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收藏“百宝箱”

40031人阅读  67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20 21:46:18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这里的收藏——“百宝箱”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商代 父戊方鼎



    类型:食器

    馆藏地:上海博物馆

    特征:此器物立耳宽厚,方唇,折沿,腹敛而直,有三条柱状足。腹部、足部装饰有扉棱、鸟纹、乳钉纹、雷纹、兽面纹等。其腹内壁铸有二字铭文。



北宋晚期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1987年出土于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高19.6厘米,口径5.8厘米,足径8.4厘米。北宋晚期器物。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中国稀世珍宝,绝世无双。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魁首!汝官窑系御用瓷,烧造时间极短,只在北宋晚期烧了大约20年。之后,汝窑消失,技术失传。公认的传世汝官瓷仅67件半,市场上难得一见。文献记载:汝窑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之称。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汝官窑传世天蓝釉器物四件;而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天蓝釉作品独此一件。在5件天蓝釉作品中,这件是唯一一件经考古工作者科学发掘所得的器物,而且是唯一一件刻花作品,弥足珍贵!



清初 黄杨木雕苍松形笔筒




元,青釉划花执壶,口径8.7cm,足径11.5cm,高32.7cm


    壶盘口,细颈,圆腹下垂,细长流,流与壶颈之间连一曲形扳,曲柄,圈足。通体施青釉,釉下刻划庭院蕉石等花纹,若隐若现。壶体高大厚重,造型端庄沉稳。

    此壶为龙泉窑制品,釉色莹润,青翠欲滴,造型为玉壶春瓶形,具有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清 酸枝三多安居乐业罗汉床


    该罗汉床尺寸为193×123×124cm,靠背主体为三个盛着大寿桃的花篮,再配以葡萄、小鸟等,扶手、牙板均为透雕的寿桃、葡萄、蝠鼠,喜庆吉祥,极尽雕饰,可以说是广东家具的代表作。



清初  红漆描金龙纹箱


    说明:现藏于故宫博物馆通高117.5厘米,横73.5厘米,纵57.5厘米

    箱体红漆地,四面及盖顶均采用彩金象手法饰深浅不同的两种云纹,用黑漆理手法饰龙纹。箱子下部有两穿孔,以便于穿绳。底座髹漆,束腰下鼓腿膨牙内翻马蹄,带托泥。

    从云纹和龙纹装饰及漆色的风格特点判断,此箱应为康熙时制品。箱体作工精细,龙纹及云纹线条流畅,表现出较高的绘画功底和漆艺技能,为清初具代表性的漆家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唐 三彩杯盘



    盘高3.1厘米 口径21.8厘米 足距14.2厘米

    杯高3.3厘米 口径6.5厘米 足径3.3厘米

    杯盘由葜平的大盘和五至七个不等数的平底小杯组成,此杯盘坦底,下承以三短足。上置五个小杯,通体黄,白,绿三彩鲜亮艳丽。唐三彩杯盘多烧结在一起,本身已失去了实用功能,应是一种明器。



宋,当阳峪窑白釉剔花瓶,高27cm,口径5.5cm,足径7.5cm


    瓶小口外折,细颈,圆肩,鼓腹,内凹足。通体施白釉,剔花装饰,共有4层纹饰:肩部上层为剔花卷枝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剔花花叶纹,花叶肥硕饱满,腹部上下分别在两道弦纹之间划出网格纹,再剔去若干小方块,在整体网格纹中划分出交错的正反三角形。腹部丰满肥大的花叶纹与上下两周网格几何形纹形成对比的装饰风格。

    此瓶花纹褐、白色调对比鲜明,其网格状剔花图案是其它瓷窑产品中所没有的。当阳峪窑瓷以白釉剔花最负盛名,剔花纹饰流利洒脱,其艺术感染力在磁州窑系同类装饰之上。



清十七世纪 水牛角雕童子牧牛图笔筒




马家窑水波纹牛头罐    高31cm 腹径35cm 口径11cm


    禄博斋位于北京天雅古玩城4层436号,店主周快,甘肃临夏人。谈起收藏经历,和许多藏家从小接受古玩熏陶不同,周快是典型的“半路出家”。

    由于好友父亲是个有30多年收藏经验的陶器藏家,2000年初,辗转于食品、化妆品、电器、服装行业的周快,毅然投身古玩。于是从学徒做起,周快跟随师傅到处“收货”。淘货是个一揽子工程,往往是门类繁多的各种“宝物”一并收走,加上兴趣浓厚,两年过去,周快很快练就了“火眼金睛”。

    周快说,临夏位于甘肃中部,历史悠久,保留了丰富的马家窑文化遗存。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创造,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史的源头。而马家窑文化在距今5600年时已大放光彩,到了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但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从发现命名到上世纪80年代只有少数农民在造房、挖地时偶而挖出几个卖给文物单位,一般人并不知道是什么。上世纪80年代我国香港文物商人开始到甘肃收购彩陶,这些湮没在岁月烟尘中五六千年的艺术品才破土而出,彩陶才开始真正进入市场。2002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临夏马家窑彩陶在市场上盛行,越来越多的临夏人走到全国各地的收藏市场,周快就是大部队中一员。从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小摊位,到北京古玩城,到天雅古玩城,周快的彩陶收藏越做越大。

    在林林总总300多件彩陶中,马家窑类型彩陶有40多件,半山类型彩陶100多件。周快说,每件陶器都能挖掘出潜藏的巨大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最为心仪的是这个马家窑牛头罐。简约明快的纹饰,粗犷奔放的线条,看上去浑然天成,充满古朴感。水波纹用精致的线条勾画,具有强烈的流动美感,充满原始的生命活力,表现了当时先民“水”膜拜的文化。

    据了解,由于历史久远,数量有限,加之现代工程开发带来的破坏,目前国内古玩市场上代表彩陶艺术发展顶峰的马家窑彩陶已经很少见到,每年出土量越来越少,大概在几十件左右。多数收藏家轻易不出手了,一般价格都在5万元以上。周快说,虽然2007年彩陶价格涨了10倍以上,但未来价格一定还会连续翻番,市场潜力还很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唐 三彩刻花三足盘



    高5.7厘米 口径21.3厘米 足距14.8厘米

    盘撇口,丰底,下承以三环形足。盘心刻花,中心刻一花蕊,外环一周莲瓣纹,纹内刻花,盘里施黄,蓝,白,绿等色釉,盘外为黄釉,底无釉。这件唐代三彩刻花三足盘,器形完整,图案大方,莲瓣纹鲜明突出,是唐代佛教盛行在陶瓷艺术中的反映。



唐 三彩飞鸟云纹盘


    规格:口径31.6厘米 高6.4厘米

    大唐气韵

    这是一件颇能反映唐人气度与唐三彩神韵的作品。厚厚的方唇、短短的立壁和宽敞的平底,展现出大度的胸襟,盘底下三个绳索状的环形矮足,似乎是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又极具装饰意味。而口沿部位墨绿的釉色在浅黄地的衬托下恣意流动,于漫不经心间充满了勃勃生机。

   与造型、施釉的随意相反,盘内图案的布局与色调却甚为考究。两个规则的同心圆将画面分为三组,外圈是六朵均匀分布的彩云,中圈有六只昂首展翅的云中飞鸟,中心是一朵宝相的莲花。无论是中心花朵黄绿相间、黑白相次的用色,还是飞鸟与流云的对应构图,都给人以严谨工整的感觉。

    艺苑奇葩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它用白色瓷土作胎,以铜、铁、钴、锰等金属元素为着色剂,在800℃左右的低温下一次或二次烧成。器表以黄、绿、白三种彩色为主,辅以蓝、紫等其他色调,诸色交融,瑰丽多变,极富艺术内涵,是唐代造型艺术的杰作。唐代烧造三彩器的作坊集中于洛阳及西安周围,其作品既有日用盘、碗类器皿,也有为死者随葬的明器。唐三彩影响波及西亚和东南亚,日本、朝鲜由此仿烧出了"奈良三彩"和"新罗三彩",可见唐三彩当时的声誉之高。



唐三彩:大唐文化的奇葩


    从本质上讲,唐三彩不是瓷器,而是一种低温烧造的陶器,是一种亮釉,其光泽亮丽柔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釉色斑斓,具有古瓷器表面的莹润感。唐代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唐代也是当时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唐三彩各种形象的器物都气宇轩昂,有个性、有情调、有姿态,线条流畅,骨肉停匀,神完气足,有着独特的动感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再加上斑斓绚丽的彩釉,使唐三彩造型更是不同凡响。唐三彩富有弹性的线条,既流畅又有力的组成形体,变化自然,生机勃勃,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是光辉灿烂大唐文化的一个体现。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玉立,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则以马和骆驼为多。

    古代唐三彩主要用于做随葬的器物,称为“冥器”。唐三彩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出土,其中以西安、洛阳出土最多,长安和洛阳是唐代都城所在,是唐代政治、经济中心,王公、官僚、士大夫以及富商的墓葬集中,所以唐三彩出土的数量也多,因而有“洛阳唐三彩”之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唐三彩牛


    采自亮马古玩城B39号泓海阁。高23.6cm,长35cm。此牛为唐728-750年间黄宝窑作品,做工精细,牛的形态真实,栩栩如生,强劲有力。釉色光亮,沁色自然,开片细密,为唐代御用陈设品。



唐(公元618年--907年)彩绘骑猎俑


    通高37厘米

    1991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豁口磨金乡县主墓出土

    陕西省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藏

    该墓出土了一组骑马狩猎俑,形象各不相同,或托鹰,或携犬,或带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经济生活。图中马上驭者胡服,高鼻深目,胡须卷曲,为胡人形象,鞍后伏卧一豹。



唐三彩骆驼俑


   在“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的丝绸之路上,来自西方的商队往来西域与长安之间络绎不绝。他们从遥远的西方带来了香料、金银,在换取东方的丝绸和茶叶后,重又踏上归程。具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是他们的坐骑、货车和避风港,即便历经艰险、长途跋涉,依然忠心耿耿,恪尽职守。

    这件唐三彩双峰骆驼俑,搭挂着兽面纹饰的驮囊,丝绸和水壶也都安放就位,它引颈张口,后肢直立,前腿略弯,仿佛刚从卧姿直身而起,仰天长嘶,准备踏上西归的征途。恍惚间,长安城里喧闹的东、西市,驿站旁酒巷里巧笑的胡姬在你身旁铺张开来,你就在大唐盛世的气氛里,去感受异域与东方的传奇。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色铅釉陶的通称,始创于唐高宗时期,在唐玄宗的开元年间达到鼎盛。“三彩”里的“三”是一个虚词,因为唐三彩里可以包括黄、绿、白、褐、蓝、黑、紫等多种色彩,不过我们最常见到的三种颜色是黄、绿、白。这件骆驼俑色彩鲜艳,釉色明亮,造型精致准确,尤其是其87厘米高的尺寸,更显示了大唐气象的威武恢弘。

    1948年,现代著名学者、作家,也是古籍版本和文物收藏、鉴赏家的郑振铎先生(1898~1958年)见到此件唐三彩骆驼俑时便爱不释手,然而卖家12两黄金的要价令只有10两黄金的郑先生只能欠债购买。1952年,郑振铎先生将之捐赠故宫博物院,成为他同时捐献的655件文物的其中之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清康熙 青花《圣主得贤臣颂》题诗笔筒



清乾隆 粉彩人物故事图笔筒



明崇祯青花人物笔筒


    直筒形笔筒,器形硕大。内壁施缜密的亮青釉,外壁以青花绘人物图,构图丰满,绘工细腻,神态生动,青花呈色青翠,口沿及底部无釉,是同一时期青花笔筒中的精品,亦是崇祯青花瓷器的标准器。



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笔筒


    笔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爱的文房用具之一,既可使用,又可以观赏。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笔筒可能是目前在私人藏家手中收藏的尺寸最大的一件玉质笔筒,原来是香港著名古董商金从怡的旧藏,后来转由维也纳恩斯特·威欧(Dr Ernest Vio)博士收藏,在2007年秋季再度易主,目前仍然在私人藏家手中。

    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笔筒,呈圆筒状,底承五如意云头足。器壁通景琢山水人物图,风格像中国的画卷,一双仙鹿缓步于松林山石之中。走过重叠山林,一羽仙鹤单足挺立在苍松之下,回望在祥云中的飞舞的同伴,一呼一应,和谐对称。山后一老人右手策杖,长鬓短发,穿着长袍,袖似迎风,小童手捧瑞果紧随其后拾级而上,远处两童子手持灵芝。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处身于太平盛世的仙境之中。

    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无一不祈盼自己能够健康长寿、幸福吉祥,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工匠们运用不同的工艺方式表达了渴求生命、向往长寿的意愿。松树、仙鹤和梅花鹿在传统祝寿纹饰中几乎是不可缺的祥瑞之物。此器琢不畏严寒、四季长青的松树,再加上谐“庆”音的磬、桃、仙芝、老人和童子,一幅喜庆祥瑞的贺寿仙境呈现在这珍罕的笔筒上。此类通景画雕琢的风格是由康熙时期青花瓷笔筒得到启示,多被用于大型的玉器上,在18世纪清乾隆时期最为流行。



清代碧玉九老笔筒


    收藏在河北省博物馆的清代碧玉九老笔筒,系1966年河北省进出口公司从民间收购。此笔筒为直口、平底,筒身画面构图精美,九位老人漫步于苍松翠柏之中,人物布局富于聚散变化,雕刻工整严谨,古朴秀逸。

    所谓“九老”指“香山九老”。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在故居香山(今河南洛阳龙门山之东),与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及李元爽、禅僧如满八位耆老集结“九老会”。这些志趣相投的九位老人,退身隐居,远离世俗,忘情山水,耽于清淡。   

    其间,白居易曾请画师将九老及当时的活动描绘下来,这就是《香山九老图》的由来。后人思慕这段风雅韵事,因此产生了许多描绘“九老”燕集的作品。

    碧玉是软玉里的一个品种,在我国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玛纳斯县出产量最大,所以碧玉又称“玛纳斯玉”。碧玉多用于制作器皿或首饰,是玉雕工艺品的上乘之选。质地细腻的碧玉如墨绿凝脂,很少有瑕疵。这一点,由碧玉九老笔筒即可见一斑。到了清朝乾隆中期以后,碧玉才成为宫廷里普遍使用的玉种。此风波及民间,玉雕艺人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集阴线、阳线、平凸、隐起、镂空等多种传统做工,又将外来艺术加以糅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碧玉雕刻工艺。此件碧玉九老笔筒主要采用了浮雕手法,横向展开的画面中,只见浓荫蔽空,叠嶂夹岸,溪水淙淙,翠柳丛丛。九位老者或执卷诵读、或执扇轻摇、或做诗吟咏、或品茗对弈,童子在身旁抱琴侍立,颇有超尘脱俗、羽化登仙的意境……景物刻画上,小径石阶、亭台楼宇与松柏梅竹等花草树木,均以精致的刀工细细勾勒,诗情画意扑面而来,生活气息亦十分浓厚。

    “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白居易这首《香山寺二绝》,正是自己及友人悠闲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九老隐居的香山,与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伊水相望。集结“香山九老会”那年,白居易已是74岁高龄。传说诗人晚年冷淡仕途,“停宫致仕”后更加忘情于山水之间,赏玩泉石风月。因为贪恋香山寺的清幽,诗人常住寺内,坐禅听经,自号“香山居士”,并把这里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在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中国古代文人历来崇尚所谓“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但封建统治的桎梏,也促使一些心灰意冷而又不愿随波逐流的文人士大夫,终于放弃了“兼济天下”的理想退身出世,转而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于是,隐山遁水便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恒久魅力的文化行为,也给自然山水打上了浓厚的人文印记。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许多以“香山九老”为题材的艺术品一样,碧玉九老笔筒不但记录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更是古代文人雅士隐逸思想的深刻体现。



清乾隆 御制白玉镂雕竹林七贤图方笔筒 13.3cm


    到了清代,笔筒制作工艺更为讲究,许多供皇室御用的笔筒,成为中国历代工艺品宝库中的精品。清代干隆时期的苏州,曾用玉雕镂出各种山水、花鸟图案,并刻上皇帝写的诗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清牙雕开光进宝图转芯式笔筒


    【类别】象牙雕

    【年代】清代中期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12.7cm,筒径:8.5cm。

    笔筒圆体,象牙雕,口唇过渡柔和,口沿阴刻回纹带,器表高浮雕山水人物。人物几达数十,分成多组错落置于山水间,有推车者,有托盘者,有抱瓶者,有驱象者,大都兴高采烈,所盛装的皆为珊瑚、宝石、灵芝等殊方异宝。底为后配,底中央突出一圆形台,与筒身以螺口相连。外层又镂雕一字纹地方形开光圆筒,套于口沿与足沿之间,可以旋转,转到不同角度,开光内显现的纹饰亦不同,给静态装饰带来了丰富的变化,是此笔筒最为精彩的一笔。

    笔筒壁上之图景实际即清代常见的番人进宝图之变体,其人物均着西洋服饰,表现出当时中西交流的频繁以及清代统治者所秉持的天朝上国的倨傲心态,颇堪玩味。



清光绪 豆青釉加彩梅竹纹笔筒


    高10.8厘米 口径8.7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豆青釉源于宋代的龙泉窑。清代以乾隆时所烧为佳。釉色青中闪绿,画面以常见的[岁寒三友]松、竹、梅为题材。题句为[截竹为筒]、[月缕无瑕玉,风弹不调琴]、[风过碧天摇凤尾,雨余幽润洛龙孙]。款为[丙子仲夏沐斋制]。有[翰墨]、[陶铸]、[赏心]、[芳铭]图章四方。



清雍正,紫砂描金堆绘打枣图大笔筒,高16.5cm,口径19cm,底径18.5cm。


    笔筒圆形,口底相若,宽圈足。黄色砂泥。口沿髹黑漆描金彩回纹边饰,底髹黑漆。附描金红漆座,云头形三足。外壁描金堆绘打枣图。枝叶繁茂的枣树枝干粗壮,硕果累累,枣子已经鲜红熟透。一持长竿的老翁正哄着小孙孙打枣玩耍。老翁着深色衣衫,与小童的粉衫对比鲜明。小童的表情顽皮可爱,老翁深受感染。远景为坡地、树木,使画面具有辽阔感。

    紫砂胎上的髹漆描金装饰在清雍正时期做得最好。此笔筒的口沿使用黑漆描金修饰,底部用黑漆包罩,正如吴梅鼎的《阳羡茗壶赋》所称赞:“或青坚在骨,涂髹汁兮生光。”



清 玉纳凉图笔筒


    尺寸:高13cm口径11.9cm 底径11.8cm

    说明:白玉。玉质青白色,质地佳,无杂质,有光泽。器呈圆筒状,雕有五垂云足。器表饰有三组画面,分别表现纳凉、策杖、婴戏的内容。主体图案为纳凉图,雕水中一阁,阁中一老人凭栏远眺,水中鸳鸯一对,一童岸旁游戏,似以食饲鱼。画面中雕略微凸起的山石,使三组画面相对下凹。

    纳凉、策杖、婴戏等图案皆为传统工艺的装饰题材,在明代已被大量使用。此笔筒所饰图案,人物与景色相配,纹饰细致,层次丰富,较明代作品更为生动自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宋汝窑青蛙卧荷笔洗


    具推断,笔洗的原作是幅青蛙卧荷写生图,极有可能出自徽宗画院,画师在荷塘旁写生作画,一只青蛙跃上一片荷叶,画师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的变化,一幅杰作"青蛙卧荷"写生图问世了!这幅写生图得到了徽宗的偏爱,于是命人带图到汝窑,命汝窑工匠照图烧制,聪明的汝窑工匠把艺术与实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用巧夺天工的高超工艺,烧制出了这件青蛙卧荷笔洗,这是一件北宋汝窑瓷塑工艺品的杰作。

    青蛙与荷叶静中有动,更为神奇的是青蛙头下部吸气排气的气泡也瓷塑的那样逼真,真是巧夺天工,令人难以置信。

    青蛙卧荷笔洗是一代名窑北宋汝窑稀世之杰作,它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叹息。这件青蛙卧荷笔洗釉色为天青偏蓝,用40倍偏光显微镜观察,釉面中有蓝色玛瑙结晶体,笔者推断这是使用了釉罐中的底部之釉所致,汝瓷是玛瑙为釉,在釉罐中,越是靠近罐的底部,玛瑙的含量也越大,玛瑙是玉石的一种,它的比重大,在汝瓷传世品中,部分汝瓷釉面有玛瑙的结晶体,部分北宋官窑瓷也有这样的特征,这一点在鉴定北宋官窑瓷的过程中,应引起鉴定者高度的重视。

    北宋汝瓷的瓷塑工艺品,其仿品尚未问世,尽管有些汝瓷器型后仿者在大量制作,但北宋汝瓷时代的特征,时代的神韵,后仿者如犀牛望月,永远也不会达到。



明晚期 铜鎏金卧羊笔格 宽6cm;高5cm


    卧羊笔格,造型取自汉唐卧兽镇子,作羔羊屈足伏卧式,形态秀雅端庄。卧羊的双目圆亮微突,炯炯有神。羊角倒钩贴拊于后颅。躯体丰满壮硕,肌理分明。背脊略有起伏,正可搁笔一矢,以供文房受用。明代晚期,好古的风气盛炽,以古创新是其中重要的风格之一;其次是材质、色泽的古朴。卧羊笔格,以拨腊法铸制,铜胎鎏金;气韵古穆,神采灿然。符合晚明文人好古的审美风尚,也具体反映当时流行的艺术趋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末清初豹形错金银镇纸〉(附图一),同样具有古雅意趣的时代风格。



清乾隆 斗彩缠枝蕃莲纹洗



    高9.4厘米 口径43.4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宽扳沿,平底。口沿和内壁及底绘缠枝蕃莲和萱草,外壁饰四丛宝相花。在口沿及纹饰层次之间配以金彩,使图案更显得富丽华贵。



商朝青铜礼器 兽面纹扁足鼎


    通高31.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4850克。铸造于公元前14~前11世纪,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里曾被用来“明尊卑,别上下”,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

    扁足鼎,传世和出土均很少。足有龙形和鸟形两种,而以龙形为多;器形大小各异,而以小型居多。兽面纹扁足鼎为较大者,立耳、方唇、浅腹、圜底,下置三个龙形的扁足。每一个扁足既薄又宽的两面都有繁密而遒劲的龙纹,除了重点显示龙的头部特点以外,在体躯中有鳞纹,象征着龙鳞,龙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撑点,使整个鼎有稳定感,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势。

    兽面纹扁足鼎的纹饰极为精美,它腹部饰长鼻兽纹,兽目处于图案的中间,省略了头部的其它特征,前面有一个长卷鼻,后部的尾和长鼻一样,相应地向下卷曲。这种卷鼻和卷尾的对称形式,在兽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从图案的结构来看,却又相当调和,反映了设计者对图案规律的熟谙。

    此鼎立耳,耳框很细而中间孔隙较大,平折沿,加厚唇边,口沿上设有小立耳。龙形扁足。腹部的长鼻兽纹,主纹和地纹的分界不甚明确,这一些都是殷墟中期青铜器的特点。这件鼎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都很和谐,没有其它不必要的装饰堆砌,具有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珍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这是一件让你第一眼望去就炫得你睁不开眼的宝盆,不用说它那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宝山宝树,单单是那金碧辉煌的花盆就闪得你眼花缭乱,珊瑚、珍珠、红宝石、孔雀石、翡翠、青金石等等珍宝在宝盆中熠熠生辉,如此富贵奢华的盆景就算是摆到王母娘娘的瑶池盛会上也毫不逊色。

    就让我们仔细端详一番这件嵌珠宝万年仙寿盆景吧。花盆,使用的是银镀金累丝锦纹工艺,沿口沿镶嵌一圈红宝石,共50颗。累丝,是我国古代金银器制作使用的传统工艺之一,它是将金银拉成细丝,然后将之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的形状,再焊接于器物之上,也称“花作”,是金属工艺里最精巧细致的一种。花盆表面的海水、江崖用的就是累丝工艺,可这还不是最极致的,在海水江崖中翻腾的累丝双龙戏珠,属于立体累丝,之中又多了一道“堆灰”的工序:在累丝之前,先把炭研成细末,然后用白芨草泡制的黏液将炭末调和成可以用以塑形的原料,塑造成龙的形状后再顺着龙形进行累丝,最后带炭模的累丝金龙置于火中烧毁炭模,便成了立体中空的累丝金龙,这个过程就是“堆灰”。累丝金龙被焊接到了金累丝的海水之中,最后用珍珠点睛,便立刻张牙舞爪,呼之欲出了。

    在花盆内堆满宝石的园景中,最注目的当属用红珊瑚雕刻而成的寿星了,这也表明了盆景用于喜庆祝寿的寓意。寿星左手拄杖,右手拿着翡翠灵芝,两侧金童与金鹿侍立。寿星背后的孔雀石山巍然兀立,山间所嵌的各种金宝制成的灵芝仙草辉映闪烁。左右以金累丝嵌红宝石与红宝石堆叠成的怪石玲珑有致,红珊瑚以及铜镀金嵌珍珠和嵌碧玺、红宝石制成的花树在山石中摇曳生姿。寿星前方,青金石、碧玺、孔雀石遍地皆是,俯首可得。

    远看此盆景,亦是一幅造景佳作。近景远景层层深入,仰望俯视错落有致,山石玲珑,花树生姿,色泽鲜亮,主次分明,好一幅富贵满堂的万年仙寿图!

    细想在数九寒冬的北方,透过窗外皑皑的白雪,当看到这件奇珍异宝的盆景时,便能遥想到温暖如春的蓬莱仙境,在孤寂的宫妃们心中或许会升起一丝暖意吧……



清,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高7.1cm,口径8.7-11cm。清宫旧藏。


    笔洗青玉质,荷叶形,叶心下垂,叶边内卷,形成内凹的洗心。底部和叶边四周浮雕水草、荷花、小荷叶及蟹、螺、蛙等物相配。

    此笔洗雕工精细,莲叶造型与其它附属纹饰相映成趣。与其它荷叶洗不同,本器以把莲为形制特点,碾琢的物象生动逼真,且富于自然生趣。







宋钧窑紫红斑折沿洗


    高2.8厘米 口径18.1厘米 足径10.5厘米

    洗板沿口,器壁矮,呈弧形,矮圈足。里外施天蓝釉,缀以紫红斑,口边及器里壁釉薄处微露胎色,底有三支烧痕。



清乾隆 黄地素三彩五蝠捧寿纹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高:7.8cm 口径:40.3cm 足径:24.5cm

    纹饰先刻后绘。内壁纹饰四重:内心绘团寿、蝙蝠和莲花,作两重向心式排列,团寿和蝙蝠呈深茄皮紫彩,突出了“五蝠捧寿”的主题;盘壁绘淡茄曳紫彩莲托八吉祥纹;折沿纹饰为夔龙与团寿纹。外壁有序排列3组折枝桃纹和一对蝙蝠。

    内壁、外壁的纹样围绕主题“五蝠捧寿”,如此反复渲染,给人的视觉印象很强烈。这只瓷盘昕饰的黄地绿彩和茄皮紫彩,简称为黄地紫绿彩,是素三彩瓷中的一个小品种,由明代官窑的黄地绿彩、黄地紫彩发展而来,最早出自康熙官窑。雍正官窑创烧的浅茄皮紫彩单色釉盘,将深、浅不同的茄皮紫彩运用在一件器物上,则是乾隆官窑这个黄地紫绿彩品种的发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清乾隆,粉彩婴戏天球瓶,高51cm,口径11.3cm,足径18cm


    瓶直口微撇,直颈,球圆腹,卧足。以粉彩描绘纹饰。瓶身绘两棵青松下嬉戏的婴孩,或放鞭炮,或敲锣鼓,或吹喇叭,或骑木马,或举旗,或提灯笼,场面十分热闹。旁边衬以梅花山石,点出“闹新春”的主题。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器高大稳重,婴戏图中人数多,场面大,远胜于清康熙、雍正朝同种装饰题材的瓷器。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折肩贯耳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高:51.6cm 口径:18.5cm 足径:2.7cm

    说明:造型由青铜器卣变化而来,青铜卣的贯耳一般都设在肩部,但这件青花尊的造型将贯耳移至颈部。在瓷器中,尊和瓶的差别表现在器物的口部,一般将口径较大的立器称为尊,反之称作瓶。这件尊的内足墙较浅。内壁施白釉。纹饰为多层次主辅式构图,共有10层,依次为海浪纹、花叶纹、缠枝西番莲纹、如意云肩纹、缠枝西番莲纹、海浪纹、如意云纹、主题缠枝花卉纹、海浪纹、莲瓣纹。贯耳上绘莲瓣纹。



东汉 杜安居玉印


    汉代私印,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印面1.6×1.6cm,通高1.0cm。

    此为东汉私印,墨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顺读“杜安居”三字。印文有如铸造,其篆法布局,一望而知为汉印,尤其类似东汉铜铸单面姓名私印之风格。“安”、“安居”、“安汉”、“安世”、“安成”、“安国”等是两汉时期男子取名的常用字。此印玉色黑如墨如炭,光如髹漆,惟质含石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斗彩八宝云龙盖罐 清乾隆时期


    通高21.3厘米 口径6厘米 底径8厘米

    胎骨精细,釉色洁净。主题图案以青花勾勒两条矫龙在云中奔驰互逐的轮廓,并在釉上轮廓线内填以绿彩,色彩淡雅清新。器盖游龙戏珠,肩部以佛家常用象征吉祥的“八宝”为饰,腹部上下为间隔主体纹饰的如意、变形莲瓣纹,虽为辅助纹饰,但亦绘制精妙。



唐 三彩高足盘


    高7.7厘米 口径12.8厘米 底径7厘米

    盘撇口,丰底,高足。中空外撇,足上刻弦纹两道,釉开碎纹,盘心凹凸不平。这件唐三彩高足盘器形完整,盘心印有图案式朵花纹样,活泼明快,这在三彩器中极为少见。此器色彩班驳,釉面流动瑰丽,充分体现了三彩釉陶的艺术特色。



西汉 彩绘鸟云纹圆盒 口径21.2,通高18.7cm


    湖北省博物馆藏品

    西汉 1978年云梦睡虎地47号墓出土

    木胎,挖制。由盖与器身相扣合而成,整器呈圆球体。敛口,弧形壁,圜底,圆圈足,有盖,盖顶隆起,周边有圈足状的抓手。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漆,并用红、褐漆彩绘花纹:盖顶绘鸟云纹、变形鸟纹,盖面与器身的中部绘鸟云纹、变形鸟纹和卷云纹,口沿内外、盖上及器身近底处绘波折纹及点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文章提交者:黑猫子 加帖在 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宋代 乌金釉酱斑碗



    高5.3厘米 口径12厘米 足径3.2厘米

    清宫旧藏

    碗敞口,口以下渐内收,圈足。碗内外施黑釉,釉乌黑光亮,又称“乌金釉”。近足部露胎,因胎中铁含量较高,故呈紫黑色。在黑釉上自碗心向外共绘四层羽毛状花纹。此件羽毛纹碗,从胎质来看,含铁量较高,呈紫黑色,属南方瓷窑产品。所绘花纹系模仿禽鸟羽毛,花纹规则,呈放射状层层展开,这种精美的纹饰在传世品中是极为少见的。



清乾隆 象牙莲藕笔舔 长18.5cm


    莲藕形浅盘式,婀娜丰姿,透镂茜绿束锦折枝荷蓬,缠绵穿绕于盘底,出头依偎于盘沿,令器形玲珑剔透,娇秀可珍。一小蟹误入盘内,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看来性命堪虞而不己知。清趣横生,灵气溢目,和雅英英,墨香飘屋。“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乘之愈往,识之愈真。”颇耐细品,品之无厌无穷。



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元,高25.6cm,口径6.7cm,足径9.5cm


    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通体施青黄釉,外壁以青花绘蕉叶、莲瓣、鱼藻纹。

    这件玉溪窑玉壶春瓶是1973年在云南禄丰元代火葬墓中出土的实物资料。元代玉溪窑的青花与景德镇的青花风格明显不同,玉溪窑青花器的胎质酥松,釉色泛黄,青花色调灰暗,釉面玻璃质感很强。此瓶的青花色泽虽不如景德镇青花,但绘画技法自然流畅,寥寥数笔即将纹饰表现得生动,具有一定的活泼艺术效果,充分反映出元代我国边疆地区制瓷业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精湛的技法。



唐 灰蓝釉斑块大罐


    高38.5厘米 口径17.2厘米 底径15.3厘米

    卷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平底,里外施灰蓝色釉,也可称其为深月白色,里满釉,外部施釉不到底,腹部饰蓝褐色大斑块十个。此罐为传世唐代花釉瓷器中少见的大件制品,造型高大规整,气势雄伟,在灰蓝色底釉之上,饰以大块色彩斑斓的浅色斑,显得凝重端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