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笔底悲欢(作者:顾寄南)

13613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5-27 08:40:4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龙飞凤舞,有一手好毛笔字着实令人羡慕。上小学时,我们语文老师在习字课上反复强调:字是人的大褂子。大褂子就是长衫,相声演员说传统段子时穿的那种,我们小时候也都穿它,鲁迅先生曾在《阿Q正传》中着意提及,长衫短衣,印象极深。在当年,这不仅涉及一个人外在形象的美丑,更是艺术素养和社会地位的标志。
355d49b10d36e4c602a22f48134aea8.png
  可惜我始终未如老师所愿。那时习字不打分数,划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第,外加“上下”。如“甲上”“乙下”,力求公正精确。甲,我是从不敢想的,乙也跟我无缘,用时下的话说,我是“丙的专业户”,偶尔还有得丁的,那就要挨“戒尺”了。不多,五下,还要自己数。打了重写,重写依然丙丁,老师叹道:“此子抓不上手”,这是“孺子不可教也”的通俗表达。
  我何尝不想得甲,更何尝愿意挨板子,怪只怪那软软的毛笔头桀骜不驯,下笔重了笔划嫌粗,轻了太细,硬是不听摆布。大楷字少框大,好歹还能写在格子里;小楷就更要命了,一行行一个劲儿左斜,全都出格。
  我那当教师的母亲许是护犊情深,不相信儿子居然笨得连毛笔字都不会写。于是,每晚临睡前督促我写一版大楷、一版小楷。都上四五年级了,还从描红开始,大楷有现成的描红簿,小楷全是我母亲一笔一划预先写就,我只要照葫芦画瓢。这样严格训练了一段时间,结果还是一塌糊涂。母亲叹息道:“这么聪明的伢儿就是写毛笔字不开窍,也许再大大就好了!”
  谁料,数十年过去,我依然还不开窍。这期间,我既吃足了不会写毛笔字的苦楚,也曾尝过不会写毛笔字的甜头。
  当年,在乡村小学代课,当地农民遇有婚丧喜庆,往往找到学校请先生写字。每逢这等美差,同事们总是稍加谦让后一挥而就,但找到我,只好红着脸苦苦回绝。大家都不信当先生的写不了毛笔字。回报上去,我竟因此成了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臭架子,看不起贫下中农的典型。后来,好不容易相信了,又成了教育界的笑柄,不少人讲到“滥竽充数”就以我为例。
  当然,不会写毛笔字也有好处。“文革”来了,我自然成了逍遥派,任何大字报都与我无关,追查毛笔字写的“反动标语”也从来排不到我头上,不知免却了多少“深挖”、“严打”之苦。那年代,大书法家们固然跟“封资修”划了等号,下面毛笔字写得好的也难免担惊受怕。说这些,如今的80后90后们很难理解。回首往事,真不知那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俱往矣,尽管横遭磨难,毛笔字依然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毫不夸张,我想,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书法倒是无可替代的“这一个”。何况,国运越昌,书法越盛,国家领导人代表国家赠送礼品,书法作品往往是最佳选择。从上到下,出国举办书展最为活跃,展厅中,那无数沉醉的目光,人们似乎找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诠释。恐怕,我这辈子都不会写毛笔字了,但我为中国书法感到骄傲,就像奥运会看中国队一次次升旗……
来源:黄桥历史文化研究第12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15 天

连续签到: 4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5-27 11:11: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2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6-1 11: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顾老师谦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