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

5839人阅读  6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9-5 10:16:50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在人类的食单上,蟹是不可忽视的一员。它身披锐甲,霸道横行,内里却软玉温香。
蟹,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蟹,丰硕团黄若桂,尖膏凝重兰脂。蟹,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从古至今,大闸蟹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从陶榖吃蟹,到苏东坡以诗赋蟹,直至后来倪瓒煮蟹,都是大闸蟹文化历史发展的最好印证。
那么螃蟹被人们真正的食用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鲁迅先生曾说“第一食蟹者为天下勇敢之最,传说为巴解也。”其依据便是一个神话传说——大禹治水时,巴解督工为民除害烧杀损粮害人的“夹人虫”。人们为了感激第一个吃螃蟹的巴解,把巴解的"解"字下面加了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并塑像于昆山巴城,诚为敬仰先民大智大勇之创世精神。
但传说终归只是传说,数千年前的真相已再难得,其中缘由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无论如何,蟹的发展确是真实持久的。
千百年来,大螃蟹早已成为了人们盘中的美味。文人品蟹乃是风雅怡情。金秋九月丰收之际,待到那膏肥肉满的大闸蟹被端上餐桌,取那精巧的蟹八件,对之进行拆卸,得到完整的蟹肉,依依品尝,蟹壳亦能被复原完整,其中自有一份雅趣。
文人咏蟹情有独钟,唐代李白官场失意后,曾作组诗《月下独酌四首》,其诗尾云:“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把品蟹、赏月、醉酒人生三大乐事,喻之蓬莱仙岛,可见“诗仙”沉湎之甚。
俗话说“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阳澄湖的水产资源丰富,富灌溉养殖之利,以大闸蟹而闻名。
早在唐朝,《吴郡志·风俗》一书便有记载,吴人喜食蟹,昆山产蟹“大而肥美,土人藏之,鬻于市乃俗谓之看灯蟹”。宋朝的傅肱著作的《蟹经》一书中记载道:“江浙诸郡皆出蟹而苏尤多。”位于阳澄湖畔的大闸蟹,更是肉肥黄多,味道鲜美独特。人类对于美的东西总是坚持不懈的,譬如美景,美酒,美食。因之大闸蟹才会如此受人青睐。
以蟹喻时,是蟹文化的一大特色。
“人冷穿袄,蟹冷钻草。”“蟹靠水养,水靠人养。”“蟹多少,看水草。菊花黄,蟹肉壮。”
周作人曾言“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倒是雅趣得紧。“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于今,待此品蟹佳期,与二三好友共享樽酒,品蟹话闲,亦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4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9-5 10: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又是一年吃蟹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9-5 14:2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买螃蟹时不要买绑绳的,拿起螃蟹看螃蟹的大敖子挥舞有没有劲,看肚皮壳有磨损刮痕的也是狠货,另外螃蟹不是越大越好,中等就行,爱吃蟹黄的朋友可以网上买蟹膏(拌饭吃一天涨两斤肉不是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1-9-5 16:34: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9-9 09:53: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9-9 09:53: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9-10 14:31: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