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京戏里的父亲

6566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6-30 10:20:56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忆旧
京戏里的父亲

  □许永礼
  父亲有一套青衣戏装,还有一把精致的京胡。戏装一直被压在箱底,而京胡的柔韧与高亢,则是我记忆里最为明亮的音色。有多少才子佳人,金戈铁马的故事,在虚构的黑夜里粉墨登场。
  父亲曾是一名队医。我的童年便是伴着淡淡的药味儿度过的。儿时傍晚,父亲从医务室里回来,洗澡,吃饭,然后操起胡琴去到槐树底下,纳凉人就自聚集。琴音饱满柔美之时,便有人跟着念词,唱戏,如痴如醉。每每此时,母亲在罩子灯下飞针走线,我却粘着她问,我爸为什么一唱戏就变成了个女人?母亲说那叫男旦,青衣。你爸若不行医,准能成角儿。
  那时古戏尚属禁忌,我听得最多的还是“样板戏”——《红灯记》等八部红色京剧。有一次,父亲一个人唱了一夜的《贵妃醉酒》,就被人带去了队部。幸好父亲是医生,所以没有太大的麻烦。
  我的父亲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他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儿科专业。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场“反右”风潮,将父亲送往偏远农场,接受劳动改造。由于医科专业,才使文弱的父亲免于田间劳作。然而,父亲却在京戏里找到了精神舞台,在戏里,父亲是不可战胜的。就在被叫去队部的当晚,父亲仍然要去槐树底下拉琴唱戏,面对母亲的劝阻,他却是振振有词:“小生只唱样板戏去,娘子休得阻拦……”
  事实上,父亲痴迷于戏并非逃避现实,他与京剧的渊源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当他还是一名莘莘学子的时候,就已经是思南路上梅公馆里的常客了。当时,父亲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幼子梅葆玖的同学兼家庭教师,负责教他学法语。其实,父亲仅比梅葆玖高三年级,私下里两人是最要好的玩伴。
  父亲说,梅葆玖喜欢无线电和西洋乐器,起初对戏剧兴趣不大。父亲则酷爱京戏,与唱戏相比,他更爱拉京胡。梅葆玖曾夸赞父亲的琴技可与专业琴师媲美。一次,梅兰芳在家中练唱,他的琴师因故未到。在梅葆玖的怂恿下,父亲为大师拉过一曲《霸王别姬》。尽管不是表演,父亲却视其为莫大的荣耀,每每提及,无限神往的样子。
  属于父亲的往事,已成云烟。很多年以后,父亲忽然收到了梅葆玖的一封来信,他是在香港演出时,从校友那获得的地址。从此,我们家每年都会收到他寄来的挂历和贺卡,至今仍未间断……
  至于那套青衣戏装,我们从没看父亲穿过。直到他七十高龄的时候,才第一次穿上它。其时,我的母亲已被确诊为肝硬化晚期。身着戏装的父亲,扮相绝美;他在母亲的病床前舞剑,吟唱,演绎着那一段《霸王别姬》。那是我母亲最钟爱的曲目……
  父亲说人生如戏,他用他所爱的京戏,为他所爱的人送行。
许永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7-1 08: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人生如戏,有一精神家园,尽情挥洒自己心中的角色,也是快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09: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沧浪之水 发表于 2014-7-1 08:27
人生如戏,有一精神家园,尽情挥洒自己心中的角色,也是快事。

人生如戏,有一精神家园,尽情挥洒自己心中的角色,也是快事。{:soso_e179:}{: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