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格起七情困 铁壶煮三昧

4769人阅读  9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7-11 16:08:59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吴理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茶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玉兔送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铁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八宝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四海升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猪笼入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福寿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金龙起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鞠国坤
  战争年代,阿庆嫂智斗刁德一,“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和平年代,此景在家居生活大量再现,只是“灶”简化了,“三江”的气概也没必要了,然而随着藏茶走出高原,走进广大的百姓人家,“铁壶热”又一次掀起了。
  “唐宋时期,铁壶就成了平常的煮水器,但闻名于世的却是源于中国的日本铁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广州海珠区藏茶坊经理叶妙嫦说,改革开放以后,茶居最先兴起紫砂壶,进入2000年,铜壶、铁壶开始受到青睐,特别是铁壶以古朴的铁肌以及形态,连同古船木茶家具,最受文人墨客的欢迎,成了茶艺器皿类的代表,成了传统的工艺品,装饰功能远远大于实用价值。
  但在历史的长河,藏人还保留煮茶的习惯,因而保留了铁壶文化,汉人反而少见了。而铁壶文化则体现了汉藏文化的交融,西汉末年,甘露道人吴理真在四川雅安的蒙顶山,手植了七株仙茶,被认为人类历史有明确文字记载最早的种茶人,被后人奉为“种茶始祖”,而雅安就成了世界种植驯化茶叶的发祥地。而吴理真还有一个无意的发明,就是采用“全株茶”,即将茶的叶、梗、花、果、苔等“一古脑”地取甘露井水煮熬成汤,普济世人,铁壶就成了最重要的茶饮器皿,而藏茶成了黑茶的鼻祖,可能这样才发挥最大的功效,也可能反映了当时茶叶的奇缺和珍贵,就如粤人说“有得吃就无哂(浪费)”。
  据说唐代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三宝,其中就有茶叶,推广了汉地的茶文化;或传说藏王松赞干布久病卧床,得到神鸟的指引而发现茶叶。但无论如何,“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藏人饮食少蔬果多肉酪,主食为青稞糌粑,容易积热生滞,不用上火与铁难以消除,难怪有“开门七件事”之说,看来茶为其中之一,不是生活上的锦上添花,而是用来“看家”。
  叶妙嫦说,注重养生让铁壶重生,用铁壶煮水会发生山泉水效应,可增加铁质的吸收,欧美人士也接受了铁壶。她还说,家居茶文化得到了扩展,如爱好藏茶的家庭喜欢将吴理真、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作为家居饰品,“但日本的铁壶价钱较贵,台湾制造相对便宜,老铁壶作为古董收藏,新铁壶当作艺术品欣赏。”
鞠国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