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玉簪润影    

3011人阅读  16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3 12:31:27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妻子那年嫁过来时,有一件可揣在兜里带过来的嫁妆:一枚长10cm 宽1.5cm的玉簪。是抱养她的王珍奶奶传留下的。

  轻轻的抚摸着这枚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油润的白玉簪,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它穿越时光时依然留存的温度,而循着上面留存的岁月痕迹,我似乎能去倒置时光从而去感知、捡拾、寻找、拼凑千年古镇黄桥,在我心中的那怕只是其中几页的历史画面… …

  非夸张,或许任意裁下一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能看到昔日黄桥的影子。

  这里虽没有江南古镇那种条石护岸、雕窗朱楼的水上人家的风格。但依河比肩而居的青砖黛瓦的建筑群院,树荫夹峙。安静中透着民风纯厚中的沉稳和朴素中的内敛。小镇街巷阡陌纵横,路面以米黄色的条石铺就。商号鳞次栉比生意兴隆,然却市列珠玑不哗。小镇西边那条巨蟒般弯弯的大龙河,终日帆影竞动浆声呀,船来舟往。

  这不那天清晨,八岁的小姑娘王珍还没有起床时,已有满载着盐和米的舟楫带着希望,拽着太阳消失在天际间。接近中午时,王珍她爹的朋友从扬州回来,托这位朋友买的一件玉镯一件玉簪,让王珍她妈喜笑颜开。推杯换盏中她爹喝高了。乘着醉意,从口中吐出带酒气的话语,似快乐日子的飞舞。雅兴所至他来到龙河边上悠闲慢步,蹲下身,掬一捧带着金花的河水净面时,倏忽地他看到岸边的几个纤夫正吃力的拉着一条大船,嗨,那不是米巷丁老板家送货的大船吗,今天却不知是从九江还是无锡运来的大米呢。

  回到家王珍她爹拿起铜制水烟壶,拇指和食指捏了一缕从“老宝成”买来的烟丝,两指间揉搓成一个小团,置于烟筒仓口。刚点上火,王珍进门喊到:“爹爹,爹爹,布巷舅舅家叫你呢,今天乡下人家纺的纱都送过来了,还要发棉花,他们忙不过来”… …

  又是一个秋日明媚的午后,王珍轻轻的消享着简单快乐的童年时光,一任其静静的流淌。铁匠巷传来着有节奏的“叮叮当当”打铁声,然惊动了她昨晚的梦想!她缠住妈妈非得到银匠巷打一个银镯头不可!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哭道:“弟弟有银项圈,你有玉镯头,爹爹有水烟筒,我什么也没有…呜,呜…”无奈之下王珍她妈叹了口气:“依着你吧”。

  王珍拉着妈妈的手,走大石桥进东大街。这是一条足有一里多路的商业街。街道两旁一家挨着一家的开着酱菜店,茶叶店,绸布店,竹篾店,剪刀店,皮匠店,秤店,理发店,小吃店,肉店,杂货店,洗浴池等。不时有乡下的农民戴着草帽,慢慢的推着木制独轮“山车” 载人载货,好奇的王珍撒开妈妈的手,去追听着那木车轴发出的“吱嘎”“ 吱嘎” 的响声。你问在“美味小吃店”门口刚放下担子的是干吗的?哦,那个呀,是附近送蔬菜的菜农。你别太在意杂货店门前扎着长辫的那小子在哭,王珍都晓得是什么事:“妈妈,妈妈,那小子肯定在耍赖,要吃金枣,他爹不买”… …街上熙熙攘攘人群你来我往,好一片祥和与知足与安定的繁荣市集景象… …

  春风和煦,霏雾弄晴。蓦然闯入深春的小镇到处生机盎然,万物勃发。那是谁家的一串串紫红丁香花从院中探出头来?这花如云锦、艳而不骄的不是尹家的那株西府海棠吗?蓝天白云之下,一群白鸽嗖地从穿着蓝印花布的两个有说有笑的少妇头顶飞过… …会醉了你的眼不?——洗马池畔杨柳依依,犁花溶溶,桃花灼灼,池塘中央荷钱点点,远处那一片铺金的油菜花,高低起伏、恣意浪漫… …

  多情的这个春天邀请了王珍!她这年芳华十八。妈妈将自己心爱的玉簪,亲手插在王珍绾髻好的头上。这天她出阁了。嫁在本镇的杨家。

  也就在1930年的这个夏天,小镇发生了一次有四五万人规模的农民暴动。王珍从夫君那里得知,小镇不仅有她看得见的警察局和省防军,而且还有她从未见过的红军。这一次行动就是由在如皋高明贲家巷宣告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策动实施。从此她心里明白:小镇不仅有看得见的国民党,还有看不见的共产党。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中华民族遭受到了倭寇的欺凌与蹂躏,小镇的人们亦不能幸免战火带来的深重苦难。

  1940年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主力部队奉命挺进苏北。小镇上的人们都知道他们是来打日本鬼子的。那个苏北指挥部机关就设在小镇的如黄河南,黄桥初级中学的青砖大瓦的工字型两层楼里。其时,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妄图夺取黄桥消灭我新四军,调兵数万挑起战争。新四军在陈毅、粟裕的出色指挥下,以歼灭国民党军一万一千多人的辉煌战绩,取得了黄桥决战的伟大胜利,为创建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黄桥决战期间,王珍夫妻积极响应并参加了地方党组织的拥军支前活动。在黄桥东门争夺战中,王珍在家烙饼、烧水、纳鞋交“工抗会” ,夫君则肩扛着家里的门板,支援前线构筑工事,运输弹药抬送伤员… …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小镇上的人们并没有迎来和平安定的生活。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在这一时期,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艰苦卓绝的反“清剿” 反“蚕食”的殊死斗争。1946年7月,国民党军第一绥靖区李默庵部,集中了15个旅约12万人的兵力,准备进攻苏中解放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率部3万余人,奋起反击,每战集中优势兵力,连续作战7次,共歼进犯之敌6个旅、5个交通警察大队计5万余人,给敌人以迎头痛击。七战七捷!

  这些年,虽有不间断的枪炮声,小镇上商户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但算盘扒拉声基本没有停过。只不过是穿着长袍大褂的,须不断适应街上那些军装颜色的变换。

  1949年1月1日中午,城黄线战役胜利结束后,至3日凌晨最后一批国民党反动派逃出黄桥,在解放战争中几经争夺的重镇黄桥,终于重返人民怀抱,并一度成为泰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随后成立的黄桥军管会迅速着手政权与群众团体的建设。整饬纪律,整顿市场秩序。对私营工商户鼓励立即恢复营业,并有计划地进行贷款,以支持生产经营,活跃城乡经济。县财经局还调拨了大量粮食,以帮助解决市民的吃粮问题……渐渐的社会秩序得到稳定,商户贸易日渐兴旺。

  1952年王珍的父母相继去世。夫妇俩暂无谋生工作。后来王珍的夫君在政府的一个布业公会里得到了一份联络工作。

  这些年王珍几乎每个月的初一都去东寺庙进香,有时甚至还到小镇上其它几个庙里礼佛许愿,可是,他们仍无子嗣。

  1956年。西街上有几个老人坐在门前晒着太阳,你听不到他们本已含混的声音在说些什么。浑浊的眼神里透着哀怨似的冷漠与无奈。有一个老头盯着街对面门楣上的“酱园春”牌匾,半天没说一句话。街坊邻居的店老板都被政府叫去开会了,只留下那一座座经过风吹日炙烟熏的老房子,寂寞无声地站在那里。哎,那是他们还没想通国家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工商改造运动——公私合营。

  不到两年,人民政府在大石桥往北至米巷,座东面西竖起一排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公私合营后的商户都上了一个档次!从酱菜店,到理发店,照相馆,棉布店,百货店,饭店,浴室,旅社应有尽有。西街上路南盖起了邮电局和二层楼的东进饭店兼旅社。医院也在刘同圣巷内的花园成立… …小镇内的各式手工业,也分类分别发展壮大成了黄桥肉联厂,黄桥布厂,黄桥油厂,黄桥米厂,黄桥工具厂,黄桥农具厂,黄桥鞋帽厂,黄桥绣品厂,黄桥印刷厂,黄桥电机厂,黄桥铜材厂,黄桥酱品厂,黄桥蜂球厂,运输社等国营、集体、镇办企业… …不仅满足了本镇居民的工作需求,还解决了泰兴、口岸等镇居民的工作安置… …小镇的人们安居乐业,从容生活… …古镇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王珍夫妇都按排在商业部门工作,一个在棉布门市部,一个在百货门市部。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眼看王珍过了生育的年龄,遂在六十年代末从自家门亲里抱养了一个小女孩抚育。这小姑娘是幸福的——每年王珍会给她做两次衣服;当我71年随妈妈上街,为着没能吃到烧饼而哭到三里外的家时,她却吃着热腾腾的阳春面!由此,幼小的心里我坚定着革命理想的信念——今生我要做黄桥人!对,就这么定——娶个黄桥的姑娘最好!

  77年的夏天。南坝桥下有几个孩童正在嬉水纳凉,桥基的石台上浣衣的女子突然站起身向桥上看去,她们不是看传说中内拱圆顶处和尚的手印,而是在惊奇小镇上难得一见的拍摄电影的场面。只见一男孩头戴草帽,跨骑在一头大水牛身上,由南台阶上,北台阶下。只走场两遍便顺利通过。这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拍摄《黄桥新貌》。这一年,黄桥的标志性建筑——新百货大楼和五交化公司在十字路口落成。那个扮演牧童的我,片酬只是一顶草帽。但为黄桥人定格一个历史的单镜头,却也是我的光荣。然而但仅凭这一历史证据,当时我还是不能成为黄桥人。

  这一年后,王珍奶奶常将她养女的头发绾起,然后插上白玉簪,笑笑,看看,再把她的头发放下梳成小辫… …

  86年王珍奶奶以七十五岁高龄仙逝。

  她的养女回到了父母的身边,两年后这姑娘成了我的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3 13: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本帖最后由 天山一剑客 于 2010-1-3 13:19 编辑

~05~ 追寻远去的记忆,重拾儿时的旧梦,依稀浮现在眼前,不禁让人浮想联翩~05~
     

签到天数: 1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1-3 16: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31*跨度半个世纪,历经小镇近一甲子风云,通过主人公,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的眼睛向我们这些后辈展示了我们没有看到过的历史!特别有一段让我们置身于黄桥古镇的繁荣和安定中,久久回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3 17: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好一段苏泰剑滨闻的《黄桥上河图》,真实的历史记录中飘逸着飞扬的神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8: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谢谢楼上三位朋友!%45*%45*%45*
历史不能复制,但有时历史会睡着,今天我试图惊醒着黄桥古镇那份记忆中的美好历史。
战争不是黄桥所能避免,但战前的黄桥确是安宁祥和。然,也就是通过那场发生在黄桥的战争,在今天让黄桥扬了名!使黄桥在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中留下光辉的一页,并为黄桥自己拥有了一段浓墨重彩的历史。今天的"黄桥烧饼"可谓是那场战争带来的最大衍生荫惠品牌。所以本文我不能回避这段战事... ...
今天黄桥街道整洁,商业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有目共睹,所以我未着笔。
过去的黄桥是美好的!今天的黄桥也是美好的!明天的黄桥会更美好!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1-5 15: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11*%31*写的真好!!!!!!!!!!!!!!!
恭喜获奖哦!!!!!!!!!!!!!!!!!!!!~~~~~~~~~~~~~~~~~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1-6 10: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黄桥肉联厂,黄桥布厂,黄桥油厂,黄桥米厂,黄桥工具厂,黄桥农具厂,黄桥鞋帽厂,黄桥绣品厂,黄桥印刷厂,黄桥电机厂,黄桥铜材厂,黄桥酱品厂,黄桥蜂球厂——————————黄桥曾经的辉煌,现在还存在几家啊?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1-8 10: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这篇文章不论从文字,结构,还是内容本身来说,都是我喜欢的。我读着文章,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心里时时期盼的“街”,那里,油黑的门板,热气腾腾的小吃,玲琅满目的物品,长长的小巷,清脆的吆喝,那么温暖,那么舒心,“到黄桥去”是我们小孩最想得到的奖赏。重新回望黄桥,她真的那么内敛,静秀,温润如文中的那支玉簪。婉约的文字,配上微微发黄的温馨记忆,在追昔问今的画面里,思绪如水波,一圈圈荡漾起。。。
支持苏泰剑,这么好的文章哦,欣赏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0 09: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对黄桥一点都不了解
我就知道黄桥的黑暗的一面
原来黄桥还是闻名的古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6 20: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本帖最后由 hqxs 于 2010-1-26 20:19 编辑

真是一篇好文章。
   通过王珍奶奶的一生,一个玉簪,带领读者回顾了黄桥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一环一环写的详尽细致,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黄桥人也写不出来,可见作者掌握素材,提炼主题水平之高,值得赞叹。《黄桥新貌》的电影我看过,当时特别羡慕那个骑在牛背上的小孩,的确作为黄桥人定格的一个历史镜头,是你的光荣,想不到那个小孩就是作者,可庆可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