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转载]糖尿病吃了“药”就可不控制饮食是天方夜谭

840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0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2-11-17 17:33:17 来自: 中国上海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每年的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糖尿病吃了偏方“药”就可以根治,甚至可以不需要控制饮食了是天方夜谭!
中国目前有9200万糖尿病患者和1、5亿糖尿病“后备军”(即糖调节异常者),且发病年龄已下移到青少年,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治疗技能、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不足,存在很多误区,尤其是媒体广告的误导,一些治疗糖尿病的“神医”骗子比比皆是。
在城乡,一些关于糖尿病治疗的传说传的很广,且距离事实越来越远。许多疑难病和目前无法根治的糖尿病、肿瘤、高血压等都是虚假广告的重灾区。因轻信广告使许多患者耽误了珍贵的治疗窗口期,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也正因为有邪恶的存在,宣传普及糖尿病的科学知识显得更为珍贵,这也是政府和媒体的道义责任。有鉴于此,在第六个世界糖尿病日之际,将市场上的一些骗子的骗人伎俩从医学的角度简单作一分析。
目前医学上对糖尿病尚不能根治,只能是药治和控食同步进行,任何吹嘘“吃了祖传秘方就可不控制饮食”的说法仅仅是个美丽的神话。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什么药能根治糖尿病,更没有什么药让病人“不必控制饮食”,鼓吹什么白糖、甜食可以随便吃都是骗人的鬼话,试想,即使健康人,如果不控制饮食,也会吃出多种富贵病来。还有,不要以为只要少吃粮食就能降低血糖,实际上,食物在人体内是“殊途同归”的——脂肪和蛋白质经过消化吸收最终也可转换为葡萄糖,所以也必须控制。
目前糖尿病还需要终身治疗,骗子利用病友不懂医学,和急切的治病心情,打着“根治”、“攻克”等不实之词来骗钱。他们断章取义地找来一些华丽名词.,用一些高深莫测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其含义的词句来糊弄病人,诸如基因修复、激活胰岛、打开被封闭的受体等等。又是什么“最新技术”、“国家级新药”等绝对化的语言的广告屡见不鲜,声称获得“国际中医糖尿病大会金奖”,高科技产品、纳米技术、轰动医学界等等都是没有根据的胡乱吹嘘,虚构词藻来掩盖他们骗钱的伎俩。
“祖传秘方”更是他们的惯用手法,宣称用中药秘方就可治好糖尿病,这完全是欺人之谈,目前还没有研究出能有效降低血糖的中药,只能说中药有辅助西药提高疗效的作用,骗子打着“纯中药”的旗号,实际上是在中药中加入了廉价西药――优降糖、降糖灵,这样势必带来成分的不确定性和药物的不安全,会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伤害。
什么专家“义诊”、“糖尿病教育”、“赠书”、“免费测血糖”、“献爱心”活动也是充满欺骗性,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谓的“专家”头衔往往也是自封的,甚至是子虚乌有。记住,只要不是正式医疗或学术机构组织的,您就得警惕这是不是拉大旗作虎皮的“幌子”,病人要注意看他下一步会怎么做,如果是以推销药物为最终目的肯定是骗子。
我国自2004年1月1日起就不准“药健字”号的食品上市宣传治病。国家法规规定:除了正式医学专业刊物外,任何处方药都不准在大众媒体上作广告,包括电视、广播、报刊,而治疗糖尿病的药恰恰就是处方药,可以说,在大众媒体上看到“药品”的名称有“降糖”字样的广告,要么不是药物,要么就是非法广告。
大众防止受骗的最佳方法是要看看包装上是否有国家药品批准文号的字样,药物和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是不同的,标有“国药准字××号”,那就是药品,如果没有,就是非法的;保健食品只有“食健字××号”。国家规定保健食品不是药,没有治疗作用,不存在什么疗效,只能作为辅助治疗之用,决不能依靠它治病。可以说,大众媒体上的“降糖药”广告都是非法的。
另外,国家规定保健食品在包装和广告上都要有一个蓝色的、像牛头型的特殊标志,下面有4个小字――“保健食品”。有的厂商怕病友看懂,往往把它缩得很小,放在包装的角落,病人要仔细找到,防止上当。
在此向病友提个醒:在看了广告后选择产品时,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是明智之举!
对“神医根治”糖尿病造成的悲剧,为什么会至今还在延续?那些神话编织的陷阱为什么总有人相信?要想终结这些神话,恐怕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笔者首先想到了要加强医学科普的宣传,除此之外,人们轻信广告的忽悠恐怕也与看病贵、看病难有关,使得一些寻医问药的糖尿病人相信了忽悠走进了“神医”的大门,这既有社会制度层面、民生层面,又有文化素质问题。我们在反思民众的文化素质时,使人困惑的是为什么法律不允许的骗人广告竟正儿堂皇的还出现在政府的媒体上?至今还屡禁不止?是什么绊住了百姓走向正规医院的脚步?是什么促使百姓寄希望于那些偏方“神医”?除了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外,还要从制度上和对病人的精神层面上的检讨,众所周知,医学与人性戚戚相关的,离开了人文关怀,医学就失去了灵魂,医学事业必须要有生命的温度,而当下医疗方式的“非人化”, “见病不见人”已成医疗的通病,就像医生看病不再触摸病人,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冰冷的机器,必然把医患两者的距离越拉越大,这是医学的倒退或悲哀。医生必须意识到自己有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的使命,唯此痛苦和欢乐才能与病人“合拍”。与其说医生在病人面前是神圣的,毋宁说病人在医生面前是神圣的。孩子再年少,医生也要像对老人那样尊重他;老人再年长,医生也要像对孩子那样关照他。如果看病时和患者多说几句,给病人一些抚慰,像是听诊前捂捂冰凉的听诊器,用手拍拍患者的肩膀等细微动作,都是对人性的理解,这恰恰是医学所缺少的,对难以治愈的糖尿病的弱者尤其如此,这样才能留在病人。敬畏生命,尊重科学是社会的底线伦理,当一个社会,如果连科学都不能尊重,连生命都不能敬畏,到处充满坑人的道德陷阱,那么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对此,政府、社会必须要正视、要有反省的勇气。
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防止“神医现象”泛滥的关键。
任何疾病的治疗方法都是无数先人的智慧结晶,都要依据严密的反复论证,必须在完全安全和确凿的疗效后才会应用于临床,这就是医学科学的严谨性,在广袤的医学发展空间和悠久的医学历史长河之中,悬壶济世和人文道义已经融入到整个医学历史的进程,并将在继续为病人的福祉而攀登,现在不能治愈的糖尿病也许明天就可成为可治之症。医务人员应当捍卫医学的科学的纯真,传递医学的良知,成为科学与道义的捍卫者和传播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