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08-9-19 21:05:49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颠覆对象:《人参果》、《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谈》
经典解构:
《人参果》:一个充满了暴力、性和政治黑幕的故事,描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左右逢源和官场现形的主题。
《大闹天宫》:内涵最为丰富,最有酒神精神,既富有希腊神话的悲剧色彩,又融汇了东方神话的放荡和潇洒。
《哪吒闹海》:历史悲剧,但惨遭儒学蹂躏,尤其后半段,充斥着对中央集权和父权意识的妥协,应该腰斩。
《天书奇谈》: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股难得的妖气,暗地里符合某种中国的传统和民间立场,又兼有后现代的离奇眼光,该是当代商业片很好的教科书,可惜少有人发掘。
重点打击对象:《人参果》
选择《人参果》,是因为四片中她的名气最小,最容易被忽视,起码难被人关注。
最近脑子里总有一些奇怪的想法,似乎对经典有些许不敬,但不吐不快。朋友总说吴老承恩会被我气得七窍流血,我说:起码,他活过来了。
一个色彩斑斓的“人参果”,貌似颇有姿色,实则是毫无天分的大俗物,从内容到形式,无不渗透着空洞的说教和封建意识的腐恶,缺少自觉的文化批判。
孙悟空自《大闹天宫》之后就完全丧失了斗志,一次次斩妖除魔渐渐失去了生动和力度,且全部沦为同一个主题:招安后保驾西行,同时代替上天诸神逐一清理门户。到了《人参果》,新势力的革命意识已经彻底沦为太子党的庸人自扰,简直就是一场莫名其妙的小丑闹剧,一干大圣、神仙、妖怪、童子看来全都那么讨厌,满眼看不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只有朝廷和官墙内外的蝇营狗苟和利害纷争。要想搞清楚这里面的道理,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人参果》到底讲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1、解释一:黑帮电影!
在我看来,《人参果》讲的就是一个社团故事。
一开始,要出门参加社团会议的黑帮头目大佬A(镇元子)吩咐手下,给将路过的黑帮头目大佬B(唐僧)一点见面礼(2个人参果),因为大佬B“乃金蝉子转世,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很有一些背景。很快大佬B到了,但他不满与大佬A的供奉,一脸厌恶地拒绝了。大佬A的手下于是决定私吞。没料到却被大佬B的小弟猪乙(悟能)偷偷看到,他撺掇另一个小弟孙甲(悟空)去混水摸鱼。孙甲后台很硬,又爱面子,遂带着点炫技的自得就去了。东西偷回来,狡猾的猪乙又找来沙丙(悟净)分赃,企图建立攻守同盟,以防事情败露。但事情还是很快败露了,大佬A的手下看不起土里土气的大佬B,于是直接去找他谈判。大佬B知道自己的几个小弟向来手脚不净,但他满不在乎,认为陪个不是就能摆平。没想到大佬A的手下仗着在自己的地盘上,态度非常强硬,不但不依不饶,嘴巴还不干不净。这下惹恼了孙甲,一怒之下,他先把大佬A的金库保险柜毁了,然后打昏大佬A的手下,几个人就撤了。
大佬A回来一看,觉得特没面子,又心疼金库,带着家伙就追上去火拼。大佬B这帮兄弟骨子里都是草包,很快软了,给带回来拷打。孙甲挨了两顿鞭子,有点吃不消,赶紧说自己认识高人,可以挽回大佬A的损失。大佬A权衡再三,放孙甲走了。大佬B怕自己小弟跑了不回来,威胁说要念“紧箍咒”。孙甲找到另外几个堂口的大哥——福哥、禄哥和寿哥,想让他们出面联名担保自己。碍于孙甲莫测的背景,几个大哥只好答应。但他们也觉得光这么担保没什么油水,就催孙甲另去找人帮忙。孙甲又去找另一黑帮的大哥帝君,帝君知道这一票绝没便宜可捞,推说不好办,又给他介绍了另外几个大哥。另外几个堂口大哥也都是聪明人,明白这里面的意思,干脆说,,得了,你去找大嫂(观音)吧,她肯定罩得住。孙甲于是去找大嫂,没想到一见面,大嫂就说,你怎么早不来找我?孙甲顺杆就爬,笑嘻嘻地应道,我错了。
大嫂亲自出马确实有面子,她给了孙甲一把万能钥匙,两下就把大佬A的保险柜打开了,大佬A一看,我操!孙甲能量不小啊,赶紧结拜,还很识趣地打开保险柜,给在场的老大每人包了个大红包,这事就这么摆平了。
中国人喜欢这么说:有人就有江湖,谁也逃不了。
神说:小样,我们这儿也有江湖,比你们险恶多了!
2、解释二:同志电影!
我对“性”没有太多研究,但我觉得,《人参果》里隐藏着诸多性暗示。线索主要是“镇元子跟唐僧”和“孙悟空跟观世音”。
重点分析镇元子。这绝对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他为什么想起送唐僧人参果说起。这个细节,片中没有交代,查了下书,记载得很明确:当时两个童子问师傅和唐僧的关系,镇元子说:“你那(哪)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蓝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五百年前的旧相识,至今惦记,何等的情深意切,难道仅仅是因为对方“亲手传茶,佛子敬我”?这很可怀疑,恐怕没那么简单。紧接着,镇元子让童子转赠人参果,而且是两个。这里面又有极暧昧的缔结连理的暗示。可惜的是,此故人非彼故人,唐三藏并不领情,他对镇元子的念旧情作出的是一脸的嫌恶,说什么“这个是三岁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唐僧提到孩子,还着重渲染了怀胎、生产的痛苦,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当年两人交恶的些许端倪。后来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孙悟空大闹五官庄。这个意外的发生, 使得镇元子和唐三藏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不可琢磨,更加不可调和。
再说镇元子拿住师徒四人,准备先痛打一顿负心薄情的唐僧,被孙悟空拦住了,于是先打他;返回头又准备打唐僧,又被孙悟空拦住了。这两次拦阻和代替挨打,必然在镇元子心里产生了震动:自己对唐僧真心一片,却被辜负,面前的孙悟空才是性情中人啊!于是,当悟空提出可远去蓬莱寻仙方救灵苗时,镇元子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结拜为兄弟的要求。结拜的动机很值得商榷:明明是悟空惹是生非,自己真理在手,怎变得好像自己理亏?是移情别恋?还是为了讨好唐僧,试图挽回曾经的感情?抑或脚踏两船?还是看中了孙悟空的背景?难道都有?可惜的是,这一次他的希望又落空了——孙悟空确实是性情中人,但他的情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唐僧不假,另一个却不是镇元子,而是观世音。
之所以胆大妄为到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拿世人的偶像观音大士开刀,且听分说。孙悟空和观音的不寻常关系显然不只我一人怀疑,且不说观音到底是男是女,单星爷在经典〈大话西游〉里用“观音姐姐”这样一个轻佻、暧昧的词汇,该是早就瞧出了个中隐秘种种。他们之间的这层关系,因后来悟空见到观音时的一段话,变得明朗起来:悟空到了蓬莱,观音第一句话就露出嗔怪神情:你怎么早不来找我?而悟空的回答更令人觉得可疑:我错了。
笑话!孙悟空什么时候认过错?认了错还是孙悟空吗?他可是个目空一切的革命派!唯一能让他缴械的,怕只有观音姐姐一人。
所以说,镇元子和孙悟空结拜,实在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但最后,他们还真的结拜了!这段结拜,说明了什么?镇元子成了大赢家?孙悟空为了师傅委曲求全?唐三藏懦弱无能?他们三人今后会怎么称呼?唐僧和镇元子会不会从头再来?这段扑朔迷离的感情会不会无疾而终?还是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再来说说观音菩萨。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很多资料显示,观音原本是个男儿身,可为什么现在总是以女人的面目出现呢?对男人失望?不应该,他喜欢悟空;对女人向往?有可能,可总找不到理论依据;博爱?可以理解,人们常说观音姐姐“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双性恋?前卫了点,可不能说没有可能。我看观音还是喜欢男性多一点,且不说把自己由男变女,从而让喜欢男性变得名正言顺,也不表和悟空那纠缠不清的暧昧关系,但就尘世间的善男信女而言,为什么说“观音送子”?送女不行吗?很值得一番玩味。
中国人喜欢这么说:食色性也,畏之如虎。
神说:小样,“性”之于我如浮云,如何玩转看端详!
3、解释三:政治电影!
把《西游记》称作是神话版的《官场现形记》,不知大家能否接受,但这样说的人很多。《人参果》是其中封建意识渗透较为严重的读本之一:你看这里面的出场人物,哪个不是超凡脱俗的野神仙,但又有哪个不是官本位,不是善于经营人际关系的政客?可以毫不客气地讲,《人参果》就是一部揭露宦海沉浮和司法黑幕的政治电影!
首先,用原著中的解释,“这宝贝儿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头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有缘的,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却是只与五行相畏,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这宝贝儿唤作‘人参果’。”可见,人参果是稀有罕见的仙果,具有极大的物质利益,这决定了它注定会被上层社会瓜分,它不可能流落民间。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凡人没有权利尝到人参果,即使你有VIP卡也不行。人参果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还是权力的砝码,你必须是政坛高层,否则获取人参果就是僭越妄为,是大逆不道。唐僧有机会吃到它,是因为他曾是如来佛的二弟子,也就是说曾经是中央集权的二把手;孙悟空可以吃到它,是因为他背后有观音菩萨,有国母的支持;后来所谓的“人参果会”,实在是肮脏透顶,与会的全是掌握实权的各界领导,其余如八戒、沙僧或园中的童子,享此福荫则全是鸡犬升天,你让他们单独去和镇元子谈判,肯定得不到这么大面子。这就是政治。
第二,印象中,我几乎没见过《人参果》里这样的孙悟空,也没想到孙悟空会变成这样:他傲慢无理,无事生非,居高自傲,四处惹祸,却往往没有能力收拾残局,于是每每向天庭的幕僚讨要法宝,麻烦惹得过大还得劳动观音姐姐。而这个观音在孙悟空面前,也常常表现出毫无原则的母性,只要悟空在她面前服个软儿,什么天大的事都能被抹去是非。从这个意义上讲,孙悟空简直就是中国最牛B的太子党。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人可以改变另一个人,就这么神奇,又这么简单。孙悟空,齐天大圣是也,曾经是《大闹天宫》时代的反叛者、革命家,后来却变成了处处骚扰滋事的保皇派,这个原本有才华的青年,经过500年的“人格锻造”和观音姐姐的“苦口婆心”,终于变得圆滑世故,但他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的能力依然非常有限,所以才会在狡诈的八戒唆使下屡屡丧失判断,《人参果》恰是一个极好的左证。
第三,必须再次提及镇元子和孙悟空的结拜。这次结拜完全是镇元子的一厢情愿,因为缺少必要的情感基础,他的动机非常值得怀疑。虽然动机可能有很多,但最有可能的、最实质的大约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黑社会联盟,第二种是情人结交,但最符合现实的,还是第三种,政治联姻,镇元子看中了孙悟空的政治和经济后台。因此,这次所谓的兄弟结拜,事实上是一次政治力量的结盟。唐僧乃“西方圣老如来佛的第二个徒弟”,这个背景和后来镇元子与悟空结拜遥相呼应,气氛非常微妙。镇元子为什么不和唐僧结拜而选择孙悟空?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益权衡的结果,因为孙悟空正当红,而唐三藏在朝廷早已没了实权。
中国人喜欢这么说:识时务者,俊杰也。
神说:小样,玩什么政治,继续崇拜我们吧!
不可忽视:
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衬。一部好的影片,主角当然很主要,但配角同样不可或缺。这《人参果》有趣的部位,还在于猪八戒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讲,这个故事的起因就是拜他的贪婪所赐。猪八戒法号悟能,但中国人喜欢叫他无能,这样的搅屎棍,历朝历代,满中国是不会缺的。再比如两个童子,他们是五官庄这个暴力机关的走卒,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也能挖掘很多权力阶层幕后的蛛丝马迹。
但归根到底,暴力、性和政治这三条线索,才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这个作品的最有效的工具。
纵观《人参果》:
五官庄等级森严,镇元子趋炎附势,唐三藏庸俗无能,孙悟空骄横跋扈,猪八戒诡计多端,福禄寿混水摸鱼,观音姐姐从中斡旋,于是把个盗窃破坏在先,非法拘禁在后的刑事案件,暗箱操作一番,居然就作成了一篇皆大欢喜的官样文章。
厉害,厉害!
有话要说:
一部《西游记》,充斥着如此多的暴力、性和政治黑幕,居然能被拍成动画片,还被奉为经典,也算是个奇迹。就拿看似温吞水般的《人参果》来说吧,竟也如此隐蔽曲折,换个《三打白骨精》试试?撇开政治,性和暴力也暂且不谈,单是唐僧、悟空、八戒三个男人因为一个女人争风吃醋,就够编剧绞尽脑汁去圆场的了。换句话说,这《三打白骨精》如果真有人翻拍,倒也可以糅入更多的人性和世俗,绝对后现代,不留神还可能成就一段不亚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千古悲剧。但翻拍可以,绝对不能翻拍成动画片,以免荼毒无知的少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