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央视国际]藏画情深:追忆韩秋岩先生

2009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8-10-24 08:33:45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jpg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蒋吟秋、李饮水、韩秋岩、陈破云、俞啸泉等人,时而聚会沧浪亭,沟通信息,写诗填词,后人称之为“沧浪新五老”。文革”结束,雨过天晴,诗人兴会,大胜于昔。每年春节雅集,至有几十人之众。并有《沧浪春节联吟集》、《春到人间》、《老当益壮》诸油印诗集问世。时代催生,正式结社已势在必行。经精心筹划,于1984年元宵节在苏州市政协所在地鹤园召开建社大会,一仍历代先贤沧浪亭吟诗之故事,取名“沧浪诗社”。韩秋岩先生出任首任社长。

2.jpg

中央2台艺术品投资节目
藏画情深(2003/12/16)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16日 13:52

主持人:在博物馆工作的徐澄,对收藏界的情况非常了解,深知收藏古玩玉器的市场升值潜力,从事文物工作的他,多少年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利用工作之便从事收藏,但面对记者,他却拿出了意义不同的藏品,并深情地给我们谈起了他的收藏故事。 南京这个地方,它被一种深厚质朴的文化气息沁浸着,似乎空气中都散漫着淡淡的墨香,徐澄恰如其分地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他淡泊文雅,安贫乐道,固守着文化和道德的传统,怀念着生命中值得珍惜的东西。  

徐澄:我是南京市博物馆的书画家,虽然不是收藏家,但是我收藏了收藏家所没有的名人书画,这就是我的老师韩秋岩先生的书画作品,韩老五六十年代,曾经在西北的时候,与石鲁齐名同价,名振西北享誉海内外,记得1986的时候,他在上海举办了九十岁诗书画印展览,在朵云轩,有一个美国人就是以两千美元的价格,买了一幅,水墨的葫芦,小品这个也创造了朵云轩历史上的最高记录。  

  韩秋岩先生,早年参加过五四运动,办过教育,后来从事科研事业,成绩斐然,1949年以后,他以科学家的身份曾受到毛主席和邓小平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晚年专门从事诗书画印的创作,作品在海内外影响很大,享年103岁。  

  徐澄:这么多年来,我虽然跟老师接触很深,但是实际上老师没有专门给我教每一笔每一画来画的,所以我现在更觉得老师现在不在身边了,我就感觉到一种很痛苦,我有的时候,经常想起自己老师在的时候,我再能把我的画让他请教请教。但是现在老师不在了。  

  徐澄自幼追随韩秋岩老师学习书法,直到中年以后,转向学习老师擅长的传统文人画创作,其间和老师结下了难以言述的情感。  

  徐澄:我画了一幅画,给他让老师给我指点,老师看了以后呢给我讲说你还要多读书,多听听音乐,听听古琴,回来以后,我在琢磨了这个问题,我说听音乐,怎么能画好画呢,始终不得解,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听听这个古筝,我觉得古筝里面确实有高山流水,高昂激扬,又有那个绵绵起伏的一种情感在里面。我想画画,画的画风画的画理,这个节奏,也是从这面里领悟出来。他94岁,那一年的时候,我又到苏州去的时候,我再去问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双目失明了,基本上,带了几幅画去,我想本来想请老师再给我指点一下,我把画的意思给老师讲了一下,老师点点头非常欣慰,后来他给我讲,他说,我今天实在看不清楚你的画了,但是我以后我也很难画了,今天我也要送一幅画,这个画就是,在没有看不见的情况下,他纯粹是一种意境的心里面想象的东西,手下很流畅的画出来了,他这个画里面,画的藤枝已经是断断续续了,所以我就讲了,我说老师这个画怎么理解呢,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这才是最高境界的画,眼睛双目失明以后画出来的画,这个里面具有风采,具有韵味,具有生动的悬念在里面,这个跟音乐是分不开的,所以我就觉得这个音乐和这个古琴对我的影响确确实实是非常大的。
  
  老师虽以仙逝,但老师对他的教诲,老师的画作却始终伴随着他。  

3.jpg

  徐澄:这才体会到老师的一句话,真是可谓胜读十年书,让我受益终身。这个画也就是老师的绝笔画了,我现在把它珍藏起来,我感觉到确实太珍贵了,是无价之宝,我要永远把它珍藏起来。  

  主持人:原来他收藏老师的作品,是为了终生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培养,继承老师的艺术品格,这些藏品也寄托着徐先生对老师那独特的人格魅力的深深怀念。

4.jp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