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大宋季三鞑子(张春山著)

6350人阅读  1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0-5 18:07:21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云帆 于 2013-10-7 16:09 编辑

前   言

   泱泱五千年,在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有的名垂青史,有的留名史书。可是,在大宋时代,有这么一个人物,人们把他忘记了。他,只留在了泰兴的传说当中,因为,他是一名泰兴人。他是大宋朝的一位驸马,任左都御使数载,弹劾不法官员无数,自己差一点命丧丈人皇帝之手,也留下了许多妙语连珠的传奇故事。他的一生,创造了好几个“唯一”,成为大宋奇才。他就是季三鞑子。

   季三鞑子,是历代谏官中唯一一个用歪戴乌纱的奇特方法弹劾人的官。
    左都御使是专司监察之职的官员,历朝历代哪朝都有。人家做御使都是稳稳当当做官,四平八稳查案,正儿八经上奏。唯有季三鞑子一人正好碰上原左都御使丁忧,皇帝器重他有才有胆有识,又是自己的女婿,叫他补上这一缺。他倒好,四处查案,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更要命的是,他要弹劾文官,上朝时乌纱帽向左歪;要弹劾武官,乌纱帽则向右歪。久而久之,众大臣上朝首先要看季三鞑子的帽子正不正,向哪边歪,心惊胆颤,如履薄冰。“季三鞑子上朝,地动山摇”。用如此诙谐作法于朝堂之上,历代谏官中可能唯有季三鞑子一人。

   季三鞑子,是历朝历代唯一被流放发配到自己家乡的朝廷命官。
    从古到今,人们对以下的景象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酷日当空,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大地被酷阳晒得能冒出火来。人和动物都躲起来了,在屋里,在树荫下,在洞中。可是,在尘土飞扬的大道上,在热浪滚滚中,却走着几个人。只见一人手铐脚镣,双手套在木枷中,艰难地走着,叮里郎当的。还有两三个人陪着他一起走,一看便知是官差……。恍惚之间,好像又是寒冬腊月,冰天雪地,茫茫原野不见人影。此刻,也有几个人在雪地里艰难跋涉,每个人脸上都是痛苦的表情。同样,也是一人手铐脚镣,双手戴枷,后有两三个官差押着……
   这是自大清王朝向前的历朝历代中,人们经常看到的这种景象。于是,人们知道了,又是哪一位王公大臣被皇帝定罪了,被发配到某一个地方去了。在这些人当中,有人不一定真犯了罪,但是,在皇帝难以容忍他们存在时也会遭遇流放发配之苦。古往今来,有多少王公大臣被流放发配到边疆荒无人烟、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之地,老死在那里,或许是在流放途中累死冻死病死杀死,可能没有人统计过,不计其数罢了。
   但是,只有季三鞑子一人,在官至左都御使,皇帝不能容忍他再在朝为官时,在对头们的参劾下以莫须有罪被判发配了。发配到哪里去了呢?哈哈,发配到自己家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对他的丈人皇帝说:黑松林的蚊子有麻雀大,天涯海角都愿去,唯独不去黑松林。皇帝一听正中下怀,非把他发配到黑松林不可。结果,他被发配到自己家乡来了。他的家乡在泰兴,泰兴有个黄桥镇,那时就叫黑松林,是一个鱼米之乡。他在自己家里笑呵呵的过着富足的发配生活,一直到死。
  
   季三鞑子,是唯一被发配到自己家里的驸马爷。
   古往今来,皇帝为自己女儿也就是公主选择驸马,大多从新科状元中挑选,季三鞑子也是这样,他十八岁连中两榜,赴京赶考又奇遇微服私访的皇帝,他与皇帝狂论变法,春考和殿试又为第一名,中了头名状元,也被皇帝钦定为驸马。
   历朝历代,几千年下来,有多少位驸马,谁也说不清。驸马有皇帝喜欢的,也有一开始喜欢以后又不喜欢的,有终身无事的,也有因为犯了罪或者是皇帝确实讨厌他而随便找个理由流放发配或杀头的,多得也没人说得清。可是,像被流放发配的驸马能够被流放发配到自己家里,安度余年,历朝历代恐怕只有一个,也就是大宋泰兴季三鞑子!
  
   季三鞑子,是唯一一个拥有两座驸马府的驸马。
   一位驸马只可能有一座驸马府,这是人人周知的。但是,有哪个驸马拥有两座驸马府?唯有大宋泰兴的季三鞑子拥有两座驸马府。他贵为驸马,在京城有一座驸马府,是属于“国有资产”,这是自然的,不足为奇。可他在泰兴城也有一座驸马府,而且既是奉旨建造,又是他与公主的共有财产,不是“国有资产”,这就奇了。原来,季三鞑子当上驸马和左都御使后,要接母亲来京城享福,谁知他母亲不愿意,于是,去向皇帝请旨在泰兴再建一座驸马府供母亲居住。这座驸马府虽是经过皇上御准的,却又是皇室的私房钱建的,是公主的积蓄以及公主的母亲和奶奶等人凑的份子,当然不算大宋朝的“国有资产”,而是季三鞑子夫妇的共有财产了,你说奇不奇?
   
   季三鞑子,是唯一一位在发配后敢于私建皇宫并且太平无事的奇人。
   人人皆知,历朝历代,建造皇宫是国家大事,朝廷要事,皇帝自己的事。只有皇帝本人下旨方可建造,除此之外,没有谁敢私下建造皇宫。否则,就是比杀头还要杀头的罪,不光满门抄斩,还要株连九族。可是,唯有季三鞑子一人敢这么做。他在被流放发配到自己家后,为了满足母亲想看看皇宫是个什么样子的愿望,与公主商量后,竟然在自家隔壁真的为母亲建造了一座皇宫!那真真切切的富丽堂皇的皇宫让母亲过足了瘾,心满意足的过世了。
   难道他是一个胆大包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作为驸马,而且是被流放发配的戴罪之身,他就不怕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结果,他真的被人告上朝廷了,皇帝一怒之下,派出钦差大臣严查重处,看来他是在劫难逃。
   谁知,他只是轻描淡写,举重若轻,在轻松自如的大笑之中,让皇宫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寺庙。他化险为夷,安然无恙,举报之人却丢官卸甲回家种地去了。原来,他建皇宫是假,为泰兴人民建一座寺庙是真。他早就料到这一着,预先已是打好了伏笔,与皇上他的老丈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从而,也成为季三鞑子的最最得意之笔。
  
   季三鞑子,是唯一一个带着公主发配流放的驸马。同样,泰兴也有了唯一一个在泰兴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大宋公主。
   在历朝历代,大凡驸马犯事遭流放发配之苦后,公主除了自认倒霉之外,有谁肯随驸马一起去流放发配,去受那种非人之苦?所以有多少位公主在驸马流放发配之后,一个人留在京城独守空房,守着活寡,可能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可是,嫁给季三鞑子的指月公主,在向父皇求情免除驸马一死后,与季三鞑子信誓旦旦,自觉自愿地跟着驸马流放发配,哪怕是天涯海角。季三鞑子在皇帝和皇太后面前,故意正话反说“夫到天边妻不行”,被皇帝在嘲笑中纠正时,他笑吟吟的领旨谢恩,结果,皇帝怒斥快滚,两个人一起滚!就这样,公主她随着季三鞑子滚回了泰兴,在泰兴过了一辈子。
  ……
   这就是季三鞑子的传奇故事,在泰兴地区广为流传,已有千年……
  





分享0收藏0






补充内容 (2013-10-5 18:17):
引  子   银杏仙子



   相传,在很久很久之前,天上的玉皇大帝突发怜悯之心,对众神仙说:“朕,天天看人间,看到人间的老百姓很苦,想啊,派一神仙到人间访贫问苦,谁愿去呢?”
   众神仙谁也不愿意下人间来,一个个东张西望,就不搭腔。
   玉皇大帝没办法,胡乱点了一个神仙,命他速到人间查看。
   这个神仙没有办法,只好腾云驾雾来到人间。到了人间后,他也倒是勤勉,四处视察人间疾苦,结果,他居然真的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什么呢?
   原来,他看到在人间哪,共有两种人,就是快乐的人和痛苦的人,而且,一种人最快乐,另一种人最痛苦。这是什么一档子事呢?
   噢,原来,一日,他来到农村,看见那尘土飞扬的土路上,有一群人挑着担子,担子看样子很重,但扁担软软,晃悠悠的随着人的步伐上下跳跃。奇怪的是,这些人挑着重担却在唱歌:
   一个领头的唱道:“来也也幺宝宝拜哟……!”
   一群人齐声附和:“哼哟…….!”
   领头的再唱:“走起来哟幺宝宝哼哟……!”
   “好哟……!”一路走,一路反复这么唱着。
   田里,正在耙田的人们也是一边耙一边唱,一人领头众人附和:
   “耙起来呦!”
   “来呦!”
   “使劲耙呦!”
   “好呦”
   “只耙草呀……”
   “噢……噢……”
   “别铲苗呀……”
   “噢……噢……”
   神仙一看,哟,看看,这人间挑担子、在田间劳动的人多快乐、最快乐,这群人一边做活计还一边唱歌呢。他是天上的神仙,不食人间烟火,怎知这是在打着号子呀,他认为,这是在唱歌,这群人最快乐。
   第二天,他又转到了城镇。他一看,这里怎么这么多酒肆?是干什么用的?他决定去各个酒肆去察看个明白。谁知,他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景象:
   一群人在喝酒。桌子上有许多菜,这神仙一闻,酒香菜也香,人间吃的食物这么香!他口水都流出来了。
   他看到,这些人喝酒怪怪的。一个人站起来,端上满满一碗酒,豪情满怀,大喊一声:“我敬各位兄弟一碗,请兄弟们赏光!”说完一饮而尽,顿时,满脸扭曲,大呼一声“呀!”,然后,要其他人一个个干掉。
   神仙一看,好咧,这些喝酒者无一不是端着一碗酒,紧皱眉头,作痛苦万分状,仰起头,似乎很拼命地喝下去后,呲牙咧嘴,脸也扭曲了,有的还发出滋滋的呻吟。
   他想,这酒也香,菜也香,可你看哪,怎么这些人这样痛苦,这不是在遭罪吗,明明在吃香的喝辣的,却这样痛苦,到底是哪个在暗处逼着他们呢!没有看见哪,这些人最痛苦。当然,其中奥妙他不得而知。
   于是,这个神仙上天了,顾不上休息片刻即向玉皇大帝禀报。他说:“禀报玉皇大帝,本仙跑遍了人间,处处体察民情。其实,人间的老百姓不是都在受苦,是有一半人在受苦,一半人快乐得很呢。”
   玉皇大帝一听,来了兴趣,忙问:“什么人最苦?”
   “喝酒者最苦……”
   玉皇大帝来气了,“一派胡言!”
   “玉皇大帝呀,是本仙亲眼所见呀!”
   玉帝冷笑一声,“那,什么人最快乐?”
   “禀玉皇大帝,劳动的人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呢,最快乐!”
   “放屁!滚下去!”玉皇大帝大怒。瞎搞了半天,发现喝酒的人最痛苦,劳动的人最快乐,这是哪儿跟哪儿啊,这不全拧了吗?于是,把这个神仙斥责一番,当日无事。众神仙散朝。
   玉皇大帝晚上睡觉老是翻来覆去,王母娘娘忙问何事烦恼,玉皇就说了白天的事。王母娘娘一听,原来玉皇还在关心着人间哪。于是,她说:“这有何难,再派个神仙下凡就是了。”
   玉皇大帝恼怒地说:“娘娘,都是废物,没用的。”
   王母娘娘笑道:“玉帝不必着急,我派个神仙准行!”
   玉帝急忙问她:“是谁?”
   王母说:“把我身边的银杏仙子派去如何,这个丫头心地善良,心细得很,她到凡间去,定能找到一个良策让人间幸福。”
   玉皇大帝连连喊好,直夸王母娘娘善解人意,是个好主意。这个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于是,银杏仙子到了人间,开始了她的造福之旅。
   
   银杏仙子从天界下凡,飘飘然立于云端,身上的云霓霞装随风飘逸,她顾不上欣赏在天上飘动的云彩五彩缤纷,一会儿像山峦重叠,一会儿像海水汹涌,而是专心看人间万象。突然,她看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一马平川,土地贫瘠,往东看离大海不远也不近,却没有一条大河通向大海。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可这个地方既无山,又不在海边,只能种些杂杂粮,靠天吃饭。那些在田间劳动的人在路上行走的人都是衣不蔽体,瘦弱不堪;降下云头细看哪,这里的人住的是草房,吃的是粗糠野菜,日子过得很苦很苦,有的人家大概是断顿了,大人愁眉不展硬撑着,小孩只知道干哭大叫。
   于是,她降下云头来到了这个地方。她东边看看,西边瞧瞧,发现只要挖一条河通向东海,这里就会旱涝保收了。于是,她想都没想,立马腾云驾雾飞到了东海,找到了老龙王。
   老龙王见银杏仙子驾到,赶快迎接上坐,问询仙子到本龙宫有何事需要帮忙。
   她说:“本仙奉玉帝之命来解人间老百姓于水火之中。我看到一个地方,在东海西边。这个地方原来没有河,天公一怒就是泽国一片,无论旱涝都是颗粒无收,人民生活艰辛万分。务请老龙王帮忙!”
   “开河?”老龙王一听便明。
   “正是!”银杏仙子十分肯定。
   于是,老龙王带着小龙子随银杏仙子来到这个地方,一看,好办啊,只要开一条河通向大海不就行了吗!于是,他叫来小龙子一起开河。老龙王毕竟年纪大了,拱了一段后拱不动了,忙叫小龙子下手。小龙子年轻气盛,又好贪玩,他一边开河一边玩,全然不问河道的弯直,结果,这条河就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河。但不管怎么说,有了河就不会涝了,老龙王为此还得到了玉皇大帝的表彰。
   一夜之间,这个地方突然冒出一条大河,让居住在两岸的人们欢声雷动。当人们成群结对来到河边时,却看到天上有一大一小两条龙在云彩中向东海飞去,一个悦耳动听的天籁之音传来:“老龙河……”。从此,这条河就叫老龙河,因河湾多,也叫龙河湾。


补充内容 (2013-10-5 18:18):
 银杏仙子降落在河北边。
   这里本来无河,也不会分河南河北,因有了老龙河,人们才有了这个概念。银杏仙子一边走一边看,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呀,此时正值阳春三月,遍地菜花金黄,春风徐来,金浪翻滚。在金浪之中,那一片青色就是麦子,再加上金色和青色的浪潮中夹着粉红桃花,倒也美不胜收。
   银杏仙子不由感叹道:“好地方,好景色!就是这里了。”
   她在河边随便找了一间草屋想歇脚。“请问,屋里有人吗?”
   没人应答。
   她又喊几声仍是无人应答。于是,她进屋了。
   屋里真是一贫如洗。只有两个地方铺着麦草,上面有床破棉絮,大概,这就是人睡的地方了。墙角,架着一口锅,揭开一看,煮了半锅黑乎乎的不知是什么菜。她叹了一口气,走出来,坐在门口。
   正看着,一位老奶奶走来了。银杏仙子忙站起行礼,“老人家,小女子有礼了。”
   老奶奶见自家门口坐了位漂亮的大姑娘,又惊又喜,“姑娘,你从哪里来呀?”
   银杏仙子回道:“老人家,我从西边来,……”
   “怎么是你一个人?”
   “家中父母双亡,小女子无依无靠,流浪至此……”说到这,银杏仙子哽咽了。
   原来,老奶奶她就是这间草房的主人。一听银杏仙子泣诉,心中不忍,说:“姑娘,若你不嫌我家穷,就住在我家吧。”
   银杏仙子感激万分,跪下来拜谢老奶奶,老奶奶大叫起来:“姑娘,万万使不得,快起来!”扶起了银杏仙子,两人进屋,就坐在麦铺上拉起家常。
   “奶奶,家中还有何人?”
   “有一个儿子叫金泰,帮工去了。”
   “什么是帮工?”
   “姑娘不懂这个?我们家穷,又没有土地可种,只好去帮人家做活儿,混个饱肚子,也有些工钱养活我。”
   银杏仙子站起身,走到锅旁,揭开锅问:“奶奶,平常就吃这个?”
   “是啊,是野菜。”老奶奶叹了口气。
   “这里人家都这样?”
   “多数是吧。这地方地势低,不是旱就是涝的。春天,正是青黄不接之时,不知多少人家连野菜都吃不上呢。这下好了,不知是什么回事,我睡一觉第二天醒来,哎哟,门口有了一条大河,真是天神下凡了,天上晓得人间的苦了。”
   “是吗,这可好了。”银杏仙子佯装不知,故作惊奇。
   “奶奶,这里有什么特产?”银杏仙子又问。
   “没有。无山无水,什么也没有啊。”
   什么也没有?就靠天吃饭,怪不得这么穷啊。银杏仙子想,自己既然奉玉帝之命来到这里,就要竭尽全力为这里的人谋幸福,不再让他们再受苦。她暗暗下了决心。
   银杏仙子就在这户人家歇脚了。
   
   晚上,老奶奶的儿子金泰回来了。
   当他推开柴门,惊呆了!微弱的油灯下,他分明看到一位仙女和母亲坐在一起,他揉了揉眼睛,是他的家呀。于是,他怯怯地喊一声:“妈……”
   老奶奶抬头一看,“哟,金泰回来了。”
   金泰不敢进来,“妈,她是谁呀?”
   老奶奶笑了,告诉他,这姑娘叫银杏,逃荒到此,把她收留了。
   银杏仙子款款站起,面向大牛行礼,“金泰哥……”
   金泰窘了,忙说:“你……你请坐。”他不敢再看银杏仙子一眼,总觉得她身上有不凡的仙气。他赶紧转移话题,“妈,吃了吗?”
   谁知,银杏仙子抢过话头,“金泰哥,我们吃了,那野菜可好吃了!”
   金泰苦笑一声,“银杏,你第一回吃当然好吃,你天天吃就知道有多难吃了哇。”说完,蹲到墙角不吱声了。
   银杏仙子对他们娘俩说:“妈妈,”她一天之中改了三次口。“妈妈,金泰哥,不要担心,日子会好起来的。”
   晚上,母子俩把银杏仙子安顿好后,愁了,为什么,拿什么招待人啊。还是老奶奶主意多,“儿子,这门口有条大河了,有河就有鱼啊,打鱼去!”
  “对呀!”金泰一拍大腿。
   第二天天刚亮,他就下河捉鱼了。银杏仙子暗暗跟随,看到金泰又没有鱼网,空手两个拳头,怎么捉鱼呀,这个笨金泰!于是,她信手一点,河边出现了一张大网。
   金泰一见,喜出望外,不问三七二十一,不管鱼网是谁的,抓起来就撒网。他只有蛮力,无捕鱼技术,网网都空。银杏仙子一笑,又是用手一招,不得了,网网都有鱼。
   金泰高兴得撒了一网又一网,捉了不少鱼。
   老奶奶一见这么多鱼,没主意了,金泰也从来未见到这么多的鱼,更是束手无策。银杏仙子说:“金泰哥,把大鱼挑到街上卖,小鱼自己吃。从今往后你不用去帮工了,打鱼赚钱盖房子!”
   从此,金泰以打鱼为生养活家人,不久,就盖起了三间草房,这个家像个家了。
   金泰打鱼是不管大鱼小鱼什么鱼,统统拿回来。银杏仙子对大牛说:“哥,这样不行。你要只打大鱼不打小鱼……”
   “为什么?”金泰不懂。
   “让小鱼长大才行呀。”
   “知道了。”
   银杏仙子又定了一个规矩,卖不了的才允许吃。没有油啊,就只有煮鱼了。嗨,你别说,银杏仙子在天上什么时候能吃到这么鲜的鱼汤啊。
   一日又一日的厮守,银杏仙子她竟然对金泰有了好感,好像忘了自已是干什么来的了。那个金泰虽然憨厚,但也是一个大小伙子,一个天仙美女天天在他眼前晃动,他也动心了。两个人有了感情,什么时候都不想分开了。
   有了河水灌溉,不会涝灾了,但要风调雨顺啊。只要久旱无雨,银杏仙子会乘金泰母子晚上睡着了,上天叫雨神下雨。雨下大了,又会上天叫雨神不下雨。所以,这个地方年年丰收,人们不再愁吃了,生活渐渐好起来,久而久之,这里成了鱼米之乡。住房也由草房换成五架梁瓦房了。
   金泰家的房子也是三间瓦房了。……
   也有人这样说:金泰是一个孤儿,又是一个光棍,但心肠很好,经常帮邻居干活,尊老爱幼,银杏仙子下凡后天天乘他下田干活时,帮他做饭,金泰每天回来都有热腾腾的饭菜,好生奇怪,于是,有一天,他假装下地去,躲在一边偷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他看到了银杏仙子。……
   反正不管是什么传说,金泰和银杏仙子两个人好起来了,他们相爱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清风

论坛元老

UID3积分6465威望9013 银币5327 金币59 阅读权限90注册时间2009-6-20最后登录2013-10-5在线时间4210 小时
   
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        
4#
发表于 3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8: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有一年,村里不少人突然得了一种怪病。这种病来势凶猛,人会在突然之间倒地,脸色发紫,浑身抽搐,半天时间就死去。郎中先生束手无策,不知何病,无药可冶。有人说,是有一个蝙蝠精在散布瘟疫,许多人因冶不好已经死了。这个地方的人们深陷于恐慌之中了。
   银杏仙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想啊,玉帝是派她下凡解救人间苦难的,可现在这里的人正在面临死亡,怎么办?她想上天庭去求众神仙帮忙。
   突然,她想到了自己,立即明白了,自己是银杏仙子啊,银杏叶子可以治病啊,还去求人干什么!用自己的力量就可以解救人间的苦难啊。
   于是,一天晚上,她乘金泰母子睡熟后,悄悄地起来,走到外面,变成了一棵高大的银杏树。
   她化身出来,把自己身上的叶子采摘下来。摘一片,她疼一下,摘一片,疼一下……,为了尽快救人,她顾不上疼痛。
   第二天一大早,她叫来金泰,“哥,这是一种药草叶,你把它煮了,送到各家去,让他们喝,这病就好了…….”
   金泰问:“这是什么药,哪里来的?”
   银杏仙子怎敢泄露天机,“不要问这么多,救人要紧!”
   于是,金泰赶紧把银杏树叶煮成银杏茶,分送到各家各户天天喝。
   一天晚上,银杏仙子又悄悄起身出门,金泰正巧醒了,见状也悄悄跟出。见银杏仙子走到河边,摇身一变,成了一棵大树。随即,又见银杏仙子从树中化身出来摘着树叶。金泰惊呆了,方知她不是凡人了,刚想叫出声来,就听到了银杏仙子疼痛难忍的呻吟声……,他流泪了。
   他扑上去抱住银杏仙子,哭泣着问:“你到底是人还是神仙?你在舍身救人哪!”
   银杏仙子大惊之下见金泰已识出她的真面目,也不瞒他,如实告诉他一切。
  “你会上天的……!?”金泰跪下了,抱住银杏仙子的腿,哭得昏昏沉沉。
   银杏仙子蹲下来,擦拭金泰的泪水,坚定地告诉他:“哥,我不会走,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不要哭,快帮我摘叶子,救人要紧!”
   可是,金泰死活不肯动手,他怕她疼。银杏仙子没法,只得自己动手。她一呻吟,大牛就一哆嗦……
   结果,就这样,喝了几天的银杏叶茶,大家的病全好了。人们纷纷到金泰家叩谢救命之恩。
   金泰保住了银杏仙子的秘密,连他母亲都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几年。
  
   银杏仙子,深深的爱着金泰,金泰也深深的爱着她,老奶奶也盼他们早日成亲,她好抱孙子。可银杏仙子知道,她不可以这样做,犯了天条会害了他们母子的。怎么办呢?
   就在苦思冥想之时,她记起了老奶奶的一句话。刚来的时候,老奶奶告诉她,这里无山无水,什么特产也没有。她想啊,银杏叶、果都是好东西啊,银杏叶可以治病,银杏果可以吃,可吃就可卖钱。那么,我何不留在人间为人类造福呢!
   于是,在一皎月当空的晚上,她与金泰坐在月光下。她指着天上的月亮对金泰说:“大牛哥,那月宫中有嫦娥姐姐,我们是好姐妹呢。”
   金泰无限向往地说:“是吗,我多想天上美妙的生活啊。”
   银杏仙子深情的说:“哥,我要留在人间……”
   “什么?你要留在人间?太好了!”金泰欢呼雀跃。
   银杏仙子对他说:“哥,我本是银杏仙子,是玉帝派我下凡救苦救难的。我到了人间才知道,人间的苦难太多太多,只有造福人间,才能达到目的。所以,我要还原我的本性,也就是银杏树,为这里的人们造福。”她把自己的打算向大牛和盘托出。
   “你要变成银杏树?”金泰痛苦万分。
   “是的。”银杏仙子坚定地说。
   她主意已定,金泰也没有办法,他只是痛哭。
   银杏仙子变成了一棵大银杏树,就长在金泰家门前,就长在老龙河边。
   而金泰呢,他哭啊哭啊,居然也变成了一棵雄银杏树,和雌银杏树长在一起。
   金泰的母亲经受不住了,悲痛欲绝,也死了。
   乡亲们把老人家埋在两棵树的旁边。……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这里,到处都是银杏树,成了银杏之乡。每年春天,金泰雄树开花,人们把花打下来,喷到银杏仙子雌树上,雌树就结出硕硕白果。到了秋天,人们把白果采下来出售,把树叶摘下来冶病。
   银杏树,成了这里的特产。人们世世代代享用着。
   银杏仙子舍身造福,金泰舍身追求幸福,在这是传为佳话,代代相传。
   这里,就是银杏仙子的故乡:泰兴。
   这里,也是季三鞑子的故乡。他就在老龙河边出生,在银杏树下成长,他的传说,也从这里出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8: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第一章   季三鞑子


   
   季三鞑子的家,就在老龙河边,这个村叫姚王村,村里村外好多银杏树,据说,银杏仙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村里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银杏树的森林中,世世代代享受着银杏树的荫凉和果实。这里,好多银杏树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它们高大威武,郁郁葱葱,犹如一个个蓝色华盖,把一个硕大的村庄拥在自己的怀抱中。那粗干的树干,有着诗一般的皱皮,有着正直无私的腰杆,也有着厚重的历史沧桑。那树冠如此硕大,一棵树干会伸长三五个树枝向各自不同的方向向外向上努力地伸展,去争取它们的阳光、空间。那家前屋后啊,银杏仙子就这么留在人间,陪伴着人们,春天,她送来春光明媚,绿意盎然,送来希望,秋天,那一颗颗金黄色的银杏果挂满树枝,随风摇曳生姿,人们知道,收获的季节到了。于是,家家户户拿上竹竿,在地上铺上草帘,健壮的小伙子爬上树去,使劲地摇那银杏仙子的胳膊,那银杏果带着欢笑、带着银杏仙子的祝福,有节奏地、争先恐后的掉在草帘上,在那里的人们听来,那是银杏仙子在虚无飘渺的天空撤下的天籁之音。于是,老人笑了,小孩欢呼,大人们则在忙碌中会心地看着银杏仙子树,那是感恩、感激和幸福的目光,一年又一年……
   银杏树,泰兴的白果树。
   季川家也在打银杏,也就是白果。
  
   长江,由西向东奔腾而来,到了泰兴地界后,它突然拐了一个弯而改道向南了,再从泰兴的西南角拐弯继续向东直至大海。泰兴,既在这条母亲河的东边,又在这条母亲河的北边。她就在这个奇特的位置上繁衍生息,所以,泰兴盛产长江刀鱼、鲥鱼、鱼回 鱼、河豚等江鱼,“拼死吃河豚”是描写江鱼鲜美的真实写照。春节过后,这里到处飘荡着江鱼的奇香,让人垂涎三尺,而一旦上口更是欲罢不能,直至吃得满嘴油腻满口生香,人们说,第二天醒来呀,嘴里香气犹在,回味无穷。一条老龙河由西向东贯穿泰兴,把那黄黄的、浑浑的江水送到了泰兴的最东端。泰兴的东部是高沙土,想必是冲积而成,故这里的花生、黄豆、荞麦、油菜是主要物产。为了让土地更肥沃,让庄稼长得好些,这里的人们喜欢养猪,不论穷富,家家有个猪舍或是猪圈,关上几头猪养着,猪粪垩田,猪子到年底杀掉过年,叫“杀年猪”。一年又一年,这里的人们就这样生活着。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里的人们喜欢读书,有钱的人家会请先生到家坐馆,没钱的人家会把孩子送到先生家,一个先生教上十个八个孩子,先生每天到小孩家轮饭,再收上点银子或者是粮食,也没个定数。在有钱的人家就不同了,每年多少两银子预先是要说好的。先生教书是先认字再背书,然后才讲解。什么《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论语》等等,也是由浅入深,由简而繁,慢条斯理,先生按部就班,一点也不着急。学到一定程度,学得好的聪明的家中能承受的孩子会被送到更好的先生那儿继续攻读。然后啊,就要去考秀才,考举人,考状元,直至做官,那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但是,这里的人们乐此不疲,“拆破三间屋,也要让伢儿读书”。伢儿,在泰兴就是小孩的意思。
   季三鞑子家打完白果,又过了几个月,也要杀年猪,准备过年了。季家也是这样过日子,也会让孩子读书,也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这,竟然是这里的人们的希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8: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季三鞑子,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主角,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还不知道在哪个地方晃悠呢。他家是一个大家族,季三鞑子的父亲季龙江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季三鞑子的爷爷也是兄弟五个,也是排行老三,所以这个大家族在姚王村就有三十来户,是村里的大姓。季三鞑子家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也算是殷实之家。在老龙河边,季家五间七架梁房子朝南而坐,青砖青瓦,砖是扁砖到顶,用青灰置缝,瓦是站瓦,做着两头翘的屋脊,正中间是一个大圆,中间是盘旋而上的黄色的两条龙在戏珠,以此为分界线,东西各两条龙盘延在屋脊,两只龙头拱着那个圆。东西两边的飞檐是专门烧制的砖砌成,上有凤的图形,整个屋脊寓意龙凤呈祥。正屋前东西各建三间厢房,东边作厨房、吃饭的场所,还有一间作猪舍,当然难免没有猪屎臭。西厢房是先生教书、儿女学习的地方,有一间是先生住处,居然和东屋的猪舍隔院相对。一个大门楼子加上两侧高高的围墙把一个兴旺的家衬托得生气蓬勃。
   季龙江的老婆叫季姚氏,和季龙江于十七岁成婚,已为季家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季智,小的叫季勇。那季龙江四十岁不到,生得虎背熊腰,四方大脸,由于终日劳作,一副紫铜色的脸庞加上钢针般的头发又黑又粗,每一个看到他的人都会立即清楚他的个性。季姚氏恰恰相反,尽管四十未到,终日操劳,但是,有着老龙河水的滋润和白果树的关照,白白净净,细皮嫩肉,是村里有名的美人坯子。她性情温和,碰到什么事也不着急,慢条斯理,所以,村里大人小孩上上下下都喜欢她,挺有人缘。季姚氏信佛,笃信菩萨保佑,每天早晚必念经拜佛从不间断。而且,季姚氏善举不断,扶危济困,帮助别人,是村里有名的善人。季龙江的血液里流淌着北方人的血液,性情刚烈,易发火,但在老婆面前却发不起来,真是一物降一物。村里的老人们常在嘴上念叨,你看人家龙江两口子,一刚一柔,就是刚柔并济啊,看看,日子过得多好。
   此时,正是腊月底,季龙江请来杀猪匠来杀年猪。季姚氏就着大锅在烧开水准备烫毛猪,几个人正从猪圈里把猪捉出来,只见一个人抓住肥猪的两只耳朵,两人各抓住猪的前腿和后腿,一人揪住猪尾和背上的猪鬃,四个人一齐大吼一声:来了!猛一使劲一抻,肥猪躺下了,吭哧吭哧地喘着粗气,一双小眼睛无助地望着,在挣扎无望后索性不动等死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白光一闪,杀猪匠的刀已深入肥猪的心脏……猪子死了。这时,屋内传来阵阵木鱼声,一个悲柔的声音传了出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季姚氏跪在佛像前,香炉里香烟燎绕,伴随着木鱼声、念经声向上向外飘着。或许,季姚氏在祈祷菩萨保佑肥猪早日轮回,不在地狱里受苦受难,或者是忏悔自己挡不住这样的“杀戮”,或者是……反正,季龙江的杀年猪仍在继续,季姚氏的拜佛也在继续。
   这样的事情,对于十来岁的季智和几岁的季勇来说,是最开心的事。他们和几个小孩一起围着笑着闹着,惊奇地看着猪子的挣扎。
   季勇拉着季智说:“快看,哥哥,猪猪还在屙屎呢!”
   季智小在行呢,“哪儿啊,它要死之前,挣出来的屎!”
   “猪儿好可怜…..”季勇小小的声音。
   “你过年不吃肉啦?告诉你,有人家还杀不起呢!”
   “为什么?”
   “穷啊,养不起猪。你知道吗?王三儿家就没有猪子杀。”
   突然,爸爸大吼起来了,“伢儿妈,水烧好了吗?”没有回音,只有念经声和木鱼声,季龙江赶紧跑进东厢屋一看,哈哈,水早烧好了。于是,拿个大桶把开水舀进桶里快步拎出去,倒进大汤盆中,来回一折腾,水温正好。几个人把猪抬进汤盆,三下五除二,毛兑净了,现出白白的猪躯抬上来开膛破肚。片刻,年猪杀好了。
   季龙江拿着猪肝、猪腰等杂碎,割了一块肉,进了东厢屋,只见季姚氏已洗好锅准备炒菜了。按规矩,请人杀猪,照例是要喝酒的,临走前还要割上几斤肉把杀猪匠带走算作工钱,帮忙的人只落得吃一顿,但也是不错的了。年猪杀好了,几个帮手和杀猪匠坐在堂屋扯家常。
   “喂,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啦?不知道。”
   “我的一个亲戚住在河南,在黄河的边上,黄河又发大水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回事吗?”
   “不知道,哎哟,你快说吧!”
   “我告诉你们。我那亲戚是逃荒来的。他说,黄河又发大水了,那个黄河比人家的屋脊还要高,你们见过吗?”
   一个稍微有点见识的帮手打断了这个说话人的话头,“什么啊,我们离那里千里之远如何见得。黄河水是黄的,是黄泥沙子呀。上面的水和沙一起下来,流速慢了沙就沉下去啦,日积月累的,河自然高啦。”
   “对,对,我那亲戚是这样说的。把个老百姓弄的啊穷困潦倒,流离失所。那个河啊,我那亲戚说,在五代十国时被人决过几回呢。这次他一家逃荒来到我家,要命,愁……”
   “愁什么,泰兴糁儿粥养了几世的人,添人不添粮,水瓢儿着着忙,加水呀!”
   “哈哈哈哈…..”
  
   东厢屋。
   季龙江坐在灶口烧火。锅膛里红红的火光把他的脸映得铁红。他又使劲往锅膛塞了一把草,一股浓烟腾地冒出来,呛了一头一脸,猛咳起来。
   季姚氏站在灶前炒菜。看着丈夫的样子,疼爱的微笑着。唉,这灶前锅后本来就不是男人干的活儿。“伢儿爹,癞子家来了河南的亲戚,说是黄河发大水了,逃荒来的。他家本来就不富,又逢上过年,够他受的了。”癞子,就是坐在堂屋里的那个扯家常的帮手。小时候头上生疖子,一头的疖子,结果,疖子治没了头发也不长了,落下个癞子的浑名。
   “是啊,我今天听他说,年作什么也没得,看到我们家杀年猪直啧嘴。”
   “我说啊,”季姚氏边炒菜边说,“我们家杀年猪了,佛说,慈悲为怀。我说,自家家里有半片猪肉也够了,把那半片肉分给癞子家和村上杀不起猪的人家,让大家都欢天喜地过个年。你说行吗?”
   龙江沉默着。
   季姚氏不再说了。她继续炒菜。
   “好!”一个声音传到季姚氏耳里。望着丈夫,她笑着。龙江仰脸看着妻子,窗外的夕阳射进来,照映在妻子的身上,龙江看到的是一尊观音菩萨。
   第二天,一大早,季姚氏把两个儿子喊起床,叫他们去给乡亲们送年肉去。天刚亮,龙江夫妇就起床了,把谁家谁家没钱买年肉的人家排了个名单,居然有十几户呢,夫妻俩人根据每个人家的人口多少把肉分成一块块,在肉上贴上字条叫季智季勇两人去送。这是一个得到夸赞的活儿,兄弟俩二活没说,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姚王村是一个大村子,在老龙河的北边,一条东西大路贯穿整个村子,而南北向有三条路通向老龙河,河边有个渡口。据老人们说,银杏仙子来到这个村时,发现这个地方风水特好,于是,她就帮助村里人做了个规划,道路的框架是一个“丰”字,寓意年年丰收,风调雨顺,在路的两旁,人们沿路而居,路边、家前屋后都是银杏树,如果从空中俯瞰,整个村子就是一个大大的用银杏树写就的“丰”,真是妙人妙事,妙手生花,妙不可言,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托银杏仙子的福!
   季家兄弟俩来到癞子家。这是一个穷人家,房子的结构倒是和季川家一样,有正屋厢房,但却是草屋泥墙。这时候,癞子他妈正和河南亲戚拉着家常。
   河南亲戚不好意思的说:“唉,他姨,来你家好几天了,马上又要过年,我们一家四口呆在你家,十分不过意。我们想……”
   癞子妈老是听不明白亲戚那一口硬硬的河南话。叫我姨妈就姨妈吧,还他姨,噢,我是他姨就不是你姨啦?好歹她听明白一点,就是亲戚寄住她家不好意思了。“怎么啦,你们想怎么样?”
   “我们想走……”
   “想走?”癞子妈来气了,“寒冬腊月的,快过年的,你们要走?告诉你,癞子家虽然穷,但做人的道理还是懂的,你们这般光景要是走了,我们一家人在这姚王村还做不做人啊,啊!不可能!”见亲戚哭泣着,又说道:“放心,别看我家穷,住的地方有,没得好的吃,粥有得喝。过年了,我家不可能像有钱的人家,但你也看到了,做了馒头,不过面馒头少了些,做了年豆腐,就是做得不多。癞子今天几个人一起捉鱼去了,说不定会捉不少呢。肉嘛……”
   就在这时,两个稚嫩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奶奶,我们给你家送年肉来了!”
   癞子妈一看,是季智季勇兄弟俩,手上拎着一块肉,足有四五斤,正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口。癞子妈忙小跑到门口,把兄弟俩迎进屋来。“我爹我妈叫我们送年肉。”季智说。
   癞子妈眼睛湿润了。“你爹妈吧心真好,老是顾着我们家,菩萨人啊,折杀了折杀了,回去谢谢他们,谢谢兄弟俩哪!”
   “我妈说了,菩萨说的要普、普、普渡众生。我天天听她念经呢,可好听了。”季勇稚声说。
   癞子妈感激涕零了,“菩萨人,菩萨人……”那河南亲戚在一旁似乎也受到了感染,她好像看到了人间的温暖是多么的可贵和可敬。想到那黄河决口时洪水一下子汹涌而至,村庄变成了汪洋大海,他们一家早走了一步才得以脱险,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葬身鱼腹,真是不寒而栗,不敢回想。而在这里却看到了这一幕,叫他百感交集,深受感动,竟然泪容满面。
   整整一个上午,兄弟俩跑东家走西家,终于完成了爹妈交代的事。尽管小兄弟俩跑得汗流浃背,气喘如牛,腿子跑细了,但心里高兴。他们听到的都是感激,都是感谢,都是夸他们懂事。当然,他们这么小小的年纪,不会知道其中的缘故。学会施舍,帮助别人,是季家的祖训。季家的祖先,是从北方逃难来到这里的,是这里的人收留了他们一家,并在这里立足扎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过上的好日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样的道理季智季勇现在是不明白的,当然,他们也不明白人家为什么叫季智是“季大鞑子”,叫季勇是“季二鞑子”。此是后话,暂且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8: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大年三十。
   这里的风俗,大年三十中午家家户户吃扁食,也就是大馄饨,有肉馅的菜馅的。三十的晚饭就是年夜饭,不管穷人家还是富人家都把这一顿晚饭看得十分重要,在外面的人最迟也要在下午赶回家,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吃年夜饭才叫过年。中午吃过扁食后,家家户户开始贴喜钱对子,喜钱用红纸刻就,上面会有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花团锦簇、恭贺新禧等图案,考究的还在上面贴上一排古钱币式样的金纸。大门上一般在上檐贴五张,房门偏门贴三张。对子就是对联,反正大门小门房门偏门都贴上,另外还有大小不等的“福”字,门前灶前窗前都贴起来。到了太阳下山之前,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喜钱对子福字,炮仗一放,吃年夜饭罗!这种在炮仗声中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的其乐无穷的感觉是美好的。大年初一早晨,大人小孩出去拜年,到处都是“恭喜您啊……”、“到我家吃馒头茶呀……”、“存吖呀”的欢天喜地的声音。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女婿拜丈人,侄子拜姑妈,外甥叫舅舅……。村里你喊我吃饭,他喊你喝酒,有纯玩儿的,有请去陪新女婿的,有相亲的有走亲戚的,反正,不亦乐乎。就这样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后这个年才算告一段落,下年再来。
   大年三十,夕阳西下之时,季龙江家已经贴完喜钱对子,那喜钱大大的,长长的,红纸花是龙凤呈祥,贴有恭贺新禧金字。屋内,正屋后二梁上,贴有五张大喜钱,长有三尺,宽有一尺五,红纸花是鲤鱼跳龙门,二梁下面供着祖宗的牌位,下有香案香烟缭绕。那大门的对子,一边是“物华天宝”,一边是“人杰地灵”。大门槛两侧的对子,一边是“滴水之恩当思情深似海”,一边是“涌泉相报要传子孙后代”。据说,这副对子是季龙江的祖爷爷从北方逃难到此落脚后撰拟的,并传喻后代过年必须贴这个对子作为家训。那院墙大门上两个大福字和七张大喜钱把个季家衬托得气度不凡。
   季智季勇兄弟俩这个时候把炮仗捧了出来,只等爹爹敬好祖宗后放炮仗。泰兴有几个地方历来盛产这种东西,那长长的圆柱用粗纸卷成,再在里面塞上炸药,装上捻子,就成了炮仗,有一响头的,有两响头的,也有三响头的。泰兴人喜欢后两种,叫做一炮双响或者是一炮三响,图个吉利。为了防止有的炮仗只有一声响,会在放炮仗前先放一串鞭炮。季智季勇兄弟俩把鞭和炮仗一一在院中摆开,齐声喊了起来,“放炮仗了!……”稚嫩的声音在院子上空幸福的飘荡着。
   季龙江这时正在敬祖宗。
   季家的祖宗从季龙江的祖爷爷从北方逃难到这里的那一代开始,逝者的木制牌位,相当于缩小了比例的墓碑式样,上面写着逝者姓名以及后代们根据传统加予的“封号”,一一各就各位按序排列。季龙江敬香、磕头,嘴上念念有词:“列祖列宗在上,我们季家落户泰兴这块风水宝地到我龙江这一代已经四代了,托列祖列宗的护佑,季家在这里丰衣足食。愿列祖列宗保佑子孙后代,子孙后代会为你们争气的。”然后,虔诚的磕了三个头,仪式结束。但是,他并没有出去放炮仗,而是大步走进东厢房,在灶墙上先贴上灶神,两边也有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他恭恭敬敬供好供品,也磕了三个头。
   季姚氏也在仪式当中,她在拜菩萨。在正屋,她布置了一个佛堂,常年香火不断,每天早晚必做功课。佛堂上,敬有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弥勒佛……今天是大年三十,季姚氏更是万分虔诚。此刻,她正跪在拜垫上,双手合十于胸前,双目微闭,诵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8: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季姚氏诵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后,缓缓站起,张开双臂向上再双手合拢高过头顶,双手合十拜下去,她右手按在拜垫的同时右腿跪下,再把左手按下去左腿跪下,当头触到拜垫时左右手依次翻开手心向上伸向头部前方,磕头,站起,依然如此四次,再站起来,双手合十,喃喃地念道: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爹爹,妈妈,放炮仗了!……”
   季龙江、季姚氏完成了各自的仪式后,从正屋走出来,站在门口屋檐下微笑着。一会儿,季龙江不声不响地走到院子里,他叫季智进屋取来一柱香点燃,叫兄弟俩到妈妈那里去,兄弟俩早就急不可耐了,就是想放炮仗,可是,爹爹竟然要兄弟俩让开。两人不高兴了。
   “我要放炮仗!”季智提出了要求。
   季勇急忙小声附和,“我也要……”
   季龙江断然地说:“不行,危险,小孩子家站一边去。”父亲的话兄弟俩不敢违抗,只好撅着小嘴站到妈妈身边。“等你们长大了,有你们放的。你们小啊。”妈妈说。
   突然,鞭响了,在噼噼叭叭的响声中,炮仗一个一个飞上天,骄傲的响着砰、啪的震响,这一连串的响啊,好像起了一个头,整个村子一个接一个奏起了过年炮竹交响曲。在炮仗连绵不断的轰鸣中,村子沸腾了,过年了!
   放完炮仗,一家四口开始吃年夜饭。
   平时,季家都在东厢房吃饭,过年是要到正屋吃的。一张八仙桌摆在堂屋中间,桌子上菜已摆好了,红烧肉、红烧鲢鱼、炒猪肝、炒腰花、红烧鸡、烧豆腐、肚肺汤以及菜蔬摆了满满一桌,季姚氏已为龙江舀来一壶自家煮的小麦酒。季龙江朝南而坐,兄弟俩坐于两侧,季姚氏对席而坐。尽管季家日子过得还可以,但平常也是粗茶淡饭,今天的满桌好菜早已让兄弟俩垂涎三尺,急不可耐了。当爹爹宣布年夜饭开始时,兄弟俩齐声欢呼,狼吞虎咽起来。
   惯例,在每年的年夜饭上,季家之主都要说传统,教育子女不能忘本。所以,开饭后,季龙江边喝酒边说开来了。
   “季智,季勇,过了今晚你们又长了一岁。你们要时时刻刻记住,季家是从北方来的,传到你们这一代是第五代了。是这里的人收留了我们的祖先,我们季家落户泰兴是泰兴人的胸怀,也是季家的福份,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
   “爹,妈,我们记住了。”
   “过年以后,你们要念书识字了。季智也十多岁了,勇儿还小,但是,都可以了。我与你妈商量了,开春以后,请一个私塾先生到家教你们,你们叔叔伯伯的孩子,也是你们的兄妹们也一起来学,就在西厢房吧。”
   “好的。”
   “过一年,长一岁,要懂事,不要调皮。就是勇儿也要这样。明年,你们要做哥哥了,更要像哥哥的样子才行。”季龙江又喝了一口酒,朝着季姚氏诡秘地笑着。
   季姚氏笑着,“你啊,跟智儿勇儿说这个做什么。”
   兄弟俩惊讶了,两人一齐问爹爹,“爹爹,小弟弟在哪儿呀,我们怎么没看见?你把他藏哪儿啦?”
   “哈哈哈哈,藏在你妈胳肢窝里呀。”
   小季勇不相信了。“骗人,胳肢窝里能有小弟弟?”一家人哈哈大笑着。
   晚上,兄弟俩上床睡了,明早要出去拜年,得早睡早起。季姚氏收拾完毕也睡了,明早她要在家迎接拜年的人,一上午迎来送往说吉利话也蛮累的。一家之主季龙江是整夜不睡的,按照过年的风俗,一家之主要坐着迎接新年的到来,要保持这年尾年头香烛旺盛,祈祷来年有个好收成,保佑一家过上好日子。他把炒花生放在桌子上的木盘中,把馒头、年糕、枣子准备好,这些,既是明天大年初一的早饭,又是大人来拜年的待客之礼。他忙完这些后才坐下来,一边喝茶一边吃炒花生,不时还要敬香拜祖宗,拜菩萨。同时,又把鞭和炮仗准备好,在新年到来时燃放。如果说年夜饭前的炮仗声是一浪接一浪的话,新年到来时的炮仗声简直是万炮齐轰,炮声震天,直达云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8: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翌年六月初二,季姚氏临产。
   这天,太阳歪西时,季姚氏挺着大肚子走到西厢房。季智季勇等八九个兄妹正在上课,那私塾先生姓李,是邻村的一个秀才,屡考举人不中,只得做起了教书的行当。其实,这个书教得也简单,先识字,也不讲什么意思,这字作如何解释,一律死记硬背,当识到千八百字时已费时几年了。然后,教学生读书,先生领着一句一句反复的读,高声的读,扯开声读,直至背诵为止再换下一篇,也不解释,一味如此,学生念得背得如同嚼蜡,先生天天我行我素。直到一本书全背了,先生才开始开讲。当然,对季智季勇他们来说,这是后话,他们还在识字阶段呢。
   此时,先生正在教他们识字。一张大纸挂在墙上,先生用毛笔写着“忠、孝、善、德、初、性、本”这几个大字,正领着学生一个一个认呢。季姚氏皱着眉头走到门口,跟先生打了个招呼,喊季智出来。
   “智儿,快到田里喊你爹爹回来,妈妈有急事,快去!”
   “妈,什么事啊?”
   “别问,快去!”
   季智一溜小跑到村后,他家的田在村后不远处,季龙江正领着几个帮工在收获果实。听到儿子的呼喊,估计老婆可能是要生了,于是,赶忙交代了一下就往回跑。此时,季姚氏已躺在床上,她已生过俩儿子,倒是不怎么害怕,在临上床前还烧了锅开水。季龙江一看明白了,忙问了一下情况,拔脚出门请接生婆去了。
   私塾先生当然明白是什么回事啦,立即放学。季勇喊着哥哥忙问什么回事,季智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妈妈病了,忙到季姚氏床前,听到妈妈的呻吟,兄弟俩急了,季勇甚至哭了起来。季姚氏怕吓着孩子,忙有气无力地说,“没事,妈妈没病,这里没你们什么事,出去吧。”
   兄弟俩刚走到外面,见爹爹领着接生婆姚奶奶来了。这个接生婆姚奶奶季智是知道她干什么的,忙对季勇说,不要慌,可能是妈妈要生小弟弟了。果然,爹爹和姚奶奶进去后,小兄弟俩就听得妈妈的呻吟比刚才强烈,一阵紧一阵。兄弟俩又紧张起来,不知道是什么回事,原来小弟弟的出生竟是这个样子的,妈妈在叫疼呢,那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季智季勇兄弟俩为这个莫名其妙的想法突然惶恐起来。季智毕竟长季勇几岁,实然间,泪水突突的涌满眼眶,泪容满面,泪如雨下,他幼小的心灵突然明白了,人,是这样来到世界的,妈妈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8: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季龙江突然出来了。他急步走进东厢房,打来一盆开水端了出来,送进了房间,然后他又出来了,和季智季勇兄弟俩站在一起,守在房门口,焦急不安地听着里面的动静。房间里,季姚氏平躺着,双腿弓起,呻吟着,用力着。姚奶奶正忙前忙后指导季姚氏,“丫头,”姚奶奶在村上辈份较高,故对自己门房的女儿十分尽心,这里长辈称晚辈,是女称丫头,是男叫小伙。“我已摸了肚子,胎位正着呢,你天天做活计,是有好处的,忍着点,两腿啊,肚子呀,拳头呢,就是全身一齐用劲,你的羊水破了有一个时辰了,快生了。丫头,阵子来了就用劲,你养过两个伢儿了,不要紧的。”季姚氏默默地听着,也不呻吟了,好在她有了生养小孩子的经验,又有姚奶奶在一旁鼓劲,她不怕了。
   人养人吓死人,季龙江在房门外十分紧张,生怕出什么差错。正担心着,突然,院门口响起一声接一声的“南无阿弥陀佛”声,忙走出正屋门一看,是个僧人。那和尚身披一身旧袈裟,一手捻着佛珠,一手托着钵,口中念念有词,见季龙江出来,和尚单手合十,“施主,贫僧恭喜了。”
   季龙江双手合十回礼后问道:“师父,我家今日何喜?”
   “贫僧今天中午云游到此,突见这个村庄上空紫气祥云盘旋,久久不散,贫僧以为,这里将有贵人降生。为此在这个村上已寻访到现在了,贵府今日将有公子降生,此子命中必定大富大贵。他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天机不可泄露,施主知之则当不知。贫僧以为,此子之命妙不可言,但在处于高寒之际会有不测风云,却都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和尚一番话把个季龙江说得云天雾地,但有一点是明白了,即将出生的是个儿子,还是个好命。于是,他双手合十,“谢师父吉言,请到屋里喝茶。”
   “免了免了。贫僧送此子一偈言:有在无中,佛在心中,缘在天中,义在直中,根在家中,人在佛中……”
   季龙江听此偈言甚不解,低头沉思着,仍然云天雾地,猛一抬头,已不见僧人踪影,方知今日遇上了高人。他仰头朝天上看,蓝天白云,也没见和尚说的紫气,他笑了笑。突然,他似乎看到一道紫光从屋顶攸地进屋了,大惊之际,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冲出屋际,冲上云天,他再一次知道是高人专门前来点化的。六句偈言他倒是记住了。
   房门开了,姚奶奶抱着包裹着的婴儿出来了,见着季龙江和季智季勇兄弟俩,忙道喜着,“恭喜龙江,又是一个男伢儿。小智小勇啊,做哥哥啦,哈哈哈哈……”季龙江谢过姚奶奶,奔向房间,季姚氏疲惫不堪地躺着,朝丈夫微笑着,季龙江疼爱的抚着妻子的脸,说你辛苦了。季智季勇兄弟俩也围到床前,妈妈妈妈的叫着。姚奶奶抱着婴儿笑着,大家都在笑,屋子里充满了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8: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季龙江又添丁的消息不胫而走,已经在最快的时辰传遍了姚王村的家家户户。按照习俗,生孩子要送红蛋,把鸡蛋煮熟了,染上红色分送亲戚朋友邻居们。季龙江忙着,就为了这件事。他先把鸡蛋煮熟了,再染红,再装上篮子,再去一家一户地送。因生了一个男伢儿,每家需送五只蛋。
   可是,今天怪了,似乎家家户户都约好了似的,恭贺的话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词。
   ——“龙江啊,恭喜你呀,生了季三鞑子。”
   “是,谢谢!”
   ——“龙江哥,恭喜恭喜,季三鞑子满月要请大伙儿喝酒啊!”
   “是,一定的。”
   ——“龙江,季三鞑子胖不胖,长得像你还是像你女将?”这里的人称老婆为女将。
   “小伢儿很好,谢谢。”
   季龙江转了大半天,终于把红蛋分完了。回到家,心里还在纳闷着,怪了,他的祖先来到这里,基本上没有人鞑子鞑子的叫,要叫也是在背后,季智季勇生下来后,村里的好事佬儿也喊他们季大鞑子、季二鞑子,那也是有的时候开开玩笑,并不当真,怎么今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刚生下来的孩子叫“季三鞑子”,孩子还没有名字呢。突然,他想起了小孩出生前的那位不速之客——和尚!难道?他急忙走进房中,把这两件奇事一长二短地告诉季姚氏。
   “那天,在小伢儿落地前,我确实看到一道紫气进屋了,合着这个老三真如那位高僧所言?”
   “如此说来,吉人自有天相啊!”
   “你说,今天乡亲们不问男女老少竟都叫三伢儿季三鞑子,好像事先约好了的。”
   “冥冥之中老天爷已经安排好了,大概是吧。”
   “他妈,你说这个伢儿真是好命?”
   “命中有五升,不要起五更,命中无五升,起了五更,泼掉五升啊。”季姚氏看着襁褓中的婴儿,她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光是那么的深。
   “季三鞑子,季三鞑子,哎,他妈,这伢儿一生下来就是这个绰号,也是命中注定?”
   “人的命是和运连在一起的,哪个人都有命,但人生一世运道如何不得而知,人总说命不好,实是运不好。佛说诸法空相,伢儿的命运如何,是他自己的修身和造化,季三鞑子,与生俱来,有意思哟!”
   两个人笑了起来。
   季龙江想着,突然说:“他妈,三伢儿的名字叫季川好吗?”
   “季川?海纳百川?……好!这个名字好!姓季名川,正好,泰兴古称‘济川’,太好了!哎,那字呢?”
   “对啊,姓季名川,那字呢?”季龙江抓耳挠腮,在自己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他想,天降大任于斯人矣,既然三伢儿有此好命,既然是海纳百川,必有老天爷保佑,对,姓季名川字天润!于是,他立忙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季姚氏,季姚氏也认为三伢儿必有菩萨保佑,字天润也合她意,同意了。
   从此,在泰兴这个地方,季三鞑子开始了他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8: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第二章  北方来的鞑子


  
   老龙河边。
   老姚家。
   这是季龙江岳父家,这里的人称岳父为丈人。季龙江的丈人家也在老龙河边,只不过,是在村上的西边,离季龙江家不远。姚家和季家的渊源是从季家的祖先从北方来结下的,到了季龙江这一代,两家又结成了亲家,季龙江的妻子季姚氏就是老姚的女儿,两家越来越亲乎了。这天,老姚两口子坐在家里正谈着一件事。老姚的老婆子说:“老头儿,龙江三儿子、我们的三外孙子快满月罗。”
   “是啊,龙江有福气,我们的女儿也争气,看,又养了个儿子。听人说啊,这个三鞑子的命好着呢!”
   “你这个老货,怎么也叫外孙三鞑子?”
   “哈哈哈哈!你不知道,村庄上的人都是这样叫呢,三鞑子怎么啦?蛮好啊,他家本来就是北方来的呀。其实,他们的根已经在这里了,什么北方人!早就是南方人哪。”
   “老头儿你别说,我总觉得龙江他们这一家子还是北方人那脾气,直爽,有什么说什么,对人实诚,也肯帮助人。你说说,泰兴人祖祖辈辈吃糁儿粥,他们家宁吃干的不喝粥,正是应了一句俗话,在家饿得哭,出门不喝粥,他们家正经过日子也不喝粥,我们的女儿也习惯了,他家就她一个人吃糁儿粥……”
   老姚打断老太婆的话,“老八十,”这里年纪大的人称自己的老婆就是这样叫。“扯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做什么,三鞑子马上要满月了,你这个做婆奶奶的,准备了些什么啦?”
   “好了,就你操心。三外孙子的满月衣服做好啦,冬天棉的,夏天单的,春秋夹的,都全了,还是两套呢!你没见我这二十来天都在做啊,做啊,做好了。”
   老姚听完老太婆的话后,一边哈哈笑着,一边走了出去,老婆子正诧异呢,老姚拎着一个小篮车进来了。“老八十,看,我准备了什么?”
   老婆子一看,乐了,“我说呢,这几天不归家,原来是为了这个,不错,不错。”老婆子夸着老头儿,欣赏着小篮车,嗨,这个长方形的木制小篮车也真精致,下有四个小木轮,上有靠背、扶手,在靠背的前面留有一个圆洞,是小孩子坐进去的地方,车中设计了一个可拿的木板,是小孩坐椅了,车身用一根根木条穿成井字形,摆在上下左右的车框中,确实不错,那车子用青漆刷得青光闪耀,车前两个扶手雕了两个狮子头,威风凛凛,活灵活现,确实气派。
   老两口子笑了。
   “老八十,还有呢!”老姚头又跑出去,拿进来一张小床,这张床小巧玲珑,油漆锃亮,雕龙刻凤,别有风味。把老婆子笑得合不拢嘴。
   这里的风俗,小孩满月,妈妈的娘家人要给小孩做衣服,做小篮车,还有小床。老婆子放心了,“好了,准备好了,三外孙子有福啊!”
   “你别忙着高兴,再看看满月的衣服……”
   “好啦,就你不放心,生怕我亏待了你三外孙”
   “哈哈哈哈哈哈……”
老两口子正笑着,季智季勇从外边   跑进来了。
   “婆老爹……”
   “婆奶奶……”
   话音刚到,两个孩子已扑入两个老人的怀抱,把老两口子喜得“乖乖肉”、“乖乖肉”的乱叫,笑声荡漾在温暖的屋子里。
   “季智啊,小弟弟怎么样啊?”老姚搂着季智问道。
   “季川啊,又白又胖,好玩,好玩呢!”
   “告诉你个秘密,婆奶奶,”季勇仰着头,看着他的婆奶奶,兴奋地说个不停。“我那小弟弟呀,一天到晚除了吃妈妈的奶就是睡,醒过来就哭,晚上哭得更凶,爹爹妈妈晚上可睡不成了,抱他,哄他,真没办法,这个家伙!告诉你婆奶奶,只有一桩事他不哭,拿一本书在他眼睛前头就立马不哭,那小眼睛还看着那个书转动呢,好玩吧,婆奶奶。”
   老婆子看着老头儿,楞住了,这个伢儿可能不是寻常人。老两口子都在心里这么说,但谁也没有说出来,但愿我们那外孙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啊。老姚这时候突然想起了季家祖先从北方南逃落难于此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以及姚家和季家祖先相识相知的一段佳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