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水龙局巷(作者:袁余堂 顾左洋)

64651人阅读  8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8-17 09:36:5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c4f16e9ee62e4c5da71eb474dd0400ec.jpeg
        水龙局巷位于黄桥西大街南侧,隔街与原东面的巡检司瑶瑶相对。这巡检司,按志书“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革里甲,群以四辖别之,即:捕、黄、口、印”这一历史记载来看,内中所谓黄(桥)辖的衙门,就是指的这一处的地方。水龙局设在斜对面,是因昔日的西大街,除为商铺林立,万头攒动的闹市外,更为出于保护衙门的消防安全。
       这水龙,单就这一名词来讲,原本为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全身皆可入药;而后人将其喻之为消防救火工具,其因应出自这一灭火器材,在清晚期由英、法等国引进后,外接的数条帆布水管弯曲如龙状才被人唤成其名。这里水龙虽说是仅作为一个状物的名词,但就其整体来说,整身状如一个椭圆形储水的大铁箱,下安四个铁轮,可滑动前行。在水箱中端,安有一个圆柱体水泵,上装两跟长长的压棒。水箱下端,有一外接的水管插头,连接帆布水管的顶头,又有一个金属制的喷嘴。遇有救火行动,即实际操作时,救火人员先要将悬在前端的警铃敲响,这“噹噹”作响,持续不断的报警声,除警示和告诫人们外,更有示意远处的行人赶快回避的作用。到达火灾地点后,水龙一旦找适当位置停下,身后随着的10多个挑夫和众多赶来救火的人群便 相互配合,这些众多的救火队员大多由当地商会出面组织。他们就近找到水源,从河边或井台上,将水用木桶一担担挑回来,倒进水箱。顷刻间,立在箱前的四个大汉见有了水,便在口令声中,发一声大喊,手持的闸把先压下再抬上,如同踩翘翘板一样,在持续不断、高强度的激烈运动中,水,经过人工高压出来的水,从而才通过喷嘴浇到燃烧物上,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这里的水龙局,据《泰兴县志》记载,始建于清光绪初年,亦即1875年。其时,全县在县城、黄桥、新镇市、毗芦市、霞幕圩(今曲霞)、季家市、口岸镇。迁善铺(今刁铺)共设19处。内除县城有11处,黄桥2处外,其余皆各一处。现居大多数老人回忆,斯时其位置就在原巷内东侧的抹煞庙内。而另一处就在现仍名珠巷中端的潜龙渊处。故这条南北走向,长约30米,宽近2米的巷道,其名就有由设在这里的水龙局而来。当年,在巷道两端圈门上端的砖雕上,还留有“水龙局巷”这四个楷体大字。
作为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巷,之所以为现时大多数人不知,甚至在民国十年(1921年)十月,据说是由丁文江牵头绘制的《黄桥镇地图》上,也没有将它列入其内,其原因可能因其短且小,但就从那份地图上来看,当年在西大街向南留有的一条短短虚线,应就是指这处地方。
       作为巷道,虽说榜上无名,但当年在这里却是热闹的很。这是因为,这处地方是旧时沈家场上人家进入西大街的唯一通道。而沈家场,除位于南霸桥西端,由沈姓首据而得其名外,更主要是为昔日船民和乡下贫苦农民依季黄河边集聚的棚户地。这里的三十多户人家,无田可种,以打工,做小买卖和出售时令小吃赖以奍生,他们的住房又因大多为三脚马的草房,衣着又补丁叠补丁,故而被人们喊作花子村。可想而知,为了谋生,人们每天每天从这里进入西大街,应为每日必不可少的日常功课。而众多的人来人往,从而也就使这条小巷难以沉寂。
       不过,除因水龙局设在这儿而得巷名外,就其地理位置来看,时在西侧的陈大德药房和东侧的抹煞庙是相峙而立,两相相夹,从而才使这中间的缝隙处形成小巷。当年,就陈大德药房来说,店面对着西大街,西侧就为出售小馄饨的湖北馆。之所以这么喊,是因这里的店主为湖北人,清晚期来这里开业后,镇上的人们才将原先家庭中称作“扁食”的小吃喊为馄饨的。而陈大德家的住房,从大街逶迤向南,依次为后厅、药库。占地近一亩的一个偌大的晒场。这处院落,外又有一人多高的围墙。而在巷对面的抹煞庙处,临西大街东侧除有王永盛酱园店,麻团店,一座前后三进的“三友公客栈”外,更有那杨姓所开的烟花所,亦即妓院。
这东侧的抹煞庙,<<黄桥镇教育志>>记作八腊庙,是当年记载有误,还是另有所考,不得而知。但在我的记忆中,人们都喊作抹煞庙。同样,这三字究竟如何写,现在就此提出,亦请方家指正。
       这抹煞,是民间传说中专管蝗虫的神,又叫雷公菩萨。虽说其面孔尖嘴猴腮,狰狞可怕,但常年来这里祷告上香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若逢天旱无雨,人们还要将它抬出去用于“求雨”活动。出会时除大香大烛外,还要给其穿一身红袍,而在“咣、咣、咣”的锣声中,可谓是万人空巷,围观者人山人海。
       这座庙建于何时,现虽已无法弄清。但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时,张登凤曾在这里办起私塾,作为一年级新生,我就在这里接受过启蒙教育。当时,在我的记忆里,这座庙占地有二亩多,大殿为三间九架梁瓦屋,时为五六年级教室。我们一二年级的教室在南边的门房内。三四年级教室则在西侧的厢房。我到这里读书时,庙里的菩萨像尚未毁。由此大年级调皮的男孩在课间休息时,常常将像身上的红袍脱下,或拿着佛像的一只胳膊,穿着舞着,到院子中吓唬我们这些低年级学生,直到怪叫声、哄笑声响成一片时,老师才跑出来出面制止。当时,这里的学生总数约在百人左右。而我上的第一堂国文课,开卷就是“小猫小猫跳跳跳,小狗小狗跑跑跑”,这种结合儿童心里趣味的教材,其后还有“春风轻轻吹,吹到草地上,草被春风吹绿了……”等内容,七十多年过去,现我一旦想起,还能背的上几句。
时过景迁,这条小巷在市镇建设中,虽说早已没了踪影。但作为一个年已80岁的老人,每当回乡探亲来到这里,我总要到此看上一眼。而当停下脚步,久久注视着昔日的这条小巷,已成了高楼,此时此刻,往事又会像大海波涛般一一浮现在眼前,心思也难再已平复。
作为隔不断的思想情结,水龙局巷,这一消失的地名,我暂补记以上,算是外出的游子对遥远家乡的一种怀念吧!
来源:黄桥历史文化研究第16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21 天

连续签到: 5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8-17 11:26: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8-17 14:50: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这个图片是黄桥拍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2-10-19 13: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2-10-24 15: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2-10-24 15: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2-10-24 15: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2-10-24 15: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2-10-26 13: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