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罗家巷

9327人阅读  23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2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4-16 08:20:15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作者:印春林


  解放前,在黄桥东西大街的交接处有一个奇特的建筑组合—双圈门。双圈门向北有一巷与珠巷相交,这条巷就是罗家巷。此巷全长近200米,巷的中段最宽,达4米多,其它地方也有3.5米,罗家巷的宽度超过了当年繁华的东西大街。巷道两侧,除北首有一座小楼外,其余都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巷道路面铺就青皮石,这些青皮石按铺路时的需要有长有短,最长的有1.5米,通常宽度一样,都在40公分左右,路面铺得非常平坦。小孩子们经常在巷内滚铁环、滚铜板、弹玻璃球,有时还捉迷藏。他们从罗家巷躲进巷口在罗家巷的十八弯巷子中。十八弯巷不足100米,却转了十八个弯,是个藏人的好地方。十八弯巷子内有一个出口通珠巷,于是他们从十八弯巷子转到珠巷,再由珠巷回到罗家巷。女孩们有她们的玩法,或跳绳、或踢踺子、或跳格子。总之,罗家巷成了孩子们的娱乐场所。夏天的晚上,人们会看到有的老者伏在矮桌上喝着小酒,时不时地唱上几句戏文。也会看到老大妈弄个脚盆洗洗衣服,偶尔抬起头跟人打招呼。
罗家巷名为巷,实为街。因为从南到北除了何家大门堂外全是店家,鳞次栉比,各种商店加起来30余家。有的店始终经营着相同的商品,有的会经常变换品种甚至变换主人。下面列举的店家只是罗家巷某个时期的格局。我们从南到北分两侧依次介绍这些店家,坐东朝西的:老太和药店、新恒源鞋帽店、李圣记笔店、何益大布店、大德生药店、周觉材钟表店、朱家碗店、彭义卿山竹行、李永庆笔店、吴合兴五洋百货店、徐益成估衣店、恒太昌杂货店、丁永盛酱园店。坐西朝东的:张吉昌百货店、陆万成杂货店、张兴太鞋帽店、孙玉成修钢笔店、李凌记笔店、朱隆太山竹行、石氏兄弟的杂货店和银楼、张家灯笼店、丁家永豐广货店、豫同丰棉花店、恒新衣庄、冷家笼匠店、端万顺药店、曹翰堂油漆店、秦日广铜匠店、李步云笔铺、陈益和银匠店、纪隆兴杂物店、纪东扬笔店。罗家巷不长,30多家商店排在两旁,倒也壮观。平时生意一般,到了节假日或农闲时候,罗家巷里人头攒动,手提的、肩扛的、担挑的、车推的都是各式各样刚买的货物,整个罗家巷沸腾了。
罗家巷内的有些店家为了方便顾客,同时也为了方便自己,和对面的店家协商,两家合搭阴棚。所谓阴棚,就是将几根粗毛竹搭到两边的屋檐,上面铺上一块块芦苇。这种阴棚主要是用来遮阳、挡雨。为了保证阴棚的干净和行人的安全,通常一年换一次。到了正月里大家就把阴棚拆下来,让舞龙灯的演员们尽情跳跃、表演节目。店家为了让自家小孩或从外地来的亲戚看个舒服,通常把闼子门卸下来,让他们趴在或站在柜台上看。
在罗家巷众多的店里,有几家是人们经常称道的,至今令人难忘。
老太和药店是罗家巷东侧第一家商店,该店的两间店房一间朝南,面临大街;一间朝西,面临罗家巷。当时黄桥街上有三家带“老”字的店家:老宝成烟店、老德成酒店、老太和药店。后来老太和药店的招牌上又加了“三百年老店”五个金字。说其老,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确有其事。老太和药店的老板姓孙,从孙家第一代行医卖药到上世纪廿年代末就有三百年历史。老太和之所以经营如此长的时间,主要是老板奉行了三个原则:一是广揽人才,他们认定强强联手就能稍胜一筹。二是精心研发新药,孙家数代人致力于钻研、反复实验新药,研制了几十种中成药。三是强调诚信经营,注重服务质量。所以老太和的招牌越叫越响。
陆万成杂货店坐西朝东,是从南向北数的第二家(第一家是张吉昌百货店),四开间的门面,以经营南北杂货为主。这家店的特点是品种齐全多样。他所经营的纸张类有表芯纸、元书纸等14种;干果类有莲子、核桃等7种;干蔬菜有金针、木耳等5种;海鲜类有海参、鱼肚等7种;糖类有白糖、红糖等5种;蜜饯类有金桔饼、蜜枣等6种;另外还有香烛类、神位类、茶食类‥‥‥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摆满了货架。货真价实、诚信待客是陆万成的经营宗旨。黄桥镇及周边地区流传的牌儿经中就有一些唱词是颂扬该店的:“陆万成开在双圈门,货真价实不欺人。”“陆万成住在双圈门,公平买卖不欺人”。
李步云笔铺位于罗家巷北首,坐西朝东。该店从老祖上起到最后一位店主李昌祺止有五代人从事毛笔的制作和出售。通过五代人的不懈努力:改进工艺流程、到外地拜师学艺、搏采众长、既注重毛笔的外观,又注重毛笔的实用。黄桥及周围的人要买毛笔都会说;“到李步云去买”。笔铺的名声得以远扬。
商店固然是罗家巷的特色,但还有两处不得不提及。
罗家巷中段坐东朝西的何家大门堂,那是何御史家的大门。何家明清两代出了4个进士、11个举人、30个贡生、300个秀才。何御史名叫何棐,生于1464年,从小聪明,17岁就考中秀才。1501年,他到南京参加考试,中了举人。1502年,他在京城会试中获得第10名,殿试为三甲九十三名,赐“同进士出身”,被派往福建任浦城县令。在县令任上政绩显著。1507年经考绩,他奉命调进南京,任陕西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官虽不大,但属代皇上巡狩,权力很大。黄桥人一直称他为何御史。他的家被黄桥人称为御史府。后来何棐又被提升为太仆寺少卿,相当于现在的交通部副部长。这么高的职务与由黄桥走出去的人所担官职相比,也只有丁文江、丁西林可以与他差不多。御史府的大门堂很是气派,它高出其他人家的大门近一尺,大门的两旁砌着两个突出墙面的砖头垛子,它们一直竖到屋檐下。大门的正上方镶嵌着三排砖质饰物。最下面一排与最上面一排分别由十一块和十三块表面被磨得光滑的方砖镶嵌着,中间一排是十三块被镂空的花砖,三排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砖头贴在门的上方,很有层次感。大门的左右墙上的斜上方也贴有花砖,整个大门给人们以既漂亮又威风的感觉。大门向里,共有六进房屋,计房99.5间。六进房成T字型由东向西再向北延伸。由东向西的尽处是一个后门,后门紧挨着一条河(现在是十桥中路),这条河是当时何棐外出赴任或由任上回家的必经之处。何棐的家人也经常在此装卸粮食、货物。由河边再向北延伸,一直到最后一进。最后一进是一座木楼,据说是当年何御史读书的地方。镇政府已将该楼整修一新,准备向后人展示御史府当年的风采。
罗家巷中段还有一座建于清末,至今结构未动,基本上保持原貌的徐家大院。坐东朝西,三开间,前后四进。第一进作为店面房,挂着徐益成估衣店的招牌。第二进的三间屋是私塾用房,作为教书的地方,主人就将两个房间与中间屋的隔板设计成花纹式格子的落地窗,涂上深红色的油漆,一眼看上去,教室明亮整洁。这私塾是徐玉书开的,他收的全是附近人家的小孩,教的是“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虽说从这家私塾没有走出知名学者、巨商大贾、达官贵人,却也让许多人粗通文墨,能写写信、记记账、春节时写写对联,起到了普及初等教育,扫除文盲的作用。也顺应了罗家巷及周围人口密度大,小孩就近上学的需要。
明朝御史府的大门堂,徐氏私塾的清末建筑,三十余家商店的买进卖出使罗家巷既透着古色古香又充满了商业气息。罗家巷的商店现在除了冷家笼匠店还在营业外,其余的都因解放后的联营而不复存在了。但罗家巷里还住着十几位80多岁以上的老人,正是他们,才让我有可能完成对罗家巷的描述。



该贴已经同步到 云帆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19 16: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既然黄桥有这么多的古老的店铺为什么不复古呢.现在黄桥商业街远没有过去热闹繁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20 07: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罗家巷中段坐东朝西的何家大门堂,那是何御史家的大门
  方向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20 07: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罗家巷中段坐东朝西的何家大门堂,那是何御史家的大门
方向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20 09: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呵呵  我就是出生在罗家巷  小时候的事还记得很清楚  但是是50年代后
我们是1978年因拆迁迁移罗家巷的  原来就住在陆万成家的后面  但解放前的老字号店还知道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20 10: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收藏本帖。
盼望楼主再接再厉,出一篇《孙家巷》。
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21 03: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21 03: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21 05: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26 19: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