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失明世界里演绎精彩人生 泰州日报记者 钱建虎
她先后在全国残运会、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和亚洲青少年残运会等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6枚金牌。作为种子选手参加雅典残奥会,如果不是因为负伤,她的胸前还会多出一枚光灿灿的奥运金牌。
她是南京外国语学校40多年来破格录取的唯一的盲人学生,并成为该校“中加班”首例全额奖学金获得者。 她通过了长笛10级、竹笛8级、小号4级考试。
她被美国惠普公司相中作为中国地区的形象大使之一,和她同样分享这个荣誉的另一个人叫李宇春。
她最新的荣誉是,今年2月应邀访问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6所著名高校都表示愿意接受她入学,并承诺提供全额奖学金。
这些光环,加在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都将是一辈子的荣耀。而她,竟然还是一个双目完全失明的女孩。她叫吴晶,现在的身份是南京外国语学校中加班高二(3)班学生。今年6月底,21岁的吴晶将再次赴美,在华盛顿特区一所学校插班学完高三年级的所有课程。
“现在残忍,是对她未来的负责”
泰兴市黄桥镇一所幼儿园内,刚满5岁的吴晶紧紧拽着父亲吴剑泉的衣角。
“孩子都这个样子了,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吴剑泉近乎哀求。
“她什么都看不见,我们实在不能接受这个孩子。”
遭到拒绝的父亲转身出门,一拳重重捶在幼儿园内粗壮的女贞树上。女儿在身后哇哇大哭。
“别伤心了,给孩子找个盲校吧。”周围的家长纷纷劝慰。
吴晶刚出生时,眼睛又圆又大,晶亮晶亮的。长到一岁多时,吴剑泉感觉女儿眼睛好像失了神采,到医院一检查,竟患上视网膜母细胞瘤。
“刚得知这个噩耗的时候,我和孩子她妈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吴剑泉说,“既然无法选择女儿先天的健康,我们只能选择后天的争取。”
吴剑泉对女儿的训练有些残忍。吴晶在家里练习走路,房门打开了一半又关上了,小吴晶重重撞上门板上又摔倒在地。母亲鲍霞急着跑过去要扶女儿,吴剑泉一把拉住,“晶晶很坚强,自己站起来。”
吴晶扶着门框站起身,摸着额前隆起的肿包,“爸爸,我不哭。”
鲍霞悄悄转身,走到厨房里抹眼泪。
“这样的事情她将来会碰到很多,必须从小教会她独立面对。现在对她残忍,是对她的未来负责。”吴剑泉说。
更多时候,吴剑泉给女儿施以心理暗示。晚上,吴晶刚躺下,吴剑泉跟鲍霞聊天,“我们的女儿比其他孩子优秀得多,将来她不会输给任何人的。但这些话不能说给她听,她会骄傲的。”
跟在父亲身后,小吴晶玩其他健康孩子玩的所有游戏。爬杆、跳远、短跑、骑自行车,学唱歌、吹笛子和口琴。
7岁那年,吴晶被送到扬州市聋盲学校。
跟其他残疾学生不同,吴晶特别乐观开朗。班上有的同学特别敏感,只要别人提“盲”、“瞎”等字眼,情绪就会受到影响,有的同学甚至偷偷哭。吴晶却说,盲人又不是坏人,有什么要紧。
生性好动的吴晶也让老师伤神。宿舍熄灯了,吴晶不肯睡觉,一个人跑出来玩。老师追她回去,她跑到*场边,爬上高高的爬杆。“有本事,你也爬上来。”吴晶逗着老师。最后老师拿来两片菠萝,把她骗了下来。
吴晶的调皮引来了更多老师的关注,大家发现这个小女孩身上有着越来越多的与众不同。
吴晶的门门功课在班上名列前茅。跳远、短跑等体育项目,无人能比。在音乐方面吴晶也表现出极高的天赋,长笛、竹笛、小号、单簧管,她都擅长。2001年,在全国残疾人文艺调演中,吴晶荣获笛子组独奏三等奖。
“尽力了,就不觉得遗憾”
14岁那年,吴晶在短跑上的潜力被省队教练发现,因此从扬州转到了南京盲校,开始了一边读书、一边训练的生活。
盲人运动员比赛,都由一位领跑员带着,避免偏离跑道。训练时,一般也都有领跑员陪着。
为提高运动成绩,吴晶私下里邀请同学陪自己训练。同学在跑道对面拍手,吴晶对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冲刺。这种训练方式很危险,吴晶在一次冲刺时,带飞了操场边的一道跨栏。幸运的是,吴晶当时只受了一点轻伤。
在省队训练两年后,吴晶被告知将参加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超负荷的训练导致吴晶右脚拇指骨裂。训练依然没有停止,吴晶脚趾骨折。
2003年9月,吴晶带着受伤的脚冲进全国残运会跑道。比赛结果是,吴晶一举夺得100米、4×100米两枚金牌和200米铜牌。
当年12月,吴晶出征首届亚洲青少年残运会,获100米、200米和4×100米金牌。
2004年,吴晶又获得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获200米金牌。
由于在短跑运动中的出色表现,吴晶赢得了参加雅典残奥会的参赛资格。
按照当时参赛选手的水平,吴晶的实力是最强的,只要正常发挥,金牌非她莫属。然而,幸运之神与这位倔强的女孩开了个玩笑。
在残奥会100米预赛上,吴晶大腿肌肉突然拉伤。拖着伤腿挺过终点,她依然获得了小组第一名。
“你的腿受伤太严重,决赛不能参加了。”队医检查了她的伤腿后说。
“来雅典是我的梦,就是走我也要走过终点。”吴晶哭了。
于是,在雅典残奥会上,感人的一幕出现了:中国姑娘吴晶拖着受伤的腿,一瘸一拐地走过百米赛场。全场观众起立为她鼓掌,她最终获得了100米第六名。
“能走上这样的赛场足以让我骄傲。已经尽力了,就不觉得遗憾。”吴晶微笑着说。
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跑道上的吴晶。
“没想到,吴晶还是一名出色的翻译!”中国体育总局雅典残奥会的一位带队官员在赛后赞叹。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不懂英语的运动员不少,由于翻译人员不够,吴晶为大家充当临时翻译,熟稔的英语让不少外国朋友纷纷竖起大拇指。
“人生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这条走廊里有很多一模一样的门。我推开门时,看见里面的人在做他们的事情,这些事不适合我,我就不会迈步进去,我把门关上,继续往前走,寻找适合我的那扇门。”吴晶曾打过这样一个精妙的比方。
显然,吴晶又为自己找到了另一扇大门——学习英语,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追求理想。
她成了“吴晶牌学习机”
南京外国语学校附近的一间出租屋里。
吴晶坐在笔记本电脑前敲打键盘,跟朋友聊天。她的电脑里装有盲人特有的六指输入法和双拼盲文码,专门的电脑发声系统提示她进行操作。
音箱里传出的声音语速极快。“我从来都听不明白,里边说的什么。”母亲鲍霞说。
“我用的都是英语,对方是瑞典的一位朋友。”吴晶说,去年到瑞典访问时就住在这位朋友家,最近她要到中国来。
吴晶一分钟能打80多个汉字。“全是逼出来的。课堂上老师讲的话,我要立即打下来,否则课后我没法补笔记。”为了练指法,吴晶把电脑键盘都敲坏了。
借助盲人点显器,吴晶还可以上网阅读各类书籍。“感谢泰州的家乡父老,帮我拥有了这台盲人点显器。”吴晶指着一个比文具盒略大的仪器说,各类电子文本都可以盲文的形式在这台仪器上显示出来。
南京外国语学校要求学生每周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跟其他同学相比,我的课外阅读还是比较吃力的。”吴晶说,通过电脑阅读,每读一行要移动一次光标,非常费时。“刚读完马基雅维里著的《君主论》,花了一个多月时间。”
“我现在每天休息时间不足5个小时。”吴晶说,同学们戏称她为“吴晶牌学习机”。
在南京盲校学习时,学校图书馆里的盲文书籍几乎被吴晶翻遍了。那时候,一周内有半数时间,吴晶带着面包和矿泉水在图书馆熬过。“到食堂吃饭,要排队、洗盘子,太费时了。”
进入中加班之前,吴晶在南京盲校学推拿专业,但她更喜欢学习英语。没有教材和老师,吴晶就把英语单词用盲文“抄”在纸条上随身带着背诵,这样的纸条,她存有足足一大抽屉。吴晶每天通过收听广播学说英语,居然练成了一口流利的北美口语。
能到南外中加班学习,吴晶非常感激中加国际高中的加方校长Batt先生。
Batt先生曾在一家电台做英语讲座,吴晶被他的风趣和独到的授课方式吸引,打电话到电台认识了Batt先生。此后,两个人竟成了忘年交。
2005年,Batt先生到南京外国语学校担任校长,他邀请吴晶到中加班试听。一个学期结束后,几位任课老师都表示,吴晶完全可以接受中加班的课程。中加班夏期海教授赞叹说,“吴晶是一个意志坚强、目标明确、独立自主的女孩,完全有能力照顾自己。”
南京外国语学校史无前例地对一位双目失明的女孩张开双臂,并为她单独订购了所有盲文教材。被吴晶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的Batt先生,还免去了她3年的学费共计16.5万元。
“你的优秀让我们吃惊”
“你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值得中国残疾人学习,也同样值得美国残疾人学习。”美国盲人协会负责人对中国盲女吴晶大加赞扬。
今年2月,受美国盲人协会邀请,吴晶一个人乘坐飞机抵达美国,走访华盛顿、加利福利亚等地的部分学校。
“动身去美国之前,我就有了计划,我要去报考全美最著名的高校。”吴晶获得机会走访哈佛、斯坦福等8所美国著名高校,她主动提出想与这些高校的招生老师见面。
吴晶用流利的英语与这些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聊自己的课余生活:我在南外组织了一个志愿者俱乐部,成员有100多人。每到周末,我们轮流到盲校搞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对象主要是盲校的小学生,我们陪他们讲故事,做游戏。
“这种想法源于我小时候的经历,那时候特别盼望有人陪我玩。”
“许多盲人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我要帮他们融入身边的世界,跟健康人一样,享受快乐的生活。”
“你的优秀让我们吃惊。仅凭你一个小盲女独自敢来美国,我们就想录取你!”哈佛大学负责招生的JAMES先生认真地对吴晶说。
普林斯顿大学的EVE先生取来一只精致的文件夹赠给吴晶,“希望你带着这个文件夹,到普林斯顿读书。”
波士顿学院的JOHN教授送给吴晶一件T恤,“但愿你能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在海伦•凯勒的母校博金斯盲校,校长对吴晶说:“在你身上我看到了海伦•凯勒的影子,希望你比她更优秀!”
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吴晶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巴尔的摩地区的一个家庭承诺,为吴晶提供高中期间的免费食宿。“我在那里试住了一段时间,女主人非常热情,特地为我准备了一个哨子。需要帮助时,吹一声哨子,她就会赶过来。”
吴晶还没有最终决定去哪一所高校,她计划攻读法律专业,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帮助更多有困难的残疾人。
吴晶心底还有一个秘密,“我希望将来能到联合国工作,服务于世界各国的残疾人。” 目前,吴晶正在学习瑞典语和西班牙语,“到联合国工作,至少要掌握三门外语。”
就要远渡重洋了,吴晶为自己设计了一张名片。名片左上方,印着一面鲜艳的国旗。
名片的背后,用中英文写着这样的话,“人的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并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一刻,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和对未来辉煌期盼的那些日子。”
这是今日女报的采访稿:
平等教育成就全能人才,21岁盲女被美国名校争抢
《今日女报》记者 红薯
哈佛、耶鲁、斯坦福,提起这三个闻名于世的美国名校,很多人都觉得距离自己太远,这些孕育了无数顶尖人才的学校,总是在新闻中偶尔提及,可是如今,这三所名校同时向一个21岁的盲人女孩招手!创造这个奇迹的女孩就是来自江苏省泰州市盲人女孩吴晶,这个2岁时因患视网膜母细胞瘤而失明的孩子,被人们冠以全能人才的美誉,她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美式英语,她擅长各种乐器,笛子演奏水平达到了10级,2003年,她参加全国第六届残运会,勇夺两金一铜。2004年,她又在首届亚洲青少年残运会上拿下三枚金牌。2005年,吴晶破例被录取到南京外国语学校中加班,成为该校建校40多年来的首位盲人学生。
看着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的成绩单,你可能会以为,这样一个女孩肯定是天赋异常,可是当我们探询其背后的发展轨迹就会发现,吴晶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经历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而与她并肩作战的还有她的父母,正是他们时时刻刻将女儿等同于健康孩子的平等教育方法,才让这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取得了很多健全人也难以企及的成就。
人生短暂,活着就要有所作为,有所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