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富士康半年8人自杀:发言人坦言管理存漏洞

927人阅读  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12 18:56:04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黄桥洋河酒 于 2010-5-12 19:08 编辑

最新消息:
昨日下午6时30分许,在龙华富士康厂区外某出租屋,一名24岁的年轻女子因感情问题跳楼身亡。据了解,该女子此前曾在富士康工作,不过已经离职。目前警方已经排除他杀可能。
央视5月12日报道2010年5月11日央视《新闻1+1》播出《富士康:“七连跳”谜团》,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5月6号富士康又发生了一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这已经是1月以来的第七起,又是自杀,又是跳楼,又是富士康,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想知道为什么在富士康会发生七连跳的事件,在这背后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就在不久前,《新闻1+1》的记者赶赴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播放短片)
解说:
卢新,24岁,2009年8月进入富士康集团,在这场集团为入职新人举行的才艺大赛中,刚刚踏出校门的他还获得了一个二等奖。然而就是这个酷爱音乐,还参加过快乐男生的小伙子,却在今年5月6号凌晨选择的纵身一跳,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邱奕锦(富士康部门协领):
大约是在那个位置吧,从这儿对上去。
解说:
这就是卢新跳楼的地点,富士康龙华厂区VIP招待所的六楼。
曾红领(卢新的同事、大学同学):
他说看风景,讲完这句话之后站了一会,很快的速度,把窗户拉开,跳到阳台上,再从阳台上跳下去,犹豫都没有犹豫。我们马上起身拉他,拉到他一点衣服的左臂,被他甩掉了。
解说:
曾红领如今还在为没能拉住卢新十分愧疚,他是卢新在湘潭大学的同学,毕业时两人一起进入富士康,专门招收应届毕业生的菁干班工作,从今年五一开始,曾红领发现卢新精神状态很不好,经常有人追踪,甚至要追杀他,还曾表示想回湖南老家。
曾红领:
他下车就去找巡逻警察,他说有人想追杀他,想害他。
解说:
曾红领把这一情况汇报给富士康的主管,富士康安排他和另一位好友安抚卢新,住在招待所,并联系到卢新的家人,尽快前来帮助缓解卢新情绪。而就在卢新的家人从老家出发的同时,5月6号凌晨4点30分,卢新还是以看风景的名义走出房间,纵身一跃。
刘坤(深圳富士康新闻发布人):
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个所谓第七跳我们尽力了,我们做到了预先一些评估,做到预先干预。
解说:
如今当卢新自杀的新闻登上多家媒体的版面,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和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曾红领:
他很喜欢唱歌,比较善于交流,他经常,一般都是他主动找我,去这里玩,去那里玩,就是很开朗,笑得比较HIGH。
解说:
曾红领和卢新都是去年8月进入菁干班,也就是干部储备班工作,培训后再被分配到各部门工作,每月底薪两千元。卢新老家在农村,家庭困难,弟弟为了他上学,放弃了升学机会。进入富士康后,卢新选择加班来赚更多的钱,然而曾红领说,卢新曾诉说在工作中的苦恼,短短几个月,他就向主管提出换工作。
这是卢新今年2月才开通的博客,上面记录了一个男孩儿追求音乐梦想的轨迹。在最后一篇写于3月4号的文章中,卢新写到,“如果真的可以,我可以天天写歌,我没钱,没有做音乐的硬件设备,甚至连电脑还舍不得买,更找不到唱片公司,青春易逝。24岁的我还能做到吗?我还是会付出的,至少这一年我会去追求。”
字幕提示:
2009年富士康集团入职新人才艺大赛
解说:
卢新的去世留给人们的是一种惋惜,还有一丝不解,而事实上这已经是富士康公司进入2010年的第七起员工坠楼事件。
字幕提示:
2010年1月23日,凌晨4时许,富士康19岁员工马向前死亡。警方调查,马向前系“生前高坠死亡”。
2010年3月17日,富士康龙华园区,新进女员工从3楼宿舍跳下,跌落在一楼受伤。
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23岁。
2010年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饶姓女工坠楼,仍在医院治疗,18岁。
2010年4月7日,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18岁。
2010年4月7日,观澜樟阁村,富士康男员工身亡,22岁。
2010年5月6日,龙华厂区男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身亡24岁。
解说:
根据富士康方面的介绍,这几起跳楼事件共同的特征是,死者年龄在18到23岁之间,都入职富士康不久。
在接受采访时富士康的新闻发言人刘坤坦言,管理存在漏洞,但是面对着深圳地区42万员工的庞大数字,对于为何接连发生这样的事故,如何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似乎同样也抱有迷茫。
刘坤:
难道你的防止真的是到位了吗?真的是触及到42万人每一个人的心灵吗?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没有本事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不知道第八跳会由什么原因产生。
主持人:
就在5月6号事发之后,一些心理专家应邀来到了深圳的富士康公司,其中就包括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副主任樊富珉,接下来就我们连线樊主任。
樊主任,我们知道卢新他最后被确认精神上是出了问题的,但是当时公司采取的是一种让朋友陪护他这种方法,而为什么当时不可以把他直接送去医院呢?
樊富珉(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
其实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企业也有企业的难处,按理讲,发生精神障碍以后送医院,谁可以有权利送医院,一般情况下是要亲属同意,因为我们没有这个法律,一般只有警察可以有这个权利,一般情况下企业是没有这个权利强行给他送到医院。
主持人:
这个我明白了。还有一个问题给您,因为我们知道在富士康是从今年,进入到今年以来,这已经是第七起了。在短时间内发生这么多起跳楼的事件,如果站在学理这个角度上,发生率算不算高?
樊富珉:
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自杀率的统计是按十万分之多少统计计算的。目前中国的自杀率大概是,按照卫生部统计,是十万分之十几,十六左右。
主持人:
这是在一年的时间内?
樊富珉:
对,富士康我们去了以后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企业,40多万人。
主持人:
您觉得40多万人的企业发生…
樊富珉:
十万分之二三左右,大学生我们也做过统计,大概十万分之二到三左右。
主持人:
您觉得这是低还是在范围之内的?
樊富珉:
如果从全国的自杀率来比的话,应该还是低。
主持人:
好。
樊富珉:
但是15岁到34岁这样一个年龄段,从统计来看,自杀现在已经成为死因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
好,谢谢您。岩松你看,刚才樊主任也说了,在正常范围内的一个自杀率,你怎么看?
白岩松(评论员):
我觉得一个问题要分成两个层面看,首先要看到作为一个企业,富士康的确有它很难的一些地方,第一个它这一个厂区,卢新自杀的这一个厂区就有30多万人,如果加上深圳,他的厂区是4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不小的城市。可是它又不如一个不小的城市,因为在一个不小的城市里,是由一个又一个家庭构成的,那种心理抚慰、亲情之间的牵绊和有效那种警觉、观察等等。在城市里头,其实要是由家庭构成的话,要更容易一点,但是在他这儿是一个同治化极其明显的一个厂区。18到23岁之间,80、90后孩子占到他整个员工的80%,30多万人,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第二个,80后、90后这批新生代到异乡去打工的人,他的抗压能力、吃苦能力不如上一代。因此如果再用上一代的管理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另外这一代人更自尊、更脆弱,压力也更大,梦想也更大,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家里人生存下来,他有自己的梦想,经常容易在这种罐头一样厂区之内被挤压的,梦想被挤压没了,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绝望,所以的确有它现实的难处,但是这只是问题的这一个方面。
主持人:
你说公司有了难处之后,相应的责任又在什么地方?
白岩松:
是,我想说作为富士康的硬币的另一方面,他的新闻发言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面对卢新的自杀,说这一次我们尽力了。第一个我承认他这一次尽力了,因为在卢新出现这种幻觉,包括有人追杀他等等问题的时候,请了心理干预专家,有朋友去陪他,还把他的父母从异乡请过来,还差四个半小时他的父母就到达深圳,但是我觉得起码有两点我们是要提出一点点质疑的。


第一个我个人认为,其实提前告诉卢新他的父母要来,不见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在他的精神已经出现这样一种幻觉,出现了很大的压力沮丧的时候,是很怕见自己的父母的,所谓无颜见江东父老。父母要到,有可能成为他的一个催化剂和巨大压力产生的点。
第二个,我想一说大家就能够明白。在接连之前,今年已经出现了六起跳楼事件之后,这一次陪他的两个人和他,厂子给他安排住处的楼层是六层,连新闻发言人自己都说,心理专家要给我们更细致的指导,我们是不会把他安排在六层的,哪怕安排在一层或者说地下室,也许这样的悲剧就会推迟上演,所以我觉得这还仅仅是一个表象上的责任,身后的责任我觉得一会儿有时间我们还会再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9: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自己顶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