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养生十一鉴 (2013-06-09 14:28:47) 转载▼
《健康指南》为您的健康指南—— 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外发,新陈代谢旺盛。那么,夏季养生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笔者选取夏令养生十一鉴,以助中老年朋友健康度夏。 心 宜 静
夏日的炎热令人心烦,心烦则感觉更热。宋元之际的养生家丘处机说:“夏三月,欲安其神者。”有歌诀说:“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 关于静心和精神调养,《医书》提出:“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形神即安,祸患何由而致也。”他告诫人们,要注意修身养性,不要妄念太多。否则,必然费心劳神。可见,心静则能息心宁神,人体能抗拒外界或内部的热邪。 常 饮 水
水对人体具有极端得重要性。人体的三分之二是水,流动的血液中90%以上是水。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内的含水量逐渐减少,60岁以上的男性含水量约占体重的50%,女性约占45%。营养的吸收,废物的排泄,都离不开水。水分不足会加速人体衰老,当体内水分不足时,人体体液就会失衡,血液的浓度增高,PH值降低,会直接影响新陈代谢正常进行,诱发多种疾病。 夏日人体代谢快,出汗多,应该注意常饮水,以补充所需。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应喝10杯水。口不渴也该饮。老年朋友更应该注意饮水。但是,一次饮水不宜过多,大渴大饮勿,极度口渴时大量饮水,会增加心脏和消化系统的负担,还有可能造成水中毒。古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这话很有道理的。老年朋友在夏季以常饮水,缓缓而饮为好。 食 要 温
关于夏季饮食,《养生镜》中说:“夏之一季是人脱精神之时,此时心旺肾衰,液化为水,不问老少,皆宜食暖物,独宿调养。”“心旺肾衰”,指的是人在夏季阳气旺而阴气弱。夏日吃温暖食物,符合“春夏养阳”原则,因为阴气内伏,胃液相对减少,若食用冷凉食物过多,就可能因此而引起胃肠痉摹。有很多老年朋友患有某些慢性病患者,如冠心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更应注意少吃寒冷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睡 好 眠
研究表明,每天睡眠8小时对身体最好,每天睡1小时,死亡率升高9%。夏季为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应晚睡早起。为弥补晚上睡眠的不足,午间应睡1小时。午睡时间不宜过长,重在提高睡眠质量。 子午觉是古人睡觉养生法之一,就是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要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夜晚应该在子午时(23-1点)以前上床,在子午进入最佳睡眠状态,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午觉只需在午时(11-13点)休息30分钟到1小时即可。百岁老人都能按照这种养生法进行睡眠。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4点),机体各器官功能降至很低,中午(12-1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因此子时和午时睡眠的质量最好,符合天地阴阳规律。相关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有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南美洲厄瓜多尔南部的落维卡斑姆巴村是世界有名的长寿村,这里的村民没有人患心脏病、糖尿病,通常都能活到百岁左右,专家们通过调查发现,这个村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有良好的睡眠,村民黎明即起,日落而眠,每天睡眠9小时。我国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百岁老人均具世界前列,他们是冬天早睡晚起,夏天是晚睡早起,村民普遍能过按照生物节律作息。130岁的库尔班亚说:“俺能做到神静,精神好,睡眠好,所以很少闹病”。 多 蔬 果
夏天气候炎热,在热环境下维生素代谢增加,汗液排除水融性维生素增多,其中尤以维生素C最为明显。据测定,每毫升汗液中维生素 C可达10微克。此外,汗液中还含有B1、B2等。营养学家测定,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其他季节要高上一倍以上。多吃蔬菜水果,对补充维生素、提高耐热能力和增加体力大有帮助。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天天五蔬菜”(即每天吃五种蔬菜五种水果)的保健口号,在夏季更为适合。 选 着 装
据有关专家测定,人在裸体情况下,辐射散热要比穿着普通服装高10倍。所以,夏日服装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以帮助散热。衣料的透气性取决于纺织品的厚度与密度。同样原料织成的布,密度增加一倍,透气性减少50%。所以,夏季服装越薄,密度越低,散热性越好。夏装以短衫、短裤、短裙为宜,且宜穿浅色服装,以反射辐热。在烈日下最好戴顶帽子,以防紫外线伤害,还可以带变色镜或墨镜,以防止过量的光线对眼睛造成伤害。 适 劳 作
夏天的运动锻炼对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夏日天气炎热,对人体消耗较大,尤其是老年人体力较差,在夏天更要注意科学锻炼。首先,夏天运动的时间以清晨或傍晚为好;其次要讲究方法,运动量不宜过大。散步、练习健身气功、做健身操、打太极拳,都是不错的选择。老年朋友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做到适度,并做好选择。不宜做剧烈长时间的活动。 防 暑 热
明代医学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署取凉。”夏季湿热,邪气侵袭,最易引起中暑。中暑大多因在阳光下暴晒太久,也可因室内过于闷热而引起,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病或过于疲劳者更易发生,务必当心。 夏日可以饮用的防暑饮料很多,以下两个自制防暑饮料值得推荐:一是“五豆汤饮料”。取绿豆、赤小豆、豌豆、黑豆、白扁豆各适量,生甘草10克,煮沸凉后代茶饮。二是“三仙饮”。用金银花10克、土茯苓20克、生蚕豆30克,加水煎煮,以蚕豆煮熟为度,饮汁食豆。 莫 贪 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走进普通人家。人们在享受空调带来清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频繁出入温度明显差异的环境中,经常有人因为贪凉染上“空调病”。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患有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难以适应忽冷忽热的气温,很容易出现中风。根据临床资料统计,夏季中风病人以脑梗塞居多,占中风病例的89.66%(冬季为45%)。为此,提醒大家,夏季莫贪凉,要注意合理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应小于7度。使用电扇的时候可以调到小挡位。使室温既不太低,又有凉爽的感觉。睡眠的时候不能让电扇直吹,以防吹出病来。 爱 清 洁
据测定,人体皮肤每平方厘米有几百个汗腺,全身表皮分布着几百万个汗孔,它开口于表皮细胞间隙中,从体内不断往外排汗。汗液中含有尿素、尿酸、乳酸、盐分等多种成分,大约占汗水的20%,留在衣服上的汗渍就是这些物质的痕迹。夏季排汗量大,为了皮肤卫生,要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要经常洗澡,勤换衣服。夏日也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饮食卫生、饮水卫生和环境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剩饭剩菜,不吃变质食物,注意随时对有关环境消毒。 巧 治 病
从小署到立秋的一段时间,俗称“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候。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原则,一些因阳气不足而冬天发作的宿疾,如久咳、哮喘、关节痛等,可在伏天用温灸、伏针(埋针)、敷贴穴位及中药内服等方法,进行冬病夏治,增强肌体免疫力,降低机体过敏状态。据医学观察,有效率达到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