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区的特点,下雨后洪水流下山,车辆在泥泞与翻浆路上行驶,因车辆陷入泥泞,阻力增加,会影响汽车的行驶能力;又因路面附着力减小,车轮容易产生空转或横滑,这些因素会增加燃料和轮胎机件损伤。同时由于制动效能降低,方向也不易掌握,给驾驶操作带来不少困难。因此,必须认识局部洪水、泥泞、翻浆路的特点,正确进行操作。 一、遇有局部洪水时采用的方法 1、把分电盘用塑料布包上; 2、将风扇皮带松开; 3、把车门玻璃要下来,看准确行驶路线; 4、人下入水中探测路面硬度和水的阻力情况; 5、在洪水边上做一个定位标志,看水位是否下降或上升; 6,把车辆停在道路的左边,准备驾驶过水。为什麽?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是采用了130°办法过洪水的。 分析130°转弯过洪水:1浸入水中,开始阻力小,而发动机的力量没有用完。2进入中间,水深阻力增大,而发动机力量基本消弱,相反顺水行驶。3减少发动机消耗功率,迅速提高发动机功率。 通过完洪水后,在正常行驶路面上,挂一挡行驶时,用右脚踩上油门,左脚踩上刹车踏板,手握紧方向盘,眼睛向前看,将油门与刹车配合好,踩一踩,松一松;持续到刹车与发动机改变声音就基本可以了。为什麽?这样做可以把刹车盘与刹车鼓内的泥水,快速分别蒸发出来,将泥分别制干出来,这样开,用刹车时有把握,心里才能有数,否则就会打滑,刹不住车,甚至可能发生事故。 二、泥泞与翻浆路上的驾驶方法 1、行驶中应尽量选择较高而干燥的路面,因为泥浆浅,滑度小,通过交易。如遇路面上有车辙的地段,可沿车辙行驶,通过车辙时,应选择泥泞较浅的地方。如必须从泥泞的地方通过时,应保持充足的动力,并注意汽车的底盘部分不致碰及地面突出的地物。通过泥泞深、距离短而又有危险的地段,可加速冲过。如系不宜冲过的地段,应换入低速档平稳地通过。 2、通过泥泞、翻浆路时,一般使用中速挡和低速挡,保持足够的动力,一气通过,途中应尽量避免换挡和停车。如必须换挡时,动作要敏捷,联动要平稳。换挡时机:如高速档换低速挡时,要适当提前。如被迫停车时,可挂入头挡重新起步。起步时节气门可酌量加大,当汽车起步后,可平稳地掌握加速踏板徐徐通过。 3、如果汽车陷入泥泞内,驱动轮空转打滑时,应立即试行倒退,退出滑转地段后,另选路线前进,如倒退也同样打滑,应立即停车,挖去泥浆,或加以铺垫,设法支起后轮。必要时,应卸下一部分或全部货物,以利于汽车驶出。如个别车轮深陷,造成车体过分倾斜,应采取防止倾覆的紧急措施。 4、如汽车发出橫滑时,应即放松加速踏板,把方向盘转向后轮侧滑的一面,待车恢复正直行驶方向后,再回正方向盘继续前进。 5、在坡边泥泞地段行驶,上坡时如道路条件许可,可用冲坡的方法,但校正转向要灵活及时,不宜猛转猛回。一般情况下,上坡应用稳定的中速行驶,尽可能少换挡、少停车。 6、在泥泞路段下坡时,因车轮向下滑动,控制的方法以利用发动机的牵阻作用最为可靠。特别是在转弯时更应谨慎,防止汽车发生向一边横滑的危险。 7、汽车在泥泞路段行驶,如需靠边时,应先在路中间减速,换好低速档后再逐渐驶向路边。应注意不可猛转方向盘或转向过多,以免汽车发生横滑。 8、在翻浆地带行驶时,因路潮、松软并富有弹性,行驶阻力大,车轮容易下陷,因此,汽车在通过时,应自选新路,不宜顺旧车辙行驶。通过短的翻浆地段时,可根据情况加速冲过。通过较长的翻浆路段时,应详细勘察行驶路线,为避免车轮下陷,应保持中等速度行进,中途不宜变速和停车。如因车轮下陷以致不能再继续行进时,绝不可勉强频繁起步前进或后退,以免车轮愈陷愈深,增加处置的困难和轮胎、传动机件的磨损。 9、在泥泞或翻浆路上行驶时,切不可使用紧急制动,因为地面的附着系数小,制动效率低,不能达到制动的目的,假使再加上地形倾斜不平,这时方向盘稍有偏斜,制动过猛时,就会造成侧溜下沟或翻车的危险。 10、行驶中突然发现后轮横滑时,可将方向盘朝向后轮横滑的一侧缓转,利用前轮的阻力,使汽车后轮调整回到道路中心,切不可急骤转动方向盘。 11、有前桥驱动的汽车,在通过泥泞或翻浆路段时,可挂接前桥驱动,以加强通过能力。有差速器锁装置的汽车,在泥泞或翻浆路段上行驶发生侧滑时,可将差速器锁住,便可防止侧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