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稀有人物”丁文江

16303人阅读  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6-4-16 22:15:31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丁文江(1887—1936)是中国现代著名地质学家,称他为“我国现代稀有人物”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蔡元培因见多了“普通科学家未必长于办事,普通能办事的又未必精于科学”,所以十分激赏丁文江既“精于科学而又长于办事”。也因此对丁刮目相看。丁文江身上的这一特质或秉性,同样为与他同时代的一些学界翘楚所看重。如1933年6月18日,中研院总干事杨铨遇刺逝世后,蔡元培有心请丁文江继任其职,史语所所长傅斯年知晓后,为力促此事成功,联合中研院部分所长,词意恳切地致函丁文江,并说,“见义不赴,非所谓‘丁大哥’也。”一声“丁大哥”从傅斯年嘴里道出,可见丁在傅心目中的分量。

果然,履新后的丁文江,不久就彰显出了他作为“我国现代稀有人物”的处事特质。1934年夏,丁发现史语所个别成员外出调查工作时带家眷,即致函史语所,要求严禁史语所成员外出工作时携眷。在丁看来,“田野工作原系苦事,甘苦须大家共之,挈眷与携女友皆足使同事有苦乐不均之感”。再如曾主持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著名考古学家李济,一次出于工作需要,想动用一些经费,却遭到丁反对,理由是旧账尚未厘清,要用款须先清理旧账。

其实,丁文江的这种秉性一以贯之。还在罗家伦任中央大学校长期间,中大地质学系的郑原怀教授就曾领略过。郑教授曾在哈佛大学研究经济地质学,并获得博士学位。而自从南京成为国民政府首都后,房地产市场行情看好,价格大涨。郑教授和他太太对经营房地产发生了兴趣。只是这样一来,郑教授对地质研究工作自然有所懈怠。这情况后来被丁文江知道后,他片刻也坐不住了,当即找上门向郑教授“兴师问罪”。丁开门见山地说:“我知道你在哈佛学得很好,经济地质这学问,是中大也是中国所需要的。可是你为什么两年以来毫无研究的成绩表现出来?你知道一个学科学的人,若是不务本行,分心在其他工作上,便很快就会落伍。我为你,并且为中央大学的地质学系,很诚恳地劝你不能再是如此。若是你不赶快改弦更张,我便要请罗校长下学年不再聘你。”丁文江这番话于郑教授犹如醍醐灌顶,后者不仅接受了这一忠告,且从此认真教学,并在下一学年内发表了两篇高质量的论文。对此,罗家伦曾这样赞叹道:“郑先生能受善言,勇于自反,使我佩服。”当然,作为校长和著名学者的罗家伦,评说丁文江的一番话,显然更值得我们回味:“至于像在君(丁文江,字在君)这种的作风,则绝对不是中国士大夫传统的乡愿习惯里可以产生的。这是西洋科学家按照原理原则来处事的方式。这种爽朗忠诚的格调,实在足以挽救中国政治、社会乃至学术界的颓风,最应该为大家效法的。”

在这些事例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丁文江身上强烈的责任心。这样的特质或秉性再也没有比与他志同道合的同行感受得更贴切了。如与丁文江同为中国地质学科开创者的章鸿钊,曾在丁去世后拟就如下对联:“认责任内,无处可放松,治学然,治事亦然,识君以来,始信自强在不息;数交游中,唯真最难得,能让易,能争非易,从今而后,几疑直道与偕亡。”确实,无论“治学”还是“治事”,认清责任,决不放松,秉着“唯真”的原则,当让则让,该争则争。这就是“稀有人物”丁文江。


来源:新民晚报 http://difang.gmw.cn/newspaper/2015-05/02/content_10634102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6-4-17 03: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赞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