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母仪”的内涵——《千字文》解读之五十一

1626人阅读  8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4 20:10:58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西楼雪 于 2011-4-14 20:39 编辑

“母仪”的内涵


----《千字文》解读之五十一


文/西楼雪


    《千字文》中说,“入奉母仪”。奉,承也(《说文》),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奉,最初的意思是,两手恭敬地捧着。仪,从人,从义,本义是容止仪表。母仪,即母亲的容止仪表。古时大臣给皇太后送匾额,都题写“母仪天下”,意思是,皇太后的容止仪表是天下人的榜样。本句中的“母仪”,不仅是指母亲的言行举止仪表风度,更是指母亲对子女的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入奉母仪”的意思是,在家里要恭敬地接受母亲的教育规范。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对孩子的教育都有两个方面,一是师教,即学校教育(老师的教育);二是家教,即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在中国古代,男子主“外”,家庭与外界的联系均由男子负责,家庭的经济由男子在外面拼挣,男人们或在田间劳作,或在他乡营生,或在朝廷做官,很少窝在家里(“窝囊废”就是指窝在家中不能出外挣钱养家的男人),总是长年在外,很少在家,很少有教子的时间;女子主“内”,既要帮助丈夫,做好家务,即“相夫”,又要教育子女成人,即“教子”。

    中国古代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忍辱、最负重、最勤苦、最奉献的母亲。她们要侍奉长辈,尤其是侍奉特别挑剔的婆婆,大至端茶问药,小至晨昏请安,都要小心翼翼地细心料理;而且这是无法让别人(仆人)代替的。她们要高质量地完成家务,大至家中银钱,小至米粮汤水,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既要有鼎食之家的礼仪,又要有“能为无米之炊”的本领;即使是贵族或富裕人家有大量财富可使,有大量婢女可使,治家也是相当烦杂特别费神的;《红楼梦》中的“治家能臣”王熙凤,也因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莫谈别人了。她们要贤惠地协助丈夫完成各项工作,不能有丝毫的反对,即使丈夫移情别恋了,还必须毫不妒忌地帮丈夫纳妾,默默地忍受寂寞孤独。然而她们最重的担子,最大的责任,在于培养孩子,“传”下家族的“道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家族能不能兴旺发达关键在于“母亲”对孩子的教养。每一位母亲在出嫁前,要受到娘家的传统道德的教育,使自己容有规、行有矩,使自己言能恭、止能敬;到了夫家后,要学习夫家的传统礼仪,让自己的言行举止融入这个家庭,让自己的品德符合这个家庭的要求。这样,“母亲”就身兼两家之德,仪具两家之美。“母亲”可以运用智慧,对家庭原有的“德”“仪”或取或舍或立,并以此来教育后代。

    有八百年天下的周朝之所以能够兴盛,就是因有“三太”一代代地传承着周族的“道统”。周文王的祖父叫古公亶父,妻子叫太姜,《列女传》中说她“贞顺率导,靡有过失”,古公亶父遇事都要与她商议。太姜很重视儿子的培养,言传身教,三个儿子的品德都很优秀。古公亶父发现孙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最能振兴周国,于是想把大位传给三子季历,另两个儿子老大太伯老二仲雍知道后,不让父亲为难,主动离家出走,让季历顺利继位,由此可见太姜教子之功勋。

    季历的妻子是太任。《列女传》中说:“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 意思是说,太任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行为高尚(不做违德之事)。她在怀孕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姬昌出生后,“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

    姬昌的妻子是太姒,《诗经思齐》中说,“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太姒向太姜、太任学习,承继了她们的美德,恪守妇道,勤劳能干,教育了近百个儿子(亲生十多个儿子),力争让他们都具有美好的品德,高超的智慧,超人的本领。她的儿子周武王终不负她的教诲,灭了商王,开启了周家八百年的天下。

    太姜、太任、太姒合称“三太”,正因为她们都具有美好的品德,高贵的仪表,都能悉心的教诲子孙,才让周家的复兴大业蒸蒸日上。我们在颂扬周文王、周武王的功绩时,决不能忘了她们的奉献。

    每个孩子从出生到六岁,是成长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品行培养的最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母亲,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给孩子的人格打下深深的烙印。儿童时,孩子易受环境的影响,母亲要给孩子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帮助儿子塑造良好的人格。少年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时期,母亲要给孩子挑选最合适的老师,为孩子后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年了,母亲还要委婉地提醒儿子,既要重视事业的发展,也要重视品德的修养。孟子的母亲就是这样的典范。

    孟子父亲因出外游学求仕,客死于宋,孤立无援的孟母下定决心,要以自己的力量把儿子教养成为有用之人,她不厌其烦地以“言教”“身教”来完善儿子的人格。孟子六岁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原本已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受到冲击。孟母为了孟子的成长,先后把居住的地方从墓园边迁到集市旁再迁到学宫附近,学宫中读书人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高贵的礼仪行为,给了孟子极大的影响。

    幼年时的孟子很好奇,看到东邻有人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为什么杀猪?”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漫应:“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地等等吃肉。孟母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忍痛在捉襟见肘的生活费用中,抠出一部分钱买了一块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孟子虽有天生灵性与慧根,但也贪玩,有一天竟逃学玩了半天。孟母知道后,在儿子回家后,不声不响地拿起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拦腰剪断,孟子十分惊愕。孟母说:“你的逃学,就如我剪断锦绢,半途而废等于没有学习。而不学习,你就不可以离于祸患,今后永远只能做一些蝇营狗苟的小事,怎么能成大志向呢?”孟母以“断织”来“喻学”,以此教育儿子,做事半途而废,后果十分严重。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风气浓厚,诸子百家争奇斗胜,令人眼花缭乱。孟母有坚决的主张,他无视于老庄的玄虚,不屑于杨朱的功利,只醉心于孔子的忠恕之道,亲自打听挑选老师,终于挑选了孔子的孙子孔极(写《中庸》的子思)作为孟子的老师。孟子十五岁时,在孟母的鼓励下,来到曲阜,从此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

    即使在成婚之后,孟母还教给孟子夫妇相处之道。孟子的妻子由氏在卧室内祼袒着身子走动,孟子很不高兴,认为她太过倨傲,竞有意休妻。孟母说:“卧室是私密处,由氏一人在里面祼袒着身子行走,本没有什么不对。你没敲门就进去,让由氏祼着身子被你看见,这是你无礼,而不是由氏无礼。”孟子深感自己孟浪,于是心中芥蒂尽去,与妻子和乐相处。

    如果没有孟母,怎么会有伟大的儒家亚圣孟子呢?正是因为孟母高尚的品德,非凡的仪礼,始终影响着孟子的思想与行动,才造就了孟子。也许,孔极(子思)仅是授之以经典的“经师”,孟母才是塑造孟子灵魂的“蒙师”“人师”吧。

    作为母亲,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高贵的仪表,把民族(家族)的传统美德传承给后代子孙,使之发扬广大。作为人子,更要敬重母亲,孝顺母亲,听从母亲的教诲,注重容止礼仪,注重修养品德,自觉担负起振兴家国的重任。

    附《千字文》原文:
“入奉母仪”

(《千字文》系列解读文章正处于修改中,敬请朋友不吝赐教,谢谢!)
西楼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louxue
本帖评分记录金币 收起 理由
苏泰剑滨闻 + 18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4 22: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听得较多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从而知会大家一理:孩子的成长环境很重要
gs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5 08: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母亲是人的最早的最好的最重要的老师,出身三个月,对智商的发育特别重要时期,三岁,六岁又是智商,情商,道德培养的两个关键时期,都在母亲身边。
    孟母是伟大的典范母亲。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孔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22: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苏泰剑滨闻 发表于 2011-4-14 22:59
听得较多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从而知会大家一理:孩子的成长环境很重要

环境重要,“母仪”更重要!问好{:soso_e16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22: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gsg 发表于 2011-4-15 08:02
母亲是人的最早的最好的最重要的老师,出身三个月,对智商的发育特别重要时期,三岁,六岁又是智商,情商, ...

然也!问好顾老先生!{:soso_e16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7 23: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本帖最后由 hqxs 于 2011-4-17 23:02 编辑

连续出去了几次,罗先生的大作,有好多篇没有拜读了,慢慢来补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23: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hqxs 发表于 2011-4-17 23:01
连续出去了几次,罗先生的大作,有好多篇没有拜读了,慢慢来补课。

请您多指导!{:soso_e16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8 12: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对母亲的敬爱我是超过父亲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4-18 20: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hqxs 发表于 2011-4-18 12:14
对母亲的敬爱我是超过父亲的。。。

理解老先生的感受!!{:soso_e160:}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