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Val'璐ξ 于 2020-10-27 10:03 编辑
福生哥哥 文 | 袁余堂 袁晓红 我父亲小名“八儿”,堂兄弟里他最小,排行老八。 六岁的八儿最喜欢去福生哥哥家耍子。 大户人家成六房的东山墙旁边,有两间五架梁的房子,里面住着一户李姓人家,户主是个皮匠,腿有点跛,在南巷子五福旅馆前摆了个皮匠摊子。他的老婆是我奶奶的闺蜜,他们有一双儿女。儿子叫福生,比我父亲大七八岁。由于两家关系密切,我奶奶就把我父亲认给福生母亲做干儿子,父亲叫福生娘“亲妈妈”,叫她儿子“福生哥哥”。 福生一家信耶酥,父亲喜欢看他一家人饭前的做派,饭菜端上桌了,不吃先合掌闭眼祷告,有时候福生哥哥会偷偷朝八儿挤眉弄眼,祷告完大家都不吱声,先很快地扒口饭或喝口粥,然后才能边吃边聊。有时候看他们急促地喝刚烧好的滚烫的粥,一旁玩耍的姑妈会尖叫:“小心烫嘴!” 八儿把一切看在眼里,回家后也一本正经的闭眼双手合十嘴巴里念念有词,奶奶和两个姑妈都笑了:“哈哈,小八爹也信耶酥了!” 周日,一家四口会去城隍庙南面的耶稣堂做礼拜,有时福生哥哥会带着八儿一起去,父亲依稀记得一个穿黑长袍的人在上面讲话,下面一排排条凳上,人们坐着认真听。 在父亲眼里,福生哥哥什么都好,长得好看,上学成绩好,字也写得好。他家板壁上,常常写满了漂亮的字,那时八儿还小,不识上面的字,但福生哥哥会教他认上面的字,唱上面的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他们唱得非常带劲。后来八儿懂事后才知道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板壁上写下的就是它的歌词。 原来福生哥哥是当时黄桥镇儿童团的团长,团部设在东头水龙局巷口汪家八儿家,一日,福生哥哥带父亲去他们团部玩,穿着长袍马褂的小八儿,既新鲜又兴奋,屁颠儿屁颠儿地跟在他的福生哥哥后面。到了儿童团团部——汪家八儿家的小厢房,福生哥哥隆重地向小团员们介绍说:“今天我们在汪家八儿家开会,我带了袁家八儿来了!”看着梁上挂的红旗、墙壁上靠着的一长排红樱枪,八儿兴奋极了。 会议开始前,他们先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和《东方红》,会议结束,福生哥哥带领孩子们扛着红缨枪到西门桥外面站岗、放哨。有一次新四军的一位师长经过,被警惕的伢儿们拦下来,一阵仔细地盘问,师长不仅没有怪罪他们,还直夸他们做得好。福生哥哥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他的形象在八儿的心中永远是高大的。 战时的黄桥非常不稳定,新四军来时,在一个夹巷里,把伪保长五福旅馆的老板抓去枪毙了,传说是福生哥哥的父亲提供的情报,后来又听说李皮匠又被国民党抓去枪毙了。 再后来传说福生哥哥去当兵了,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连成六房家东山墙边的两间小房子也不见了,这一家人从此销声匿迹。 几十年后,每到清明时节,八儿想从烈士陵园的墓碑上找到李福生和李皮匠的名字,终未果。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