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网络时代的人们已经很熟悉这句话了。到底什么意思,也许不去深究反而好些,否则,把自己陷进去不说,还会给自己招致不少别扭。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郭德纲的相声《我是文学家》里。原意可能是讽刺那些什么都想学又什么都不精的人,让我们明白术业有专攻的道理。这话用在郭德纲身上倒也不无道理,相声、戏曲、主持、影视、广告、服装、餐饮,老郭是一样也没落下,看上去也还有模有样,只是不知道长此以往,老郭的成就会停留在哪个高度。这是闲话,最近说老郭的人太多了,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也是凑巧。今天和朋友闲聊,无意中说起以前在某厂区看到的一条标语:少增人,多功能。自然而然,我想到了老郭的名言。我宁愿相信,写标语的人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是否值得推敲,就另当别论了。众所周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分工越来越明确,专业人才越来越得到重视,一专多能更像是个笑话。“全面发展”和“不务正业”其实很接近。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可能并不缺乏勇气,但是你确定一步之外,真的是真理吗?又要学这个,又要精那个,最后,这个也没学好,那个也没精通。也有好处,起码领导看你貌似认真的样子,会表扬你两句。当然了,最后吞下苦果的,只能是发明这条标语的某些领导。 说到标语口号这类,我又想起了这么一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十分不解:为什么领导们总喜欢用这句话来批评那些得过且过的人?有什么必然联系吗?难道和尚也要会做菜会裁衣还要会开车?我承认我这人比较固执,你也可以理解为我很好学,我不怪你这么严厉地批评我。和尚都要撞钟吗?不见得。也有扫地的,也有做饭的,也有招呼香客的,不一而论。每天撞钟的,可能主持只要他撞钟,或者他的钟比别的和尚撞得准撞得响,和尚也有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他要去了厨房,大家有理由怀疑他是不是去偷馒头,或者像《少林寺》里和尚们一样,偷点调料出去吃烧狗肉了;他要是也会做衣服,真正的裁缝该骂他抢了人家的饭碗,还要嘟囔一句:瞧你丫做那僧袍,跟墩布一样;他要会开车,主持有个大事小情的,都得屁颠屁颠候着,请问:每天的钟谁去撞呢?误了其他和尚念经可是不小的罪过。 其实,叫你撞钟,你就踏踏实实把钟撞好,这不是挺好吗?这叫敬业!你就是干这个的。真哪天不做和尚了,你还乐乐呵呵跑去撞钟,小心到时候寺里告你损坏宗教建筑。我觉得,你要真觉得每天只是撞撞钟,也太闲得慌了,不要自责,你可以精益求精啊,尝试一下,看看能否练着练着撞出一曲周杰伦的《双节棍》来,这样,主持就会山呼阿弥陀佛,顺道开发一下新的圈钱项目,弄不好还会心血来潮把下任主持的位子传授给你。天下没这么美的事儿了。 由此看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非但没有错误,还很值得表扬。尽职尽责嘛!哪里来的什么得过且过?牵强!污蔑!据说现在的和尚也可以喝酒吃肉了,让我们为这样一位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好和尚,干杯! 再说回不想做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我朋友说,这才是理想的共产主义,每个人都能不受限制地自由发展,多好。自由是好事,谁都向往,可是,所谓的自由,只是思想上的自由王国,到底有多少现实意义,很难说,也很难论证。其实想想,一个人,又是厨子又是裁缝又是司机,也不无可能。可是,这人真能把菜烧好把衣服做好又把车开好吗?你身边有这人吗?如果有,别忘记通知我一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