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梦影 于 2009-9-22 20:30 编辑
一、周庄
江南的几大古镇中,我最早去的是周庄,那是8年前的事了,然而彼时的周庄就已经充斥着浓烈的商业气息。且不说其它,光是那万三蹄的牌匾幔旗,就足以绕花你的眼。以至于一提到周庄,首先想到的便是那红油油香喷喷的大蹄髈,其实还不如俺老妈做的冰糖扒蹄来得好吃。
林立的商铺依河傍水一溜排开,窄小的巷道里也是招牌挤着招牌,熙熙攘攘的游人穿梭其中,逛庙会一般。双桥,曾经在陈逸飞先生的油画里美轮美奂,而今的石栏上却多了些内容:半串臭豆腐干、啃剩的玉米棒、火腿肠的红色外衣。而桥下的石驳岸边,不时有矿泉水瓶和塑料袋随着小船划出的水波飘荡起伏。那位富敌皇城的沈万三老人家还在的话,估计是受不了这样的景致的,如同他的沈宅,早已失去清雅的宁静。
也许,只有在寂黑的深夜或者凌晨的微光中,那些旧时的宅子,才可以摆脱尘世的喧嚣,显出原有的大气和深沉来。可是我没有看到,我也只是一个俗气的过客,朝至暮离,没有用心停留。
二、同里
同里给我的感觉比周庄稍好。所谓的稍好是因为颇喜欢那个叫退思的园子,所谓的喜欢则多半是因为去的那天恰巧逢着细雨。园子里人很少,又没有阳光的烘烤,自然比热闹的周庄平添出几分味道来。我记得自己漫游到一个小小的天井里,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我被地上繁复古朴的花纹吸引,站在镂空花窗的院墙下陷入沉思。潮湿的青苔从石缝里密密滋生,横横纵纵地点缀着那些精细的灰瓦红砖鹅卵石,仿佛有那么几秒,差点忘记了时空。
后来,在网上看到别人夜游退思园的文章,说被月光浸染的情境是如何如何的脱俗闲逸,枕着河水和橹声入眠的享受更是一种幸福,不禁羡慕异常,叹息自己又成了一个简单的看客,匆匆而无心。
三、乌镇
到了那年去乌镇的时候,依然是遗憾的,没有遇见我一心期盼的濛濛细雨。一直想象着最适合的应该是天色微阴,雨丝轻洒,孤身立在桥畔看偶尔经过的人影,或者独自坐于船头凝望默默流水,任心思溶入那白墙黛瓦……
东栅西栅,所幸很多的白墙黛瓦里依然住着人家,而不是商家,所幸还有那个书院,可以让我长久流连,然后带着文和英的故事默默穿过那些幽静狭长的小巷,在高低不平的青石板路上、在飘然翻飞的蓝印花布里、在逢源双桥的廊檐下,体味那种惊鸿一瞥恍若隔世的爱情,和年华似水的感伤。
乌镇,迄今仍然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我还要去追寻,不止一次。
四、木渎
再后来,给我留下好印象的倒是名气略小的木渎。去的时候不是节假日,人烟几乎算是稀少,一路没碰到几个旅游团,小镇以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迎接我们。有人趿拉着拖鞋去河边洗东西,水竟然那么干净;有人躺在门口的躺椅上闭目养神,脚边的黄狗目光温顺。大树下聚着几个老人下棋,桌上的水杯茶渍深浓,响响地喝一下,满足和惬意在花白的眉发间舒展。 走着走着,闻到越来越浓的甜甜的枣香,循着香气找过去,原来弄堂里有一家枣泥饼店。不大的门面,却是老字号,无需广告,没有吆喝,几个师傅在兀自忙碌着。买了刚出炉的急急咬下去,满口的香甜,回味在齿间弥漫。
我携着枣泥饼的余香去了榜眼府第,园子虽不大,但布局精巧、构思微妙,可谓是灵动与雅致相辅相成,利落与温婉相得益彰,我很喜欢。那个悠闲的下午,我趴在虹饮山房的长廊上眯着眼睛发呆,在严家花园深深处的绿荫里发呆,在古老的永安桥上看着夕阳发呆。落日余晖,映衬着斑驳沧桑的桥身,杂草丛生,藤蔓悬垂,是我在木渎看到的最美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