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七十年前的三支歌辨析(作者:王皓 王亮昭)

22696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12-23 15:19:27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黄桥历史文化研究》2002年11月总第4期刊载了汤建桢的《七十年前的黄桥》,文末附注:汤建桢,83岁,泰兴汤家庄人,客居台湾台北市。
  2004年10月,《黄桥历史文化研究》主编林任申先生将该杂志签名赠予笔者时,言及当初决定发表此文,看中的是文中所写的新四军东进黄桥时,战士们教孩子扭秧歌时唱的歌。
  张家姑娘要陪送,爹娘送她个大马桶。
  马桶漆得红又红,马桶盖,钉的铜,
  马桶箍,箍的铜,张家姑娘看不中。
  张家姑娘要陪送,哥嫂送她个自鸣钟。
  左盘龙,右盘龙,走起来,响叮咚,
  张家姑娘看不中。
  啦啦啦啦,张家姑娘一心要嫁参军英雄。
  林先生说,美中不足的是此歌第二段显然少了第三句,再说结尾也很突兀。要能找到原文,把它补齐了该多好。
  笔者就此经常请教一些老年人,会唱这支歌的,多数只会唱第一段,少数会唱第二段,但也唱不全,个别老年人知道还有第三段,并且记得最后一句“一心想嫁参军英雄”之前的一句是“说出来怕脸红”。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近一位老友向笔者提供了一本1995年中共泰兴市委党史办公室印的,由谢义侠搜集整理的,泰兴革命歌谣集《大家唱》。(如图)这是一本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编印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料。书中收集了1924——1953年三十年间流行于泰兴,特别是以黄桥为中心的泰兴东乡革命老区的革命歌谣。〈〈大家唱〉〉第二部分抗战歌曲(抗日战争时期)收录了《嫁个民兵英雄》,歌词如下:
  1、张家姑娘要陪送,爹娘送个大马桶,马桶漆得红又红,马桶盖包的铜,马桶箍箍的铜,爱呀呀得喂,张家姑娘看哪不中。
  2、张家姑娘要陪送,哥哥送个自鸣钟,一个小孩搬不动,左盘龙右盘龙,会唱戏响叮咚,爱呀呀得喂,张家姑娘看哪不中。
  3、张家姑娘要陪送,红漆马桶看不中,也不想要自鸣钟,张家姑娘爱英雄,说出来怕脸红,爱呀呀得喂,一心想嫁个民兵英雄。
  歌名下面,没有作者姓名,只有“陪送调”三字,意谓此歌可依“陪送调”演唱。
  两相比较,汤文所记第二段确实少了第三句“一个小孩搬不动”,有老人说是“两个小孩”。第三段也绝非一句话可以了结。至于张家姑娘要嫁的是“民兵”英雄,还是“参军”英雄,这是视宣传需要而定。新四军北上抗日,东进黄桥,只有七千人马,要打鬼子,要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就要扩充队伍,就要号召广大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张家姑娘就要嫁“参军”英雄;黄桥战役胜利后,新四军战略转移,继续北上,新四军走了,刚开辟的、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就需要当地民兵游击队来保卫,就需要当地的独立团来反扫荡,这时张家姑娘就要嫁“民兵”英雄。
  老人们说,歌中的“左盘龙,右盘龙”应为“左拔弄、右拔弄”,“会唱戏”应为“走起来”。七八十年前,自鸣钟(时钟)是稀罕之物,是奢侈品,人们还不知如何使用,无奈只好瞎摸,特别是小孩好奇,这里拔拔,那里弄弄,鬼使神差,居然让自鸣钟走了起来,还听到叮咚叮咚的响声。至于会唱戏的自鸣钟也不现实,即便当今在民间也未曾见得,北京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是否有,不得而知。
  老人们还说,这支歌不是泰兴本地的,新四军东进黄桥之前,泰兴没有这样的“陪送调”。是新四军北上抗日时,从江南或皖南带过来的。
  《黄桥历史文化研究》2012、7、总第10期刊载的顾寄南《黄桥决战的余波》一文中,记述的1940年黄桥决战时,黄桥工人纠察队队长,70年后向他讲述当年故事时唱的两支歌,第一支《别处哪儿有》,诚如文中所写,“老人记性真好,一句都不错”。第二支《乡下人敢上街》,老人是这样唱的:
  左一担,右一担,咯吱咯吱又一担。
  大声儿挑,小声儿抬,挑起担子进镇来。
  不是四老爹来,乡下人哪里敢上街?
  由于时间久远,七十年了,记忆可能出了问题,再加上七十年前都是口耳相传,以讹传讹,也是常有的事,看来这支歌问题不少。
  泰兴革命歌谣《大家唱》是这样写的:
  乡下人敢上街
  歌曲   余森强
  左一担,右一担,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又一担。
  大担儿挑,小车儿推,雪白的大米进城来。
  左一担,右一担,哼唷呵呵,哼唷呵呵又一担。
  活鲜的鱼,绿嫩的菜,挑着那菜担进城来。
  乡下人把个菜篮子挎,到处都是好买卖呀,好买卖。
  不是四老爹来,乡下人那里敢上街?乡下人那里敢上街?(四老爹,指新四军。)
  在这本歌谣集中,绝大部分的歌谣注明的都是民歌小调,诸如“杨柳青”,“大补缸”、“小放牛”等,极少注明“歌曲”的。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地方上会作曲的凤毛麟角,大多数歌谣都是“旧瓶装新酒”,依当地流行的民歌小调填词,这首歌注明“歌曲”,表明其为创作歌曲,由于曲调新颖别致,广受群众欢迎,流传甚广,以至于七十年后还有人记起它。
  这支歌,黄桥模范小学的音乐老师徐嘉禾教学生是这样唱的:
  左一担,右一担,
  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又一担。
  大担儿挑,小车儿推,
  金黄的肥料向城外,
  不是四老爹来,乡下人哪里敢上街?
  左一担,又一担,
  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又一担。
  大担儿挑,小车儿推,
  碧绿的菜蔬运上街,
  不是四老爹来,乡下人哪里敢上街?
  乡下人把个菜篮子挎,
  到处都是好买卖呀好买卖。
  不是四老爹来,
  乡下人哪里敢上街,乡下人哪里敢上街?
  有老人说,第一段中“金黄的肥料”应为“满满的灰粪”,第二段中“碧绿的菜蔬”应为“绿绿的蔬菜进城来”。音乐老师将“雪白的大米进城来”改掉,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句话与黄桥的实际情况不符。黄桥地处长江三角洲北侧,系冲积平原,周围农村属高沙土,当年不产大米,只种高粱、粟子、大豆、花生等旱谷作物。所以黄桥周围的“乡下人”不可能有“雪白的大米”送上街。黄桥镇上的大米要从北边的里下河与号称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的江南无锡运来。如今黄桥周围农村都栽上水稻,这里解放后“旱改水”带来的可喜变化。
  《黄桥历史文化研究》2014年12月,总第14期,刊载了周汉文(系周文汉之误)的《粟司令打仗仗仗胜》。文中的这支歌,在《大家唱》里也觅得其踪影,现抄录如下,供读者赏析。
  歌唱粟(裕)司令
  汪 年
  共产党领导真坚强,
  粟司令带兵打胜仗,打胜仗。
  三年反“围剿”,八年反扫荡,
  七战七捷威名扬,七战七捷威名扬。
  你——
  东打西击,神奇莫测,果断坚决,机动灵活。
  打垮了日本鬼子,消灭那反动派。
  你是百战百胜的将军,毛泽东的好学生,
  中国人民的大功臣,武装夺取胜利,再胜利。
  共产党领导真坚强,
  粟司令带兵打胜仗,打胜仗。
  三年反“围剿”,八年反扫荡,
  七战七捷威名扬,七战七捷威名扬!
  这是谢义侠搜集到的汪年的原创歌词,当年苏中军分区文工团谱曲时,稍加修改,将开头两句改成了“毛泽东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歌名改成了《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大家唱》在“最后说明”中说,限于经费和手工排谱困难,歌集中有近一百首民歌曲谱空缺,曲调前有O号。而这首《歌唱粟司令》歌名下面只有作者,没有曲调,更无O号。可见谢义侠未能搜集到曲谱。周文汉文中说得很清楚,这支歌有谱,会唱,至今仍未忘记。可喜的是,其兄周文海,今年89岁(属龙),从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通讯处处长岗位上离休。他是当年的红小鬼(16岁),是苏中军分区文工团团员,大合唱《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歌唱演员。如今,老哥儿俩通电话时,回忆往事,记忆犹新,高兴起来,电话两端,同声哼唱“毛泽东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附图:泰兴革命歌谣集
111.png

来源:黄桥历史文化研究第18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27 天

连续签到: 5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12-23 19:39: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3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12-24 10: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