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季振宜,以一己之力编著《全唐诗》  

46242人阅读  3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9-22 09:09:01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季振宜,以一己之力编著《全唐诗》
大藏嘉崔曜 2021-05-14 [url=]投诉[/url]
阅读数:787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明末清初泰兴县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镇)人。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校勘家、诗人。



延令季氏

延令,泰兴别称。季家为泰兴季家市望族。

季振宜的曾祖父季缙,字荣夫,廪贡(府、州、县的廪生被选拔为贡生),曾任山东乐安县丞。祖父季三卿,字鸣寰,廪贡,生有四子:长子谨庸,明万历朝副贡;三子奋庸,应例,州同知;四子道庸,清顺治三年岁贡,任湖广兴国州知州。

季三卿次子即季寓庸(季振宜父,1589~1669、1672?),字因是,明天启元年中举,次年中进士,历官浙江余姚、临海及河南祥符(今开封市)县令,有政声,后任吏部主事。但因季寓庸是“阉党”,崇祯二年定“逆案”时,自魏忠贤、客氏以下,共分六等,季寓庸是最末一等,被革职闲居。晚年的季寓庸也做了不少好事。明末清初,泰兴发生饥荒,季寓庸“出粟赈饥”,在他的帮助下,好多流亡在外的泰兴人返回故里,重建家园。70岁时,季寓庸还协助泰兴知县陈棐抵御海寇及处理其他乱事。季寓庸享年81(一说84)岁,死后入祀乡贤祠。

季寓庸有七子一女,个个成才,季振宜排行老二。

兄长季开生(1627—1659),字天中,号冠月,有江南才子之誉,晚季振宜二年中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累迁礼部给事中,兵部右给事中。为人英毅刚强,直言敢谏,终以建言获罪,被顺治皇帝杖责一百、流戍辽东尚阳堡,四年后为人害死,年仅33岁,姜西溟称其为本朝第一谏臣,数年后得到平反。对于兄长的死,季振宜非常伤心,后来写了《夜梦亡兄书寄柩前用代酹酒》长诗以悼之,凄惨悱恻,读之令人鼻酸,亦可见手足之情深矣。

三弟贞,字天秀,顺治举人,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四弟舜有,字天选,副贡,任南宁府同知;五弟静,字仁山,例贡,任兵部督捕司主司;六弟八士,字南宫,廪贡,知县;七弟芝生,字善伯,应例,任北流知县。长姊季娴,字静姎,一字扆月,别号元(玄)衣女子,兴化李长昂妻,乃一代才女,编著多部诗集。

季寓庸三弟季奋庸的曾孙季芳馨为乾隆元年进士,山西闻喜县知县,季芳馨的两个儿子季美大、季惇大均为举人,且季惇大乡试时为解元,南直隶第一名。季家可谓一门簪缨,光耀乡里。

《杜工部草堂诗笺》五十卷,宋代蔡梦弼所撰,宋建刻本 季振宜旧藏 上海博物馆藏

直言敢谏季侍御

明崇祯三年(1630),季振宜出生于季家市延令村。少负异才,聪颖过人,过目成诵。

清顺治三年,季振宜考中举人,时年仅17岁,第二年18岁时又高中进士,如此年少而又“联捷”登第,为全县绝无仅有。

随即,季振宜上任浙江兰溪县令(七品),干了八年,颇有政绩,被升为刑部主事(正六品),又历任户部员外郎、郎中(正五品)。顺治十五(1658)年八月,授广西道御史,后考选浙江道御史。顺治十七年(1660)十二月底,调任湖广道监察御史。

康熙二年,季振宜调任河东巡盐御史。结果在任期间屡遭弹劾,最后革职入狱,直到第二年才被放出来,于是他便回归故里,开始着手编撰《全唐诗》。但不久又得到征召,任山西道御史。康熙五年,季振宜回家省亲,一下子待了两年多,直到康熙八年又被召回去当御史。

康熙九年,季振宜经廉访得知,总河臣在正常治河夫役外,借协济之名向各州、县加派钱粮,州、县只得向百姓摊派,百姓无奈,只有逃亡。季振宜将此情上奏,恳求皇上免除百姓额外负担。康熙批准了季振宜的奏章,豁免了泰兴县当年河夫银27000两,同时,扬州所属各州、县都得到宽减。季振宜一本奏章,解万家百姓苦难,蜚声乡里。同年,季振宜上书弹劾同年进士、吏部尚书黄机。次年隐退。

康熙十三年(1674),季振宜在家中去世,年仅45岁。梁清标(详情参阅:【大收藏家】清初鉴藏大家梁清标的稀世珍品)有《悼季沧苇侍御》挽之。

季振宜作为御史风节凛然,弹章数十上,屡劾权要。言事、献策、选贤多所建白。大学士刘正宗、吏部尚书黄机、侍郎岳思泰都曾被季振宜上本参倒。

舒州龙门佛眼和尚上堂语录 宋释善司辑。元刻本。曾为季振宜、袁克文收藏

“南季”富甲天下

清初豪富,号为“南季北亢”,北即山西亢家,南即泰兴季家。南季发家自季寓庸始,他一边做官,一边贩盐。扬州向以盐业著称,季寓庸手段高明、获利巨大,很快成为巨富。等季开生、季振宜两兄弟先后高中进士为官后,季家越发发达,简直如烈火烹油一般。

陆陇其《三鱼堂日记》卷说:“沧苇初任兰溪,得数十万,河东巡盐又数十万,狼藉异常。”龚鼎孳(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06期:龚心钊,最会给藏品做美颜的瞻麓斋主人)的《定山堂诗集》又为我们提供了旁证,据该书卷28称:顺治十八年(1661),季振宜因河东巡盐任内贪赃罪被逮至京(参见上文)。看来季振宜做御史虽然有直名,但也免不了贪赃纳贿。

关于季振宜家庭之豪富与奢靡,钮琇《觚賸·续编》卷下《事觚·季氏之富》有一段极为生动而又具体的记载:

“江南泰兴季氏,与山西平阳亢氏俱以富闻于天下。季自沧苇以御史回籍后,尤称豪侈。其居绕墙数里,中有复道周巡,健儿执铃标者,共六十人,月粮以外,每夕犒高邮酒十瓮,烧肉三十盘。康熙九年,霖雨连旬,恐霉气浸涴,命典衣者曝裘于庭,张而击之,紫貂、青狐、银鼠、金豹、舍利狲之属,毛积地,厚三寸许。”

“家有女乐三部,悉称音姿妙选,阁宴宾筵,更悉佐酒,珠冠象笏,绣袍锦靴,一妓之饰,千金具焉。及笄而后,散配僮仆与民家子,而娇憨之态,未能尽除。日至高春,晨睡方起,即索饮人参、龙眼等汤,梳盥甫毕,已向午矣。制食必依精庖为之,乃始下箸。食后辄按牙歌曲,或吹洞箫一阙,又复理晚妆,寻夜宴。故凡娶季氏家姬者,绝无声色之娱,但有伺候之烦、经营之瘁也。”

这样的豪富与奢侈,确是“名闻天下”,江南之富要首推季氏了。后来季振宜从弟季昌龄建了一座“东园”,三弟季贞在城北建“日涉园”(即今泰兴城花园河),城之四隅,皆有季氏园林。现“西园”“东园”已成行政村名,盖由此演变而来。


《孝经》 元 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 季振宜旧藏

季老爹的盖世收藏

季寓庸解官回乡后,举家从季家市搬到了泰兴朝阳铺,购入朱一冯旧宅,在县学宫之左拓地为园(位于今泰兴城内仙鹤湾风光带),方圆三里多,凿石堆山,疏流为池,高有台,下有亭,回廊曲径,依山临水,四时皆有可赏之景。园内有宋朝乡贤孙益手植桂树一棵,大十围,根株蟠曲,蓊郁苍翠,故其园取名“嘉树”。园中有“春柳读书堂”、“静思堂”和“辛夷馆”,即后来季开生、季振宜诸兄弟读书处。

据《泰兴县志校》所载云:“姜绍书《无声诗史》:‘寓庸画仿沈周而能登其室,书宗祝允明。’是寓庸实能书画也。”

但季寓庸最值得关注的是他在收藏方面的巨大成就。“因是先生富于财,欲收尽天下法书名画”(吴其贞《书画记》)。吴其贞与季寓庸交游甚密,在《书画记》中记录了季家部分藏品,“如苏东坡九歌、前后赤壁赋,王右军袁生帖,米元章小楷挽词、天机妙帖,黄大痴富春山图,王叔明听雨楼图,蔡卞赴朝帖,吴彩莺诗韵,陈以谓集宋元画册百幅计四本。皆名物也。”光听这些藏品的名头,就令人如雷贯耳、目眩神迷了。因此,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称赞他“因翁先生妙笔入神,复具精鉴,凡晋唐五季宋元名家真虎尽归其家,海内推收藏之富不啻珠林玉府”。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季寓庸藏品中的第一件至宝就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钤有七方季氏收藏印:季(朱文)、扬州季因是收藏印(朱文)、扬州季南宫珍藏印(朱文)、季寓庸印(白文)、因是氏(朱文)、八士之印(白文)、柟公(朱文)。其中,“季”为骑缝章,“扬州季因是收藏印”“扬州季南宫珍藏印”钤在画心结尾处,“季寓庸印”“因是氏”“八士之印”“柟公”钤在后隔水。季南宫即季八士,季寓庸之子。《无用师卷》后归季八士所有,而非季振宜。

晋 王珣 《伯远帖》

季寓庸所藏第二件是被誉为“天下第四行书”的《伯远帖》。《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共5行47字,纵25.1cm,横17.2cm。《伯远帖》北宋时曾入宣和内府,收入《宣和书谱》。后流落民间,明清时为董其昌(详情参阅:【收藏大家】董其昌:“以古为师,古为今用”的藏鉴人生)、季寓庸、安岐(详情参阅:【收藏大家】贩盐发家的清代鉴藏大家安岐)等人收藏。季寓庸得帖后,还分别请了吴其贞、顾复两位鉴定家帮助鉴定。

唐 冯承素摹《兰亭序》

最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冯承素摹兰亭序卷》了。《冯承素摹兰亭序卷》,纸本,行书,纵24.5cm,横69.9cm。此本用楮纸两幅拼接,纸质光洁精细。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后纸明项元汴(详情参阅:【收藏大家】项元汴:收藏家也有强迫症,题跋太多遭嫌弃)题记:“唐中宗朝冯承素奉勅摹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兰亭禊帖”,遂定为冯承素摹本。季寓庸收藏的即是此本。

季寓庸还藏有淳化阁帖十帙。清褚人获《坚瓠秘集》收有《宋锦》一则:“锦向以宋织为上。泰兴季先生家藏淳化阁帖十帙。每帙悉以宋锦装其前后,锦之花纹二十种,各不相犯。先生殁后,家渐中落,欲货此帖,索价颇昂,遂无受者。独有一人以厚赀得之,则掲取其锦二十片,货于吴中机坊为样,竟获重利。其帖另装他纻,复货于人。此亦不龟手之智也。今锦纹愈出愈奇。可谓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矣。”

宋乾道七年(1171年)蔡梦弼刻本《史记》 清季振宜题款

“信沧苇之雄于诗也”

季振宜少负才名,顺治十一年秋,他还在兰溪做县令时,有一次钱谦益(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63期:钱谦益,红豆馆里柳如是,绛云楼外人已非)路过那里,季振宜便携带自己的诗集前去请教。钱谦益读后大为赞赏,后来还为之做《季沧苇诗序》,曰:“信沧苇之雄于诗也”,“沧苇之诗,意匠深发脉厚,才情飚迅,意思霞举,策骥足于修途,可以无所不骋,而迂辔弭节,退而欲自负于古人。”并认为季诗是诗道复兴的希望:“世之无真诗也久矣,以沧苇之才,好学深思,精求古人之血脉,以追遡国风小雅之指要,诗道之中兴也。吾有望焉!”从“四海宗盟五十年”的诗坛巨擘对季振宜诗歌成就的肯定与赞赏中,可见季诗的水平之高。

季振宜归隐林泉后,与钱曾(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93期:钱曾,他的藏书比《四库全书》还多)、邓汉仪、冯砚祥、杨尚贤、周季隰、陈维崧、朱彝尊、严绳孙、姜宸英等交游。其中陈维崧系明末四大公子之一陈贞慧的儿子,为清初骈文大家。朱彝尊、严绳孙、姜宸英当时被称为“江南三布衣”,都是名噪一时之士。他们经常聚会于嘉树园中,诗酒唱和,甚为相得。姜宸英曾为之作《嘉树园记》。


孟东野诗集十卷(唐)孟郊撰
宋刻本黄丕烈、傅增湘跋
季振宜旧藏

藏书得“毛”更得“钱”

明末清初,藏书风很盛,一是做学问的需要,二是社会风尚如此。季振宜幼时好学,有异才, “于书无所不窥,购求善本,手自勘校” (光绪《泰兴县志》卷20《人物》二)。季振宜出生于官宦世家,良好的教育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他购求古籍善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江南故家之精本多归之。

据叶德辉(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93期:叶德辉,贪财好色、一辈子“反动”的大藏书家)称:明常熟毛晋(详情参阅:大收藏家393期:汲古阁主人毛晋,中国私家藏书刻书第一人)汲古阁藏书,当时欲出售给潘稼堂,因价格未谈妥,转而归了季振宜。后来黄丕烈(详情参阅:大收藏家349期:黄丕烈,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士礼居丛书》中所刻毛扆(字斧季,毛晋子)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所载价目,即其出售时所录(《书林清话》卷7《明毛晋汲古阁刻书》之四)。季振宜所收藏的书半来自钱曾述古堂,钱曾在《述古堂书目》中说“举家藏宋刻之重复者,折阅售之泰兴季氏"。

叶昌炽(详情参阅:【大家】“书林之掌故,藏书之诗史”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卷4中记有季振宜藏书的一首七言绝句:“展卷风翻乱叶旋,惊人古籍彩鸾笺。沧州一卧何时起,善本搜罗述古钱。”他引用钱曾《读书敏求记》来说明此诗:“吴彩鸾《切韵》,余从延令季氏曾睹其真迹,逐叶翻看,展转至末仍合为一卷。张邦基《墨庄漫录》云“旋风叶”者,即此,真旷代之奇宝。因悟古人玉踐金题之义,《唐六典》之所以有熟纸装潢匠人之别也,自此宋刊本行世而装潢之技绝矣。余幸遇此韵,得靓唐时卷帙旧观。”这种“旋风装”又叫“龙鳞装”,是相当稀见之物。由此可见,季振宜的藏书中,有些也是钱曾所未见的。

《季沧苇藏书目》

季振宜在大力搜求书籍珍藏后,精心撰写成《季沧苇藏书目》。据《丛书集成》初编本所载《季沧苇藏书目》 1卷,全书约著录图书1000多种,2700余卷(本)。此书目题名《延令宋版书目》,延令者,泰兴之别名。此书后由乾隆朝校勘家黄丕烈刻印传世。


季沧苇藏书目.清.季振宜撰

季沧苇藏书目.清.季振宜撰.清嘉庆10年刊本
本书目编次类目有奇特之处,它并不按旧有传统的四部分类法,一开始就列具书名,从书的名称上看,为经部、子部、史部、集部、杂部书。在此后又突然出现:宋元杂版书、崇祯历书总目、经解目录;而在宋元杂版书类下,又有经部、史部、古文选、韵书、子书、文集、诗集部、类书、杂部、内典、儒书、医书、方與13个子目。这样一种编次,给人的印象既是一本藏书清单,又不完全是一份清单。此书目书名下注明卷数或本数,书名上冠有“宋版”、“元版”、“抄本”等字样, “宋元杂版书"之“文集”类图书书名上冠有朝代字样。所有这些,为鉴别版本、作者所处之时代提供了依据。

从《季沧苇藏书目》看,他所收录的宋元古本书甚多,所藏书籍质量甚高,清代版本目录学家黄丕烈在《季沧苇藏书目·序》中说:“其详载宋元版刻,以至抄本,几于无所漏略。”又说:“古书面目较诸钱氏所记更详。”因此,他借嘉定瞿木夫、海盐黄椒升两家本, “互相校勘,著其异同,并举余所藏,余所见者,略著其归宿之地于各条下,手录付梓,以广流传"。可见黄丕烈对此书目的赏识与重视。

顾菘于康熙十四年(1675)写的《书唐诗目录后》称: "先生家世簪缨,为延令望族,英才好学,善属文,尤精五七言。” “喜藏书,插架盈箱,类多人间未见之籍,尤嗜宋雕本善本,饼金悬购, 收藏之富,甲于江南。”

季振宜的宋本收藏规模,后世的大藏书家再也达不到了,因为内府常年征集,民间越来越少。可以说,季振宜是宋本收藏集大成者,真正后无来者。其藏书章有“宋本”、“御史之章”、“紫玉元居宝刻”、“季沧苇图书记”、“沧苇”、“季振宜读书”、“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季振宜藏书”等。

季振宜印
沧苇

抄书、刻书

季振宜除收宋元版等图书外,也精抄书籍。叶德辉《书林清话》卷10说: “古人抄书,多用旧纸。自汲古阁、绛云楼、述古堂以精抄名,传是楼、季沧苇继之,更兼装潢精雅,古人纯朴之风,于是扫地尽矣。”


《杜工部集》二十卷,清 钱谦益笺注,康熙六年季振宜静思堂刊本
季振宜财力雄厚,还在嘉树园中的静思堂刻书。康熙六年,季振宜主持刻印了钱谦益注的杜诗,并作序,取名《杜工部集笺注》,又名《杜诗钱注》或《钱注杜诗》。当时,钱遵王还曾渡江至泰兴,协助季振宜校定。

清初领袖江南诗坛的吴梅村曾介绍归有光的曾孙归庄到延令找季振宜,联系刻印归有光的诗文集,但季振宜却出尔反尔,拖延二十多天不予理睬,归庄于是愤而离去,留书痛责之。

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

编著《全唐诗》的丰功伟业

康熙于四十四年(1705)颁发谕旨,命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两淮巡盐御史曹寅(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60期:曹寅,红楼梦没有写出来的藏书大家)领衔,輸林院侍讲彭定求、编修杨中讷等十位翰林负责,在扬州天门寺开设诗局编纂刊刻《全唐诗》。据《全唐诗进书表》称:这年的三月十九日,曹寅等接到奉旨颁发的《全唐诗》一部,经过一年又八个月的时间,于四十五年(1706)十月初一日书成。编书速度奇快无比,原因何在呢?

原来,这部书以明朝海盐胡震亨《唐音统签》 “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穆史、杂书之所载,补直所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成。这里内府所颁发的一部《全唐诗》即是指季振宜编的《全唐诗》。

康熙五年(1666)的冬天,季振宜“渡江访虞山剑门诸胜,得识遵王”,于此处见钱谦益所著《杜工部集笺注》及钱编《唐诗》手稿。钱谦益晚年手订唐代诗集, “曾以《唐诗纪事》为根据,欲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盖投老为之,能事未毕”而死。季振宜“得其稿子于尚书之族孙遵王,其篇帐残断亦已过半,遂踵事收拾而成七百一十六卷” 。


事实上,季振宜早在康熙甲辰(三年, 1664)即着手编著《全唐诗》,他当时不知道钱谦益也干了此事。所以,他在得到了这部手稿后不由惊叹: "大江之南竟不知其有此书?"在钱谦益未完手稿上,季振宜又搜补批校,终于在康熙癸丑(十二年, 1673)编成了《全唐诗》,前后花了10年时间。

季振宜版《全唐诗》,略去前人各家采用的初、盛、中、晚期编次,依时代分置,以宋版诸书及各善本参校字句,主要录取完整的诗篇,很少佚句断简,大多按原集编次。曾见过此稿本的郑振铎先生说:此稿“皆剪裁明人所刊诸唐人集粘贴而成者" 《劫中得书记·续记》)。可见,季振宜剪裁了几部大书,他在校对异文时,有的附有说明,注明原出处,以示信而有征。在撰写作家时,“合新旧《唐书》、《南唐书》、《五代史》及诗话小说长短编辑转成之”。季振宜《汇集全唐诗》共717卷160册,收入1859位作者的42931首诗。

康熙《全唐诗》,计收唐五代诗48 900余首,作者2 200余人,共九百卷,另有总目十二卷。编写方式则基本沿袭自季振宜版《全唐诗》。

可惜的是,季振宜编完《全唐诗》后的次年,便因病去世,未能将此书刊印。在此之前,其手稿赠送给了好友顾崧,民国时辗转流入刘体智(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32期:刘晦之,世家子弟的不世收藏)之手,经郑振铎努力,为中央图书馆购入,现藏台湾中央图书馆。清稿本即正本,后来流入另一藏书家徐乾学手中,他又献入内廷,即后来康熙发给曹寅的那部。曹寅等在上面批注甚多,所以完稿后就没有再送入宫中,而是重新抄录了一部送入宫里,即今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那部。正本则一直流落民间,直到民国三十年(1941)前后也为郑振铎(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57期:郑振铎,国家第一任文物局长的不世收藏)发现,由中央图书馆购入,现藏国家图书馆善本部。

春秋传三十卷(宋)胡安国撰
宋干道四年刻庆元五年黄汝嘉重修本
季振宜旧藏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康熙十二年底,季振宜去世,此前两年季寓庸也去世。季家没有了这两位最能干的人,家族便逐渐衰落。安徽休宁著名诗人程瑞礿十年后再游嘉树园,发现“风景倐尔一变”,和当年“同沧苇游斯园”时大不一样了,不禁发出“眼底沧桑多少事”、“金谷平泉,可胜浩叹”的感概。

尽管大不如前,但直至康熙末年,嘉树园仍然是泰兴文人雅士会聚的文艺沙龙,嘉树园主人仍然很有名气,如执泰兴诗坛牛耳的“渤海一代宗”季茶圃,“二仲复英绝,鼎峙共争雄”的季蘅皋、季陟庐。当时的县令宋生和县内外的名流常聚会于此,嘉树园的常客有曾任山西道监察御史的王令树和他的两个儿子王新猷、王新铭,中书舍人、季寓庸的孙女婿张丕扬,庆云寺的方丈德溥,还有泰州名诗人袁尔职,靖江的严爵等人。这时的嘉树园仍不失豪华,王令树就曾说过“嘉树园池亭夜坐时,悬灯四照,错落林壑间,亦异观也”的话。

但财富虽在,藏书却不可避免的流散出去了。季氏藏书散出后归于何处?综合多种记载分析,大约有这样几个主要去处:一是黄丕烈士礼居,二是皇宫内府,三是怡亲王府。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4记载:“常熟钱谦益绛云楼未火以前,其宋元精本大半为毛子晋、钱遵王所得,毛钱两家藏书散出后,半归徐健庵、季沧苇,徐、季之书由何义门介绍归于怡府。”怡府是指怡贤亲王府第。咸丰十一年(1861),那拉氏发动北京政变,八大臣中的端华(怡亲王弘晓后裔)被杀后,怡府所藏图书开始散出,其中精秘之半多为杨绍和所得,藏于山东聊城海源阁(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16期:杨氏海源阁,晚清中国北方藏书第一世家)中。

参考资料
朱宗宙《清初扬州著名藏书家季振宜》
罗焕好《故宫所藏季振宜全唐诗的来历》
段晓春《季振宜全唐诗流传经过新证》
吴永胜《季振宜藏书考》
《季振宜与季沧苇藏书目》
《明末清初季氏家族的文化成就》《富春山居图》入藏季市季家考据
其它

本文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改。欢迎大家提供更多大收藏家的资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94 天

连续签到: 2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9-22 11:4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0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9-23 09: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2-10-19 13: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