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央视焦点访谈:女“会头”涉嫌非法集资160多万元  

4178人阅读  14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10 07:02:19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hongshi 于 2009-5-10 07:10 编辑

女“会头”涉嫌非法集资160多万元
事发儋州市海头镇港口村 女“会头”无力偿还殃及家人,愤怒村民将其家全搬光
     本报儋州2月26日电(记者 林书喜 摄影报道)“他老婆拿我们的钱跑了,把他家的东西搬走!”“把他的房子拆了!” 2月21日傍晚7点20分左右,在儋州市海头镇港口村李某明家门口,愤怒的村民一拥而上,将他家里的家电、家具、衣被等东西洗劫一空,来慢的村民拿不东西,便将防盗门及铅合金玻璃窗都拆走了。
  据了解,李某明的老婆牛某是一名“会头”,从村民手中非法集资再放贷。因风闻牛某无力还钱后,愤怒的入会村民便入室抢东西。2月24日下午,儋州警方将牛某带走。据村民统计,牛某非法集资的金额达160多万元,涉及160多位村民。
  愤怒村民洗劫女“会头”家
  牛某家位于港口村北街,是一栋两间两层的小洋楼。今天中午,南国都市报记者来到该家时,看到的是一凄惨的景象:门窗洞开,屋里空无一物,雪白的墙壁上被人用红漆写着字,打着大大的红“叉”。一大群村民聚集在门口,争先恐后地在写着名字的纸上面盖手印。走上二楼,更是一片狼籍,到处都是衣物、书本等,连用不锈钢制作的楼梯扶手也被拆走。
  “当时人太多,根本拦不住。”牛某的丈夫李某明无奈地对记者说。他和妹妹及母亲根本拦不住。他妹妹用手机报警,当时派出所几名民警赶到后,面对众多村民,根本无力制止。最后,他家里的家电、家具、衣被等东西被洗劫一空。
  房子搬空后,李某明一家无家可归,不得不搬到亲戚家暂住。
  非法集资无力偿还惹祸
  本是同村人,为什么港口村的村民采取如此极端行为?“牛某拿了我们那么多钱,想跑掉呗!”村民纷纷对记者说。
  村民说,今年36岁的牛某也是港口村人,嫁给同村人李某明后,1993年就开始当“会头”,接收村民入“会”,然后用村民交来的“会费”放贷,从中赚取手续费和利息。据村民统计,该村共有160多名村民入“会”,金额达160多万元。其中交“会费”最多的是村民薛某爱,共交了13.2万元,其次是张某丽交了12.6万元,最少的村民也交了几千元。
  今年正月十五,同村另的一个“会头”毛某刚收到“会费”20多万元,正月十七却宣称破产了,无力归还“会费”,同意将自家的房子抵押给村民。村民们算了一下,其房子只能抵偿大部分“会费”,毛某尚欠10万元左右。
  毛某的破产引起了村民们的警惕,入“会”的村民开始注意观察牛某的行动。有一次,牛某无意中说,她没有钱了,李某明要跟她离婚。
  2月21日傍晚,村民们又发现牛某一早出去没回来,便来到她家里问李某明。从而发生了入室抢东西的一幕。
  “做会”和“叠会
  村民们所说的“会”是什么意思?这个“会”是怎么运作的?村民们为什么把钱交给一个非亲非故的人去管理?港口村的符老师向记者解释“会”的基本情况。
  所谓“会”,其实是当地渔村民间的一种借贷行为。它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做会”,一般是15名村民(有时是18人,人数不限)结伙组成一个“会”,每人每月出300元(金额由大家定,有时是600元,最高一般是900元),第一个月的钱共计4500元拿出来后,交给如牛某这样的“会头”保管,然后由15个人投暗标来决定谁来使用这4500元,谁出的暗标(100至300元不等)最高,谁就先使用这4500元。比如说,15人当中张三出的暗标是300元,比其他14人都高,那么这4500元归张三使用,而张三出的300元则由14人及“会头”分,称为“分红利”。到第二个月的4500元交出来后,张三就不能再参与投标,以此类推。这个“会”以人数来定周期,比如15人就是15个月为一个周期,到最后一个月满后,这笔“会”就算结束了。
  第二种叫“叠会”。比如说,张三急需9000元,他便找“会头”李四借钱,李四便找赵五出钱,赵五将9000元交给李四前,要立马扣下利息,利息一般是9厘,还款期为15个月。这样赵五扣下800元,“会头”李四得手续费200元,实际上张三拿到手只有8000元。而张三每个月必须要还600元到“会头”李四处,还满15个月即够9000元后,李四才将该笔钱还给赵五。
  实际上,“会头”除了赚取手续费及参与分红外,还可将借款人归还的借款在没有归还给贷款人之前,把钱再次借出去,赚取利息。
  全村大部分人都在做“会”
  港口村有998户,4568人,是海头镇最大的行政村和渔业村。符老师说,该村从事渔业捕捞从没跟商业银行贷过一分钱,全靠“会”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据村民介绍,当地“做会”和“叠会”的做法应该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从来没有什么差错,因为大家都是村里人,互相信任,从不怀疑“会头”会卷款逃跑。没想到今年两个“会头”毛某和牛某却相继曝出破产的消息,这令村民很震惊。
  “我二嫂如果真是诈骗大家的钱了,应该由她自己承担!把我们家搞成这样,我们怎么住啊?”李某明的弟弟李某晋无奈地说。李某晋长年在广东打工,跟一位广东的女孩登记了,准备今年回家办喜酒。现在家里被村民搬空,结婚成了一种奢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07: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本帖最后由 chongshi 于 2009-5-10 07:11 编辑

0509央视的[焦点访谈]“叠会”:馅饼还是陷阱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9-05/09/content_11343031.htm


看一看,对黄桥的打会应该是有警示作用的吧。此次出事的标会利息仅百分之十二左右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10 07: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111
0005674180.gif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5-10 10: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应该警示了



来自手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10 16: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顶起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10 19: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黄桥这里的会还是照常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10 21: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东风吹~战鼓擂~当今社会到底谁怕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10 22: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localimg=138,140]1[/localim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11 01: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法制不健全,会也要立法.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5-11 21: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我是不打会。呵呵额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