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风光民俗] 千灯游记(三)──顾炎武故居<1>

929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0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2-8-28 17:07:38 来自: 中国上海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jpg 2.jpg
走出水墙门,跨过古老的石板街,在我们眼前的即是顾家门厅。其上悬挂着原上海图
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手书的匾额“顾炎武故居”, 它包括顾炎武故居、顾园及亭林祠堂和墓三个区域,为千灯明清宅第之首。
    故居为整个宅第主体,朝东落西,为五进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自东而西依次为水墙门、门厅、清厅(轿厅)、明厅(正厅、楠木厅)、住宅楼,北侧有背弄连接灶房、读书楼和后花园,故居前与千年石板街相接,后与顾炎武墓地和顾园相连。
    进门后,院中天井植有两棵茂盛的桂花树,分别是“金桂”“银桂”。
清厅也是顾家当年落轿的轿厅。进了清厅,迎面一抱柱楹联,书“精神到处文章老,学习深时意气平”。作者石韫玉为乾隆四十四时状元,是吴县人。其意赞先生深究天人,笔灿莲花,“文章老”“意气平”指先生洋洋巨著严谨精当。底深厚,学问越深意气越平,开创一代新的学风,实有大儒导师之风范。
    顾家是千灯三大户之一,顾炎武一生辛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其一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真实写照。后面一进是明厅,在此可以了解看到顾家当年的盛况。
     明厅是顾家主要议事厅堂,又称楠木大厅,经历代维修至今保留完好。屋顶的横梁彩绘,至今有300多年了,颜色虽已经褪尽,但深深的痕迹还是清晰可见。上面的木雕图案为“云头雕”,雕法精细,突出穿孔环绕的雕刻技巧,俗称“镂空雕”。明厅建筑高大,大梁木柱粗壮简明,这大梁据专家考证是有一千多年的楠木做成,甚为珍贵。大梁两头各有两个方扁的木头,形似官帽的帽翅,俗称“官帽梁”。与之相对的是厅中摆设的“官帽椅”,这是做官人家的标志。中堂之上挂有匾额“贻安堂”。“贻”就是遗留赠送的意思,“安”即平安,其意为国泰才能民安。左右两侧一副抱柱对联:“宜尔子孙位业木公金母,殳于兄弟才华季虎头龙”。作者朱彝尊,浙江丽水人,顾炎武先生的好友,其上联意为,先生的伟大思想著作,爱国主义行为,对后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下联意为先生才骏超群,不是凡人可比喻的,表达对先生的高度评价。
出了明厅,便会感到宽敞的空间有许多古木高大茂盛,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鞠躬行礼的朴树,茂密的枝叶,覆盖了半个庭院造型乖巧别致。
     顾园,占地30亩,位于故居西南侧,与故居祠堂及墓均相通。是依史恢复修建的融湖光水色、历史人文为一体、具有江南私家园林风格的游览区。内曲水环绕,环水有慈母阁、秋山亭、三徐居、松庄、思宜园、颂桔轩等10个景点,各景点以诗文、字画、语录、塑像等形式寓意亭林先生的精神和生平。
     亭林祠和亭林墓,坐北朝南,东侧有门可直接与顾炎武故居外的南长廊相通,西侧墙外为顾园。顾炎武墓周围用砖砌矮墙,后加固改用石块叠砌,墓前有石碑,碑上有“顾亭林先生之墓”字样。顾炎武生于1613年, 1682年卒于山西曲沃,由他的养子顾衍生扶柩步行三千多里回故里千灯,葬在祖坟旁。
3.jpg 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