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让孩子热爱读书

1126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10 15:31:51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开卷有益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从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的激情召唤,到书是人类发出的最美妙声音的深情吟唱,人们相信,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人生在世,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这往往是从读书开始的。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广阔海洋,延展生命的有限疆域。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哺育心灵的母乳,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让我们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
  读书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至巨,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息息相关;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人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观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贫乏的民族。崇尚读书,才能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读书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国家的富强和腾飞必然要以知识凝聚力量,而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在知识经济社会,读书是创造力和活力的起点,是文化底蕴的基石。一个国家是否有广泛的大众阅读,是否有乐于读书的社会风尚,决定了人们能否主动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在潜移默化的滋养中,提升国民素质,营造文明氛围,发展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营造一个书香浓郁的社会。时代变化了,信息传播方式多样了,生活节奏加快了,但读书作为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面对我国有读书习惯的人只有5%、阅读率持续下降的现状,我们需要重新唤起读书激情,亲近图书,全民阅读,让我们的社会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让读书成为我们的时代风尚。
 
读书率下降,读网率上升
人们似乎正在远离书籍,或者确切地说是在远离传统的阅读方式。近年来持续下降的国民阅读率也证明了这一点。是大家都没有时间?人们花在电视、网络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显然不是这个原因。是人们对读书没有兴趣?读书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在这个休闲方式日益多元化,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娱乐元素的时代,的确难以让人们产生兴趣了。毕竟,读书是需要独处的,需要心静下来,需要用心思考的。心难以从浮躁中平静下来,自然就只能把兴趣转向那些快餐式的、不需要思考的、纯感官的休闲方式上。
随读书率下降的是读网率的上升。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网络作为一个信息高度饱和的场所,人们于其中,很容易停留在表象,作跳跃式的阅读,人们获取的信息是不连贯的。再者,信息不等于知识。信息只是由文字、图像、声音等表现形式提供的一种素材,而知识则是信息经过汇总、思考、验证后的经验总结。读书带给人们更多的是知识,读网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信息,这也是二者本质上的区别。
  良莠不齐的图书市场
  有一个读书八恨的段子,可以说明图书市场的现状:读正版书恨书价宰人,读盗版书恨错漏太多,读精装书恨不方面便卧读,读简装书恨插图尽除,读多卷书恨淋漓注水,读名家书恨一牌多洗,读纪实书恨小说笔法,读传记书恨为传主讳。
  虚高的书价、低劣的纸质、注水的内容,一些作者和出版商,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图书的内容上,而是放在图书的形式上、如何圈钱上。去书店逛逛,会发现成堆的教辅材料,满架子的励志、玄幻小说。人们要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确实不容易。
  应该重视培养青少年的读书习惯

  读书应该是从小就培养的习惯,然而,不读书的人群中有一半左右是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不读书了,他们如何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建立成熟的价值体系?又如何为国家的未来思考?
  当学业的重担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甚至书包都需要用行李车去拖时,他们哪有时间读书?当父母不能跟他们进行精神交流,不能给予足够的心理关怀,兴趣得不到多元化开发时,他们的兴趣就只能投入到看电视、网聊、打游戏上面。当功利心理左右人的思维时,书必须是要有实用价值的,要能从中直接获得某种可见的收益。当读书已经不能为学习、为就业增加筹码,反而是一种负担时,他们也就远离了书籍,读书无用论也就浮出了水面。
  读书是让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人,需要思考。书,帮助人们思考。远离了书籍,也就等于抛弃了前人留下来的丰富的精神财富,放弃了帮助自己思考的重要渠道。当人们不去继承这些前人的经验成果时,人们就会因为自己缺乏有深度的阅读而变得不会思考,缺乏思辨力、分析力,最终沦为一个平庸者、一个历史的匆匆过客。只有人们有着一种视读书为生命的执着追求,保持着不断思考的无限热情,人们才会去理解人文的含义,理解自由、平等、博爱、正义、人道这些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理想。敬畏缺席了,于是历史可以戏说、歪曲。脚下缺少人文基石,踏空了,于是英雄人物可以拿来恶搞、丑化。价值观未成熟,没有目标,于是对现实充满焦虑,对人生缺乏热情。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读书习惯可以培养,但需要有硬件环境。这方面,我们的近邻日本,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日本不仅书店、旧书店多,而且最重要的是有近3000座的公共图书馆,并且免费对外开放。每个住宅区的居民只需步行数分钟就能看到图书馆。图书馆对图书的利用也很到位,既接受各界的赠书,又定期清理出废旧书籍、杂志,供人们免费拿走。书店、图书馆,充分满足了居民对精神、对文化的需求。另外,日本各地都会举办读书活动,既能调动人们的读书热情,又促使社会重视对硬件设施的投入。
  

我们国家应该把国民读书作为一项战略规划项目,要有专门的预算,用于书店、图书馆的建设、图书的购置。让书店、图书馆进入社区,让学校的阅览室、图书馆设施完善,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始终有书相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