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姜 堰 胡 氏 茶 庄

6920人阅读  7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8 11:42:50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清风古韵 于 2009-1-8 11:44 编辑

作者:刘 兆 刚
清末,姜堰规模较大的茶商达25家,姜堰茶叶在苏南、苏北各大中都市名闻遐迩。这些茶商是清一色的徽籍人。其中,安徽歙县洪氏开设的洪临泰、洪义泰和、洪康泰、洪义和茶叶店(庄),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至抗战结束,先后倒闭息业。唯有绩溪胡氏开设的胡源泰、胡震泰茶庄经营有方,一直维持到解放以后。
  胡氏茶庄的首创者胡允源,清道光十一年(1831)出生在安徽绩溪登源河畔赢洲乡大坑口村(古称“龙川”),因家境贫寒,12岁即到江苏东台一家徽商茶庄当学徒,后做“水客”(指外勤工作)。清咸丰三年(1853), 22岁时的胡允源独资收购东台“裕泰和”茶叶店,初创胡源泰茶庄。清同治年间(1864年前后),胡允源与亲戚一起到姜堰共创三股份的“裕泰和”茶庄,并派长子胡树铭到茶庄学徒,练就茶叶经营之道。到1870年,姜堰诸茶商在竞争中多大伤元气。胡允源携长子辗转到靖江季家市开办“胡源泰茶庄”,并在泰兴黄桥开设“裕泰和”分店。清光绪初年(1875),44岁的胡允源病逝于安徽老家。胡树铭在长期的茶叶经营中领悟到智商决定经商的深刻道理,大力培养子女读书,到清末,树铭的4个儿子3个考上秀才,并让儿子胡炳华、胡炳衡接管茶庄。1908年,50出头的胡树铭亦在老家病故。谙熟世理与茶文化的炳华、炳衡兄弟俩结伴于民国初年(1912)再到姜堰恢复老招牌“胡源泰茶庄”,炳衡掌管;新设“胡震泰”茶叶店,位于姜堰东大街东当铺对门,由炳华负责。
  “胡源泰茶庄”自1853年初创于东台,到19世纪70年代初辗转于靖江季家市,至20世纪初又在姜堰重整旗鼓,胡氏三代人在市山商海跋涉了整整60个春秋。
  姜堰“胡源泰茶庄”设在坝口南约30米处,坐西朝东,斜对面是曲江楼新交通旅馆与咏亭茶社。茶庄设置是前店后坊。前店两间门面,后坊是“同昌源”嫁妆店的库房。胡家生活用房则在坝口北七、八十米处的北大街东侧刘家桥巷东头10号、11号,南北两进五架梁瓦房,这是胡炳衡从狄氏钱庄老板手上购置的,店员职工也有部分在此住宿。后在泰州、苏南都设有分店,胡炳衡三子胡增钰(静之)为照应孩子,又要忙生意,奔走在姜堰、泰州、苏南之间。但他坐镇的是姜堰这头的“胡源泰茶庄”(兼制作、储存、发货),该茶庄一直享誉三泰地区。1956年国家实行工商业公私合营,“胡源泰茶庄”合营到泰县饮服公司,胡增钰(静之)被分配在泰县土杂公司工作,1978年11月病逝于姜堰。
  “胡源泰茶庄”于二十世纪初在姜堰重新开业不久,就在姜堰最早用上了电灯(系沼气点燃的臭灯),这在那时候是够气派、风光的了。由此可知胡氏经营实力与生意兴隆之一斑。“胡源泰茶庄”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与茶庄第二代掌门人胡树铭在茶叶来源、制作工艺、市场经营与员工管理等方面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第一,茶叶自原产地采购
  每年清明节前后,胡源泰即派出采购员分头到安徽黄山、歙县街源山、浙江淳安等地收购新茶,以茶商惯用的行业暗语“申、人、工、大、王、主、井、羊、非”等,分别标示1—10个等级,用竹篓运往姜堰,确保茶叶质优价廉。
  第二,后坊制作狠抓质量
  一是将质量标准制成专版,悬挂在作坊过梁上。操作人员,对照要求,一丝不苟。质量标准为六条:
  嫩度好。嫩茶容易符合外形要求,此外还要看,如绿茶龙井要求光、扁、平、直,还要锋苗好,白毫显露。
  条索紧。茶叶身骨重圆、挺直,表明原料嫩,加工好,品质优。除龙井外,珠兰应细圆、紧结;红茶要短齐,不松薄;其它茶应以叶形细长、卷曲的为上佳。
  色泽亮。茶叶必须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泽鲜活。绿茶翠绿、多白毫的为高级茶;红茶以乌褐油色,含较多橙黄色芽尖的为优质茶;花茶应深绿无光泽才算好;乌龙茶以色泽鲜,带点红褐色色晕的系佳茗。
  味道香。香气浓郁持久的是上品,带青草味的是下品,有霉味、异味的是废品,不能饮用。
  外形匀整。上好的茶叶外形都是匀整的,断碎的是次品。
  纯净无杂。纯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杂物,如茶梗、茶籽、茶末及加工时留下的竹屑、木片、泥沙、石灰等。
  二是制作工艺严谨,一般不少于七道工序:
  杀青。此系制作绿茶的首道工序,把新茶叶置于高温中,破坏茶叶中的酵霉(即“氧化酶”),阻止发酵(指茶单宁氧化),使茶叶保持固有天然绿色;杀青后的茶叶含水量减少,叶片变软,便于进一步加工。红茶未经氧化,是让其发酵后再加工的。
  制茶。新茶到店随时加工。炒茶用特制的口面在二丈二(约90公分)以上的大铁锅,安置在离地面一尺五上下高的单口灶台上,这种灶台有十几个,灶堂内烧木炭,文火烘烤,不用铁铲,只用手掌炒。手掌炒茶不得在茶叶上左右来回地硬搓硬揉,那样会使茶叶断碎。炒一锅茶叶,手掌只朝同一方向由重到轻地炒抹,手掌随时上翻,茶叶才会卷起来,不碎裂。炒好后装进竹篓子,围在烘锅四周烘,不时转动茶篓子,让茶叶均匀烘烤。此系“生货”。再经过“筛选”、“风选”便成“熟货”了。
  筛选。先用密眼园筛筛去茶末,剔除筛面顶上黄叶片。再用一扣(筛眼大小度)到十扣不同的大抖筛,逐扣筛选,体积小、分量重的为上等茶,体积大、分量轻的为次一等茶,以“扣”的小与大,筛选出1—5五个等级的茶叶。
  风选。用木制风车鼓风,或用篾簸箕(三面围墙一面平口的竹匾)颠簸,将大部分杂质去除。
  拣茶。将茶叶摊在大竹匾或雪白的大木板上,由季节工、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把茶叶中的茶梗、茶籽、黄叶、木片等杂物拣剔干净,使茶叶纯净。
  窨茶。这是在茶叶的色、香、味上加工,以提高茶质,保证价钱,赢得销路。窨同熏(Xūn),是利用茶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性(现代实验表明系源于茶叶中的萜烯类、棕桐酸),把茶叶均匀平摊在干净的大木板上,将新鲜无毒、含苞待放的茉莉、或珠兰、或菊花、或玫瑰、或桂花的花朵,撒铺一层在茶叶面上,使茶叶吸、染花香。这样窨制一次大约半天(四个钟头),少数窨两次,是高档次茶叶。茶叶分“炒青”、“烘青”、“大方”三大类,一般多用“烘青”窨制为花茶。花茶的花香与茶香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口感香味无穷,茶韵缭绕。
  各种花朵的余香还被用来窨表芯纸。这种香表芯纸,一用作普通茶叶外包装,买主拿到茶叶包一闻,喷香的,以后还想到这里买茶叶。再是逢年过节前来结帐的客户,每人送上三五张卷“芒子”(即细长纸卷儿),吃水烟时点火用,能闻到股股清香,给茶庄增添好印象。这都属招引“回头客”的一些招数。
  储茶。茶叶有易吸水、易吸异味的特性。茶叶栈房要么设在楼阁上,要么在离罗底砖响厅的地面尺把高搁置厚木板,上面放釉缸,缸口用厚棉絮袋覆盖;还在栈房四角上与窗户里口放敞口缸若干只,里头装生石灰块,石灰上盖生灰纸,用以吸收栈房内的潮湿气,确保茶叶不霉、不变质。
  姜堰胡氏茶庄陈设不俗,外屋檐下挂有“胡源泰茶庄”黑底绿字的招牌,正楷字体,古色古香。屋内在梁上悬有三厢佛龛,即财神、水神和茶神,以图吉祥平安。店堂的西墙上,是图文并茂的各地名茶介绍,南山墙上是大幅的《茶叶史话》专栏。店堂货架分上中下三层,陈列30多只约尺二三寸高的“凸”字形大锡罐,罐外标注各种类别的茶名。之所以多用锡罐装茶叶,是因为锡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利于茶叶保存。店堂柜台上还放置算盘两把,一把营业员执掌算价钱,一把留给顾客复核。柜台上放几只大茶盘,陈列、出售各式各样茶具,还有给茶壶保温用的茶捂桶。这种桶比茶壶高大点,多用不到一寸宽的好木条或毛竹片箍扎成桶,漆成荸荠红,左右各有一只往外翘的耳子,人可双手挪捧;桶里是大体与桶儿一般大小、用布缝制的棉絮口袋,茶壶安放其中,其上加棉垫覆盖,寒天保温半天,茶也是滚烫的。另外还有些放茶杯的茶托子,这是讲究的官宦、大户人家才用得上的。
  靠南墙《茶叶史话》宣传栏下边是小八仙桌,上面一只茶盘里是四把精致的一手握的小紫砂壶,四只青瓷茶杯,一块白布遮在上面;桌上还有两把青铜水烟台。桌子东西两边各放一张太师椅,再两边靠南墙是两张勤凳。这是招待上门顾客用的。在店铺南门口跨店门槛放张小四仙桌,一只大茶盘内放一把特大铜茶壶和八只白瓷茶杯,上面也用白布覆盖,四仙桌南、北、西三面各放一张勤凳,免费供南来北往行人小憩坐坐,喝茶解渴。
  如此这般的店堂布置,自然是茶庄老板经营之道的铺陈,是茶文化底蕴深厚的体现。顾客、行人置身于这样浓郁的茶文化氛围中,不知不觉留连忘返,不想买的也要买一些,茶生意每每在茶文化的滋润中做成。这就是胡氏先祖胡树铭老先生“智商决定经商”经营之道的成果与成功。
  店堂做生意的营业员,为保证贴心、敬业,全用徽帮人,他们将本家、亲戚家精巧些的孩子招来店堂做工。但要求他们必须做到:
  一是站好柜台。旧时店铺的营业员非但不落座,连倚靠货架、柜台都不行,否则是对顾客不恭、对职业不敬。
  二是笑脸常开。“笑脸生财”,是生意经中很重要的一条。脸板板的,会惹客人不惬意,把生意跑掉。街上行人往店堂里瞟瞟,即要微笑招呼。顾客跨进门,笑脸相迎,主动询问所需,介绍相关茶叶品质。较大客户上门,除热情让座,还要倒茶敬烟,双手奉上,身子前倾15度左右,以示尊重。
  三是考究包装。茶叶零售包装与其它商品不一样,考究包成棱角分明的三角状包儿,拿在手里紧实实的,茶叶包松了易吸潮发霉。这道功夫应在七天之内学会,手脚干净利索。包装都为两层纸加银蓑,有的还外包层窨过香的表芯纸,再是白铁盒子装茶。两种零售包装的分量大体四种,即老秤十六两制的四两、六两、半斤、一斤。
  四是善于买卖。首先会赊帐,大凡茶庄的常客、大客户,买茶叶都用专门用于帐务往来的经摺儿记帐,一年中只在端午、中秋、过年三次结帐、付款。其次要懂回扣。大客户的跑腿儿前来拿茶叶、结帐,逢时过节总要给些好处,如请上茶馆,请下浴室,经手不穷的手续费在营业额的3%上下。第三要适当加斤两。凡门市零售,购次等茶叶的,加分量不加价,经得住顾客回去复秤;凡批发三五十斤回去搞零售的,另加销售量的两成上下分量。总之,让顾客欢喜而来,满意而归,下回再来。
  胡氏茶庄为了做好茶叶生意,还注意对顾客心理、市场变化和本店职工的研究。
  新茶送上门品尝。每当新茶上市,胡氏茶庄总是对全姜堰的茶馆、浴室、几十家粮行和木行、猪行的老板、管事,各地驻姜采购的庄客,对社会名流、地方绅士和寺庙主持、方丈等有头有面的人物,派专人登门奉上上等佳茗一包(每包一、二两),请诸君品尝。对少数显赫人家,在春节来临之际,还赠送些别致茶具过年,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
  调研掌握市场行情。一是老板亲自跟踪大客户、老主顾,登门征求意见,若发现茶叶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有问题,除当场道歉、打招呼外,还要追查经办人的责任,做到老顾客跑不掉,新顾客能拉到。二是派“探子”摸同行的底细,让生脸孔的职员到各茶庄(店)买些茶叶回来,在茶杯底标上相关店号,茶泡好后,请本茶庄会品茶的职员逐一品尝,鉴别好差等级,与本茶庄同类茶叶比质量、比价钱,不失时机地在物美价廉上下功夫,以争到更多顾客,赢得更大市场,保障好的销路,维护好茶庄的社会信誉。
  善待、尊重职工。茶庄店员虽大都是雇用的,但大家都能一个心眼地钻研生意经,努力多赚钱。作为老板,对职工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是不可或缺的。伙食,平常是小荤小炒各一样,再加一个汤;逢五逢十是大荤,烧肉、烧鱼各4两上下,外加个像样的炒菜,还有汤;每到清明、端午、八月半、重阳节则是“六大碗”,外加白烧酒招待。特别是辞年结工资、正月初五开张,都是十碗八碟、荤素海鲜齐全大聚餐。工钱,日常职工的零花钱,每月十五发各人工资的两三成,大头留着聚起来带回家养家糊口。职工家有红白喜事,不等到过年,提前发给工资,甚至预发工资让职工回去办事,老板另出“人情”。职工生日时,则另加酒菜,以示祝贺。生病照应,视同家人。辞岁酒席上发完工资,并邀约新年正月初五开市(一般没有职工辞退的)。正月初五开市时,老板给每位职工一份压岁钱。服装上,春夏秋三季每人两套竹青布褂衭,冬天站柜台的店员另发两件加在长袍子上的竹青布大褂,清清爽爽,以与庄重典雅、干净整洁的店容店貌相呼应。住宿上,由茶庄提供全套铺盖,另发一大块蓝底白花布当包袱用。由于茶庄老板体贴厚爱职工,职工个个贴心,茶庄生意也就自然常年发达兴旺。
  胡源泰茶庄从胡允源初创,到全国解放后,在胡增钰(静之)手上参加公私合营,历经四代,逾百年以上。其间,虽在苏南、泰州、海安等地设过分店12家,时间有长有短,但总店在姜堰,茶庄老板多坐镇总店掌管着各分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8 13: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02~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1-25 23: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0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3-3 13: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前不久,黄桥有人在泰兴行政审批中心核准了《裕泰和》茶庄的店名。据说是和安徽的茶叶客商合伙经营茶叶批发业务,规模很大。黄桥人又要看到久违的裕泰和了!
     

签到天数: 1990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9-4-5 08: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黄桥的“裕太和”早就该修复了。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都有很大的价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5 22: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胡锦涛家的店啊   应该的
     

签到天数: 1990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9-4-14 16: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是胡主席家的店。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11-2 21: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