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执 着  

37056人阅读  4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8-30 19:53:32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作者按:今天翻看手机时无意中发现了估计是2016年下半年写的一篇文章,又读了一遍,感觉应发出来。电话征求吴建明,他表示同意。

执    着
--记民间收藏专家吴建明

作者: 黄国建


       古镇黄桥去西二里多、这个叫野岸的村庄,不大,却有几条小河穿庄而过。傍水而居、错落有致的房屋,“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朦朦细雨的时节,微风摇曳着湾水边的芦苇阵,湿润的硬山顶上的汉瓦如黛,袅袅炊烟升腾后弥漫,村中的小路上,一位老伯肩扛铧犁正随着耕牛尾巴左右甩动的节奏回家。
       这是画家眼中的水墨画。
       也是第八届“薪火相传—寻找传统村落守护者”优秀人物吴建明记忆中儿时家乡的惯见画面。
       不过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家庭的生活还是没有这么远望的诗情画意。放学后的吴建明要么挎个笿篮和两个哥哥同去挑猪草,要么扛个笊笆去路上搲草; 一盏挂在墙上的煤油灯,忽明忽暗的照着大灶台上洗釜冠洗碗的母亲,也照在他兄弟仨的作业本上,父亲走过来旋开灯头,指捏灯芯往上送了送,才有了满屋的光辉……
       九十年代未,黄桥古镇为了提升镇容镇貌,决定对东进路进行街道拓宽和沿街商铺的统一规划、设计、建造。
       连日阴雨后的一个清晨,初升的太阳像是刻意欲与两侧坍圮的房屋道别,温润的阳光抚慰着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根梁每一个檩,和每一件被弃用的家物。
       这些时,做小五金生意赚了钱的吴建明,也准备着建几间厢房。
       在烟丝厂的废墟上他看中了躺在一隅的十数根旧梁木。不远处,一位貌似看管工地的老头正瞅着他。
       “这位师傅想买什么?”
       “请问大爷,您知道这工地上拆下来的梁条多少钱一根哪?”
       “这梁条能值几个钱啊!”老头走过来,站在吴建明面前叹了口气、手往一堆木门木窗方向指了下说,“当初,我父亲手上营造的这幢房子,单一扇回纹花格窗户、隔扇门的工钱都超过烟丝厂的一根梁条钱!”他摇摇头,失望地继续说:“可惜了,可惜了,如果遇不到收购再利用它的人,被作成柴火烧就更惜了。唉,现在都时兴钢窗、铝合金窗了”……
       老头把吴建明引至门窗堆放处说:“回纹被民间称为‘富贵不断头’的一种纹样。我们家的这些门窗的格心,棂花都是采用的回纹样式。你看,回纹图案形如‘回’字,有安全回归的意思,寓意福寿吉祥深远绵长。”
       太阳照在老头的脸上,红润的面部表情上眼中也顿时释放了光芒,“解放前,黄桥街上有南典当北典当,我们家就是开南典当行的。说来话长……”
       吴建明不忍拂了老头的兴致,也忘掉了今天是来拆迁工地买梁条,听着听着,他就将自己跳进老头家那光荣的历史中去了。老头突然刹住了话匣,迟疑半晌,“这位师傅,你是我们黄桥附近的吗?”      
      “是的,我是街西野岸庄的。”
      “嗯,嗯,我有个建议,不晓得是否可行?”
      “您请讲!”
      “如果你把这些门窗都弄回去,用在你们家房子上,所有这些我半卖半送!不光这些,还有垫柱石、罗底砖、门墩石等等,你只要象征性的给几个钱就行!条件是: 所有这些材料都必须建在房上!房子建好后,可以允许我常去望望。”
       犹从天降的好事,来得有点措手不及。吴建明握住老头的手,“行啊,大爷!好的,大爷!”
       半年后,完全按传统木作、砌作、座西面东的四间七架梁厢房在吴建明家正屋前的院内拔地而起。只见木构的走廊旧麻石铺就,面东以木壁配回纹格子花窗,大门用钱字花格隔扇门相偕,墙为青砖扁砌,硬山顶上铺青瓦做脊做飞檐。整座建筑虽体量不大,但精致有韵、庄谐古朴。
       落成典礼上,卖花格门窗的老头和吴建明都喝醉了。
       从此,吴建明也醉入收集收藏民间古村落房屋构件和泰州民俗物品的“事业” 中去了。
       事实上,个人搞地方民间集藏,必须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作支撑,必须有支配自己时间的权利,必须具备本地风土人情和历史知识宽广的储积,必须有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集藏者与所收物品的缘分。
       黄桥古镇“何御史府” 内,由黄桥镇人民政府精心布展的“黄桥民俗博物馆” 已开门迎客。馆内所藏系2012年12月吴建明捐赠给黄桥镇人民政府的,包括: 茶、酒、食具,文士用物,女红、暧器,度量、衡器,灯具、灶具,出土器物,衣帽鞋裤,连环画册,床橱台柜等九大系列,时间跨度长、生活用器具覆盖面广、藏品质量高的千余件展品。
       在这,有现代生活中几无踪影的木制化妆盒、百宝箱,书箱,笔砚匣,拜匣,家谱箱,官靴箱,食篮,茶焙子,婴童站窠,厚重拙朴的擀面台,左右两侧阴刻行楷“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的花轿,以多种技法雕有凤凰牡丹的大床等; 有竹编的锥箩型官帽箱,旅行箱,针线匾,婴儿摇篮等; 有藤编的茶焐子,衣箱等; 有铜制的手炉、脚炉,水烟袋,煎罐,水铫等; 有作度量衡用的大杆秤,金银秤,方斗、圆斗,升子等; 有瓷质鼻烟壶,百岁碗,麒麟送子罐等; 有青衣大褂,交领右衽的蓝印花布衣,腰包,刺绣围袈,虎头鞋,金莲鞋,草鞋等;有石臼、石槽,石磨,石鼓型旗座等; 有陪葬的石质镇墓神,砖质幽堂证券,陶质四耳罐,油壶等。这些原本最普通的生活器皿和用具,不仅记录了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习惯,也见证了历史,更多的是有效固化了带有地域标签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中的物质艺术我们要有眼光去发现,要用心去收藏保护,要拓宽思路寻找平台展示,目的都为是普及和增强人们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吴建明如是说。
       我们说,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幅乡情素描画,都有一段串起的或悲或喜的人文传说,还有吴建明在收藏、保护、分享,和情感渗透其上的遇见故事。
       1970年出生的吴建明,只念了两年初中,便辍学当了白铁工,后来做了瓦匠,再后做小五金生意,开一爿小型五金厂。“二十多年来,我家的小五金厂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他支撑民俗收藏!”妻子无可奈何地说,虽是她一时的气话,但丈夫在收藏之路上所经受的艰难中的辛苦、曲折中的执着,她是第一见证与第一支持者。
    “有些‘绝无仅有’的东西,你想,人家不定肯卖!因为现在做文物生意的人太多了” ,吴建明说现在展陈在“黄桥民俗博物馆” 的那张雕花床,当初是听别人说离黄桥不远的一户人家有张清朝时期的拔步雕花床,其后人弃用存放在车库里已十数年。第一眼看见这张本地罕有的雕花床的时候,他内心激动兴奋,但不差钱的主家,并不想出售。这个带有廊庑右边安放小橱,左边安放马桶箱的雕花床,门罩的雕刻艺术,精致细腻,凤凰牡丹为主的纹式穷尽镂空、深浅浮雕、圆雕、阳雕、阴雕等技法,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内涵美好,寓意吉祥。为了这张床,吴建明一次又一次的把脸皮加厚四五层登门拜访,并承诺将该床作为民间生活的艺术精品安陈于筹建中的“黄桥民俗博物馆”,让人们思享先人的智慧生活时,对方才将拔步床卖给了他。
       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避免不了对城乡民居的拆迁。拆迁前的勘察、断墙残垣的废墟上都给了吴建明“淘、捡” 时代留下的地域建筑元素、符号等建筑构件的机会。他成系统、有脉络、有品质的经意收藏为有些地方政府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不经意,起到了有效的、补充式的抢救性保护作用。
       为此,有时他会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在周边县市转上一天;有时他会在拆旧现场连蹲数日,与拆迁人员建感情话收藏;有时他会与工人一起研究拆除方案,亲自挑、抬、扛,以尽量保全风蚀构件的完整。
       有次临近年关,为一收藏项目,吴建明中饭都没来得及吃,即驱车几十里赶往邻县,艰苦的讨价还价,急得太阳先下了山,待他回返时,天已漆黑,雪化成冰,一个急弯,摩托车侧滑,人和车都被重重地摔了一跤,不得已,他在家因此躺了十多天。
       在一处城区偏隅的拆迁工地,上百间不同年代的瓦房已被夷为平地,吴建明深一脚浅一脚的踏在瓦砾上左顾右看,不时的掏出香烟分发于场地上的拆迁工人。“吴老板,前面那房子有好多青皮石的” 拆迁工地的包工头一路小跑凑到他身边小声地说。“走,领我看看去。”包工头拨开青石台阶上的破砖废瓦,又用手抹掉面上的尘土,只见黝黑的石面通体油滑,梭角也已被踏磨得圆润。“据这儿的老百姓讲,这个地方是清朝时期城内有名的当铺,盛时光仓库就有几十间。拆迁时这儿还有几十个柱石,呶,都在那!”包工头走过去揭掉柱石堆上的遮盖物,“你如果要,都给你。只是价钱……”“价钱好说!我们谈好后,我就给定金,但你必须保证所有石件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这批“货” ,吴建明专门制作了铁三角马,购置了铁葫芦,请了石匠,雇人看管,历时一个星期才将这批石件安运回家。
       在他的收藏堆场内我们看到,五百多个磨盘铺满场地,二百多个碌碡上面巧成盆景底座,上百件各式大小的柱石石条、门石码放齐整,十数对带有精美雕花的门墩篷布遮盖; 十几万块不同时期、带着粘灰的青砖垜放成墙,各式砖雕、筒瓦、滴水瓦、异形瓦等上架存放; 三十几间古屋带有榫卯构造的横梁、内柱、斗拱、檩,和穿枋、椽子等木构件分类架空置于室内。
      “这些个藏品看似很普通,但在我眼里可谓无价之宝!因为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它包含了本地无数村落的历史和家族光荣。”吴建明继读说:市内外有许多古建单位无数次慕名来重金求购房屋古构件,我连块砖也不肯卖。虽然我需要钱,有时甚至要贷款,但我绝不会将我的所藏--代表本地一定历史文化的符号再流散在外,“收藏,我只进不出”
       锁在他仓库的这套雕花四廊房屋木构件,是去年贷款从邻县一个农村拆迁工地收购回来的。房屋主人的祖上彼时曾富甲一方。所有构件木质紧密,除了岁月为其包裹了一层氧化膜,精致的雕刻画面生动如初。桃园三结义中的刘、关、张,雕工精致,人物表情丰富,动态干净利落; 二十四孝图雕刻手法厚重凝华; 梅兰竹菊雕琢得曲线流畅,仿若固化了四季的永恒之美; 福禄寿和天官赐福手法自然巧妙……这些木雕艺术构件既具雅俗共赏和美好生活的装饰性,更具对中华美德的熏陶和启迪的传承性。
      “如若我所收集的这些带有地方历史文化特征的民居不被时代的发展所推倒多好!它们在,好些人的根就在,美好念想的着点就在,衣锦还乡的光荣理由就在。”吴建民见过太多泪水涟涟捧着祖宗牌位怅然离去的家庭,见过太多被拆迁前在老宅合影的人们,见过太多被拆迁户对古宅的坚守,甚至见过一个中年人驱车回村,只为在虚墟中的一棵大树前合影,然后悄然离去……
       曾在江苏省盆景艺术比赛中获得过银奖的吴建明说,盆景是通过人为塑造形象,以技法、气韵、情景等,用艺术的语言浓缩大自然之美。盆景艺术源于生活,和生活中对美的发现与理解。比如在一些自然村中,至今仍有不少原生态树种与人们和谐共生,老而弥健的它们或冠如华盖,或虬枝峥嵘,或扶疏挺拔,或寓意美好,或赋有传奇。但随着拆迁,有些代表本地生态的珍稀树种就遭到了被砍的厄运。他目睹过一次拆迁人员不听其劝阻而执意将一棵本地几以绝种的大树砍伐的痛心事件。有鉴于此,他即产生了抢救珍稀树种的想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树大招“风” ,在无数次的大树搬迁过程中,他所雇运输车,刮过人,碰过房,也遇到过路政拦,交警追,妥善解决诸如此事的费用有时超过一棵树的耗时耗财。所幸经他抢救的柞针树、皂角树、五谷树、梓树、金勾子树、黄杨树等数十种当地的珍稀树种,皆移植成活。
       宋·苏轼曾有“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 的名言。吴建明对不同历史时期,并承载着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的民俗物品,锲而不舍、方式独特地抢救性收集、收藏、守护,为是勾留泰州地区的古村落特质和民俗文化,他辛苦的汗水,史料的积累,古建构件的守望,终将会有一天有一畦地让它们载生: 一湾清水,一道长桥,一片轻烟,一座座人家,满眼的绿。


DSC_1191-编辑.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8-30 20:4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古镇黄桥去西二里多,……应是古镇黄桥向西二里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9-8-30 20:5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13852697224 发表于 2019-08-30 20:42
古镇黄桥去西二里多,……应是古镇黄桥向西二里多,????

是的。现在这个村庄已全部拆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8-30 21:2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下一个全部拆迁的村庄在哪里?王韩庄往南一片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8-30 22:25: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黄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