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从吟诗撰联看“丁文江这个人”(作者:印九红)  

88064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4-5 11:15:07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313ec21548b7aa7268e03c95a8ae08b.jpg
  丁文江,中国地质界的“开山宗师”,20世纪中国科学、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被国人誉为“民国之典范,现世之楷模”。丁文江的个人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杰出的科学成就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还是一位颇具文学天赋的奇才,难怪哲学家罗素称他“是我所见中国人中最有才、最有能力的人”。
感 怀
  丁文江,字在君,生有殊禀,五岁入塾,寓目成诵。塾师曾以联语属对,曰“愿闻子志”,丁文江脱口而出“还读我书”;又曰“虎哮地生风”,对曰“鸠鸣天欲雨”。
  丁文江因神悟卓绝博得泰兴知县龙璋(字研仙,湖南人)的赏识,纳为弟子。1902年,15岁的丁文江在龙知县的关爱下,负笈东瀛,开启了辉煌的人生之旅。
  对龙璋的知遇之恩,丁文江终生难忘。1935年他到长沙考察时,专门地去烈光亭瞻仰恩师纪念碑,并作诗两首寄托自己的怀念之情。
《烈光亭怀先师龙研仙先生》
十五初来拜我师,为文试论西南夷。
半生走遍滇黔路,暗示当年不自知。
海外归来初入湘,长沙拜谒再登堂。
回首廿五年前事,天柱峰前泪满腔。
祝 寿
7e8392d1836e4ef8feb514083483b51.jpg
1926年中英庚款委员会赴华代表团合影。前排左一丁文江、后排右一胡适
  丁文江思维独特,师古而不泥古,他喜欢杜甫、苏轼的诗句,推崇柳宗元,不喜韩愈,说“韩文蛮不讲理”。丁文江写的东西很有个性,特立独行,在外人看来颇有打油的味道,他自己也这么说,可细细品读,其语言朴实生动、诙谐风趣、寓意深邃。现摘录二联:
《贺胡适之四十寿辰联》
凭咱这点切实功夫,不怕二三人是少数;
看你一团孩子脾气,谁说四十岁是中年。
  此联看似拉家常式的对话,但字字珠玑,表达了丁文江对精英阶层这个“少数人”定能担当起社会责任的自信,同时对胡适的未来可期给予鼓励与鞭策。丁文江曾经撰文道:天下的事情,没有哪一件不是少数人做成功的;中国的前途,全看我们少数人的志气。
0b0053e45074cb0cba31d1fb0ab006e.jpg
1925年胡适(右二)与高梦旦(左一)等游南京鸡鸣寺
《贺高梦旦六十一寿联》
爬山,吃肉,骂中医,年老心不老;
写字,喝酒,说官话,知难行亦难。
  此联极具画面感,虽有一点戏谑的味道,但语言平实精练,结构工整对仗,寥寥几句把人物的性格、形象、喜好描写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生动传神,这既是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人生现状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中国社会许多怪现象的真实反映。
厌 竹
  丁文江有许多癖好,尤不喜竹,连竹笋也不吃,他的住处见不到竹子,房间的陈设不能有竹制品,就连祖传的宋代墨竹画也送给了朋友,可谓古来鲜见。1934年夏,丁文江在莫干山避暑,写了一首讽刺竹子的五言绝句,广为流传。
《嘲竹》
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
成群能蔽日,独立不禁风。
根细善攒穴,腰柔惯鞠躬。
文人多爱此,声气想相同。
  当时,丁文江与林语堂席间相遇,因痛恨满山竹篁,随口而吟,林语堂认为“虽说打油,妙喻而寓深”,“乃迫他放下筷子,拿起笔杆录上,并抢来发表”,刊登在当年的《宇宙风》杂志上。
  表面一看这是一首骂竹子的诗,骨子里则是丁文江对那些卑躬屈膝、丧失人格的旧文人的深恶痛绝,也是其卓尔不群、人格独立的真实写照。丁文江嘲竹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林语堂先生一语道破:“在君恶竹,恐骨子里仍是十年前大打玄学鬼之科学家也。”
唱 和
f94fb2e741f07444a6704e8b06a714f.jpg
妙峰山
  丁文江一生繁忙,无暇顾及吟诗作文,偶尔为之也多体现在朋友间的交往之中。丁文江喜欢游历,有一次邀请好友任鸿隽同游妙峰山,正值花季,满山杏花、梨花次第绽放。任鸿隽善诗,途中口占四绝诗《我和他》,丁文江是性情中人,为不扫朋友兴致,随作诗酬和。
《由三家店出发》
着意寻芳愿正奢,春风迆逦到山家。
东皇若问余何欲,不薄梨花爱杏花。
《初入谷口》
谷口梨花已似雪,岩边红杏仍如云。
妙高不故春归去,留待游人次第寻。
《过樱桃沟》
来从十八盘边路,十里芳红又一村。
润底泉声云外听,樱桃沟是小桃源。
《由涧沟登妙高峰》
此是西山第一峰,崔巍高与岱宗同。
虬枝老干参天立,仿佛桥头“大夫松”。
缅 怀
4a25cd7b59168cc99ae9636b16ef93d.jpg
1919年梁启超(前排中)、丁文江(后排左二)等在法国巴黎留影


  丁文江是个热心肠,待人极诚,对待朋友毫不掩饰对他们的欣赏和关心,喜欢以“老大哥”自居。据说,丁文江曾经将大他14岁的梁启超视作“小孩子”一般爱护,结果闹出了笑话,但这丝毫不影响二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二人相识始于1918年底的欧洲之行,此后遂成莫逆,交往频繁,丁文江唯一一次从政“出任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就是由梁启超一手策划的。
  1929年,梁启超去世,在北京的追悼会上,丁文江撰写的一副挽联引人注目,联曰: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
  联句中,丁文江引用春秋时管仲感念鲍叔牙的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梁启超的无比尊崇和敬仰。后来,丁文江在众人的期盼中,耗费了大量精力,搜集资料,编成享有盛誉的《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被视为经典之作。
思 友
02d0b469335bf622050ac42df638975.jpg
丁文江及胡适手迹
  在众多朋友中,丁文江与胡适可谓知己,二人无话不谈,无时无刻不互相牵挂,胡适视丁文江为“人生最难得的益友”。1931年,丁文江在秦皇岛避暑,因心中挂念胡适,想邀请胡适一起来此度假,于是写下两首七律诗寄给胡适,回忆他们曾经同游莲花山之乐。
《游莲花山》
记得当年来此山,莲峰滴翠沃朱颜。
而今相见应相问,未老如何鬓已斑。
峰头各采山花戴,海上同看明月生。
此乐如今七寒暑,问君何日践新盟。
  两天后,胡适带着儿子祖望来到秦皇岛,和丁文江一家度过十天快乐的时光。临别前夕,二人彻夜交谈,丁文江用元微之送白居易的原韵作了两首诗送给胡适。
《送适之,用元微之赠白香山原韵》
留君至再君休怪,十日流连别更难。
从此听涛深夜坐,海天漠漠不成欢!
逢君每觉青来眼,顾我而今白到须。
此别原知旬日事,小儿女态未能无。
  这两首诗从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丁文江对待朋友的情谊之厚,后来胡适重读诗句,顿觉往事不堪回首,于是再用元微之的原韵写了两首诗纪念丁文江,因心情极度悲痛,“屡不能成”。
《哭丁在君》
明知一死了百愿,无奈余哀欲绝难!
高谈看月听涛坐,从此终生无此欢!
爱憎能作青白眼,妩媚不嫌虬怒须。
捧出心肝待朋友,如此风流一代无!
  胡适对诗中的“青白眼”专门做了注解:对于他不喜欢的人,丁文江总是斜着头,透过眼镜上边看,眼里露出白珠多,黑珠少,样子怪可嫌的!丁文江一生爱憎分明,痛恨弄虚作假,这种“白眼待人”的样子,胡适终身难忘。
咏 志
  1935年12月5日,丁文江与朱经农等到南岳衡山考察、游览,同时到烈光亭祭拜恩师龙璋,下山途经麻姑桥,只见桥下乱石鸣泉,峰前松风残照,景色至为清幽,远处红墙碧瓦,林峦秀色,缓步归来,则已山月窥人,月影满地。丁文江触景生情,感慨颇多,当晚在半山亭旅社赋诗四首,除两首怀念恩师外,还有两首描写景色。
《宿半山亭》
延寿亭前雾里日,香炉峰下月中松。
长沙学使烦相问,好景如斯能几同。
  “长沙学使”指时任湖南省教育厅长的朱经农,丁文江死后葬于岳麓山就是由朱经农建议并极力促成的。
92b673196f6ac1bd46f3f4ba8a454e1.jpg
胡适节录《麻姑桥晚眺》
《麻姑桥晚眺》
红黄树草争秋色,碧绿琉璃照晚晴。
为语麻姑桥下水,出山要比在山清。
  诗句“出山要比在山清”耐人寻味,丁文江深谙杜甫诗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寓意,明是写景,实为言志。丁文江一生清廉品洁,胸怀苍生,出污泥而不染,以科学兴国为己任,他把范仲淹作为自己的偶像,曾取笔名宗淹。
  丁文江是一位极具政治情怀的科学家,然而在那个风雨飘摇、政局混乱、军阀横行的年代,仅凭一己之力及一腔热情是难以实现其政治主张和理想抱负的,他自己也曾自嘲“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饭桶”。
  可以说“出山要比在山清”是丁文江经历过众多曲折后的人生感悟,但他从不气馁,一向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做人做事,后来朱经农用此韵作诗句“诗名应共宦名清”评介丁文江,并替他“从政广为后人责备”一事辩解。
  如今,丁文江先生的绝笔经典“出山要比在山清”广为流传,成为许多人珍爱的座右铭。
来源:延令春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95 天

连续签到: 2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4-5 12:54: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一代奇才丁文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4-7 13:0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优秀的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