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打油(作者:王永生)  

22689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28 16:26:38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以油菜、花生、大豆、芝麻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油脂,简称植物油,黄澄澄、亮晶晶的,香味扑鼻,人人喜爱。它和粮食一样,为我们提供着丰富的能量和营养。要吃油先要榨油,我们泰兴人和南方许多地区的民众均称榨油为打油。打也好,榨也好,都十分形象地说明不打不榨,油是不会自动冒出来跑上锅灶和餐桌的。
1efe1f9147c9ff09fbfeb47691a66a8.png
  在五十年代中期后的集体化时代,农村生产队产出的油料大部分上缴国家,剩下的全部送正规油厂加工,加工后的成品再统一分配给农民。八十年代初大包干分田到户后,农民们有了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因而手中的粮食和油料也多了。农村打油的小作坊亦由此应运而生,每村一至数家,号称打油专业户,成为乡间油料加工的主力军,至今仍在正常营运。此类作坊的辅助工序仍由手工操作,但主要工序使用电力,靠机械动力完成,省力得多了。而在成千上万年的农耕时代,人类的生产方式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所以打油也一样,完全凭手工完成,打油师傅们以无穷无尽的体力挥舞着大榔头,把油一滴滴一滴滴地打出来,榨出来,挤出来。截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八年间,这种最原始的打油方式在广大的农村仍普遍存在。
  当时,几乎每个自然村庄都设有油坊,一般的油坊所占场地约三间房屋,可草房可瓦房。因为油料中的大豆(泰兴人俗称黄豆)需要磨碎,所以油坊必须备有石磨(泰兴人俗称磨子)和耕牛。打油的过程主要有四道工序。一、将油料碾碎,磨子磨黄豆(两簸头),石碓磕花生。二、油料碾碎后置于蒸笼上蒸熟。三、将已经蒸熟的油料以衣草或高茅草包裹成圆饼状,踩紧踩实后套入长方形木箱(上部敞口约两米长)内的竹制油箍中。至此整个打油的前准备工序全部完成。四、出油,这是最主要最关键的程序,可由两种方法完成。最常见的方法是以榔头夯打,这些榔头有木制的,有铁质的,统称油榨榔头,按重量大小分成三号、二号、一号。三号榔头三十斤,二号五十斤,一号七十斤。油料置于成睡姿的困箱(亦称打箱)后,插入木质油楔,大头朝上,小头朝下,先用三号榔头夯打,然后再不断加楔,真可谓见缝插楔。有缝必插,无缝也要强插。随着油楔逐渐增多,油料的挤推愈来愈紧,榔头也依次换为二号和一号。掌榔头的师傅三人左右,轮流上阵。他们个头高大,身体强壮,力大无比,每一榔头都高高举过头顶,再重重地击落到油楔上,势如雷霆万钧。几榔头下来,油开始渗溢,但他们也已经大汗淋漓了。即使在最严寒的冬天,他们也是赤膊上场,浑身热气直冒。忙的时候,除了吃饭以外,他们不分昼夜,二十四个小时连轴转,不停地打,不停地夯,可坚持三天三夜。打油的师傅不但力大,技术亦很娴熟。当油楔左右压力很大又特遭重力击打时,弄得不好,它就要冲向屋顶,再飞落而下,将人砸伤,所以大榔头夯打到油楔上时,必须短暂停留后再举离,否则就要发生事故。没有强大的力气和精湛的本事,谁敢捧这个饭碗?农村打油以“着”或“榨”为计量单位,一着油料二百四十斤,花生出油约五十斤,大豆三十斤左右。通常情况下,一个油坊如备两副困箱,每昼夜可打十着花生或六至八着大豆之油。这种打法叫困箱法,靠横向挤压出油。另一种打法叫站箱法,以杠杆原理由上而下挤压出油。站箱,因装油料的木箱成立姿状而名。在其顶端木盘头的上方有一个简易的吊架,以一根六七米长、直径达四五十厘米的圆木充当杠杆,其木质特别密实,极不易断裂,雅称油龙。油龙的一端作支点,另一端吊一块千把斤重的大石块。手工操作将石块缓缓地悬空升提,站箱上方的油楔和盘头则逐渐下沉,油料受到重力挤压,油就出来了。与困箱法相比,站箱法虽不需无穷无尽地用大榔头夯打,但甚为繁琐。而且如果突然间绳断龙折,亦会有安全事故发生。
  农村油坊的老板大部分是普通农民,他们自己直接参与劳作。由于资本有限,需由几个人合伙才办得起来,经营方式以季节性来料加工为主。左邻右舍图个方便,业主则赚点微薄的加工收入。客户自带牛饲和蒸料的柴草,免费供应师傅们的简单伙食,日常饭食再加点豆腐百页即可。每着油出二十四个饼,留一个给油坊,以作打油师傅的工钱和业主的利润。事实上这样的油坊赚不了多少钱,甚至还要亏损。如果具有充足的资本,有的油坊可以购进油料,向外出售油饼,用现在的行话说,叫经销或营销,这样就有赚头了。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广大的农民基本没有土地,他们终年辛劳,打下的粮食和油料首先要向地主们缴纳地租,待地租缴完已经所剩无几了。即使这所剩无几,他们也不能尽情享用,必须省吃俭用过日子,有的时候还不得不拿出部分到集市上出售,以换取必不可少的日用杂品。艰难的战乱年代更不堪回首,除地租以外,一贫如洗的农民们还要承担反动政府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他们拿不出钱,只能以全家老少赖以度命的一点粮油抵缴了。尤其恶劣的是那些地方上的反动武装,动不动就下乡抢粮抢油抢草,常常席卷而空,一点不留。如果抢不到东西,他们就赤裸裸地抓人捕人,绑票勒索,一开口的赎金,就是多少多少石粮食,多少多少着食油。稍一怠慢,就要对人质严刑拷打。有的赤贫既拿不出又借不到,这些家伙就撕票杀人,伤天害理罪大恶极。在那暗无天日的年代,农民们有苦何处诉,有冤何处伸?在无限的愤懑、仇恨和绝望中,他们只得紧跟共产党,翻身闹革命,终于推翻了万恶的旧社会,迎来了新中国的胜利诞生。
来源:黄桥历史文化研究第15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17 天

连续签到: 4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6-28 19:09: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26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6-29 14: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