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他们不仅要结果, 还要得出结果的过程

2335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7-17 09:45:53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美国纽约曼哈顿333小学:
他们不仅要结果,
还要得出结果的过程


■14岁的蒲知临现在北京一所中学读初中,网球是他最喜爱的运动。
  蒲知临在11岁那年成为纽约曼哈顿333学校五年级同学中的“学霸”。上学的第二天,他在数学课上很快地说出了“51/3+91/3”的结果,全班20多名同学一齐发出了惊讶的轻呼。一个叫山姆的小孩问他:“你是刚过来的吗?”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山姆羡慕地对他说:“哇,那你太棒了!”
  在此之前,蒲知临是北京人大附小即将升入六年级的普通小学生,按母亲王洪燕的评价,他是学校中成绩“还算不错”的学生,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可以拿到95分左右的平均分,没有短板,也没有明显的强项。如果不是父亲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学者,蒲知临应当会在原来的班级度过六年级,与其他同学一样继续为“小升初”做准备。
  成为“学霸”源于一些意外因素。来到纽约后,到所属学区的公立学校注册中心时,蒲知临和父母被告知,他们期望进入的曼哈顿333学校已经没有六年级学生的名额了。王洪燕记得很清楚,那是美国小学开学的第一天,她直接带着儿子来到学校,校长正微笑着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我对校长说:现在已经开学了,只有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学上……”大概是被眼前这位中国妈妈焦急的语调感染了,校长与孩子简单地交谈了几句后,同意让他在还有名额的五年级入学。
  “这个班大约有25名学生,都比我矮……他们算术很差,算一个1/2+1/4花了两分钟。”这是美国小学留给蒲知临的第一印象。在陌生的学校里,他最初的自信来源于数学。他熟练地运用各种运算公式,别人在纸上写了半天的计算题,他常常只用口算完成,老师看到他一下子算出“8÷5=1.6”,大为不解。由于数学出色,在五年级待了半个月后,蒲知临被破格升入六年级,这在美国已经算是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年级了。
  第一次家长会,作为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尼科尔总是向蒲知临的父亲不停地重复一个问题:为什么弗雷德(蒲知临)的数学试卷总是答案全对,但又没有过程呢?年幼的中国孩子也很困惑,老师指出的需要解释、需要过程的东西是什么?可能只用九九乘法表就能解决的简单计算题,但在美国的小学中,他要与四五个同学组成小组讨论,在纸上写下具体的过程,最终得出结果。每天一小时左右的数学课上,只能讨论两道题目。
  蒲知临把当时数学课发下来的题目纸拿给我们看,两道题、两张A4纸是标准量,两道题写在开头,之后会设置三四个问题。题目通常为一个具体的情境,比如这一题:一只青蛙跳跃了8次,每次跳跃都是相同的距离,一共跳了96步的距离,试问青蛙每次跳跃的距离是多远?
  纸上有他画的8条半圆弧线,表示青蛙8次跳跃的过程,之后是“96÷8”的算式。“这是写得比较简单的过程,不够典型。”蒲知临告诉我们,他一直没有办法像其他同学一样写出一个特别完整和复杂的思考、计算过程,他在国内小学已经学习过多则运算和应用题,对于这种简单的题目总是凭直觉就写出答案。
  琳达是中山大学的教师,在斯坦福大学访学期间,儿子也在美国读小学。在琳达看来,中国小学生在数学上展现出的优势并不能说明什么。“中国学生通过对知识点有针对性的重复性训练,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能够进行快速计算。美国的教学则更注重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