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忆旧》另辟蹊径再现大师魅力

2097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0 02:11:41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Img251427211.jpg

  百花文艺出版社新书从“名家写名家”角度揭示近现代文化名人真实形象
  上个世纪是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不论文化界、艺术界、学术界和思想界,都有众多大师涌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艺、学术和思想水平,而且兼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极具风采的人格魅力。他们共同构成了上世纪纷繁乱世中一座光彩夺目的精神丰碑,其高度到今天仍然难以企及;甚至可以说,以今日一些领域一定程度存在的社会思潮的纷乱,道德标准的滑落,知识分子心态的浮躁,我们距离这些大师,反而是渐行渐远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百花文艺出版社近日推出《忆旧》一书,从“名家写名家”的角度,有意摒弃正襟危坐的大论,而选择有旁逸斜出之态的文字,剥除一些人为的生硬外壳,将胡适、季羡林、罗家伦、丰子恺、陈西滢等大师们在故交老友交往中所不大为人所知因而也更真实、更全面的形象展示出来,可谓另辟蹊径。
  《忆旧》虽“旧”却不乏新鲜
  近二十年来,以20世纪大师为对象的出版物已经非常多,包括对他们著述的重新整理出版,以及有关他们的传记、回忆录和日记的撰写与出版。但百花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的《忆旧》放弃“大而全”的企图,而以文章的可读性和信息的新鲜感为宗旨的思路。
  比如,徐志摩不幸遇难,去世很早,名家为他写了许多纪念文字,当时就出版过,而且后来每当他去世纪念日来临时仍有一些大师不断写纪念文字,但本书最后只选定两篇:即在最熟悉徐志摩的人中,采用了第一个见到(翻译)遇难电报的教育家罗家伦所写之文,和到遇难之地亲自处理徐志摩后事的沈从文所写之文。
  书中涉及不大为人知的名家
  对于当代人不大熟悉的名家,特别是非常有贡献但去世较早的名家,本书也做了些许介绍,如我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丁文江(再君),本书特意收入胡适和罗家伦先生的文章,介绍这位鲜为人知的民国知识分子,当年正是他举荐培养李四光,使李四光后来成为20世纪国际知名地质学家。丁文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为我国近代大学教育和国家的矿业作出极大的贡献,历史不能忘记他。
  再如著名文学家苏雪林女士,享年一百有三,与她同时代者大都已作古,没有找到很权威的怀念她的同辈写的文章。但编选者想方设法,找到袁昌英的后代、著名翻译家杨静远先生回忆年轻时与苏雪林近距离接触所写的生动文字,弥补了这样的遗憾。可是谢冰莹女士,却始终没有找到最好的回忆文字,但是从本书中所收作为作者的她回忆林语堂的文章中,读者可以间接了解到谢冰莹这位“女兵”的一些不平凡的经历片断。编选者希望,通过这样精心的编选与整合,能够使上世纪的大师风采得到较为全面、立体,也更为鲜活的展现。
  许多大师照片墨迹首次面世
  这本书得到了罗家伦、陈西滢、梁实秋、浦薛凤、袁昌英、沈从文、孙伏园、曹靖华、丰子恺、靳以等名家后代的帮助,因而书中也收集了许多以前从未公示的大师照片、文字墨迹。如胡适上世纪40年代致友人的私信墨迹;梁实秋上世纪20年代与闻一多等人的留影;袁昌英上世纪40年代给罗家伦的书信墨迹;上世纪80年代,梁实秋委托两个女儿到医院看望老友冰心的照片;此外,凌叔华早年送给梁实秋的画,西方哲学家罗素夫妇以及著名学者李四光夫妇、赵元任夫妇、林语堂夫妇,还有著名文学家苏雪林的照片等等,都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