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清明上河图》有了红木版

1592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8-13 11:23:37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红木版的《清明上河图》大到亭台楼阁、小到花草鸟雀,远到汴京郊外、近及走卒摊贩,一瓦一砖、一草一木,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让观赏者无不啧啧称奇。     本报讯(记者  熊珠琴  通讯员  孙纪刚  焦磊华  实习生  周苏滢)近日,由泰兴市民间雕刻艺人陈余俊主持雕刻的红木浮雕壁画《清明上河图》完工。整幅作品由14块红木木版组成,长11米,宽2.2米,气势宏大,工艺精美,在雕刻界和收藏界极为罕见。

18岁涉足雕刻

    民间艺人陈余俊是泰兴市蒋华镇通石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家中三代均是远近闻名的雕刻能手。从小,陈余俊就对雕刻耳濡目染,祖父陈龙善、父亲陈家良都是他的雕刻启蒙老师。从18岁至今,近30年的时间里陈余俊从没停止过雕刻,他完成的大小雕刻作品不下百件。
    陈余俊原先在常州华晨工艺品厂雕刻车间担任主任。1998年,由他主持雕刻的红木浮雕壁画《古运河揽胜图》得到了常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魏华邦的高度评价,并被收藏在常州航道管理处。
    另外,他创作的红木浮雕壁画《锦绣中华》等作品,都被收藏爱好者收藏。凡是由他雕刻的真人大小的寿星和各类工艺品也都被抢购一空。

师徒两代耗时半年完成浮雕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名画,也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市井生活。陈余俊说:“能把这样的作品以雕刻形式反映出来是我一生的心愿。”
    《清明上河图》原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要想将其在长11米,宽2.2米的红木上雕出非常困难。陈余俊介绍,为了方便雕刻,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绘制成现在的雕刻蓝本,并组织他70岁的父亲和其他3名师兄弟,花了六个多月的时间,通过打底版、镂空、刮磨、雕刻、上光等十几道工序才完成。
    “红木与普通木质不同,它材质密,纹理有顺、有逆,所以雕刻起来特别费劲。有时为了琢磨怎么用刻刀把原画的细节生动地表现出来,我做梦都是在雕刻。”有一次,陈余俊梦里喊妻子帮他换把刻刀。这件事被周围的邻居笑了好长时间。
    陈余俊说,从早上6点到夜晚11点,大家马不停蹄地加班加点,中午,在地上铺上席子,顶多眯上半个小时,大家又会起来干活。“我们5个人用坏了10多把刻刀。”陈余俊的父亲今年70岁了,为了完成作品,他几乎没有一天睡过安稳觉。
    人物、树木、建筑、水流……红木浮雕壁画《清明上河图》以极其繁复的笔法、精妙的细节和庞大的画面勾画出北宋年间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雕刻人物最困难

    《清明上河图》的建筑物非常多,而且覆盖屋顶的瓦片形态各异。陈余俊表示,雕刻屋瓦采用的是远勾近细的做法,对于远方的房屋,只要线条勾勒出轮廓就好了,但是近处的房屋就要精心雕琢。
    陈余俊说,雕刻中最困难的,要数人物刻画。
    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上涉及人物形态各异:有市井小贩,有追逐儿童,还有游湖的贵人,形形色色人物有1000多人,要把每个人物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把各色人物的形态雕刻到位,光雕刻用具就用了近百种。记者在陈余俊家中看到,浮雕壁画上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姿态各异,无论是人的衣服、五官甚至发髻,都细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红木版的《清明上河图》大到亭台楼阁、小到花草鸟雀,远到汴京郊外、近及走卒摊贩,一瓦一砖、一草一木,形神毕备,纤毫俱现,极富情趣,让观赏者无不啧啧称奇。
    “我希望奥运会期间,能把这幅作品带到大城市去展览。我要让老外见识我们中国的雕刻艺术。”陈余俊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