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中药≠“补药” 不可长期食用  

3414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6 09:22:00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黏黏_rcItR 于 2021-1-6 09:23 编辑

  经常看韩剧的朋友都知道,韩国人会在即将大考、体力不济的时候买“补药”滋补身体,对于大富之家来说,定期吃补药,则是一种成本比较高的日常养生方式。这个补药,其实就是起源于我们国家的中药。其实,不仅仅是在韩国,在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人有这个习惯。这样做的原因是:中药不仅是来源于山林等大自然界的精华,而且药性非常温和,能“有病治病,无病健身”,滋补效果特别好,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又微乎其微,所以可以作为“补药”长期服用,以达到保健目的。这种认知和做法,真的没问题吗?
  1.中药使用不当可能中毒伤身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和其他药物一样具有药物的两重性,即治病和致病。从中医理论来说,中药是用来调整人体功能偏差的,如果应用不当,偏离了人的体质,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对机体功能造成损害。 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应用日益广泛和国际化,中药的不良反应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曾通报过多起使用中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如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细心、朱砂莲等中药引起“马兜铃酸肾病”;一些含矿物质的中药,如朱砂、雄黄等长期应用,可引起慢性汞、砷中毒等。 1210965591_16098167603161n.jpg

  2.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用药务必以辨证为基础
  服用中药,一定需要有医生的诊断在前。如果对中医药不了解或是仅知道个皮毛就给自己或他人抓药服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日常生活中,一些擅自购买中药治病的人本身缺乏足够的医学常识,易因辨证不准、重复用药、超量滥用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病症加重,特别是有基础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幼儿和孕妇等,服用不慎更容易伤身,应当引起警惕。
  举个例子:有些患者感觉腰酸背痛,就吃六味地黄丸补一补,其实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适宜服用。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使原有病情加重。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就是这个道理。
1210965591_16098167693671n.jpg

  3.对症组方 因人而异
  中药的应用有严格的标准,是中医经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四诊之后,综合分析而得出一个诊断,再辨证用药,所以不能简单地通过服用“补药”来养生。
  应用中药一定要对症用药,合理组方,因人而异,才能有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中药不可长时间、大剂量久服,避免药物的蓄积毒性。使用中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不要随意改变用量和服法。自购中成药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照推荐的用法用量服药,必要时咨询医生和药师。必须使用中药注射液的情况下,应单独注射,不要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以免发生配伍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中医药确实是华夏文明的瑰宝,其中的奥妙之处,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习才能够掌握应用。关乎身体无小事,特别是药物,对于健康的影响,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中药不是不能吃,但一定要通过专业医生诊断之后、谨遵医嘱服用才行。
1210965591_16098167890241n.jpg

来源: 科学辟谣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7 07:4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1-1-11 18:29: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好像是这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