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清初富甲天下的“江南泰兴季氏”

38973人阅读  4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2-3-8 15:50:4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说到聚宝盆,大概没人不知道明初富甲天下的由湖州迁居苏州的沈万三,但清初的富豪“南季北亢”,则不是为很多人所知晓的了。这清康熙时的南北巨富,一为江苏泰兴(即古江南省的泰兴)的季氏(时称“南季”,“江南泰兴季氏”),一为山西平阳亢氏。泰兴季氏就是指的誉满四海的古延令季氏大藏书家——季振宜家。笔者曾以《溯古泰兴十大历史名人之其四——季振宜》为题专文介绍过季振宜,只是对其名门之富没有过多涉及,故再作此文以为补充。
       俞樾《茶香室续钞·南季北亢》记载:“国朝巨富,有南季北亢之称。”两家均蓄有昆班,极一时之盛。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御史,康熙时告老回籍,蓄有家班“女乐三部,悉称音姿妙选”(《觚剩》卷三)。陈维崧有[念奴娇]词记“季沧苇宅夜看歌姬演剧”。亢氏以盐商起家,在扬州和平阳分别建有亢园。其实,南季发家亦起于盐,自季振宜之父季寓庸始,他一边做官,一边贩盐。扬州向以盐业著称,季寓庸手段高明、获利巨大,很快成为巨富;等其长子季开生、次子季振宜两兄弟先后高中进士为官后,季家越发发达,简直如烈火烹油一般。
微信图片_20220308154523.jpg
       季氏家族祖籍原本在江南省泰兴县(今江苏省泰兴县)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镇),本就是名门望族。季开生的祖父名为季三卿,字鸣寰,是明崇祯朝廪贡,生有四子。长子谨庸,乃明万历朝副贡。次子寓庸,即大收藏家季振宜之父,字因是,明天启元年中举,次年中进士,历官浙江余姚、临海及河南祥符(今开封市)县令。后任吏部主事,因和权奸魏忠贤的党羽不合,辞官归里。
       季寓庸七个儿子,无一不出落得很有出息。长子季开生是著名的“江南才子“,“大清第一直臣”;次子季振宜,比其大哥还仕途颇顺,早在顺治四年就成了进士,他初任浙江兰溪县令,因有政绩,遂升为刑部主事,后任户部员外郎,五品户部郎中。其余几个,每个人也都有“政坛”和“文坛”的诸多“下落”:季开生之三弟贞,字天秀,顺治举人,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四弟舜有,字天选,顺治三年副贡,时任南宁府同知;五弟静,字仁山,例贡,任兵部督捕司主司;六弟八士,字南宫,廪贡,知县;七弟芝生,字善伯,应例,任北流知县。长姊季娴,字静姎,一字扆月,别号元(玄)衣女子,兴化李长昂妻,乃一代才女,编著多部诗集。
       如此说来,江南季氏,可谓“一门簪缨,光耀乡里”,后世就有如此评书:“以季开生、季振宜等人为核心人物的延令【即泰兴,古称“延令”】季氏家族,其作为清代江南一大望族,不但在文学、学术、艺术诸领域作出较大贡献,而且爵位蝉联,历经数代,百余年风流不衰,在社会上颇有声望,是清代延令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世家。”如此显赫的家族,在那个时代又焉有不富之理?
       其实,季寓庸为官时,季氏望族就已经富甲一方了。季寓庸解官回乡后,经营盐业,由此而成为江南首富。老季不甘屈居乡野,遂举家从季家市搬到了泰兴县城朝阳铺,购入朱一冯旧宅,在县学宫之左拓地为园(位于今泰兴城内仙鹤湾风光带),方圆三里多,凿石堆山,疏流为池,高有台,下有亭,回廊曲径,依山临水,四时皆有可赏之景。园内有宋朝乡贤孙益手植桂树一棵,大十围,根株蟠曲,蓊郁苍翠,故其园取名“嘉树”。园中有“春柳读书堂”、“静思堂”和“辛夷馆”,即后来季开生、季振宜诸兄弟读书处。陆陇其《三鱼堂日记》卷说:“沧苇初任兰溪,得数十万,河东巡盐又数十万,狼藉异常。”这是说季振宜为官后的巨额收入,沧苇是季振宜的号。季氏富足日盛,嘉树园更名闻遐迩,成了文人墨客、达官士绅雅集的首选之地,一时间车水马龙,宾客如云。
       如此高级的休闲场所,当然不能没有娱乐项目。那时,扬泰地区的家乐戏班十分流行,几乎成了盐商豪富们的家庭娱乐标配,一是身份实力的象征,二是人际交往的需求。他们不惜重金蓄养家姬,组建私家戏班,至清初达到鼎盛。
  园主季寓庸本就是一位全能型的人才,诗文、翰墨、声律之事,无不精到。老季能搞创作、会写剧本在政界是出了名的,当时同朝为官的兴化人东阁大学士吴甡、太子太保解学龙都曾见识过,并交口称赞。老季既懂艺术,又不差钱,偌大的园林内没有个戏班,面子上绝对挂不住,于是“蓄女优数辈,倩名师教授”,尽享梨园之乐。
       关于季振宜家庭之豪富与奢靡,钮琇《觚賸·续编》卷下《事觚·季氏之富》有一段极为生动而又具体的记载:
       “江南泰兴季氏,与山西平阳亢氏俱以富闻于天下。季自沧苇以御史回籍后,尤称豪侈。其居绕墙数里,中有复道周巡,健儿执铃标者,共六十人,月粮以外,每夕犒高邮酒十瓮,烧肉三十盘。康熙九年,霖雨连旬,恐霉气浸涴,命典衣者曝裘于庭,张而击之,紫貂、青狐、银鼠、金豹、舍利狲之属,毛积地,厚三寸许。”
微信图片_20220308154528.jpg
       季振宜在顺治朝曾任户部员外郎、广西道御史等职,康熙朝又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巡盐务,辞官归里后以豪富闻名于天下,尤以生活豪侈著称。这个记载里写了季家吃穿的豪奢。有一年天下大雨,半月方晴,雨停后,季振宜让仆人把家里的裘皮衣服拿出来暴晒,说是怕潮湿,易霉变损坏。于是仆人把季家所有的裘皮衣服都拿出来,当着众人的面,将紫貂、青狐、银鼠、金豹、猞猁狲,一一罗列,然后用棍子拍打,从裘皮衣服上面打落下来的脱毛积地达三寸厚呢。
      《事觚·季氏之富》又述:“家有女乐三部,悉称音姿妙选,阁宴宾筵,更悉佐酒,珠冠象笏,绣袍锦靴,一妓之饰,千金具焉。及笄而后,散配僮仆与民家子,而娇憨之态,未能尽除。日至高春,晨睡方起,即索饮人参、龙眼等汤,梳盥甫毕,已向午矣。制食必依精庖为之,乃始下箸。食后辄按牙歌曲,或吹洞箫一阙,又复理晚妆,寻夜宴。故凡娶季氏家姬者,绝无声色之娱,但有伺候之烦、经营之瘁也。”
        这样的豪富与奢侈,确是“名闻天下”,江南之富要首推季氏了。后来季振宜从弟季昌龄建了一座“东园”,三弟季贞在城北建“日涉园”(即今泰兴城花园河),城之四隅,皆有季氏园林。现“西园”“东园”已成行政村名,盖由此演变而来。
       季氏如此之富,老季便玩起了收藏。“因是先生富于财,欲收尽天下法书名画”(吴其贞《书画记》)。吴其贞与季寓庸交游甚密,在《书画记》中记录了季家部分藏品,“如苏东坡九歌、前后赤壁赋,王右军袁生帖,米元章小楷挽词、天机妙帖,黄大痴富春山图,王叔明听雨楼图,蔡卞赴朝帖,吴彩莺诗韵,陈以谓集宋元画册百幅计四本。皆名物也。”光听这些藏品的名头,就令人如雷贯耳、目眩神迷了。因此,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称赞他“因翁先生妙笔入神,复具精鉴,凡晋唐五季宋元名家真虎尽归其家,海内推收藏之富不啻珠林玉府”。
       老季的收藏,自然也就为季振宜成就为大藏书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保住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国宝。这里只说两大无价之宝,就足可说明对季家的珍藏怎样评价都不为过了。
       第一件至宝就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钤有七方季氏收藏印:季(朱文)、扬州季因是收藏印(朱文)、扬州季南宫珍藏印(朱文)、季寓庸印(白文)、因是氏(朱文)、八士之印(白文)、柟公(朱文)。其中,“季”为骑缝章,“扬州季因是收藏印”“扬州季南宫珍藏印”钤在画心结尾处,“季寓庸印”“因是氏”“八士之印”“柟公”钤在后隔水。季南宫即季八士,季寓庸之子。
微信图片_20220308154532.jpg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属国宝级文物,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完成后,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全真教同门师弟郑樗(字无用),它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 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明代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书画家沈周手里。当沈周把画交给一位朋友请他题跋时,没想到那位朋友的儿子,心生歹念,把画偷偷卖掉,还狡辩说画是被人偷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是后悔已经晚矣。
       沈周失真迹后,犹如石沉大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消息。嘉靖年间,安绍芳成了《富春山居图》的新主人。隆庆四年,无锡画家谈志伊将其收入囊中。万历二十四年,《富春山居图》被董其昌(晚明最杰出的书画家)所购得。董其昌晚年又把它卖给了宜兴收藏家吴正志,到清朝顺治年间,传到了孙子吴洪裕手里。吴洪裕珍爱之极,恽南田《瓯香馆画跋》中记: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
       吴洪裕临死之际,要烧《富春山居图》和《千字文》,"焚以为殉",给自己殉葬。吴死后,家人先烧了《千字文》,次日再烧《富春山居图》。就在国宝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字子文)。
       画虽得救了,中间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起首一段已烧去,幸存部分也是火痕斑斑。从此,《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前段画幅虽小,但比较完整,被后人命名为"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被称为"无用师卷"。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在康熙八年(1669年)让与王廷宾,后来就辗转于民间收藏家之手,长期湮没无闻。1652年,无用师卷从丹阳张范我手中转于泰兴季因是收藏。
       另一至宝就是季寓庸藏有的淳化阁帖十帙。清褚人获《坚瓠秘集》收有《宋锦》一则:“锦向以宋织为上。泰兴季先生家藏淳化阁帖十帙。每帙悉以宋锦装其前后,锦之花纹二十种,各不相犯。先生殁后,家渐中落,欲货此帖,索价颇昂,遂无受者。独有一人以厚赀得之,则掲取其锦二十片,货于吴中机坊为样,竟获重利。其帖另装他纻,复货于人。此亦不龟手之智也。今锦纹愈出愈奇。可谓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矣。”
       宋锦是宋代发展起来的以经线和彩纬同时显花的具有宋代艺术风格的织锦,与四川蜀锦、南京云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锦纹样典雅精致,色泽华丽柔美,被赋予“锦绣之冠”美誉,常用于书画装裱、铺垫陈设、服饰幔帐等,最具文人雅士之韵。据说,宋锦真正被人们发掘其价值是在清初康熙年间,有人从泰兴季氏处购得宋裱《淳化阁帖》十帙,揭取其上宋裱织锦二十二种,在苏州机房模取花样,并加以工艺组织改进后大量生产,而使仿宋式锦名噪一时。泰兴季氏之贡献亦由此可见一斑了。
来源:乡风儒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3-14 21:3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27 天

连续签到: 5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3-9 16:40: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3-9 16:43: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2-3-11 13:2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