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问我:“教授,人没有病的时候您怎么能治?”而有的人错误的把治“未病”引用到保健方面来买保健品。那么何谓“未病”?含义:其一、健康状态;(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其二、人体脏腑、组织或器官即将发生异常的那个时期;(如人感受风寒后还没有恶寒发热、头疼身痛、咳嗽等症状表现的阶段或理解为疾病的潜伏期。)其三、人体某脏腑、组织或器官的正常与其它脏腑、组织或器官异常的相对状态。
我有时会对一些朋友说:“你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精神等方面的调整,防患于未然。”可是有很多的朋友都会迫切的问:“那我买什么保健品吃比较好?”生活中总有不少这样的朋友,把未病先防错误的理解为去吃保健品、营养品。在此暂切不说现在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保健品、营养品是否具有未病先防的功能,但可以肯定的是传统医学所说的治未病与现在的保健品、营养品有着风牛马不相及的关联。传统医学中的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中医所述未病先防的方法是:一、调摄精神形体。“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笑一笑,十年少”、“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与安排。保持乐观主义,心情舒畅,尽量减少不良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变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促使血脉流通,关节疏利,气机调畅,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如太极拳、五禽戏等健身运动。总之,适应自然环境,调摄精神,生活有规律,加强身体锻炼,讲究卫生,防范外伤等都对于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人们经常运用的方法,如人们淋雨受凉后,都会及时的煮点红糖生姜水喝,祛祛寒,预防感冒。流感易发季节运用板兰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等。都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人工免疫法方面,我国早在十六世纪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还是人工免疫的先驱,现代小孩打各种防预针也都是这个理儿。 医经上说,高明的医生治病时能预防未发生的疾病,而医术较差的医生只可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这是什么道理呢?是指当见到肝有病就知道肝病传于脾,而在尚未传于脾之前就充实脾气,使它不受肝所传来之邪的侵袭。而医术一般的医生只是看到肝病的本身,不知道肝要传达脾的道理。因此,这样的医生只能治疗已发生的肝病,这就叫治已病,《难经》七十七难。这说的就是中医治未病中的既病防变。清代叶天士据此提出了“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在甘寒以养胃阴的方药中,加入咸寒以养肾阴的药物,从而防止肾阴耗伤。这都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当然,未病先防是最理想的措施,但是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使疾病治愈于初期阶段。 人们在食用保健品前勿必要先清楚自己身体情况,现代的女士们为了追求美爱经常吃什么维生素C或E呀的,中老年人也都爱补补钙。我认为,补钙前还是先去医院做个骨密度的检测,根据人体的需要给于适当合理的补充。还有那些爱美的女士们,也留意一下自己饮食,日常生活中那些维生素摄入量够的,就别在那盲目随从的吃了,否则有害无益。任何事物都要学会去把握一个度,有的人说吃胡萝卜好,天天吃,吃到最后皮肤都黄了。还一个年轻的女士不知从哪里听说菠菜可减肥,然后天天都吃菠菜,一个月下来,皮肤都呈绿色了。 我的观念:任何保健品还是要根据个人体质的实际情况,在医师正确指导下合理的进行补充这个维生素那个油的,都应该避免长期的食用。我认为长期食用某些物质不是这些物质在体内蓄积,就是影响另一些物质的吸收,皆有损身体的健康。例如:传统观念认为补充胡萝卜素不仅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及白内障的发生,而且有防癌作用。但近年来许多测试结果发现,服β胡萝卜素的一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癌发病率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高出28%。营养学家分析,补充生理剂量(5毫克/日)的胡萝卜素确有抑癌作用,而摄入过量胡萝卜素会阻止维生素A与相应受体结合,进而阻止肿瘤抑制基因的转化,其结果便不是抑癌而是走向反面。还有,中医讲气血亏虚,如果是血虚就适当服用一些滋补血液的食品或中药,如果是气虚就适当服用一些补中益气的中药,但必须在有丰富经验的医师的指导下正确服用调理,自己不要擅自乱买瞎吃,轻则扰乱气血,重则伤及脏腑,一旦出现问题,因个人体质而异将会出现不种症状,将会浪费更多金钱和时间来进行调理。 总之,适应自然环境变化,保持良好的心态,生活起居有规律,根据个人体质,加强身体锻炼,选择适合你的锻炼方法,多活动筋骨,适当加强室外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吸收新鲜空气,使体内吐故纳新,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增强身体健康!有疾病则应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传统医学中这种“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精神将成为传统与现代医学永恒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