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60年我国农村流通8大巨变

1072人阅读  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7 20:43:45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农村商品流通与市场网点增加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网络体系,除了传统的集市贸易市场外,各种综合市场、专业市场正快速发展。
从2005年起,商务部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城市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计划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25万家左右的“农家店”,覆盖75%的村,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
截至2007年底,全国当年建设农家店10万家,累计建设农家店26万家,覆盖75%的县市,近3亿农民受益,实现了三年建设规划目标,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正在形成。北京的物美、京客隆、超市发,上海的世纪联华等知名商业连锁集团都加速在农村展店铺网。
2006年,商务部出台了“双百市场工程”,扶持100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培育100个国家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国一半左右(约20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使农产品流通成本明显降低;使全国3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超市销售农产品的比例达到30%以上,让更多优势农产品进入跨国公司的国际营销网络。
“双百市场工程”拓宽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发展带来了充足的投资,改善了经营环境,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得到发展,某种程度上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进一步落实和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使一些地区部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得到缓解。
2005年6月,安徽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经过3年努力,累计建设29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17000个连锁乡村农家店,带动企业和社会投资约20亿元,增加农村连锁商业面积144万平方米,连锁网络基本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35%的行政村,极大地提升了安徽省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2007年,安徽省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2005年提高6.5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增幅差由2005年的5.7个百分点缩小到3个百分点。3年中,安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出50个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一批重点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了44个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扩大了农产品的购销和出口,增加了农民收入。城里的商业企业在送日用消费品和农资下乡的同时,收购当地农产品配送到城市和省外销售,有的还与购买种子的农民签订农产品收购订单,实现双向流通。3年来全省农产品出口平均增速达16.5%,高于前10年农产品出口增速10个百分点。
2.多种流通组织和渠道的多样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的商品流通渠道主要有国有经济渠道、集体经济渠道、股份制经济渠道、中外合资经济渠道、个体私营经济渠道、农村流通合作社等,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商品流通格局。随着流通组织的多元化,农村各种流通形式也迅速发展。工业品流通包括:供销社、农业系统的统一采购和分散销售;连锁企业的特许经营、统一配送;厂家委托代理销售;企业设点专营专卖,提供的专项配套服务;经营者自采自销等。农产品流通包括:农民通过市场的自产自销;农民按订单组织的生产销售;农民通过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进行的购销;国营农场组织的销售;地方各种流通企业的收购和国家的专项收购等等。
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物美集团有限公司等探索果蔬农产品协议流通与服务应用示范:一是连锁超市经营生鲜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积极影响;二是连锁超市从规模化的终端市场倒逼农产品生产领域的标准;三是通过农产品的协议流通将农产品安全性的标准化要求前移。家家悦还对农产品基地的类型进行了探索,农产品基地类型可概括为三类:①紧密型基地,标准地块生产标准产品,50%由连锁超市提供标准和种子;②半紧密型基地,由连锁超市规定数量和标准,但不规定价格,价格是随行就市的;③松散型基地,此类基地比例较小。
4.新的流通方式的多样化
农村新的交易方式大量采用,如批发、零售、代理、易货(超市)、远期交易、分期付款交易、延期付款交易、“三票一卡”交易、拍卖交易、租赁经营、连锁经营、POS、MIS系统、“一店(场)多用”等,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已经进入农村流通。期货交易成为许多农产品流通与加工企业回避市场风险套期保值的重要手段,至今我国大连、郑州、上海期货交易市场有农产品期货品种14个(玉米、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粨、豆油、棕榈油、聚乙烯、小麦、棉花、白砂糖、绿豆、PTA、菜籽油、天然橡胶),待推出的农产品期货品种有生猪(大商所)、稻谷(郑商所)。
5.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多样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经历了恢复和起步阶段和大发展阶段,1978年-1984年,是中国农贸市场的恢复和起步阶段。1984年3月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成立至今是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时期,2007年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共有450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市场有1636家,成交额超1.1万亿元(11778.87亿元),2007年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心、深圳市布吉农产品中心交易额分别达到210.99亿元和160.71亿元。商务部2006年启动的“双百市场工程”促进了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纳入“双百市场工程”的100家市场当年累计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2007年9月3-6日,第25届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来自世界五大洲的3003个代表参加和出席了大会,这足以说明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世界的地位提高。
6.国家对农村流通扶持力度加大
⑴中共中央11个“1号文件”[1],指导了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对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2004年以来的文件中,提出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
⑴中共中央11个“1号文件”[1],指导了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对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2004年以来的文件中,提出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采取“四取消”、“四补贴”、“一支持”、“一保险”、“一奖励”的政策。
⑵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1984年的全国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就明确提出“广泛设置农产品批发市场”,1993年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指出要“改革现有的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在重要的产地、销地或集散地建立大宗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批发市场”,至此建立农村流通体制的政策框架初步确立。1993年通过、2002年修订的《农业法》对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作出了规定;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集贸市场,国家给予扶持。  
⑶21世纪以来,商务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纲要和文件,形成了农村流通体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2003年,《商务部关于建立健全加工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意见》,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检测作出了规范;2004年5月,颁布《全国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纲要》,要求尽快改变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建立通畅高效、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同时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作用,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的要求,做到201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市场体系。
⑷2004年7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制订农产品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规划,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检验检测系统及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发展和创新农产品拍卖、经纪人代理、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3年内培育2000个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抓紧制订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律法规。鼓励外商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2007年9月,国家粮食局发布《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粮食收购市场和零售市场为基础、批发市场为骨干、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龙头、期货市场为先导,商流与物流、传统交易与电子商务、现货与期货有机结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
⑸2006年,农业部启动了5520工程——即农业部升级拓展5520工程,在5年内重点扶持建设50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进市场改造升级和拓展业务功能,具体内容有20项;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启动了“百百万万”工程——即在2006-2007年,将100种重点产品纳入监管网,在100个重点城市区域进行重点推广,在10000个商场设立信息查询终端,在每个省设立10000台方便消费者的查询终端等。2006年商务部为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发掘农村消费潜力开展“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简称信福工程),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使商务公共服务更大范围地覆盖农村,为农民增加消费提供信息服务和购销便利。该工程可与“双百市场工程”相结合,依托龙头企业建立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站。
⑹国家发改委2003年以来中国连续六年安排专项国债资金共19亿元,扶持全国550家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和质量检测系统建设。此外,商务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粮食局等先后实施了各类商品交易市场重点联系制度,与许多大型批发市场建立了相应的联系。
⑺2008年,科技部发布“十一五”8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其中“粮食宏观调控信息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拨经费4500万元)、“农村流通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示范工程”(国拨经费2亿元),项目实施年限是2008-2010年三年。
“粮食宏观调控信息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涉及4个课题,如:①粮食宏观调控应急信息技术与应用示范;②粮食供应量信息采集与价格预测技术;③粮食流通追踪技术设备与应用示范;④粮食收购信息采集及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
“农村流通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示范工程”涉及5个课题,如:①化肥可信流通管理与服务应用示范;②农药可信流通管理与服务应用示范;③果蔬类农产品协议流通管理与服务应用示范;④农畜产品流通监管应用示范;⑤生活消费品放心流通应用示范。
(8)“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工程。2007-2009年,国家推动“家电下乡”,“家电下乡”的补贴资金13%,分别由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省级财政)负担20%。2009年5月,国家先后推出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财政支持汽车以旧换50亿元,家电20亿元。2009年6月国推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是指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微波炉、电饭煲、电磁灶、热水器、电脑显示器、电机等10类高效节能产品以及已经实施的高效照明产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行推广应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有效拉动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7 22: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歌颂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