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丁文江曾鼓吹新式独裁:无奈于现实的权宜之计(南方都市报)

10002人阅读  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3-7-22 10:32:48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原标题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丁文江何以呼唤“独裁”?]
  浮世阅史

  黄波 文史学者

  由胡适任主编、1932年5月创刊的《独立评论》是一份政论周刊,虽其出版只有5年,而且还不给作者支付稿费,但却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留下了深深印记。

  继岳麓书社上个世纪90年代影印全套《独立评论》,海外出版5巨册《独立评论选集》之后,福建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了谢泳所编的《独立评论文选》。虽然就《独立评论》的精粹和重要性而言,区区50万言的选本难称理想,但尝鼎一脔的功效还是有的,当年的重要公共话题在选本中几乎都有所反映。

  回顾因《独立评论》引发的公共话题和事件,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民主与独裁”之争,尤其值得玩味者,论争的双方其实都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而且相互私交甚深。

  1934年12月,《独立评论》刊发了一篇题为“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的长文,让熟悉了刊物自由主义风格的人大跌眼镜的是,这篇文章居然要为独裁“张目”,更出人意料的是,文章的作者是胡适的朋友、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人。他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先到日本留学,后转到英国学习地质学。回国后于1913年任北洋政府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长,开办地质研究班,1916年创办地质调查所。地质调查所时期的丁文江是中国近代科技史上一个耀眼的名字,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于经费、人才奇缺的窘境中,能够一手创办一个纯学术的科研机构,进而把它培育成为西方同行眼中的“民国时期最出色的科学研究机构”,作为首任所长和筹办人,丁文江的人格和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如蔡元培所说:“普通科学家未必长于办事,普通能办事的又未必精于科学;精于科学而又长于办事,如在君先生,实为我国现代稀有的人物。”

  拥有西方教育背景,精神气质上与胡适契合,因不堪现实政治之污浊与混乱,曾经和胡适等16人联名发表宣言鼓吹“好政府主义”,像丁文江这样的新派人物,在舆论认定只有民主才能救中国的氛围中,出来呼唤独裁,是不是有点奇怪?

  细审丁氏此文,他呼唤的独裁还附有定语,即所谓“新式的独裁”。那么什么是新式的独裁呢?丁文江在文章中规定了四个条件和标准:“独裁的首领要完全以国家的利害为利害”,“独裁的首领要完全了解现代化国家的性质”,“独裁的首领要能够利用全国的专门人才”,“独裁的首领要利用目前的国难问题来号召全国有参与政治资格的人的情绪与理智,使他们站在一个旗帜之下。”

  老朋友宣扬独裁,胡适坐不住了,随后撰文反驳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今日提倡独裁的危险,岂但是‘教猱升木’而已,简直是教三岁孩子放火。……我可以断断地预言:中国今日若真走上独裁的政治,所得的决不会是新式的独裁,而一定是那残民以逞的旧式专制。”

  如何理解双方各自的持论,先得明了斯时的语境。《独立评论》上出现“民主与独裁”之争实有特殊的背景。在国内,日本人步步进逼,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在国外,德、苏等走的集权式经济道路的成就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当时的西方,就连罗素、拉斯基等这些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极为钦敬的人物,也开始对欧洲民主主义是否能够解决20世纪经济特权、民族纷争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疑问。1933年,丁文江访问美、欧、苏,举目所见,希特勒刚刚登台、斯大林第一个五年计划都展示出新气象,而美国适值罗斯福新政之始,罗斯福总统经国会批准所掌握的权力几乎空前绝后。这一切肯定给忧心于国家民族危机的丁文江留下了深刻印象。

  1934年5月,归国不久的丁文江在《大公报》上撰文《我的信仰》,里面谈到了他的出游美苏的观感,里面说:“我尽管同情于共产主义的一部分(或是大部分),而不赞成共产党式的革命。”后面又说,“做统治设计的工作,政体是不成问题。”“政体是不成问题的”,这已经为不久提倡“新式独裁”打下了伏笔。

  认真拜读争论双方的文章,一定能够发现,双方的分歧并非民主好还是独裁好这一价值判断的问题,参与者中无人否认民主政治的价值,他们所争论的只是在国难深重的形势下,采取什么样的管理国家的方式更见效用的问题,提倡新式独裁也好,或主张权威主义也罢,在丁文江等人心目中,不过是面对无奈现实的一种权宜之计。

  尽管新式独裁论融入了丁文江对中国的思考,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之论,但作为一个现实感强烈的知识分子,呼唤新式独裁究竟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胡适提出的问题仍然是丁文江无法回避的。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新式独裁无疑是罗斯福新政,但淮橘成枳的事情在中国还少吗?他后来在《再论民治与独裁》一文中实际上同意了胡适的观点,他说:“中国人的专制向来是不彻底的。所以我们饱尝专制的痛苦,而不能得独裁的利益。”

  丁文江此处所言至为沉痛,许多年后胡适在《丁文江传》中还说这段话最使他“感动”,今天重温,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激烈的内心冲突也仿佛历历可见。这种内心冲突具备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当年,就是现在,丁文江们也未由于意外地倡导独裁而损其清誉,因为对这批知识分子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相信,他们的言论源于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他们思考的出发点的确是为了这个国家。但在此之后,谁还有丁文江等人那样的人格魅力呢?


http://epaper.oeeee.com/A/html/2013-07/14/content_189472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2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7-27 09: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确实少人有丁文江那样的人格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