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林任申《十桥中路的前世今生》

3864人阅读  7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12-18 10:23:4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thumb_2012112073239505.jpg

  十桥中路位于黄桥镇区中心,南起分黄河,北至直来河,与东西干道东进路交叉,是镇上的主要商业街之一,楼房林立,商店鳞次栉比;也是一条文化品位较高的街道,省文保单位明清民居建筑群、百年老校黄桥小学、江苏省黄桥中学均坐落在这条路上。但是半个多世纪前,这条路下却是一条河道,叫运粮河。
  明代初年,黄桥何氏已是泰兴县的名门望族,何氏住宅后是一排十多间屋的粮仓,粮仓后是一条小河,为便于送租粮船和官船的行驶,遂将小河拓宽加深,使它与两端大河贯通,各地的粮船可以直驶宅后粮库下。这条河便被叫做“运粮河”。
  运粮河横贯镇中心,两侧广布街巷,有桥梁相通,自南至北按次有南坝桥、大石桥、珠巷桥、米巷桥、红桥、永丰桥、直来桥、东岳桥、大关桥、小关桥十座桥。桥下河水清清,两岸杨柳依依,景色宜人。
  坐落于黄桥十桥中路明清民居建筑群更是古色古香、风韵独特。它是一座体量比较宏大的古建筑群,计有明建筑8 间,清建筑54间,明清门楼各一座,占地4193 平米,建筑面积1465 平米,建筑风格上颇具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该建筑群坐西朝东,取“紫气东来”之意。面宽九间,由三个组合组成。第一组合前后八进,在一条中轴线上,前临大街,后止桑园(现永丰后园),纵深120 余米,这在民居中是很少见的。门楼为明代建筑,飞檐翘角,水磨砖砌成线条,两则有砖雕挂落,简朴大方。门槛高50公分,门套进深1.2 米,方形门当石上雕有麒麟鹿鹤。第一进三间为敞厅,有檐廊,飞檐较低,步柱粗40 公分,下有木础,格门为方形小格,门框剖面为指甲圆。抬梁式结构,以荷叶墩、斗拱承托,为典型的明代风格。第二进三间,亦为明代建筑,六柱着地,卧房内满铺楠木地板,更显示主人的富有。
  这二进房屋原主人姓蔡,家道富裕。清道光初年,蔡家绝嗣,此屋卖给了王经家。其岳家是黄桥豪门丁家,陪嫁颇丰,王经遂创办王利兴油坊,不数年,家资陡增,至其儿子王子美手上已有良田万亩。王子美在阴阳巷、弥陀庵南侧建房三处分给二子、三子、四子居住,每处二十余间。同时在这二进屋后建房6进,另有厢房若干,供自己和长子居住。第二进屋中现有木匾一块,正中为“俊髦誉望”四字浅雕,上部有“奉旨”二字浅雕,右上角有漆做的小字,大多已模糊不清,隐约可辨的有“江南……赐进士出身”等字样,左上角落款为“雍正四年”字样。据住户介绍,他听王家人说,蔡家曾有个功名,估计这块木匾应是蔡家所有。
  第三、四、五、六进建筑式样相仿,飞檐、格门、磨砖门窗。唯第四进南边增加一间套房,为烟室。前廊无上盖,成一小天井,门开于廊下。格门木雕堪称一绝:下部红木雕呈竹竿状,上部为方形开光窗,四周角花联缀,角花分别为牡丹、灵芝、菊花、松树、麒麟、牧童等图案,雕刻精美,纤毫毕现。套房前半间青砖铺地,后半间铺地板,高出地面15 公分,是置烟榻供主人抽鸦片处。板壁上有木壁厨二,至今完好无损。屋前有院墙门,门洞上两块朝下的方砖雕有毛笔、银锭、如意图案,意为“必定如意”。
  第六、七两进间有厢房四间,有腰门通外,为“下人”出入之处。第七、八进是仓房,两进之间有一大晒场。第二进至第四进南侧有过道,长约30 多米,“文革”期间上盖大多被拆去,今尚存一段。过道两端原有前后门,今只剩下四个方形的木门栓洞了。
  第二组合有屋三进。第一进与第一组合平行,有小圆门相通,其中明建筑二间,清建筑一间。这一进与第二进原来均属丁姓,后卖给王家。建筑上虽无多大特色,但格扇的木雕也别具一格,浮雕梅、兰、竹、菊。第三进为书房,与第一组合的第七进平行。第二进与书房之间为花园,有假山、鱼池、竹、木、藤、花,好鸟时鸣,环境幽雅,是读书的好去处。可惜解放前花园业已荒芜,唯三间书房和数间厢房尚存,书房也非昔日模样,而变成普通的住房了。
  第三组合位于第二组合北侧,中间隔一小巷。现存房屋三进和清代门楼一座。门楼与第一、二组合的第二进房屋平行。飞檐,由三层仿木结构砖雕承托,上层方形,中层圆形,下层为龙衔珠,迎面砖雕有鹿、鹤、蟾蜍、犀牛、牡丹、芙蓉等图案,精雕细刻,与第一组合前的明代门楼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三进房屋均为清代建筑,屋北侧有过道通后。第一进堂屋上部保存有苏中地区特有的家主阁,系供奉祖先木主之用,现保存完好。
  清代后期,何氏家族渐趋衰落,河道也渐渐堵塞,至解放前数年,运粮河已成了人们倾倒垃圾杂物的场所,成了蚊蝇的孽生地。而明清古建筑群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失却她的光辉。
  1947 年,国民党的一个旅长,忽然心血来潮,抓了上百名民夫和监狱里的犯人,肩挑车推,花了几个月时间将运粮河填平,铺上碎砖,这条河便变成了路。因路宽可以跑马,取名“马路”。
  解放后,马路更名为人民路,铺上了石子,以后又铺上了沥青。1982 年拓宽时考虑到这条路上原来有十座桥,便更名为十桥路。分黄河以南的那一段叫十桥南路,直来河以北那一段叫十桥北路,直来和与分黄河之间即原运粮河这一段叫十桥中路。
  2001 年十桥中路再一次拓宽改造,路面改用水泥铺筑。两侧低矮破旧的平房一一拆除,古建筑群之明代门楼及第一、二组合房屋的前部均在拆除之列。黄桥历史文化研究会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向镇有关领导汇报,并请泰州市专家前来鉴定。经专家确认后,黄桥镇果断采取保护措施,收购了两座门楼临街的九间房屋,妥善安置了原住户,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葺。同时决定古建筑前的12 间地皮不再拍卖建楼,辟为古风广场,设置了花圃、山石、石椅、铜塑小品,供市民观赏、休憩。2002 年,十桥中路明清民居建筑群被批准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在,黄桥古风书画社、京剧联谊社经常在此开展活动,更使这个古建筑群增添了许多韵味。
  这些年,各地纷纷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不少人感慨地说,要是当初运粮河不填,十座桥不拆多好,黄桥比江南的周庄、同里不会差到哪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0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2-12-19 09: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再读林老文章,沉痛悼念林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6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1-21 20: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3-11 15: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要是多留些那时的影像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6 22:37: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林老,真正的文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15 14: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滁州
好些桥我们小时候就没见过了。遗憾啊。从小到大,只知道黄桥桥多,却不知道这么细。网络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16 23: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10-26 20: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