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慕容冰雨 于 2021-8-19 12:16 编辑
一、什么是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通俗地讲,主要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一减轻作业负担,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更专业一点来讲就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1、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 义务教育的双减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量以及作业时长。要求合理的调控以及设计作业的结构,让孩子尽量在学校把作业完成,不能给家长布置作业,不能让孩子自己批改作业等。
2、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校外培训是很多家长面临的难题,你的孩子不学,别人的孩子在学又学得不放心。这次的双减政策有一项是针对课外培训机构的,要求各机构不能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进行学科培训,同时要求学科类教育机构一律不得上市。
3、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教育部门出台政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给孩子跟家长减负,为了归还教育的本意。政策还要求各个义务教育学校开设课后延时服务,要求学校的下课时间不得早于当地的普遍下班时间,让家长能够安心上班,孩子也能够安心学习。
二、双减政策下家长如何应对和转变教育观念呢? 1、改变懒惰的思想,重视对孩子的陪伴
有一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父母的工作太忙,没时间管孩子。特别是寒暑假,学校放假,父母要工作,孩子没有管理,送去培训机构,既可以学知识,也可以解决孩子管理的问题。
其实,孩子的成长,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阶段,缺席了陪伴,孩子的情感和思想必然会有缺失。孩子在家期间,特别是寒暑假,父母工作再忙,也要对孩子的陪伴有明确的计划。可以陪伴孩子阅读、陪伴孩子旅行、参加亲子类的活动等等。这样也能让孩子觉得,他的生活除了学习,不只是有手机。
2、改变包办的思想,尊重孩子的心声,让孩子的假期生活更精彩
孩子的假期生活,该如何安排?部分家长是很专制的,他们认为假期时间宝贵,孩子应该去补课,提升自己,新学期开学就能取得进步。要知道,孩子一个学期在学校要进行4个月的学习,寒暑假又要补课,没有休息、缓冲和调整的时间,谁又能长期保持着有效的学习状态呢?强制性地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要么是无效学习,要么加剧孩子的厌学情绪。
我们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对假期生活进行科学的规划,让孩子的假期生活更丰富多彩。在孩子的假期规划中,要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放在首位,然后拓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阅读、体育、艺术等方面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寒暑假,通过正规的研学机构,为孩子计划一次研学旅行是很有必要的。如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为孩子计划一次红色研学旅行,让孩子到延安、井冈山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去感受共产党的伟大,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3、去除“唯分数论”,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点并不正确,过分看重孩子的分数,以分数来评判孩子学习的好坏。分数高,皆大欢喜;分数低,就认为孩子的学习出现了重大问题,需要补课。
笔者认为,家长对孩子学习关注,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特别是小学和初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关键。将来,孩子上高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决定孩子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呢?包括静心学习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整理错题的习惯、钻研探究的习惯等等。
如果一遇到孩子分数低就补课,只会让孩子形成学习的依赖,而无法真正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
4、去除“教育焦虑”,促使孩子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很多家长都要教育焦虑,这种焦虑更多来自外部。被资本裹挟的教培行业,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广告宣扬的就是教育焦虑。什么“教育起跑线”论、“超前学习”论、“学习分水岭”论等等。
如有一些孩子即将上初二的家长,会收到很多“教育焦虑”的信息:初二是初中学习的分水岭;初二没有学好,孩子上初三后,成绩就不可能提高;初二新增加的物理是非常重要的学科;物理能不能学好,决定了孩子的中考成绩,甚至高中的文理分科等等。在这些信息下,大多家长的选择是,利用初一下册的暑假,送孩子去补课,提前学习物理。
这种提前学习,会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要知道,任何新学科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从兴趣入门,逐渐培养学科思维,然后再培养探究能力,只有这样,孩子在这门学科上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孩子在培训机构学习新学科,在功利化的促使下,培训机构大多侧重于提高应试做题能力,频繁刷题将会扼杀孩子对新学科的兴趣。
5、更新职教观念,正确认识职业教育 家长对教育的焦虑,还有一方面是来自于中考的分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考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被大大控制,有一部分学生会升入职业高中。
在大多数家长的观念里,职业高中是落后,被淘汰的象征。上职业高中的学生,都是成绩差、品行差的学生。所以,如果自己孩子初中成绩差,父母更是拼命想通过补课来提升孩子的成绩。如果孩子中考成绩没有上普高线,父母更是千方百计想办法(花钱、找关系)把孩子塞进普通高中。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为了应对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如中国很多地方非常缺技术工人。往后,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将会不断增大,职业教育也会不断规范。所以,家长应该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更大的信心。孩子走向职业高中,学习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将来就业未必会比读普高的同学差。而且,现在职业教育很多都采用了五年制大专的形式,既能拿大专文凭,又能学一门技术,将来的职业竞争力并不弱。那些中考成绩上不了普通高中,而强行读普高的孩子,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普高的学习,将来高考绝大多数也只是考一个大专。
三、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我觉得各位家长不需要过度焦虑,现在有学科类课程的可以正常上完,政策具体实施时间应该是在九月份,如果剩余课费较多,我觉得还是尽早退一部分比较好。
想给孩子报学科类培训的,最好还是不要报了,这次政策是史无前例的严格,学科类培训学校影响会非常大,可能会出现退费难,跑路等行为。
我认为现在不是该考虑以后去哪补课,怎么补课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比如文体,艺术,国学等方面。
国家的政策方向就是想要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往这个方向准备是绝对没有错误的。
还有就是孩子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多少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重而自闭,抑郁,变得不再自信,我相信各位家长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各位家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遇到问题要及时沟通引导,避免孩子身心健康出现问题。 总而言之,面对“双减”政策,家长应该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孩子兴趣、职业规划等方面综合为孩子考虑和规划,才能为自己的孩子找到一条真正适应他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