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泰兴八景的文化起源与解读

15721人阅读  5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5-28 16:22:31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微信图片_20210528161056.jpg
       泰兴自古风光秀美,胜迹累累,在历代文人笔下,一幅幅壮美的画面熠熠生辉,“泰兴古十二景”即为典型的代表,描写了境内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泰兴古十二景分为前八景和后四景,其中前八景又名《江城八咏》,明代诗人朱昶所作,分别为:船港春潮、柴墟夕照、姜溪牧笛、骥渚渔灯、东郭朝阳、西江暮雨、孤山帆影、沙埠芝香。
       所谓“八景”是指能够代表一个地域内文化特色的八处或八处以上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八景文化”自宋代兴起,经过元的发展,到明清时更为普遍化、大众化,并进入繁盛。
       “八景”起源于北宋时期宋迪的《潇湘八景图》,八景诗的最早雏形则是沈约的《八咏诗》。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米芾偶得《潇湘八景图》,拍案称奇,遂给每一幅画作诗写序,加以推崇。后来南宋皇帝赵扩亦对潇湘八景产生浓厚兴趣,亲笔题书八景组诗,一时间,八景题材尉为风尚。此后,这种以诗歌形式描写景观的八景诗成为独特的八景文化,广为传播。
微信图片_20210528161109.jpg
       到了明代,明王朝为了粉饰太平,下诏各地定出“八景”上报朝廷,“八景”从此打上了官方的烙印。泰兴八景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而诞生的。
       作者朱昶,字明通,号雪江,泰兴人,出生于元末,历经朝代更替的刀兵战火,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内心充满了对美好平安生活的向往。朱昶初任泰兴教谕,性谨持重,诗文绝佳,时有“笔走龙蛇翻地轴,诗成锦绣抉天章”之美誉,因此深得朱元璋赏识,任其为秦王府长史,并赐宴以示褒奖。
       明成祖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变,本已休养生息的社会再起波澜,明王朝内部的争斗,让朱昶又一次目睹了社会的灾难,内心产生了厌倦政治的情绪,婉拒了朱棣的邀请,选择归隐林泉。不过,朱棣还是十分欣赏朱昶的才干,赐其御书“资善堂”,后来“资善堂”成了泰兴朱氏宗族的堂号。
       朱昶的“江城八咏”实为八景诗,描写的泰兴八景并非都有确切的所指,而是在一年中不同季节和物候、一天中不同时段和气象的八类自然景观,亦有人文因素。
微信图片_20210528161112.jpg
船港春潮
东风吹雨海扬波,一道溪回百折涡;
别岸桃花生锦浪,征帆鹭影拂银河。
朝宗江汉空愁绝,过客乾坤可奈何;
却忆钱塘秋唤渡,素车白马倏来过。
        “船港春潮”描写的是境内过船港的景色。春风吹过,细雨绵绵,海浪上涌,江水波扬,一道道溪流千回百转,荡起阵阵旋涡;隔岸桃花盛开,花瓣坠落,浪潮尽染,绚丽多彩;远处白帆点点,鸥鹭翩翩,仿佛从美丽的银河轻轻掠过。
       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世间万物的看法,暗指朝廷更替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海纳百川,大势所趋,何必自寻烦恼;天地之大,人生皆为过客,乃自然规律。同时触景生情,想起了伍子胥钱塘唤渡、素车白马的悲凉和无奈。
       过船港,西滨长江,内接环城河,是旧时泰兴境内通江八大港之一,因港口商贾舟舶云集,港内千帆竞过,故名过船港。历史上,过船港“沙埂之隐伏,港汊之岐出”,江潮至此平缓而宽阔,潮汐不时往来,百折千转,甚为壮观。
微信图片_20210528161115.jpg
柴墟夕照
草碧霜黄野烧红,负薪人散夕阳中;
镇兵鼓动烟生柳,贾客帆收岸隐枫。
稍喜桑榆留暮景,漫嗟萑苇入秋空;
百年我亦东归鹤,诗梦犹怀老蜕翁。
       “柴墟夕照”描写的是口岸(今属高港区)的景色。秋风瑟瑟,寒霜骤至,碧草染黄;夕阳西下,旷野凄楚,残阳如血,背负柴草的人们四散回家。战鼓乍起,操练的将士闻声收队;远处,炊烟袅袅,杨柳依依,商船纷纷落下风帆,驶进港湾,隐没在岸边的枫树之下。
       诗人表达了对桑榆虽晚霞满天的喜悦,同时又感叹于蒹葭苍苍秋风凉的凄婉。人生苦短,倘若百年之后,自己幻化而归,来到这如诗一般的梦境,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我这位老翁。
       柴墟,口岸旧称,“西枕江,北负广陵,而东南屏蔽县治,水陆幅辏,为邑之重镇”,南来北往的商贾舟楫多由此济江达海。明万历年间,柴墟镇因坍江而成为临江要津,遂更名为口岸。
       宋时,柴墟一度曾为泰兴县治。北宋末年,金兵三犯柴墟,遭到军民抵抗后毁城而去,留下满目疮痍。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奉命驻守泰州,抗击金兵,“以州无险可恃,退保柴墟”,取得著名的南坝桥大捷。
微信图片_20210528161119.jpg
姜溪牧笛
吹竹群儿渡早沟,争夸牛背稳如舟;
丰年景物图堪画,太古遗音谱不收。
旧令喜功同鲧殛,何人扣角更齐讴;
我思抱犊昆仑远,夜月箫声隐凤丘。
       “姜溪牧笛”描写的是境内羌溪河的景色。晨曦初露,静静的河边,竹笛声声,一群牧童争抢着骑上牛背,犹如水上行舟,稳稳地渡向对岸。又是一个丰收之年,物产富足,风景如画;处处莺歌燕舞,笛声悠扬,仿佛一曲曲婉转优美的古乐,久久回荡。
        前朝统治者因为治政无方而灭亡,如今政治清明,贤能之士争相讴歌,可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诗人看透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只想远离世俗,归隐山林。
       羌溪河,旧名姜溪河,俗名将军河。相传,南宋建炎年间,有一位姓佘的偏将,奉岳飞之命留守泰兴城,保护百姓,后与金兵作战,不幸葬身于姜溪河中,人们为了纪念他,遂将此河名为将军河,并在河岸东关铺建佘将军庙,世代祭祀。
        羌溪河与环城河相连,南通大江,北接北新河(即两泰官河),明正统八年(1443年)被辟为漕运河,成为连接南北运河的四条漕运河道之一。
微信图片_20210528161122.jpg
骥渚渔灯
马驮沙明隔夜江,钓船篝火出篷窗;
风前疑聚萤千点,月底惊飞鹭一双。
应对吴枫愁古寺,定然楚竹倒春缸;
君山在望谁喷笛,响裂星河气欲降。
       “骥渚渔灯”描写的是马驮沙(靖江古称)的景色。夜幕降临,渔船静静地躺在江面,随波摇曳,灯火透过船篷的窗户,照亮了对岸的马驮沙。一阵微风吹过,星星点点的灯光若隐若现,仿佛千千万万只萤火虫聚在一起;一对鹭鸟惊恐地飞起,掠过江面,消失在茫茫月色之中。
       诗人触景生情,想到寒山寺的枫桥夜泊、江枫渔火的对愁而眠,更有夜半钟声到客船后点燃楚竹、斟满春酒一饮而尽的豪情。遥遥相望的君山上,突然传来浑厚高亢的笛声,响彻云霄,气吞山河,令人身心为之一振,仿佛刹那间吹去了满腔的愁绪和隐隐的伤感。
        马驮沙原名阴沙,相传三国时孙权士兵在此牧马,故名。唐时,马驮沙为江中一洲,时称骥渚。
        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南侵,岳飞“渡百姓于沙上”,此后江淮难民在此建房开荒,渔猎耕植,过上了安定太平的日子。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前马驮沙隶泰兴,后隶江阴,成化七年(1471年),置靖江县于沙上。
微信图片_20210528161126.jpg
东郭朝阳
紫霞焰焰发天章,落月西城上有光;
苦木此时乌浴海,梧桐何处凤鸣岗。
置身日观思先睹,拭目朝晞欲远翔;
漫倚河桥吟晓色,沙尘弥望转苍凉。
        “东郭朝阳”描写的是泰兴城东门外的景色。清晨,漫天星辰还未退去,一抹紫红色的霞光渐渐铺开,似火焰一般照亮天边;晓月西落,城墙上洒下冰冷的月光。俄尔,太阳从东方的扶桑神树旁冉冉升起,好似金乌刚从大海中沐浴而出,也不知道从哪个高岗上的梧桐树林传来阵阵悠扬的凤凰和鸣之声。
        引颈东望,诗人有一种置身泰山观日、先睹为快的感觉,人生苦短,犹如朝晞,多么希望像凤凰一样展翅远翔。漫步于小桥流水之间,吟咏着晨曦初露的美景,转眼间却是飞沙烟尘,令人顿觉悲怆凄凉。当时时局动荡,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可诗人内心十分矛盾,无法释怀,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泰兴古城很小,出了朝阳铺往东便是城外。据县志记载,在朝阳铺东南曾有一处名胜叫“桐竹园”,取“凤凰非梧子不食,非竹林不栖”之意而名。
        桐竹园内遍植梧桐、修竹,西边紧邻凤凰天,相传,此处有五棵古银杏树,高耸参天,枝繁叶茂,曾有凤凰集于树上,故名“凤凰殿”,后讹为凤凰天。凤凰天是泰兴张氏家族张珩后裔的世居宝地,明中期,张氏家族出了一门三进士,时称“张氏三凤”。
微信图片_20210528161129.jpg
西江暮雨
云湿寒沙望不开,晚风吹浪隐龙堆;
渔依葭菼谋鲜食,僧掩茅茨叹劫灰。
潮势东来疑卷雪,江流北去若奔雷;
令人忆得潇湘夜,诗罢猿声入梦哀。
       “西江暮雨”描写的是泰兴西边长江潮汛时的情景。大江茫茫,水色空濛,湿云、寒沙烟笼;晚来风急,细雨蒙蒙,水浪冲击江岸,隐没了长堤。芦苇丛旁,打鱼谋生的渔夫搜寻着江鲜美味;茅草庵内,老僧闭门诵经,感叹世间万劫轮回的沧桑。入夜,江潮汹涌澎湃,声若雷霆,仿佛卷起千堆雪,浩浩荡荡向北疾速奔流。
       诗人联想到潇湘夜雨的凄凉和猿声入梦的哀愁,深感社会的风云激荡最终给人世间带来的是无限艰辛,百姓漂泊流离,困苦不堪。
       西江,指泰兴西边的长江。汉唐时期,泰兴地处长江入海口,呈喇叭状,海潮自江口上溯,奔腾澎湃,在镇江、扬州以东一带形成潮涌现象,古称广陵潮。
       唐大历(779年)以后,随着江口日渐东移,广陵潮渐渐消失。元明之际,海潮再次多发,十分汹涌,每逢八月十八大潮汛之时,江水溯流而上,似千军万马,奔腾如雷。
        西江芦荻丛生,江鲜美味丰盈,最为著名的有长江三鲜: 河豚、鲥鱼和刀鱼。宋朝,泰兴县令刘宰曾设刀鱼宴饯别友人,并赋诗“芼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称赞刀鱼味美。
微信图片_20210528161132.jpg
孤山帆影
一点浮青入望遥,樯鸟飞处白生潮;
竺僧有道元非妄,海贾为文若可招。
众鲎乘风俱出没,大鹏击水共扶摇;
三山无恙麻姑说,几度枯桑候老樵。
        “孤山帆影”描写的是孤山(今属靖江)的景色。远远望去,一座小小的山峰如青毡浮于江面,潮头生起白色的浪花,樯帆上的水鸟时而飞起,时而落下。很久以前,孤山就有高僧大德居住修行,海外的客商因仰慕中华文明纷纷前来。成群结队的鲎鱼乘风破浪,时隐时现;大鹏鸟拍打着水面,展翅高飞,扶摇直上。
       历经沧海桑田,天下终于太平,仙山圣地,八方来朝,盛世美景之下,又见那担柴而归的老樵。
       孤山,原为“县之镇山”“南枕大江,岿然一峰,约高百仞”。数千年以前,孤山为海上高耸的一块礁石,后周边泥沙不断淤积,形成山体,“孤悬于江中”。
       唐初,“伏虎禅师”法响在山上结茅而居,并建有正见寺,当时孤山临海,常有海上客商登临落脚。
       南宋初年,孤山山体已与长江北岸相接;元明之际,因海潮多发导致山体滑坡,再次沦入江中,“欲登山者必方舟而渡”。后“江势徙北,山址徙南”,山南泥沙大量淤积,至明弘治元年(1488年),山体登陆马驮沙岸。天启以后,北江淤塞,孤山登陆北岸。
微信图片_20210528161136.jpg
沙埠芝香
龟城乔木记吾宗,瑞气熏蒸马鬣封;
江尽蜀冈钟尔秀,地非商岭欲谁从。
紫云灿灿闻归鹤,黄壤迢迢想伏龙;
不为百年乘泰运,赋诗那得此相逢。
       “沙埠芝香”描写的是县城西南朱家巷的景物。泰兴城形如神龟,古木参天,见证着我的家族历史;紫气蒸腾,祥瑞笼罩着高高的坟头,此地与蜀冈地脉相接,故而钟灵毓秀,贤才辈出。光芒灿烂的紫色祥云,承载着乘鹤而归的圣人先贤;千里之遥的黄色土地,孕育了雄才大略的伏龙凤雏。
        这一奇特的景致百年一遇,但诗人并不乞求这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大运,有幸为此吟诗作赋已是十分难得。诗人低调地认为,此地并非商岭,为何族人接踵而至,兴旺发达,应该是得益于祖荫的庇护。
        沙埠位于朱家巷,北宋御史中丞朱宝明死后葬于此地。据县志记载,宋宝祐四年(1256年),墓上长出灵芝草,一本三茎,高一尺五,色赤紫。
        朱宝明,淮西人,泰兴朱氏“资善堂”始迁祖,朱昶即其后人。南宋初,金兵南侵,战败无所归,至泰兴,慕其风水秀美,遂占籍延令之朱家巷。当时,延令为泰兴县治,“肖龟,周九里,号为龟城”。
        据《泰兴朱氏宗谱》记载:“北宋徽宗朝御史中丞,高宗南渡,公赴左军参谋营,遇敌疾追,惧为贼虏,誓殉国难,策马渡江,马竞渡登北岸。乐泰邑城南风景,遂居曹溪,名曰朱家巷。”
        物换星移,世事悠悠,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朱昶笔下的泰兴八景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然而诗人描写的美景意境令人遐想,至今吟来依然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倘若时光可以穿越,放空心灵,领略一番,该是何等的惬意。
来源:延令春秋
作者:印九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27 天

连续签到: 5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1-5-28 22:0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29 23:29: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31 21:49: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6-2 17:5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6-3 12:34: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