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泰兴李家河(李秀河)——一个不凡的庄镇

72354人阅读  4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9-2 16:02:57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这个庄距笔者的衣胞地王坔只隔了一个井坔。王坔的北面就是井坔,井坔的北边则是与之相连的两个甚为不凡的大庄,一个是以国际主义战士、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的名字命名的村庄叫根思村(原庄名为羊货郎店,杨根思原名羊庚玺);一个是革命烈士樊达生前战斗过的地方,也是当今航天总师、“人民科学家”叶培建于此度过儿时时光的地方,庄名叫李秀河(原庄名叫李家河,后分成光明和毓秀,现又合并而成为李秀河)。这两个庄,根思村在东,李秀河村在西。根思村无疑已为大家所熟知,这里主要来说说李秀河村,即李家河。
        在中国,叫李家河的庄子是很多的,共有47个,分布于全国各地。这么多叫李家河的村庄,虽各有故事,但其庄名的来历却有一个共同的相似之处,就是庄上原本皆有河,因最早有李姓族人或李姓商贾到此环河而居,立庄或建镇,故曰李家河。
微信图片_20210902155854.jpg
       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的李秀河村即原李家河村自然也是一样的。这里的李姓始祖是明朝初年差不多与王坔村的李姓始祖同时代由延令邑分别向北迁徙的。李家河的这支李姓始祖原本是经商的,来到这里,看到纵横两条大河于此地交会,河水浩渺,可通长江,且鱼虾嬉游,船来舟往,两岸槐杨伸臂、柳丝飘拂、水草茂盛,实在是一个宜居立业、恬静毓秀的好地方,于是即在这里定居立庄建镇,于是也就有了李家河这一庄名,于是这里也就慢慢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有路有桥,也有了街巷,成了既有田园亦有商铺的庄镇。
       后来李家河纵向的一条河即南北河因与北新河相连,于明朝正统八年(1443年)由当时漕运总兵官武兴、巡抚周忱浚于泰兴北新河的基础上,动用了15.5万的民工,花了一月有余的时间开扩而成了两泰官河。横向的一条河即东西河,则几经官府疏浚而成了横贯泰兴的大干河,也就是古马干河。只是古马干河原不是直通长江的,它向西到马甸即止,直到1971年至1977年,国家为了灌溉、给长江分洪,才第一次大规模地疏浚古马干河,让它得以从马甸穿越永安洲腹地直奔长江。而今,一艘艘驳船货轮,在古马干河大桥、毓秀大桥下自由通航,交织于两条大河河面的渔网,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刀鱼、鲥鱼、河豚的在欢悦游荡;夹岸而生的花树如同蘸满颜料的画笔,亦让我们不由得欣叹它们在蔚蓝的天域里绘就的点睛之笔。两条大河交会于李家河,以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养育着这里的儿女。在情感的相互浸润中,李家河的村民们早已将这两条大河视为母亲河。
       是啊,毓秀之地出俊杰,双河乳汁育英才。在这母亲河风景如画的两岸,在泰兴李家河这块钟灵毓秀之土上,留有着先辈们筚路蓝缕在这里创业的身影,更留有一代又一代的贤人志士、英雄儿女为国为民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10902155858.jpg
       清末,有从这里走出的学贯中西的大师周铭辰(又名周明诚),他是泰兴知县龙璋派去美国攻读物理的学者,是与被称为“中国地质之父”的同乡丁文江”差不多同时由泰兴知县派去国外的。在美十年,周铭辰获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教授。
民国时,李秀河又出了两位贤人,一个叫李希贤,另一个叫李书城。李希贤毕业于日本千叶医科大学,是眼科名医,有“光明使者”之称。后来李秀河曾一度分为两个村,一个叫“毓秀”,一个叫“光明”,这“光明村”的名称就是因李希贤给人带来光明而起的。1928年9月,李希贤与李煜瀛、于右任、李宗仁、秦汾、何玉书、钱永铭、张轶欧、许璇、荣宗敬、周威、吴兆曾、徐肇钧、张孝若等十九人,组建私立南通大学校董会(1930年11月南通大学更名为南通学院)。李希贤为医学教授,任南通大学医科长。
       李书城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亦是眼科名医。从日本学医回国后,李书城在南通医科专门学校担任主任,并受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蹇聘请创办了南通人民医院,同时兼任南通师范卫生课老师。国学大师朱东润曾在其回忆录中谈到过他,当时朱东润亦在南通师范,与李书城既是同乡,也算得上是同事了。抗日战争期间,李书城先生从南通避难回乡,开办私人诊所,服务李家河周边乡民,据说后来李家河眼科传人——名医李茂孝(又叫李懋孝),就是于这时师从李书城而得到真传的。他所开的眼科医院闻名遐迩,笔者儿时曾患有严重的眼疾,就是到李家河让李茂孝医生给亲自治好的。
       说了李家河的贤人,再说与李家河这块土地密切相关着的并注定会载入史册的英雄。先说现代的一位叫樊达的英雄。他是革命烈士,原名叫孔繁淦(字厚光)、又名孔繁达,1917年1月8日出生于原泰兴县孔桥乡西孔村一个农民家庭;樊达,是他当区长时改的名。他七岁丧父,靠母亲、哥哥种几亩薄田和开小杂货店的收入维持生活,供其读书。樊达的青少年时期,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三十年代。
       1932年秋,樊达以优秀成绩毕业于泰兴襟江小学。既而考入私立南通师范学校初中部。1935年秋升入该校高中师范科。 “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和同学们一道上街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3月,南通沦陷,学校停办,樊达回家自谋职业。同年秋,他在刁铺环溪小学任教。1939年初夏,樊达经常足斋、谢克西两位泰兴早期的共产党地方干部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也是抗战初期,泰兴重新建立党组织后在六区(即宣堡区)发展的第一个党员。
       1940年9月,泰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陈同生任命樊达为六区区长。由于当时情况复杂,斗争十分激烈,区长身份没有公开,处于秘密状态。其任务是发展党组织,筹建六区区公所。在此期间,他不辞劳苦,到处奔波,物色建党对象,考察人选。在他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于1941年3月,在崇头庄召开大会,由县长杜干全宣布正式成立六区区公所和六区警卫连。嗣后,建立了六区区委会。从此,他的工作由秘密转为公开。
       1941年春,伪军在李家河设立税所,三个收税人员住在一个老百姓家里,据说有一支短枪和其他武器。樊达得知后很高兴,他说:“我们武器不多,这次正好敌人把武器送上门来了,我们要缴过来武装自己。”为了不伤害那家老百姓,樊达决定活捉那三个收税的。他带区警卫连星夜赶到那里埋伏起来。清晨,当那家老百姓开门早炊时,他们突然冲进屋,捉住了三个收税的,缴获了那支短枪、三颗手榴弹和一把刺刀。然后,樊达对那三个家伙进行了一番教育,将其释放。
        1941年10月15日,有一股日军从马甸出发,到田河李庄村抢掠。樊达率领二十多名干部和战士经李家河前去阻击,不幸中弹牺牲。
       与李秀河这块土地密切相关的另一位英雄是当代的,也是广为国人所熟悉,更为家乡人引以为豪的著名人物,他就是航天总师,被国家授予“人民科学家”光荣称号的叶培建。1945年1月,叶培建出生于泰兴胡庄镇海潮村一个军人家庭。1946年,苏中七战七捷的第一仗——宣堡战役打响。叶培建的父母随部队北撤时,将不足一周岁的他送到毓秀乡(现根思乡)李秀河村即李家河的外婆家。由此,叶培建在李家河他外婆家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李家河也永远刻在了这位赤子的心上,成了他永远的乡愁!
微信图片_20210902155903.jpg
       1951年,叶培建在李秀河村小学开始接受启蒙教育。他是个从小就有“怪”想法的小孩,常向外婆和其他人提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据他姑父回忆,培建就曾问过他,为什么公鸡不下蛋?鸡为什么只大便而不小便等等问题。培建在李秀河读书一年后,他父亲抗美援朝回来,此后他便开始跟随父亲“转战四海”。“部队到哪儿我到哪儿,所以我在南京、杭州、湖州都上过学。”用叶培建自己的话说,他孩提时代,跑不快,跳不高,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官兵抓强盗”的游戏时,总是排不上“大王”和“二王”,甚至“三王”都排不上,只配当小兵。上中学时就大不一样了,他的学习成绩跑在最前面,仅用两年时间就读完了初中的全部课程,被学校保送到浙江省湖州中学,这是全省、乃至在全国都算一流的中学。上中学时他当过的最大官儿就是学习委员。年轻人本来就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那是风起云涌的日子,正是孕育年轻人美好理想的年代,叶培建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外交家。高中毕业时他的各门功课都很优秀,在填写大学志愿时,接受了军人父亲的教诲。他父亲说:国家正处于建设时期,很需要理工科人才。可叶培建想搞飞机专业,因此他填报了北航、南航等大学,然而却意外地被浙江大学录取了。直到文革才知道,这是因为当年浙江省把省内很多优秀的学生留了下来。
       李秀河的水土养育了叶培建,叶培建后来终于成长为祖国的航天大师,成为卫星研制的总师与卫星发射的总指挥,成为中科院院士、人民科学家。家乡人为叶培建而自豪、而骄傲。叶培建也始终惦记着家乡,惦记着家乡的李家河。他曾几度回家乡泰兴,看望这里的父老乡亲,并到李家河去寻觅他童年的足迹。去年,也就是2020年10月,他再次回到家乡泰兴,再次来到了李家河。面对家乡媒体的采访,叶培建动情地说:“家乡,是一个不可变更的要素。只要你生在这儿,无论你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无论走到世界上什么地方,这一点是不可变更的。我的父母是泰兴人,我在这里生活了八年,而且上过小学,我的很多生活习惯和我的一些文化基因的积淀,都受这儿影响,它是要影响一辈子的。因为我的秘书经常帮我打东西,他知道我描写我的家乡有两条河,我家的房子就在河边上,他就要去看看是啥样。于是我们就走到老家,房子已经没有了,但是,竟然找出我小时候的两个玩伴。一条两泰官河,一条古马干河,和我一块儿上过小学的还有两个人,我们还在一起聊了一会儿。我还记得家乡那些事情,挺开心的,就去看一下。”
       叶培建院士的这番话,不由让笔者想起了几句古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唯有乡园处,依依忘不迷”、“千古苍茫青史梦,一年迢递故乡心”。我想,这应该是叶院士爱乡、恋乡、思乡之深情的真实写照。愿叶院士有暇之时常回家看看。家乡泰兴,家乡的李家河永远都会记着你,想着你!
       心里话,笔者深为叶培建院士对家乡、对李家河的赤子情怀所感染、所感动,同时也引发了笔者自己对李家河的美好回忆。笔者儿时,因家离县城较远,那时又没啥交通工具,上城都是徒步,故很少进城的,倒是附近的李家河去得比较多些。李家河在那会,虽是乡间小镇,却很是热闹繁荣,而且还是泰兴城北区公所的所在地呢!只有到泰兴城里才见到的那青石板的街道小巷,那包子、油条、烧饼、麻团、金刚脐小吃店,那布店、木行、码头、油坊、酒坊,那理发修面、洗澡搓背的招揽顾客的花边旗,还有分于街道两旁的卖鱼卖虾的、卖鸡卖鸭的,卖葫芦串,玩蛇玩鸟的......在这李家河也都无不应有尽有。所有这些,至今都常萦绕于笔者的梦中。
       那年代,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农村人的生活非常艰苦,笔者只有跟着父亲去李家河时才能一饱口福。因为父亲有位战友在李家河区公所做文书,后又分管木行、油坊等,笔者去时,他每每都要让人下两碗油荡荡的葱花肉丝面,由此那特香的诱人的点汤肉丝面味道也就成了笔者啥时都挥之不去的儿时的味道!
微信图片_20210902155908.jpg
        说来,李家河与笔者真是有缘的,那横贯李家河的古马干河里的鱼在毓秀大桥下曾向笔者报过吉兆。笔者曾于所著长篇小说《杏雨烛泪》里的“负使命杏雨成大婚 ,鱼报兆晓雪生龙凤”这一章节里有详细描述,虽写的是小说,但这一章节却是依据笔者所历的真实的素材而创作的。
       有此二因,又焉能不令笔者对李家河心存感激?故而写下此文,固然有多种情愫,只是为感恩而抒怀也同样蕴含其中的!李家河跟马甸一样,乃一方傍水好去处,且有着悠悠的古韵,实是得天独厚的宜居之地。笔者多么希望这里再现那美妙所在,真正成为让人憧憬向往的乡村花园,诗韵古镇啊!
来源:乡风儒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26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9-3 11: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16 天

连续签到: 4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1-9-3 20:25: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9-6 13: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9-13 11:18: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