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黄桥何氏的家族文化

8897人阅读  7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4-11-5 15:14:3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黄桥何氏的家族文化

仲海荣
        在历史上,中国家庭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那些聚族而居、人口众多的大家庭,称为家族。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黄桥,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不少大家族,远的有钱氏家族,近的有“丁、王、何、韩”四大家族。保留至今的江北第一祠——何氏宗祠,便是其璀璨的历史文化的见证。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何氏宗祠,静静地立于古镇黄桥一片青砖灰瓦间。古老的门楼在漫漫500多年的岁月河流中,支撑着家族文化的景象。省古典建筑专家们认为,它是全省罕见的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家族宗祠之一。
        何氏宗祠是在明太仆寺少卿何棐故第的基础上于清顺治初年建立的。虽然原房屋只剩下一半多,但主体部分还是越过了沧桑的岁月云烟,把何氏家族历史的兴旺留了下来。廊前珍贵的金丝楠木,壮观气派的抬梁式结构,精致古朴的彩绘木雕,让人从苍凉的数百年的阔大背景中领略了这个封建家族兴旺的一个缩影。
        何氏宗祠除其建筑本身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外,尤为人称道的是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家族文化。黄桥何氏明清两代就出了4个进士、11个举人、30个贡生、300个秀才,这对一个家族、一个古镇来说,是十分罕见的。
        透视其中缘由,黄桥何氏,数代人大多“彬彬读书,攻文辞,为儒者”,把仁德礼义作为立身持家的根本。礼义,便成了这个家族文化的核心内容。
        黄桥何氏,始自南宋初年,宋室南渡后,孔庭公为避战乱而率全家自常州迁至黄桥,孔庭公便被尊为一世祖。何家人从此在黄桥耕种劳作,饱读诗书,“人有久贷负偿者,即焚券不取;有卖田宅者,则倍值予之”。他们被誉为乡里的宽厚长者。
        何氏家族文化的核心人物是七世祖何济。何济自幼便喜读诗书,常把有关道德修养的话抄录下来向乡邻们宣讲。他“闻人丧事不举,则助之;见人婚礼不备,则周之”,“乐施之心,久而不替,尚友之义,老而弥笃”,因而颇受乡里人敬重。每年地方官设乡饮,何济因其德高望重而被奉为首席。明正统年间,泰兴先涝后旱,灾民流离失所。何济慨然捐出家中所余的1200石粮,又动员子侄捐献800石。英宗皇帝闻知即下诏褒奖其为“义士”,并命在镇里建造义民坊,以旌其贤。
        何济是封建家族里一位很有思想的人,他认为一个人独善其身还不够,“或不以道义规于子孙,则非为自偾,而亦无以裕诸后矣”。他认为,对一个家族而言,有必要定一个家规条律,以规范后世的道德行为。因而他制定了《家范条件十则》,即孝父母、友兄弟、谨夫妇、叙长幼、敦善行、训读书、奖行谊、崇节俭、安生理、重茔祭。家规十条的制定,虽有禁锢思想的封建性的东西,但对一个封建家族而言,能如此注重自我人格的修养,是多么难得啊。
        何济之后的家道益盛,与家规十条的制定是不无关系的。这是一个家族的品格,这是让家族在那特定年月里拥有蓬勃生命力的文化的根须。有了仁,有了义,家族文化里便注入了芳香的内容,一个家族最珍贵的东西便能跨越岁月长河而被历史所记住。在何济的后世子孙中,大多知书达礼、严于律己,为民则勤勉劳作,洁身自好,为官则清廉,自律造福一方。他们是以人格的魅力把一个封建望族撑在古镇悠悠岁月时空啊。
       何济曾孙何棐,为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他为官,仿照古制,建立社仓;订立乡规民约,以正风习;崇儒重教,兴办学校。他以自我的贤能而颇受百姓的拥戴。何棐进京为官时,掌握朝廷重权的宦官刘瑾,命其部下暗示他去刘府拜谒,何棐坚持不往,并慨然道:“国家以贤能选拔人才,我不敢以他道而求之!”何棐本身就是个诗人,有诗集《笃斋遗稿》留世。广平知府何棠,兵部主事何璇等,皆以为官清廉而颇受百姓敬爱。即便身为布衣的何鼎,也因仁慈厚道而被泰兴知县奖给“齿德可风”的匾额,并一直留存至今。一个封建家族,如此重视其成员的品行修养,这是不多见的。官至明代首辅的兴化人李春芳的一首“淮海英灵台,维扬挺俊才,应时齐董贾,作赋类邹标”,正是对何氏家人饱读诗书、以仁德取信于人的最高褒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0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1-5 15: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5 15: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求教下   这是摘自哪里   想拜读一下全文   作为何氏后人  想追思先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12-3 16: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逛过好几回了,请教下进去第一个厅中堂的竹子是郑板桥真迹吗,不仅竹子,还有对联,都是郑板桥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12-31 07: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2-31 08: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wl
     

签到天数: 5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12-31 09: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11-26 08: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从历史来看,还是大家族出的名人多。
原因就在于家族文化,家族间的互助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