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不能任由谣言消耗公共资源

3443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12-10 08:30:4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近日,网传徐州一位家长手持写有“教啥啥不行,叫家长第一名”的锦旗高调送给老师的新闻上了热搜。对此,徐州教育部门迅速做出反应,经过多方核实后于12月6日发布声明:所谓《徐州奇葩家长因给老师送特制锦旗而走红》的视频内容纯属虚构,给徐州家校共育造成不良影响;对于造谣传谣者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排查表明,在微信群、QQ群等渠道海量传播的有关视频中,所谓的徐州市天翔小学并不存在,徐州市范围内也没有名为赵西海的老师。真相面前,谣言不攻自破。但是,这则家长给老师送消极锦旗的不实消息不仅“消耗”了大量网民的精力与流量,让众多网民上当受骗,而且给家校共育造成负面影响,也浪费了教育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对此,警方提醒: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传播不实信息等,扰乱社会秩序的,都属于违法行为。该视频的制作者僭越了社会行为的边界,给家校关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不仅应当受到公安机关的惩处,更应在道德伦理层面受到谴责。
  不过,回顾家长送讽刺锦旗这一谣言的“出笼”以及社会反响的剧烈程度,也很值得当地教育部门以及每一位中小学老师思考和审视,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从“马后炮”的角度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老师让家长批改家庭作业等情形,家长纵然有情绪,也大多只是在背后发发牢骚而已。当然,媒体也披露过有家长一时冲动、情绪失控当场怼老师的情景。但是,家长花时间和精力去制作一面讽刺老师的锦旗,公开与老师叫板,这样的新闻事件能有多大的真实性?当初为何就少有人怀疑呢?
  近年来,家校关系确实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比如,家长群变身为“作业群”,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原本应以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人格培养为重心的家庭教育却被学校、教师卷入文化课教育中,接收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督促和批改孩子的家庭作业成为很多家长每天的“必修课”。为此,自2018年以来,已有浙江、辽宁、海南、河北等10多个省份的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叫停”让家长批改学生作业的做法。
  无论是教育部门出台禁令“叫停”让家长批改学生作业还是社会上希望老师不要动辄让家长干这干那的呼吁,其最终的实效如何,还要靠广大中小学教师去认真落到实处。广大教师要自觉强化法治和纪律观念,深刻领会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应当把这次虚构的“家长给老师送讽刺语锦旗”事件作为警示教育素材,尤其是广大教师要坚守家校关系的底线,维护良好的家校关系。对于广大家长来说,也要从徐州这起事件中得到警示,意识到自己和学校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绝非是对立面;假如家校关系中遇到一些问题,要和相关教师、校领导及时充分沟通,切忌通过不恰当的方式发泄、夸大,进一步损害家校关系,否则只会害人害己。
摘自;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