卑弱、曲从、事夫、孝行和守节等,就可明晓其基本思想是贯彻儒家所倡行的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之道,主张“男尊女卑”,实施“三从四德”的教育,以培养封建的“贤内助”、“贤妻良母”。这从其全部教材内容上看,就更为清楚。如《内训》首章即讲女子的德性在于孝敬、柔顺而“能配君子”。由此要求女子“仁以居之,义以行之,智以烛之,信以守之,礼以体之”。《女范》开宗明义就讲夫妇之道:“五常之德著而大本以敦,三纲之义明而人伦以正。”这就是封建伦理的“夫为妻纲”的纲常之教。至于“三从四德”的教育,《女诫·妇行》宣称“幽闲贞静,守节整齐”等等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洁齐酒食”是谓妇功。“此四者,女子之大节,而不可乏无者也。”《女论语》在序言中,就申明了四德、三贞的女教大义。《内训·谨行》则鲜明地教导妇女之行,要“体柔顺……服三从之训”。《女诫·专心》进一步宣讲“礼,妇无二适之文”、“夫故不可离也”。《女范·贞烈》更加强调“女无再醮”、“终身不移”。这完全体现“男尊女卑”,要求妇女对于丈夫“从一而终”的贞节品行。
  “男尊女卑”是,《女四书》的妇教思想核心,其理论基础则是儒家所讲的天地、乾坤、阴阳之说。《女诫·敬顺》讲道:“阴阳殊性,男女异行”、“男以刚为贵,女以柔为美”。还特别在《专心》篇中提出“夫者天也”,是不可违的。《女论语·事夫》说“夫刚妻柔”,要“将夫比天”。《内训·事君》教导凡为妻者明阴阳之义,“能推是道”以事其夫。在其论事父母舅姑上也大讲“父天母地”,要求女子“秉坤仪”、“著母德”等等。总之,把男尊女卑说成是天经地义的,由此也就说明三从四德的孝顺、节义等都是合理的,其所要求培养的专一主内,兴“内助之德”,行“内助之功”,而绝无“公事”与绝对顺从的贤妻、良母、孝妇、贞女完全是当然的。
  《女四书》所讲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充分表现着封建社会的神权、君权、父权、夫权四条精神枷锁,极端歧视与压迫妇女,无视其人格,使其思想与生活不得自主与自由,一切听从天命、父母之命与夫命的摆布,只有困居在家内,勤劳于农织炊洗,而不准走入社会进行活动。如此封建的女子教育,蹂躏妇女身心,摧残妇女才能。其遗毒至今,极大地妨害我们的人才开发,阻碍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建设,我们必须予以批判和廓清。如果说在当前我们山称颂贤妻良母,则是完全打破封建主义的男尊女卑,是为礼会主义献身,立足于男女平等。互尊互助的原则之上的贤妻良母。
-------------------------------------
从总体上讲,《女四书》是封建主义的,是糟粕,但具体分析其教育价值观、对于女子教育的要求和德才观等方面,也表达有某些合理的教育学的因素。
  在教育价值观上,《内训·德性》宣称:“夫德性原于所禀,而化成于习。”这虽以德性“原本于身”,毕竟承认德性能否保持与完善则赖于习化。至于“诵诗书之典”的文化智能,《内训》序中指明这是需要“承父母之教”的。又说:“贤妇贞女……未有不由于教而成者。”这阐明着教育对于形成德才的重要意义,是合理的观点;同时也表达着对于女子教育的要求,有主张女子应享受教育的一些积极思想,当然不是要求女子有与男子的同等教育。
  在德才观上,《女范·才德》主张女子德才兼备的教育,斥责传统上“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言是“殊非”的,要求“德以达才,才以成德”。在《智慧》篇中特别宣称“有智妇人,胜于男子”,这表现一些开通女子智育的思想以及德智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观点。当然它要求的女才是受“三从四德”制约的。“三从”完全是反动的,“四德”则菁芜并存,应行具体分析而予评估。如它倡行的整洁、勤俭、“不道恶语”等,有反奢侈浪费、反懒惰和要求文明语言行为的正当意图。
  在教育方法上,《女四书》表达着格言和榜样的作用。如《内训》的“崇圣训”、“景贤范”都阐发古哲先贤的“嘉言善行”作为学习的典范。《女范》全书各篇都列举历代各类名女作为进行教育的楷模,如称颂班昭的续《汉书》、梁红玉的击鼓败金等等,宣扬了我国古代才女的学术贡献与巾帼英雄的爱国行为。此外,则是大量地宣扬了封建道德的节妇、孝女的事迹,如称颂刘氏斩指取血和药以医治婆母的孝行,称颂夏侯令女截耳割鼻以持身的贞烈行径。这种驱使妇女毁体伤身的愚孝、愚贞,是封建的毒素。但可看到在教育上用“前言往行”感人的力量。
  《女四书》为培养“贤妻良母”还提出了“母仪”与“慈幼”的教育,指导妇女注意“胎教”以及教育儿女要“本之以慈爱”。但慈爱不是姑息与溺爱,要“导之以德义”、“临之以严格”。这些意见无疑都是正确的。
  《女四书》是贯彻儒家礼教思想的一套女教材,阐发着一系列的女教思想理论、内容与方法,形成为一部“女学”或“女子教育学”,起着推进女子教育的历史作用。现在我们要清除封建毒素与影响,批判地吸取其合理的因素,使古为今用,以助益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与两个文明的建设。

女论语
第一立身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
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
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
立身端正,方可为人。

第二学作
凡为女子,须学女工。纫麻缉苎,粗细不同。
车机纺织,切勿匆匆。看蚕煮茧,晓夜相从。
采桑摘拓,看雨占风。滓湿即替,寒冷须烘。
取叶饲食,必得其中。取丝经纬,丈疋成工。
轻纱下轴,细布人筒。绸绢苎葛,织造重重。
亦可货卖,亦可自缝。刺鞋作袜,引线绣绒。
缝联补缀,百事皆通。能依此语,寒冷从容。
衣不愁破,家不愁穷。莫学懒妇,积小痴慵。
不贪女务,不计春秋。针线粗率,为人所攻。
嫁为人妇,耻辱门庭。衣裳破损,牵西遮东。
遭人指点,耻笑乡中。奉劝女子,听取言中。

第三 学礼
凡为女子,当知礼数。女客相过,安排坐具。
整顿衣裳,轻行缓步。敛手低声,请过庭户。
问候通时,从头称叙。答问殷勤,轻言细语。
备办茶汤,迎来递去。莫学他人,抬身不顾。
接见依稀,有相欺侮。如到人家,当知女务。
相见传茶,即通事故。说罢起身,再三辞去。
主人相留,相筵待遇。酒略沾唇,食无义箸。
退盏辞壶,过承推拒。莫学他人,呼汤呷醋。
醉后颠狂,招人怨恶。当在家庭,少游道路。
生面相逢,低头看顾。莫学他人,不知朝暮。
走遍乡村,说三道四。引惹恶声,多招骂怒。
辱贱门风,连累父母。损破自身,供他笑具。
如此之人,有如犬鼠。
 
第四 早起
凡为女子,习以为常。五更鸡唱,起着衣裳。
盥漱已了,随意梳妆。拣柴烧火,早下厨房。
摩锅洗镬,煮水煎汤。随家丰俭,蒸煮食尝。
安排蔬菜,炮豉舂姜。随时下料,甜淡馨香。
整齐碗碟,铺设分张。三餐饱食,朝暮相当,
莫学懒妇,不解思量。日高三丈,犹未离床。
起来已宴,却是惭惶。未曾梳洗,突入厨房。
容颜龌龊,手脚慌忙。煎茶煮饭,不及时常。
又有一等,哺缀争尝,未曾炮馔,先已偷藏。
丑呈乡里,辱及爷娘。被人传说,岂不羞惶。

第五 事父母
女子在堂,敬重爹娘。每朝早起,先问安康。
寒则烘火,热则扇凉。饥则进食,渴则进汤。
父母检责,不得慌忙。近前听取,早夜思量。
若有不是,改过从长。父母言语,莫作寻常。
遵依教训,不可强梁。若有不谙,细问无妨。
父母年老,朝夕忧惶,补联鞋袜,做造衣裳。
四时八节,孝养相当。父母有疾,身莫离床。
衣不解带,汤药亲尝。祷告神祗,保佑安康,
设有不幸,大数身亡,痛入骨髓,哭断肝肠,
劬劳罔极,恩德难忘。衣裳装殓,持服居丧。
安理设祭,礼拜家堂。逢周遇忌,血泪汪汪。
莫学忤道,不敬爹娘。绝出一语,使气昂昂,
需索陪送,争竞衣装。父母不幸,说短论长。
搜求财帛,不顾哀丧。如此妇人,狗彘豺狼。

第六 事舅姑
阿翁阿姑,夫家之主。既入他门,合称新妇。
供承看养,如同父母。敬事阿翁,形容不睹,
不敢随行,不敢对语。如有使令,听其嘱咐。
姑坐则立,使令便去。早起开门,莫令惊忤。
洒扫庭堂,洗濯巾布。齿药肥皂,温凉得所,
退步阶前,待其浣洗。万福一声,即时退步。
整办茶盘,安排匙箸。香洁茶汤,小心敬递。
饭则软蒸,肉则熟煮。自古老人,齿牙疏蛀。
茶水羹汤,莫教虚度。夜晚更深,将归睡处。
安置相辞,方回房户,日日一般,朝朝相似。
传教庭帏。人称贤妇,莫学他人,跳梁可恶。
咆哮尊长,说辛道苦,呼唤不来,饥寒不顾。
如此之人,号为恶妇。天地不容,雷霆震怒。
责罚加身,悔之无路。

第七 事夫
女子出嫁,夫主为亲。前生缘分,今世婚姻。
将夫比天,其义匪轻,夫刚妻柔,恩爱相因。
居家相待,敬重如宾。夫有言语,侧耳详听,
夫有恶事,劝谏谆谆。莫学愚妇,惹祸临身。
夫若外出,须记途程。黄昏未返,瞻望相寻,
停灯温饭,等候敲门,莫学懒妇,先自安身。
夫如有病,终日劳心。多方问药,遍处求神。
百般治疗,愿得长生。莫学蠢妇,全不忧心。
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低声。
莫学泼妇,斗闹频频。粗线细葛,熨贴缝纫。
莫教寒冷,冻损夫身。家常茶饭,供待殷勤。
莫教饥渴,瘦瘠苦辛,同甘同苦,同富同贫。
死同葬穴,生共衣衾。能依此语,和乐琴瑟。
如此之女,贤德声闻。

第八 训男女
大抵人家,皆有男女。年已长成,教之有序,
训诲之权,亦在于母。男人书堂,请延师傅。
习学礼义,吟诗作赋,尊敬师儒,束修酒脯。
女处闺门,少令出户。唤来便来,唤去便去。
稍有不从,当加叱怒。朝暮训诲,各勤事务。
扫地烧香,纫麻缉苎。若在人前,教他礼数。
莫纵娇痴,恐他啼怒。莫从跳梁,恐他轻侮。
莫纵歌词,恐他淫污,莫纵You Xing,恐他恶事。
堪笑今人,不能为主。男不知书,听其弄齿,
斗闹贪杯,讴歌习舞。官府不忧,家乡不顾。
女不知礼,强梁言语。不识尊卑,不能针指。
辱及尊亲,有沾父母,如此之人,养猪养鼠。

第九 营家
营家之女,惟俭惟勤。勤则家起,懒则家倾,
俭则家富,奢则家贫。凡为女子,不可因循。
一生之计,惟在于勤。一年之计,惟在于春。
一日之计,惟在于寅。奉箕拥帚,洒扫秽尘。
撮除邋遢,洁静幽清。眼前爽利,家宅光明。
莫教秽污,有玷门庭。耕田下种,莫怨辛勤。
炊羹造饭,馈送频频。莫教迟慢,有误工程,
积糠聚屑,喂养孳牲。呼归放去,检点搜寻。
莫教失落,扰乱四邻。夫有钱米,收拾经营。
夫有酒物,存积留停。迎宾待客,不可偷侵。
大富由命,小富由勤。禾麻菽麦,成栈成囷。
油盐椒鼓,盎雍装盛。猪鸡鹅鸭,成队成群。
四时八节,免得营营。酒浆食撰,各有余盈。
夫妇享福,欢笑欣欣。

第十待客
大抵人家,皆有宾主。滚涤壶瓶,抹光橐子。
准备人来,点汤递水。退立堂后,听夫言语。
细语商量,杀鸡为黍。五味调和,菜蔬齐楚。
茶酒清香,有光门户。红日含山,晚留居住。
点烛擎灯,安排卧具。钦敬相承,温凉得理,
次晓相看,客如辞去。酒饭殷勤,一切周至。
夫喜能家,客称晓事,莫学他人,不持家务。
客来无汤,慌忙失措。夫若留人,妻怀嗔怒。
有箸无匙,有盐无醋。打男骂女,争啜争哺。
夫受惭惶,客怀羞惧。有客到门,无人在户,
须遣家童,问其来处。当见则见,不见则避。
敬待茶汤。莫缺礼数。记其姓名,询其事务。
等到夫归。即当说诉。奉劝后人,切依规度。

第十一和柔
处家之法,妇女须能,以和为贵。孝顺为尊。
翁姑嗔责,曾如不曾。上房下户。子侄宜亲。
是非休习,长短休争。从来家丑,不可外闻。
东邻西舍,礼数周全。往来动问,款曲盘旋。
一茶一水,笑语忻然。当说则说,当行则行。
闲是闲非。不入我门。莫学愚妇,不间根源。
秽言污语,触突尊贤。奉劝女子,量后思前。

第十二守节
古来贤妇,九烈三贞。名标青史,传到如今。
后生宜学,勿曰难行。第一贞节。神鬼皆钦。
有女在室,莫出闲庭。有客在户,莫露声音。
不谈私语,不听淫音。黄昏来往,秉烛掌灯,
暗中出入,非女之经。一行有失,百行无成。
夫妻结发,义重千金。若有不幸,中路先倾。
三年重服。守志坚心。保持家业,整顿坟茔。
殷勤训子,存殁光荣。

============================
PS,我主要是想到看文的时候,看到的那些有关于妇德之类的书籍,还有下面这个人物,也常常被拿出来说
===================
班婕妤
概述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楼烦(今山西朔县宁武附近)人,是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班婕妤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急歌行》,亦称《团扇歌》。
人物生平
描述:b.jpg

婕妤并非班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因班曾入宫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这个称谓,以至其真实名字无从可考。后迁居长安延陵(今陕西西安)西郊。少有才学,善诗赋。成帝时入宫,初为少使,不久立为婕妤。乃是楚令尹子文的后人。父亲越骑校尉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立过不少汗马功劳。班况生三男一女,4个儿女都有上乘表现: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诗》、《书》、《论语》的学者,曾数次聘书使匈奴,为定襄大守。他精选取掾吏,收捕盗贼,郡中称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谏大夫,以博学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以方直自守见称,终官延陵郎;其女儿就是著名的才女班婕妤。幼子班稚生班彪,班彪又生班固(著《汉书》)、班超和班昭。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腻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汉成帝内心的积郁。班婕妤又擅长音律,常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止是她的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亦可亦友的地位。
  汉朝时期,皇帝在宫苑巡游,常乘坐一种豪华的车子,绫罗为帷幕,锦褥为坐垫,两个人在前面拖着走,称为“辇”;至如皇后妃嫔所乘坐的车子,则仅有一人牵挽。汉成帝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原句是: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暂时作罢,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这里,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论,给了她这个儿媳妇最大的嘉勉与鼓励。楚庄王才即位的时候,喜欢打猎,不务正业,樊姬苦苦相劝,但效果不大,于是不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终于感动,改过自新,不多出猎,勤于政事。后来又由于樊姬的推荐,重用贤人孙叔敖为令尹宰相,三年而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班婕妤当时加强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可惜汉成帝不是楚庄王,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声色犬马,班婕妤受到冷落。
  赵氏姐妹入宫后,飞扬跋扈,许皇后十分痛恨,无可奈何之余,想出一条下策,在孤灯寒食的寝宫中设置神坛,晨昏诵经礼拜,祈求皇帝多福多寿,也诅咒赵氏姐妹灾祸临门。事情败露以后,赵氏姐妹故意讲,许皇后不仅咒骂自己,也咒骂皇帝,汉成帝一怒之下,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赵氏姐妹还想利用这一机会对她们的主要情敌班婕妤加以打击,糊涂的汉成帝色昏头脑,居然听信谗言。然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地对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思之理;倘若鬼神无知,则谗温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意思是“我知道人的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人的贫富也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修正尚且未能得福,为邪还有什么希望?若是鬼神有知,岂肯听信没信念的祈祷?万一神明无知,诅咒有何益处!我非但不敢做,并且不屑做!”汉成帝觉得她说的有理,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爱之情,特加怜惜,不予追究,并且厚加赏赐,以弥补心中的愧疚。
  班婕妤是一个有见识,有德操的贤淑妇女,哪里经得起互相谗构、嫉妒、排挤。陷害的折腾,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觉得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聪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汉成帝允其所请。
  从此深宫寂寂,岁月悠悠。班婕妤悯繁华之不滋,藉秋扇以自伤,作《团扇诗》,又称《怨歌行》: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描述:bb.jpg
  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轻怜蜜爱了。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然而这一切在班婕妤看来,似乎都与她毫无关联了,心如止水,形同槁木的她,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佛之外,长昼无俚,弄筝调笔之余,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发心中的感慨,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 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讲过这样一段话;“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至必传于后于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这话用来讲班婕妤也适合,倘若班婕妤一直得到汉成帝宠幸,她是否会为文坛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呢?两者相比,孰得孰失,谁又能讲得清呢?
  汉成帝在绥和二年三月,崩于未央宫。汉成帝崩逝后,王太后让班婕妤担任守护陵园的职务,从此班婕妤天天陪着石人石马,谛听着松风天籁,眼看着供桌上的香烟缭绕,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
史籍记载
当时的人都说班婕妤侍君不逾礼法,可与周宣王的姜后鸡鸣戒旦,前后媲美,可惜汉成帝沉迷于酒色,远离了班婕妤的规劝及影响,因而周宣王成就了中兴大业,汉成帝却落得个暴毙的结局。这里,我不对汉成帝抱惋惜的心情,只对班婕妤抱惋惜的心情,倘若她遇到了过去的周宣王、楚庄王,或她后来的唐太宗,甚或是明太祖,又当如何?
  班婕妤原有诗文集一卷-,《隋书·经籍志》著录,然已散失。今存作品,除《自悼赋》和捣素赋外,尚有怨歌行。怨歌行一作《团扇歌》。
  钟嵘《诗品》评此诗说“《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沈德潜《古诗源》评语中,也说它“用意微婉,音韵和平”。
  怨歌行见于《昭明文选》和《玉台新咏》,《乐府诗集》载入《相和歌·楚调曲》。几乎梁陈以来的所有选本都题作班婕妤诗。《玉台新咏》而且有序说“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古诗源》中也有类似的题解。可是,《汉书·外戚传》只说到班婕妤作赋自伤,而无“并为怨诗”之说。《文选》李善注则谓:“《歌录》曰:‘《怨歌行》,古辞。’然言古者有此曲,而班婕妤拟之。”刘勰也说它“见疑于后代”。(见于《文心雕龙·明诗篇》)看来,此诗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本篇古辞,班婕妤别有拟作;二是本篇为班婕妤所作,原有古辞是传。不过,此诗的情调,团扇的托喻,都与班婕妤的身世不无吻合之处。
  《后汉书外威传》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描述:bbb.jpg
  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婕妤,居增成舍,再就馆,[1]有男,数月失之。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婕妤诵《诗》及《窃窕》、《德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
  自鸿嘉后,上稍隆于内宠。婕妤进侍者李平,平得幸,立为婕妤。上曰:“始卫皇后亦从微起。”乃赐平姓曰卫,所谓卫婕妤也。其后,赵飞燕姊弟亦从自微贱兴,逾越礼制,浸盛于前。班婕妤及许皇后皆失宠,稀复进见。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孝问班婕妤,婕妤对曰:“妾闻‘才华贤德俱佳的班婕纾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上善其对,怜悯之,赐黄金百斤。
  赵氏姊弟骄妒,婕妤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婕妤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悼,其辞曰: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于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成。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暗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重曰:“潜玄官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闼扃{tajiong}。华殿尘兮玉阶,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栊虚兮风泠泠。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祭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
  至成帝崩,婕妤充奉园陵,薨,因葬园中。
轶事典故
描述:ts.jpg

团扇出现在西汉时期,又称绢宫扇、合欢扇,是当时妃嫔仕女的饰品。然而在历代,团扇已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势的象征,如唐代王建的词:“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至于团扇怎么与凄楚悲凉的人生境况有了关联,这一切还须从汉代的班婕妤说起。
  汉成帝刘骜即位时年方弱冠,正是戒色时候,偏偏成帝生性好色,在东宫时已整日猎艳图欢。皇后许氏方在盛年,色艺俱优,因此很受宠幸。成帝即位十余年,许后已年近三十,花容渐渐瘦损,云鬓也渐渐稀落,成帝素性好色,见她已经渐成黄脸婆子,自然生厌。许后色衰爱弛,这时成帝正宠爱班婕妤。
  团扇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生得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学,工于诗赋。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她不争宠,不干预政事,谨守礼教,行事端正。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成帝内心的积郁。班婕妤又擅长音律,使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了知音的地位。不过,庄重自持、拘泥于礼法,时间久了也埋下了成帝对她渐渐失去热情的隐患。 班婕妤曾生下一个皇子,数月后夭折。从此,她虽然承宠很长时间,却再也没有生育。
  汉鸿嘉三年,成帝微服巡行,游至阳阿公主府中。见到一个歌女,长得倾国倾城,无限娇羞,面带一种若即若离的情状,令人不觉怦然心动。就是许后、班、张两婕妤,在她们最妙龄的时代,也难比拟一二。成帝便向公主讨要此女。这个女子就是历史上极为有名的赵飞燕。体轻如燕、能歌善舞的赵飞燕得宠,骄妒恣肆,贵倾后宫。后来赵飞燕又引进妹妹赵合德,两姊妹轮流侍寝,连夕承欢,此外后宫粉黛,俱不值成帝一顾,只好自悲命薄,暗地伤心。
  成帝自得了赵飞燕之后,与之行坐不离,即平日最心爱的那位班婕妤,也渐渐冷淡下去。皇后许氏,当然更不用提了。许皇后有一位胞姊,名叫许谒。她与许后既为姊妹,自然常常入宫。这天她又进宫,只见许后一个人在那儿垂泪,许谒便询问妹妹何故伤心。许后边拭泪边诉说心中的苦楚。原来近日成帝宠幸赵飞燕,连皇后的内宫都不踏进半步。
  许谒听完说:“妹妹不必伤感,皇上新纳赵飞燕,原是为子嗣起见。妹妹只要有孕,不怕皇上不与你恩爱如初。”许后听了,脸一红说:“如今这般光景,我哪里还能生育?”许谒便让许后去请巫祝设坛祈禳,以求得子。此事为赵飞燕听到。此时的赵飞燕正想做皇后而无隙可乘。一听这个消息,她对成帝说许后在宫中设坛祈禳诅咒宫廷,成帝大怒,将许后印绶收回,废处昭台宫中,又把许谒问斩,并且此事牵连到班婕妤。班婕妤从容奏道:“妾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还有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肯听信谗说?万一无知,咒诅何益,妾非但不敢为,也是不屑为!”成帝听她说得坦白,颇为感动,还赐黄金百斤,命班婕妤退处后宫,免予置议。接着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又封赵合德为昭仪,居昭阳宫。该宫全用黄金、白玉、明珠、翠羽装饰。
  班婕妤虽得免罪不究,却清楚现在宫中,已是赵飞燕姊妹的天下,若不想个自全方法,将来仍是许后第二。她左思右想了一夜,赶忙缮成一本奏章,递呈成帝。成帝见她自请至长信宫供奉太后,便即批准。班婕妤即日移居长信宫内,悄然隐退在淡柳丽花之中。每天天光蒙蒙亮,长信宫门打开,她便开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扫地,生活刻板而单调。听到远处昭阳宫里传来欢乐的喧哗声,而自己只有与身影为伴,她看到自己仿佛秋天被弃的扇子,孤寂中无人问津。她闲暇时做诗赋以自伤悼,借以度过光阴。每次想到飞过的乌鸦身上或许还带有昭阳殿的日影,不免触景伤情。她在诗中自比秋扇,感叹道:“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用洁白的细绢剪裁的团扇,天热时与主人形影相随。凉秋时节,则被弃置箱中。后世便以“秋凉团扇”作为女子失宠的典故,又称“班女扇”。班婕妤如此残度晚年,汉成帝死后,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伴着冢形碑影,又孤独地生活了五年,便离开了人世,时年约四十余岁,后葬于延陵。
  唐李益《宫怨》诗:“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王昌龄《长信秋词》云:“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皆描绘了班婕妤当时的苦闷心境。
  纳兰性德《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也是化用了该典故,意在说明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历史评价
描述:bbbb.jpg
  有班婕妤典故的《女史箴图》婕妤并非班氏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因班曾入宫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这个称谓,以致其真实名字无从可考。汉制,“婕妤”原来仅次于皇后,后从成帝始置昭仪,婕妤位在昭仪之下,爵同上卿,在后妃中地位较高。相传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也就是《汉书》的撰写者班固和出使西域的名将班超的姑母。《汉书·外戚传》说她少有才学,工于诗赋,汉成帝时被选入宫,初为少使,不久定为婕妤。
  晋朝顾恺之在他所画的《女史箴图》中,描绘了西汉成帝与班婕妤同乘一驾肩舆的情景,图中人物宛然,细节体物精微,所画妇女尤端庄娴静。“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可见图画本意在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为鉴。班婕妤成了妇德的某种化身。梁代的钟嵘《诗品》中评论的惟一女诗人班婕妤:“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汉代宫廷中的美女数目,扩张到四万有余,创造中国历史上宫女人数最多的纪录,不但空前,而且绝后。班婕妤算得上一个出类拔萃的才女,但宫廷女子的作用本来就是讨皇帝的欢心,是否有才倒不重要。才女固然有些许妙文传世,然而总是有点让人敬而远之。会做诗的班婕妤,终是敌不过会飞舞的赵飞燕。班婕妤堪称古代妇德的楷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又未尝不是为此所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QQ|关于我们|手机客户端|小黑屋|黄桥在线 ( 苏ICP备11023771号-1

GMT+8, 2024-6-15 02:29 , Processed in 0.0891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8-2020 Design: Comii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